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是劉忠羣的二妹妹,和劉富貴是夫妻,也是東方村村辦企業“創業磚廠”工人。一天早上,劉霞做了兩碗荷包蛋青菜面,一碗麪上有蛋,一碗麪上無蛋。端上桌,劉霞問兒子劉洋吃哪碗?劉洋指着碗說:“有蛋的那碗”, 劉霞說:“讓給我吧!孔融七歲能讓梨!你都十歲了,讓給我吧”,劉洋說:“他是他!我是我!我不讓”, 劉霞試探的問:“真不讓?”,“不讓!”兒子劉洋回答堅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給這碗麪做了記號。“不後悔嗎?”劉霞對兒子劉洋的動作和驚人的速度十分驚訝,但忍不住又問了最後一遍。“不後悔!”爲了表示堅不可摧的決心,兒子劉洋把最後剩的也吃了。
劉霞默默的看着兒子吃完,自己端過無蛋的那碗,開始埋頭苦吃。劉霞碗裡藏了兩個蛋,兒子看得分明。劉霞指着碗裡的兩個蛋告誡兒子劉洋:“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往往佔不到便宜。”兒子劉洋一臉無奈。
在一個週日的上午,劉霞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青菜面。情景再現,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劉霞若無其事的問兒子劉洋:“吃哪碗?”,“我十歲了,讓蛋!”兒子劉洋說着,拿過了沒蛋的那碗。“不後悔?”,劉霞問。“不後悔!”兒子回答堅決。兒子劉洋吃的很快,面見底也沒看見蛋。劉霞端過剩下的有蛋面,吃起來,兒子劉洋看見上面有一個蛋,更沒想到的是下面還有一個蛋。劉霞指着蛋說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虧!”
又過了數月,道具還是跟原來一樣。劉霞問兒子劉洋:“吃哪碗?”,“孔融讓梨,兒子讓面。媽媽是長輩!您先吃!”,“那我不客氣了。”劉霞果真不客氣的端起有蛋的面。兒子劉洋平靜的端起無蛋的面,一碗麪很快見底。兒子劉洋意外發現自己碗裡也藏着蛋。劉霞意味深長的對兒子劉洋說:“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永遠不會讓你吃虧。”
“吃虧”不光是一種境界,而且還是一種睿智,一種寬容豁達的處世態度。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斤斤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不會在意分分毫毫的得失。他們看重的是失去背後的收穫,是“捨去”以後的“得到”,他們是真正的智者,是能成大器的達人。古往今來,這樣的智者和達人比比皆是,人們把他們看成是爲人處世的楷模,他們的故事也成爲千古流傳的經典。
吃虧是福,這裡的“吃虧”就是“讓利”,這是事物的表面,“吃虧”背後的收穫,纔是“讓利”的本質。
有人佔便宜,沾沾自喜,所以總喜歡佔便宜。
有人佔便宜,怕遭報應,所以從不會佔便宜。
有人吃虧了,他不怕吃虧,因爲他知道,吃虧是福。
有人破財了,他不怕破財,因爲他知道,財會回來。
成大事者,不會是小氣的商人;成氣候的商人,也絕對不是目光短淺,錙銖必較的人。
因爲他們懂得,吃點小虧也許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收益。正所謂“吃虧就是佔便宜”,這就是智者的價值觀和處世之道。
若一個人處處不肯吃虧,則處處必想佔便宜,於是,妄想日生,驕心日盛。而一個人一旦有了驕狂的態勢,難免會侵害別人的利益,於是便起紛爭,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敗之理?
美德、智慧、修養,是我們處世的資本。
時間過的真快,一晃劉洋十四歲了,有一天在放學的路上,看到書亭裡有一本喜歡了很久的書,可是自己身上沒有帶那麼多的錢,於是就大着膽子把書藏進了懷裡,誰知被剛轉身的老闆黃新發現了。劉洋被瘋狂的老闆拽進了派出所,幾名警察輪流審問他。劉洋嚇得眼淚鼻涕一起流了下來。民警打電話通知了劉洋的父親劉富貴。很快,他的父親劉富貴就趕到了。劉洋低着頭,默默等待父親的責罵。“我想,這一定是個誤會。”父親劉富貴淡淡地開口了,“因爲我非常瞭解我的兒子,他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他一定十分喜歡這本書,同時又沒帶足錢,才這樣的。你們看這樣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錢買下這本書,這事就算結束了。”然後,劉富貴掏出了錢包。劉洋驚呆了。他看着父親,父親也看着他,眼裡沒有責備,有的只是愛憐。出了派出所,父親停下了腳步。他捧起孩子那張滿含羞愧與感動的臉,一字一句地說:“兒子,人這一輩子或多或少都會犯錯誤。聽着,忘記它!不要讓它在你心裡留下陰影,好好學習和生活,只要以後不再犯這樣的錯誤,你依然是一個讓父母驕傲的孩子!”說完,他鄭重地將這本書放到孩子手中。劉洋控制不住地放聲大哭,父親劉富貴慈愛地將他摟進了懷裡。
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修養。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懂得寬容有缺點的孩子,善用寬容教育孩子,這更顯出家長的一種智慧。儘量不要在孩子犯錯時非打即罵,這樣容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要用寬容感化孩子,要對孩子少些苛責,多點寬容!
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別人,其實也是給自己的心靈讓路,只有在寬容的世界裡,人,才能奏出和諧的生命之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寬容很重要,但不能一味的滿足孩子的要求,那樣會造成孩子認爲他所有要求是家長都必須滿足的,從而造出很多皇帝。當然也不能一味的限制孩子的慾望,有人認爲孩子應該“窮養”不無道理,窮養孩子是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做事情要努力,自己的慾望可以通過努力而實現。
對孩子要寬容,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鼓勵與撫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驕傲與自尊,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耐心與寬容。很多時候,棍棒之下可能會讓孩子更加遠離你,影響你們之間的交流與關係。其實,有些孩子的叛逆也許只是吸引父母關注的方式。如果可以,請花多點的時間陪孩子成長!多點鼓勵與誇獎,多點溝通與溫聲細語,孩子也許會更加開朗!
寬容、吃虧和
佔便宜的故事很多。有這樣一個故事:臺北有一位建築商,年輕時就以精明着稱於業內。那時的他,雖然頗具商業頭腦,做事也成熟幹練,但摸爬滾打許多年,事業不僅沒有起色,最後還以破產告終。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裡,他不斷地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想破腦殼 也找尋不到答案。論才智,論勤奮,論計謀,他都不遜於別人,爲什麼有人成功了,而他離成功越來越遠呢?
百無聊賴的時候,他來到街頭漫無目的地閒轉,路過一家書報亭,就買了一份報紙隨便翻看。看着看着,他的眼前豁然一亮,報紙上的一段話如電光石火般擊中他的心靈。後來,他以一萬元爲本金,再戰商場。
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從雜質鋪到水泥廠,從包工頭到建築商,一路順風順順水,合夥夥伴趨之若鶩。短短几年內,他的資產就突飛猛進到一億元,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
有很多記者追問他東山再起的秘訣,他只透露四個字:只拿六分。又過了幾年,他的資產如滾雪般越來越大,達到一百億元。有一次,他來到大學演講,期間不斷有學生提問,問他從一萬元變成一百億元到底有何秘訣。他笑着回答,因爲我一直堅持少拿兩分。學生們聽得如墜雲裡霧裡。
望着學生們渴望成功的眼神,他終於說出一段往事。他 說,當年在街頭看見一篇採訪李澤楷的文章,讀後很有感觸。記者問李澤楷:“你的父親李嘉誠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秘訣?”李澤楷說:“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記者大驚,不信。李澤楷又 說:“父親叮囑過,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說到這裡,他動情地說,這段採訪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終於弄明白一個道理: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厚道,所以精明的最高境界也是厚道。細想一下就知道,李嘉誠總是讓別人多賺兩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和他合作會佔便宜,就有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如此一來,雖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卻多了一百個,假如拿八分的話,一百個會變成五個。到底哪個更賺呢?奧秘就在其中。我最初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過於精明,總是千方百計地從對方身上多賺錢,以爲賺得越多,就越成功,結果是,多賺了眼前,輸掉了未來。
演講結束後,他從包裡掏出一張泛黃的報紙,正是報道李澤楷的那張,多年來,他一直珍藏着。報紙的空白處,有一行毛筆書寫的小楷: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
這位建築商就是臺北全盛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林正家。他說,這就是一百億的起點。
個人發展的可持續觀就是合作共贏。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厚積薄發,氣勢如虹。只懂追逐利潤,是常人所爲;更懂分享利潤,是超人所作。
人生百年,不可享盡世間所有榮華;惠及百人,能夠得到人間更多真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