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
野蔓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
從誰細向蒼蒼問,爭遣蚩尤作五兵?
撥轉心神奔北去,山東事,在蕭處九江同時,業正急轉直下,日趨惡化,難挽回矣。
時來四月末段,堅守濟南孤城黃得功,業困圍此地盡一月。
城中滁州兵馬死傷大半,四關外延,韃兵敵勇,層層死圍,探勢絕無輕易罷手之相。
每日間隙來攻,炮火震天。
雖濟南城池高厚,曠日不得克。
但研算時間,業已強弩之末,瀕臨極限亦就是也。
除此,多鐸南下,號二十萬軍馬,浩蕩鋒銳。
除了這合圍濟南之兵謀外,合軍亦並未盡數踟躕僵頓此地。
就早於月中之時,豫親王多鐸便親命下達,遣兵調將,已是分東西兩路,先遣先鋒,續以奔南而走。
其中,右路軍,石廷柱一部萬餘滿軍,兼五千漢雜軍,續輔困圍濟南西關。
另部,麾下耿仲明一路五千鐵騎,加統漢雜軍五千餘,順肥城一道往南掩殺。
不多日,摧枯拉朽,先後攻奪了平陰、泰安、寧陽三地,戰線往南推進再二百餘里。
且先鋒鐵騎盡佔寧陽後,距劉良佐一鎮數萬兵馬盤踞之兗州地轄亦就咫尺之間矣。
本來,敵將都統耿仲明,見前敵兵馬勢大,還心有戚然,想着佔據寧陽一城,權且收整兵馬,北傳消息,待等主帥豫親王之令,再走下步,方顯穩妥。
怎料,劉良佐這縮頭王八,也是忒不成個氣。
他畏敵如虎,探瞧敵佔寧陽,不思領兵出擊,怯戰不前亦就算了。
不想這廝貪生怕死卻竟到了這種地步,瞭瞧韃兵驍勇來犯,都打到腳邊兒家門口兒了,此子空有數倍於敵之兵馬,卻忽來聞風喪膽,臨陣脫逃。
急命全軍主動撤出兗州重鎮,棄城南逃,退走濟寧。
這般行止,實是可惡!
敵將耿仲明得信,業有愕然,惶恐有詐,等作一天,四圍探馬摸排,纔敢入城進佔兗州。
後,在敵兗州拿穩不多日,又再連下泗水、曲阜二城。
至此,西線以南插三百里,如入無人之境,荒唐非常。
東線,左路軍巴哈納一萬滿軍,業五千漢雜兵,同理圍濟南東關下。
而孔有德亦親率五千鐵騎,兼五千漢降軍拐走東路,不日連克長山、淄川,新泰。
多城內,雖偶有黃得功散外滁州兵作抵抗。
但,畢竟此前黃爲奉行重鎮重兵,以點帶面之法。
所以,零星小城,兵馬駐留本就不多。
眼下,北軍韃兵來犯,是兵鋒正勁,遂縱有些抵抗,業難取甚遲滯效果亦就罷了。
於是乎,短不過半月間,其孔有德一部鐵蹄,亦南推至新泰,就勢進逼沂水而去。
劉澤清其部,前首對得沂水禦敵整備,倒還是多少有些章法,不進北援不消說,最起碼,還是對沂水一帶,有着抵抗之意的。
但怎奈何,那邊廂劉良佐退縮撤兵之快,實在令人咋舌。
西線又比東線崩的還快。
遂此般消息傳之沂水劉澤清眼前,他個劉大腦袋,也就心神動搖矣。
這會子,說其望風而逃,抱頭鼠竄,雖不盡然。
可,避敵畏虎之心,業較在其軍部內甚囂塵上。
很快,劉澤清退堂鼓緊打,學去劉良佐,便竟也是龜縮撤軍。
且這孫子,爲掌主動,恬不知恥更進一步,既退,就乾脆退個徹底,他奶奶的,一撤之下,蒙陰跟連也是不要了,合軍直到蘭陵一線重整。
敵左路軍都統孔有德見此大喜,驕狂之情更甚。
兵不血刃,於四月末,業再佔收沂水、蒙陰二城,白撿大片疆土,攬入懷中。
此西、東兩路軍,若非後得多鐸軍命,爲免戰線南扯太長,有礙後方補給,敕令收兵原處扎駐,恐就按這般速度往南直捅下去,離着南京,也就指日之時矣。
四月廿九來。 就在二劉之兵,已龜縮退守又幾日過,濟南城頭,殘垣斷壁,滿地狼藉間,黃得功於北段一隅,左肩箭傷復發,洇出血,業正軍醫相形處理。
“田雄?”
“田雄?!”
“他媽的,田雄那兔崽子,一不着眼兒,怎個就沒影兒了?”
“去,你,你們兩個,給老子把他田雄叫過來。”
“他奶奶的,這北段兒怎麼搞的?”
“趁着敵攻間隙,緊着清肅城防啊。”
“一個個都他媽哭喪個臉幹什麼?”
“這亂糟糟的,旦是待會兒敵兵又至,怎作禦敵?啊?!”
“快!”
黃得功城頭組織抗敵,剛錯敵鋒,趁攻城敵勇暫退之時,其得以喘息,逮見一快斷石平整,委着屁股就坐。
軍醫跟來,緊行處理箭傷之刻,他亦手口不着閒,懷中掏些隨身乾糧,補充進食之同時,亦不暇鬆弦兒,萬事急張羅。
巡在北關一隅,業就隨行來臨命派下,歸管兵士備戰清場。
“大,大帥!”
“這兒吶!我在這兒。”
少頃,經是親兵去尋,黃得功麾下副將田雄,緊捯着腿腳,自西趕到。
那廝抵近,一副哭喪面容,甚較敗興。
黃得功瞧出不對,忙再急向質問。
“他媽的,一會兒功夫,你這跑哪兒去了?”
“咋?”
“你也哭喪個臉?”
“西端我聞還在炮擊,可是韃子兵還在攻城?”
黃得功急躁脾氣,縱是己身連日操勞,早已倦怠非常,但身不由己,仍作苦苦支撐。
情非得已矣,近日敵攻愈發緊了,他亦只得疲於應付,不敢稍作懈怠。
遂亦正因如此,眼下見瞧麾下副將田雄那副死德行,其才更顯不耐,胸懷惱火。
“西關處確實外敵還在搶攻。”
“不過.”
“這”
“唉!”
“大帥,大帥呀!”
“非是末將喪臉子招您煩吶。”
“實在是,是”
“剛西關處,那些攻城的敵勇,可是都在喊吶。”
“說兗州、沂水都已被敵所佔。”
“劉良佐、劉澤清兩部軍馬南撤。”
“大帥,咱孤軍一部堅守濟南到如今。”
“被這二劉算計耽誤,已”
“已是徹底孤立無援,沒個希望啦!”
“大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