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北伐!四路高歌

二月初二龍擡頭,當天下各州的兵馬和民夫絡繹不絕地朝着洛陽城外、南陽、淮南、徐州、土垠等地匯聚之時,一封封求援戰報也朝着陳留和鄴城發去。

陳留,劉備站在昔日曹操修建的祭壇之上,回眸環視一眼四周,“今東吳舉國之力北伐,擢太子劉封爲關中大都督,領關中軍三萬,鎮守洛陽、函谷關、汜水關。”

“兒臣領旨。”劉封策馬出列。

“擢關羽爲驃騎將軍,領荊州軍五萬,鎮守潁川。”

“喏。”關羽提刀策馬出陣,奔馳過校場,來到祭壇前接過印璽。

“擢張飛爲車騎將軍,領豫州軍三萬,鎮守汝南。”

“喏。”張飛大聲應下,也走上祭壇接過印璽。

“擢郝昭爲前將軍,領一萬兵馬,鎮守沛國。”

“喏。”

“擢韓遂爲大將軍,領一萬五千精銳,鎮守河內郡。”

“喏。”

“擢侯選爲衛將軍,領兵八千,鎮守東平國。”

“喏。”

——

一番下令之後,浩浩蕩蕩的大軍從陳留開拔,朝着各處馳援,這校場之中,足有劉備這二三載屯田的新兵八萬,他從中原之地抽調了二三十萬精壯來操練,但只取八萬驍勇,這些士卒,雖然算不上是百戰老卒,守城倒也綽綽有餘。

同一時間,在鄴城,曹操也召集了北軍精銳。

“遼東有陸遜十萬精銳,正蓄勢待發,太子幾年前遼東一戰,便敗在陸遜、丁奉之手,那今日,朕便以滿寵爲遼東都督,領夏侯惇、曹洪精兵五萬,前去漁陽郡阻敵。”

“喏。”滿寵應聲出列,滿臉激動。

說着,曹操回眸看了一眼殿內羣臣,“于禁爲幷州都督,領樂進、曹純、曹真五萬大軍,攻打併州。”

“喏。”于禁一臉平靜地站出列來,心中卻全是苦澀。

“朕自坐鎮鄴城,此外,朕會命荀彧巡視沿海諸郡,提防東吳水師跨海登陸。”

曹操心中提起荀彧,目光在朝堂之上掃視一眼,這人也未曾到場。

因爲他和劉備先後背棄漢室,篡漢自立之事,他和荀彧已經大吵了一架,那傢伙如今還在家裡生着悶氣呢。

三月初,各路大軍齊聚,天下黎民百姓忐忑不安地在各自的田畝開墾農田,準備播種。

淮南,壽春城外數百里水路,用蘆葦和木板在淮河上搭建了上百座浮橋之後,徐庶立於岸邊,看着對面河岸上已經有快騎匯聚而來。

他回眸看了一眼身側親衛,“發響箭,全軍渡河。”

“咻”,一支響箭帶着尖嘯沖天而起,下一刻,沿岸的草簇之中突然躥出無數穿着黑色甲冑的身影,他們各自朝着岸邊的浮橋衝去,而在下游而上游,淮河水師的戰船也接走一兩萬軍士朝着對岸劃去。

“駕”,張飛得報之後,已經領着麾下數千鐵騎趕至淮河岸邊,望着湍急的河水,他朝着下游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鋪天蓋地的人影,整個河面上都是人影,東吳這是出動了多少戰船和軍士?

“報……稟報將軍,東吳大都督太史慈率一萬精騎殺入沛國,連破沛國十餘座城池,如今已殺入汝南西北面,正朝着此處殺來。”

“郝昭何在?莫不是他領命鎮守沛國?”張飛吹鬍子瞪眼,心中憂急地看着從徐州、淮南朝着汝南、沛國撲來的東吳軍,心中突然升起一股乏力感。

“稟報將軍,郝昭將軍回訊,沛國、汝南地勢太過平坦,無險可守,吾軍可撤至中原腹地。”

“可如今正是春耕,焉能堅壁清野,否則,即便是此戰擊退了東吳,只怕吾豫國今歲的糧食收成也會銳減不少。”張飛長嘆一聲,舉矛指向下游,“衆軍士,隨俺沿河殺下去,將江東軍士全部殺退。”

“喏。”

張飛悍勇,一日之內,渡河的軍士便先後被他殺敗十餘陣,看着對岸堆積如山的屍首,徐庶耳邊不時都能聽到前方登岸受阻的戰報。

“報……稟報軍師,對岸東北方點起狼煙,太史將軍已率鐵騎攻下細陽。”

“傳令,朱治、薛禮,淮河水師戰船於河內一字排開,各營兵馬全部於落日之前必須渡過淮河。”

“喏。”

同一時間,張飛也接到了太史慈已經抄了自己後路的戰報。

“可恨,可恨,區區太史慈,焉能爲俺掣肘,若非是那徐元直詭計多端,以多路渡河兵馬牽制……”

張飛勒馬調轉馬頭,“衆軍士,北上,撤往固始。”

“喏。”

半個時辰過後,太史慈率軍殺至淮河北岸,駐馬於高坡之上,他凝視着遠處的曠野,如同螞蟻般的東吳軍士已經紛紛登陸上岸,以營旗爲準,各自結成軍陣。

“提前撤離了嗎?張翼德啊,吾本以爲汝只是一莽夫,未曾想如今卻也知兵矣。”太史慈長嘆一聲,若是昔日淮北之戰時,張飛絕對會率領麾下數千鐵騎與他戰上一場,可如今,卻是聽到他率軍殺來,便主動撤退了。

太史慈回眸看了一眼跟着自己這一萬鐵騎的大隊步卒和車隊,手中長槍一揚,直指西北面,“驍騎營,隨吾繼續北進,追殺張飛。”

“喏。”

“嗒嗒嗒嗒……”戰馬踩踏着淮北的泥土,從無數百姓的家園旁掠過,卻秋毫無犯。

當這些百姓看清那豎立在各支軍隊中的一面面玄色戰旗時,方纔恍然大悟。

“這是江東軍啊。”

三月初,呂蒙命甘寧率軍攻入汝南西北面,七日內連破五城,自己挺兵潁川城下,與關羽大軍對峙。

三月初五,洛陽城陷,龐統以魏延陣斬豫軍大將趙累,斬首五千餘級,劉封撤往函谷關,又命張苞鎮守汜水關。

шωш● TTKΛN● c o

三月中旬,陸遜以口袋陣大破曹洪左路兵馬兩萬,斬首六千餘級,滿寵收攏兵馬,撤回薊縣,漁陽郡陷落,爲東吳軍攻佔。

“好一個陸伯言,竟然不甘落於人後,只是他劉備能調集十五萬兵馬倒是有些出乎孤意料之外,怕是經此一役之後,中原之地,又得安陽生息十餘載,方能恢復元氣矣。”劉奇剛抵達襄陽,便先後接到幾封捷報。

如果可以,他當真不想北伐,勞民傷財,只是這一統之戰,他必須要打。否則,五胡之亂,就在眼前。

第兩百六十章 交州之食第一百四十四章 甘寧VS徐晃(三更求首訂)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蠻開市,賜銀歸義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生騎射第三百七十九章 劉奇:送君四千二百響第四百一十九章 綿竹關第五百四十七章 名將血,阿瞞哭第一百三十九章 周瑜論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兩百九十二章 劉琦勸降張允第四百三十八章 誰爲刀俎?第五百零八章 步甲攔重騎第一百四十章 尋陽,大將之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袁歡語泣珠第三百七十六章 臥病中的周瑜第九十一章 錢糧告竭第九十五章 袁術稱帝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一百一十章 劉曄下獄第兩百六十七章 審卷第一百九十三章 榮辱與死第三百零四章 心灰意冷開個單章吧第四百零一章 馬忠:小老弟,沒想到吧第三百六十二章 西街一個劉,南門一個劉第四百一十七章 奇襲白水關第一百二十章 曹操來了第十六章 兵圍由拳第十三章 勝第九十七章 劉繇顧命第兩百六十六章 考場如官場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兩百八十五章 張繡降孫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五十二章 納降,袁氏雙姝第四十六章 城破,巷戰第四百零三章 開疆拓土者,賞金封侯第兩百三十章 綁了個女將第三百二十三章 寧可錯殺,不容姑息第三百二十五章 劉協之喜第三百四十一章 莽夫之勇第五百五十九章 戰場只有勝負第三百五十九章 陸遜初戰第七十二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五百三十一章 曹操裂土分遼東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年革新第三百六十章 劉大耳朵的當第四百四十四章 天不佑我第六十二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四百三十四章 諸葛灌湯包第五十七章 五月,返程第四百零二章 俘虜十萬,拓土三百里第三百四十七章 捐糧授爵第一百零七章 棄守皖縣第一百七十一章 叔父,吾來也第兩百六十九章 擢驃騎將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丹陽兵,不懼死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曹與二劉第兩百一十二章 士燮的抉擇第五十三章 江東六項(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是故,孫權還活着第兩百四十一章 遭遇水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周瑜和郭嘉的默契第兩百九十六章 諸葛夜入襄陽第兩百六十二章 士燮質子第兩百六十九章 擢驃騎將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火海里的龐統和周瑜第三百一十六章 舍天子而離諸侯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下再無曹孟德第兩百七十三章 攻淮還是伐劉第兩百七十七章 過河,故地第三十四章 孫策獻玉璽第四十章 傳繳誅賊第兩百一十五章 長沙張氏第三百三十五章 白毦兵的死鬥第三百零九章 關羽VS甘寧第三百六十七章 先敗一陣,吾再相勸第兩百五十二章 升官發財不走此路第三百一十四章 準備撤軍第兩百九十四章 劉表託後第九十章 歙縣之戰(下)第兩百九十四章 劉表託後第一百八十四章 水師退夏侯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州第五百一十三章 陳到拒劉第兩百零四章 江東十二營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生騎射第四百五十三章 文丑末路第兩百零四章 江東十二營第四百四十九章 劉奇教子第八十一章 定都許縣第一百四十五章 甘寧之辱(四更求首訂)第四百四十章 誰在算計誰?第兩百五十九章 談笑釋兵權第一百七十章 妙才與文烈第一百一十章 劉曄下獄第兩百六十二章 士燮質子第四十一章 陣前鬥將第三百零六章 屏風題名第八十二章 點將臺
第兩百六十章 交州之食第一百四十四章 甘寧VS徐晃(三更求首訂)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蠻開市,賜銀歸義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生騎射第三百七十九章 劉奇:送君四千二百響第四百一十九章 綿竹關第五百四十七章 名將血,阿瞞哭第一百三十九章 周瑜論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兩百九十二章 劉琦勸降張允第四百三十八章 誰爲刀俎?第五百零八章 步甲攔重騎第一百四十章 尋陽,大將之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袁歡語泣珠第三百七十六章 臥病中的周瑜第九十一章 錢糧告竭第九十五章 袁術稱帝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一百一十章 劉曄下獄第兩百六十七章 審卷第一百九十三章 榮辱與死第三百零四章 心灰意冷開個單章吧第四百零一章 馬忠:小老弟,沒想到吧第三百六十二章 西街一個劉,南門一個劉第四百一十七章 奇襲白水關第一百二十章 曹操來了第十六章 兵圍由拳第十三章 勝第九十七章 劉繇顧命第兩百六十六章 考場如官場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兩百八十五章 張繡降孫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五十二章 納降,袁氏雙姝第四十六章 城破,巷戰第四百零三章 開疆拓土者,賞金封侯第兩百三十章 綁了個女將第三百二十三章 寧可錯殺,不容姑息第三百二十五章 劉協之喜第三百四十一章 莽夫之勇第五百五十九章 戰場只有勝負第三百五十九章 陸遜初戰第七十二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五百三十一章 曹操裂土分遼東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年革新第三百六十章 劉大耳朵的當第四百四十四章 天不佑我第六十二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四百三十四章 諸葛灌湯包第五十七章 五月,返程第四百零二章 俘虜十萬,拓土三百里第三百四十七章 捐糧授爵第一百零七章 棄守皖縣第一百七十一章 叔父,吾來也第兩百六十九章 擢驃騎將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丹陽兵,不懼死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曹與二劉第兩百一十二章 士燮的抉擇第五十三章 江東六項(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是故,孫權還活着第兩百四十一章 遭遇水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周瑜和郭嘉的默契第兩百九十六章 諸葛夜入襄陽第兩百六十二章 士燮質子第兩百六十九章 擢驃騎將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火海里的龐統和周瑜第三百一十六章 舍天子而離諸侯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下再無曹孟德第兩百七十三章 攻淮還是伐劉第兩百七十七章 過河,故地第三十四章 孫策獻玉璽第四十章 傳繳誅賊第兩百一十五章 長沙張氏第三百三十五章 白毦兵的死鬥第三百零九章 關羽VS甘寧第三百六十七章 先敗一陣,吾再相勸第兩百五十二章 升官發財不走此路第三百一十四章 準備撤軍第兩百九十四章 劉表託後第九十章 歙縣之戰(下)第兩百九十四章 劉表託後第一百八十四章 水師退夏侯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州第五百一十三章 陳到拒劉第兩百零四章 江東十二營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生騎射第四百五十三章 文丑末路第兩百零四章 江東十二營第四百四十九章 劉奇教子第八十一章 定都許縣第一百四十五章 甘寧之辱(四更求首訂)第四百四十章 誰在算計誰?第兩百五十九章 談笑釋兵權第一百七十章 妙才與文烈第一百一十章 劉曄下獄第兩百六十二章 士燮質子第四十一章 陣前鬥將第三百零六章 屏風題名第八十二章 點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