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家教是孩子的第一課堂

張菊花是劉忠羣的的弟弟劉長發的媳婦,剛嫁到東方村公婆就不在了,對公公很不孝順,家庭很不和睦,孩子長大後,對公公更是不好,所有好吃的,從不給公公吃,有時還不讓公公到桌上和她們一起吃,一天兒子劉海從外面拾回來一個破碗,放在桌子上,張菊花問兒子,你把破碗拿回來幹啥,她兒子回答,等你老了,我讓你用這個碗吃飯,跟爺爺一樣,也不讓你上桌吃飯,所有好吃的也不給你吃,看你怎麼想。兒子的一番話讓張菊花二口子呆若木雞,像傻子一樣,足足呆了好幾分鐘,後來終於醒悟過來了,她們這樣做是不對的,對孩子成長不利,連自己的兒子都不如,她們自慚形穢,自愧不如,終於翻然悔悟,從那以後,非常孝順公公。

父母的所作所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GD省MZ市一中學一名初二女生在校內自殺身亡。學校在她課桌上找到一封遺書上寫到,“因爲我希望我站在奈何橋上看人間最後一眼的時候,看到的不是陰森的所謂的‘家’,而是教室裡的你們”遺書的最後還寫道:“告訴那個我最愛的女人,對不起。”旁邊留着一個電話號碼。學校撥打過去後,發現另一頭是已故女孩的母親。

女孩的父母早在幾年前就離異,父親在外做生意,很少在老家,母親與她也較少見面。起初,她跟隨姑姑生活,上中學後轉而跟爺爺奶奶生活。或許是因爲家庭溫暖的缺失,才致使她選擇這條讓人惋惜的不歸路。

正值花季,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逝,讓人悲痛不已。事實上,類似這樣的悲劇屢見不鮮。生而不養的普遍現象讓人無奈,父母與子女之間,連相處都變得舉步維艱。另一方面,許是學校無法完全替代家庭。 家庭教育遺留的問題,學校教育無法從根本上彌補。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說:“教育從家開始,學校不過是幫一下忙。”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永遠是孩子永遠的老師,缺少家庭教育,家風又該從何談起?

天下之本在於國,國之本在家。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家風正,則一家正;家庭正,則國家穩定。追本溯源,究其因還是“家風”二字。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一個家庭在長期的延續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氣。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段家庭的回憶都可以成爲家風的載體,深深的印在後人的心裡。

一代名臣曾國藩認爲:“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 曾家門風以“八本”,“三致祥”爲裡,以“耕讀”、“勤儉”、 “和睦”、“敦厚”爲表,百年家族人才輩出,長盛不衰,這跟他嚴厲的家教是密切相關的。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站在歷史長河之上,細數泱泱數千年的華夏文明。結合國學與我國的傳統家風,解讀古聖先賢之家訓精髓,諸如

孔子教子,曾子殺豬教子、孟母三遷以及諸葛亮、范仲淹、司馬光等人的教子,還有顏氏家訓、包拯家訓、朱子家訓等。至今仍影響深遠,廣爲傳頌。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活作風形成的黃金時期。現在很多家庭裡不少都是隻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作爲家裡的寶,被寵着愛着。很容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進行引導。

人們都想要自己的孩子進步從善,卻不知道自己也要進行修養,這真是一個大迷惑所在。

凡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爲一個優秀的人,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就是對孩子樹立的榜樣作用。我們一方面要求孩子要努力學習,做一個有出息的人;另一方面卻不嚴格要求自己,檢點自己的行爲,甚至還在孩子面前做一些不道德的事。例如要求孩子長大後要孝順自己,卻當着孩子的面,對家中長者大聲呵斥。這是極其錯誤的。

古代孟子母親“斷織喻學”的舉動,可以算是體現中國母親智慧的典型例子。孟子小時無心向學,一次還沒放學就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織布,見他回來,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聞言,舉起剪刀一把剪斷了織好的布。“讀書猶如織布,累絲成寸。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還能接得上嗎?”孟子頓有所悟,從此刻苦讀書。

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由嬸母一手撫養長大。顧炎武從小聰穎,常被誇讚,漸漸滋長了驕傲情緒。嬸母覺察後,讓他背誦並解釋《賣柑者言》。這是一篇寓言雜文,用形象的比喻,揭露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達官貴人的腐朽本質。顧炎武解釋得很清楚。“還有什麼別的意思嗎?”嬸母追問。顧炎武無言以對。“文章的諷刺對一般人不也很有教益嗎?如果做學問剛有一點進步就驕傲起來,滿足於一知半解,那不也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嗎!”顧炎武聞言大窘,從此立志進德,勤於修身。

古代周文王的母親,這是記錄在歷史上的,懷孕期間“目不視惡色”,眼睛看東西,不善的東西、不好的東西不看;“耳不聽惡聲”,耳聽聲音,這個聲音不善、言語不善、音樂不善不聽;“口不出傲言”,說話的時候柔和、溫柔。

林則徐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這話說得何其透闢又何其超脫。

子孫如果像我一樣卓異,那麼,我就沒必要留錢給他,賢能卻擁有過多錢財,會消磨他的鬥志;

子孫如果是平庸之輩,那麼,我也沒必要留錢給他,愚鈍卻擁有過多錢財,會增加他的過失。

今天,能真正讀懂並踐

行林則徐這段話的,又有多少人呢?

孩子若是超越自己,留財與他無用!孩子如果是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之人,不思進取的人,父母留再多的錢財亦無用!我只能說有智慧的父母,不能留過多的錢財給兒孫,讓他懂得自己要養活自己,沒有人應該欠誰的,父母也不例外。現在的富二代過着優渥的生活,誰也不能能保證無憂無慮地過完一輩子,父母如果錢財多了,也不能讓孩子知道,還是讓他感覺家裡永遠有花不完的錢,這樣只能害小孩,把父母當取款機了,哪天父母不在了,也沒取款機的存在,就會爲所欲爲,試問就算有家財萬貫也有敗盡的一天,到那時連自己生存的能力可想可知,所以,愛子不要寵子!

母親教育孩子,一定要懂得防微杜漸的道理,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各種苗頭,督促改正或強化。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作爲一個合格的母親,一定要品行端正。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爲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爲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爲,壞的行爲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如果母親愛打扮,其女兒也必然是愛打扮的。若母親是多舌的,女兒也不例外。同樣父親好喝酒,兒子也會喝酒;父親說髒話、粗話,則孩子也是如此。這已成爲家庭教育的定律。

作爲家長,不要和孩子講太多的道理,而應用實際行動去影響他們,給他們做好榜樣,讓他們在實踐中感知那些道理,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地理解,並運用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正如人們所說,孩子的心是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爲的收穫;播上行爲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

教育孩子,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作爲父母,只需做好榜樣,當一面無比光亮美好的鏡子,孩子自然能從中找到自己該有的樣子。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給孩子食物只會讓孩子成爲大人,給孩子觀念會讓孩子成爲偉人!

人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但是一個成功孝順的孩子足可以讓你生活無憂。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有人會說:活得有價值,實現人生理想,有錢又有名,就是人生最大的意義;也有人說:過的開心,自由自在,就是活着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於心存希望。希望在,人生就有意義,希望不在了,人生該是多麼的無趣。

(本章完)

第二十二章 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努力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四十九章 閱盡生活坎坷還是真誠最美第九章 即使家世不好,一樣可以高貴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四十二章 爲人低調是一種絕學第二十二章 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努力第三十三章 一個貧困父親的縮影第三十九章 心中有愛人生何處不花開第四十二章 爲人低調是一種絕學第十三章不遠將來城市人嚮往農村第二十六章 講良心是做人底線第四十四章 善待別人是境界幫助別人是快第十五章 逆境是成長的必經過程第十二章 妻賢夫“禍”少第八章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第十章 人類最強悍的情感就是母愛第三十八章世上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奇蹟第二十一章學歷代表過去能力代表將來第二十一章學歷代表過去能力代表將來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三十八章世上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奇蹟第四十二章 爲人低調是一種絕學第十章 人類最強悍的情感就是母愛第二十五章 善待弱者就是最大的炫耀第三十六章回報不一定在付出後立即出現第十九章有時侯愛和回報是需要等待的第四十二章 爲人低調是一種絕學第三十章 播種善良才能收穫希望第四十四章 善待別人是境界幫助別人是快第三十六章回報不一定在付出後立即出現第五章 心存善念幸福一生第四十九章 閱盡生活坎坷還是真誠最美第一章 苦盡甜來第十五章 逆境是成長的必經過程第八章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第二十九章 患難與共才能領悟感情冷暖第三十章 播種善良才能收穫希望第三章 軍人情懷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五十二章 強者是永不屈服第四十章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第三章 軍人情懷第四十四章 善待別人是境界幫助別人是快第三十三章 一個貧困父親的縮影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八章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第十三章不遠將來城市人嚮往農村第八章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第十七章 好父親第三十一章 遠離不懂感恩的人第五十三章 人生苦短來日並不方長第十九章有時侯愛和回報是需要等待的第四十四章 善待別人是境界幫助別人是快第五十章 恩情遠遠超過愛情第三十一章 遠離不懂感恩的人第十七章 好父親第二十五章 善待弱者就是最大的炫耀第二十七章 低谷意味着壓到最低處的彈簧第四十九章 閱盡生活坎坷還是真誠最美第三章 軍人情懷第四十五章 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卻難第二十九章 患難與共才能領悟感情冷暖第二十四章 比能力更重要的那就是人品第五十二章 強者是永不屈服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四十六章 給予是一種高尚的收穫第三十八章世上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奇蹟第十六章 家教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第二十一章學歷代表過去能力代表將來第二十六章 講良心是做人底線第二十二章 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努力第十五章 逆境是成長的必經過程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四十八章 我幫助他們是因爲我善良第三十八章世上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奇蹟第二十五章 善待弱者就是最大的炫耀第四十章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第五章 心存善念幸福一生第四十一章 心中有善勝讀真經千卷第四十九章 閱盡生活坎坷還是真誠最美第十一章 善有善報善是鮮花第三十八章世上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奇蹟第三章 軍人情懷第四十四章 善待別人是境界幫助別人是快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四十三章 唯有低調才能彰顯最好的面子第三十二章 即便十分孝,難報一世恩第十二章 妻賢夫“禍”少第三十一章 遠離不懂感恩的人第二十五章 善待弱者就是最大的炫耀第九章 即使家世不好,一樣可以高貴第四十七章 吃虧往往會帶來機會和收益第五章 心存善念幸福一生第九章 即使家世不好,一樣可以高貴第三十四章營造安逸的愛就是營造人生陷阱
第二十二章 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努力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四十九章 閱盡生活坎坷還是真誠最美第九章 即使家世不好,一樣可以高貴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四十二章 爲人低調是一種絕學第二十二章 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努力第三十三章 一個貧困父親的縮影第三十九章 心中有愛人生何處不花開第四十二章 爲人低調是一種絕學第十三章不遠將來城市人嚮往農村第二十六章 講良心是做人底線第四十四章 善待別人是境界幫助別人是快第十五章 逆境是成長的必經過程第十二章 妻賢夫“禍”少第八章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第十章 人類最強悍的情感就是母愛第三十八章世上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奇蹟第二十一章學歷代表過去能力代表將來第二十一章學歷代表過去能力代表將來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三十八章世上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奇蹟第四十二章 爲人低調是一種絕學第十章 人類最強悍的情感就是母愛第二十五章 善待弱者就是最大的炫耀第三十六章回報不一定在付出後立即出現第十九章有時侯愛和回報是需要等待的第四十二章 爲人低調是一種絕學第三十章 播種善良才能收穫希望第四十四章 善待別人是境界幫助別人是快第三十六章回報不一定在付出後立即出現第五章 心存善念幸福一生第四十九章 閱盡生活坎坷還是真誠最美第一章 苦盡甜來第十五章 逆境是成長的必經過程第八章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第二十九章 患難與共才能領悟感情冷暖第三十章 播種善良才能收穫希望第三章 軍人情懷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五十二章 強者是永不屈服第四十章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第三章 軍人情懷第四十四章 善待別人是境界幫助別人是快第三十三章 一個貧困父親的縮影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八章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第十三章不遠將來城市人嚮往農村第八章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第十七章 好父親第三十一章 遠離不懂感恩的人第五十三章 人生苦短來日並不方長第十九章有時侯愛和回報是需要等待的第四十四章 善待別人是境界幫助別人是快第五十章 恩情遠遠超過愛情第三十一章 遠離不懂感恩的人第十七章 好父親第二十五章 善待弱者就是最大的炫耀第二十七章 低谷意味着壓到最低處的彈簧第四十九章 閱盡生活坎坷還是真誠最美第三章 軍人情懷第四十五章 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卻難第二十九章 患難與共才能領悟感情冷暖第二十四章 比能力更重要的那就是人品第五十二章 強者是永不屈服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四十六章 給予是一種高尚的收穫第三十八章世上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奇蹟第十六章 家教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第二十一章學歷代表過去能力代表將來第二十六章 講良心是做人底線第二十二章 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努力第十五章 逆境是成長的必經過程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四十八章 我幫助他們是因爲我善良第三十八章世上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奇蹟第二十五章 善待弱者就是最大的炫耀第四十章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第五章 心存善念幸福一生第四十一章 心中有善勝讀真經千卷第四十九章 閱盡生活坎坷還是真誠最美第十一章 善有善報善是鮮花第三十八章世上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奇蹟第三章 軍人情懷第四十四章 善待別人是境界幫助別人是快第十四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第四十三章 唯有低調才能彰顯最好的面子第三十二章 即便十分孝,難報一世恩第十二章 妻賢夫“禍”少第三十一章 遠離不懂感恩的人第二十五章 善待弱者就是最大的炫耀第九章 即使家世不好,一樣可以高貴第四十七章 吃虧往往會帶來機會和收益第五章 心存善念幸福一生第九章 即使家世不好,一樣可以高貴第三十四章營造安逸的愛就是營造人生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