“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姓蘇的,咱們往後且走着瞧!”
雁門關北,大風呼嘯,馬騰大軍已是連夜而逃。
這便是軍師傅乾的計劃。
雖然他們從未真正與蘇曜正面交鋒過,但昔日冠軍侯蘇曜那赫赫威名,天下誰人不知?
匈奴人,鮮卑人,烏桓人等昔日窮兇極惡的胡賊被他打的是鬼哭狼嚎,聞風喪膽。
連董卓和孫堅那等梟雄和名將也都是他手下敗將,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之前趁着蘇曜分身無術,他們搶佔先機,奪佔地盤那等無本萬利的買賣自然是歡喜的緊。
但如今,雁門關的徐晃又臭又硬,既然久攻不下,蘇曜又有可能提兵北上,那他們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冒着巨大的風險再在這裡與雄關死磕。
畢竟,歷史上的案例無數次的證明了,曠日持久的圍城中被生力軍突然襲擊會帶來怎樣毀滅性的後果。
“使君英明。”
傅幹安撫道:
“眼下我等盡取關外之地,收穫滿滿,見好就收以圖來日,實乃明智之舉。”
“只是咱們這次撤軍,雖暫時避開了蘇曜的鋒芒,但也失去了對雁門關的壓力。”
馬騰握拳道:
“若蘇曜趁機穩固了內部和邊防,我軍再想南下,恐怕難度會更大。”
“甚至,我等這關外拓地畢竟遠離涼州根基,萬一他來日反擊出來,能保住多少收穫也在兩可之間啊。”
“使君所慮確有道理,但如今蘇曜四處征戰,四面樹敵,想要穩定內部談何容易?”
傅幹撫須說:
“且不說那些河內世家最終會與蘇曜如何鬥法,冀州韓馥已經被我們挑唆起來高舉反旗。”
“而幽州的劉虞身爲宗室也對蘇曜擁立女帝非常不滿,實際上已經形同獨立。”
“關內的這些問題不解決,使君認爲那蘇曜又會有精力殺出關外嗎?”
見馬騰微微點頭,傅幹緊接着又表示,己方這次撤退乃是化被動爲主動。
趁着蘇曜忙於關內的時候,他們可以充分的發揮自己關外人的區位優勢,聯絡,整合整個關外勢力,把羌人,匈奴人,鮮卑人等都聯合起來,不時寇邊,頻頻騷擾,不讓蘇曜有充足精力處理內部問題。
同時,他們也可以利用自己身爲諸侯的身份優勢,廣泛的與關內反對蘇曜的諸侯建立聯繫,掌控局勢發展,以此在最恰當的時候化爲一柄尖刀,直插蘇曜心腹。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把自己活成一個匈奴plus。
“先生妙計!”
馬休讚歎道:
“如此一來,我等既能避免與蘇曜的正面衝突,保存實力,同時又能在關外發展勢力,不斷騷擾他的邊境,消耗他的力量,待到時機成熟,再一舉發動致命一擊奪取中原,實乃一舉多得之策也!”
馬騰聞言,眼中亦閃過一絲狠厲之色,用力的點頭表示贊同。
而統一了思想後,馬騰軍撤軍的行動也爲之加快。
他們不但趁着夜色悄悄拔營而走,同時還佈置了疑兵之計,在營中留下部分旗幟和草人,製造出大軍仍在的假象,以迷惑雁門關的守軍。
然而,馬騰的計策並未能瞞過徐晃的眼睛。
兩人在雁門關下激戰月餘,鬥智鬥勇,早已把對方的習性摸的差不多了。
就像馬騰見徐晃有變,察覺不對一樣,徐晃也從馬騰軍營微妙的變化中察覺到了馬騰軍的異動。
第二天早上,徐晃便派出斥候,確定了馬騰軍的撤退,並且使人尾隨其路線,同時快馬加鞭向蘇曜彙報這一重要情報。
“好啊,恭喜大將軍!”
荀攸當即報喜說:
“馬騰賊子懾於大將軍兵威,倉皇而逃,雁門關之危解除,我軍無需再分兵應對,當留下部分軍隊駐守後立刻回師洛陽,以處理科舉之變。”
科舉之變,沒錯。
就在馬騰撤軍的消息傳來之前不久,洛陽的消息也通過驛使快馬加急,送到了蘇曜軍中。
本來,衆人還在猶豫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現在馬騰主動撤軍,簡直就是瞌睡了有人遞枕頭,正合心意了。
於是乎,衆人便都說請蘇曜先快馬回京,處理國事,這邊交給自己等人便好,然而.
“馬騰賊子作惡多端,殺我百姓,佔我城池,安能不予嚴懲,反倒放虎歸山?”
衆人聽聞蘇曜之言,紛紛面露難色,軍師荀攸率先開口勸阻道:
“大將軍,如今科舉之事在洛陽已鬧得沸沸揚揚,寒門學子羣情激奮,若不及時趕回處理,恐生大亂,動搖國本。”
“馬騰雖作惡多端,但他既已撤軍,短時間內對我軍已無威脅,且他此次撤軍定有防備,貿然追擊,恐難有成效,還望大將軍以大局爲重,先回洛陽主持大局。”
荀攸一開口,其餘隨行文官們是紛紛響應贊成。
有說科舉乃天下頭等大事的,也有說馬騰英勇善戰,撤退不會全無防備,追擊不宜的,還有說如今洛陽局勢不穩,各方勢力暗流涌動,若蘇曜不及時回去坐鎮,恐被心懷不軌之人趁機生事的。
總之就是讓蘇曜分清輕重緩急,不要捨本逐末。
然而,蘇曜大手一揮:
“諸位所言,本將軍都明白。但馬騰此賊,如今佔據關外之地,若任他整合領土,勾結胡虜,以他窺伺中原的野心,我邊疆定然烽火連連,百姓無一日不寧!”
“故而,絕不能把這個隱患留待以後!”
“至於京中之事,不但有盧公,王大夫等人坐鎮,我還命王凌親自回城,協助都察院辦案。”
“我相信定能不負所托,處理好科舉之事。”
說罷,蘇曜便喊人備墨,提筆揮毫,給萬年寫了一封密信,命隨行親軍護送驛使,快馬加鞭送往洛陽。
在信中,蘇曜一方面傳達自己的精神與任務要求,另一方面也鼓勵小萬年,要堅定信念,不要被那些妄圖破壞科舉制度、維護舊有利益格局的世家大族所嚇倒。
他告訴萬年,科舉制度是爲天下選拔賢能之士的重要途徑,關乎着大漢的未來,絕不能因一時的困難而動搖,要銘記他們改革的目的——打壓,平衡代表舊勢力的關中與中原世家,提攜寒門和邊郡世家以穩固大漢根基。
在信中的最後,蘇曜寫道:
“盧公乃海內名儒,學界泰斗,王允則剛正不屈,嫉惡如仇。”
“若有政事不決,可多詢計於二人,此乃堂堂正道。”
“賈詡郭嘉,雖官職低微,但其胸有奇謀,善出詭道之策,若逢困局,遇常規之法難以破解,可問策於他們,當可柳暗花明。”
交代完諸事後,蘇曜在最後又畫了一個小小的卡通圖案,那是一個穿戴盔甲的將軍拿着劍追砍怪獸的畫面。
末了,在下面蘇曜又寫幾個小字:不要害怕,放手去幹,一切有我。
接着,蘇曜將信封好,交到親軍手中,目送他們匆匆離去,踏上回返洛陽的歸途。
然後,很快的,蘇曜在關內的大軍就行動了起來:
“追擊馬騰!”
“把所有騎兵都集中起來,隨我出擊。”
“勿使賊人逃脫!”
在蘇曜令下,關羽、張飛等人匆匆出列,抱拳應是。
隨即,騎兵們迅速集結,戰馬嘶鳴,馬蹄踏地,揚起陣陣塵土。
蘇曜本人更是一馬當先,揚起手中長槊,星夜疾馳,狂追馬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