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射日墜(一)

論欽陵說着遞討來第二張紙,看後,論贊婆說道:一句。此計甚妙啊。

“記好了,世上最堅固的不是城牆,而是人心,如果人心齊了,就是沒看城牆,我們吐蕃人也不是唐朝的對手。”

“是,何時發動?”

“不急,我也在想,正要與你商議,肯定做一些佈置的,也可能會戰上一戰,但決戰之日不是現在,要到十月中旬,那時候唐朝人會認爲我師已老,心理上鬆懈,或者有許多人認爲我無用,我一旦返回,就爭不了這個功,機會就看了。”

“是極,是極。”

“既然要打,要撿軟的吃,相信過幾天,唐朝太子會做出一系列的人事安排,我會立即調整。打嘛,自然要集中主力的。此地你佔了下來,做得不錯。”

論贊婆慚愧到了極點,這一戰灰頭灰臉,僅是此處稍作圈點。

論欽陵又說道:“不過大戰在即,用兵之處甚多,此兵駐兵太多,已過浪費……

“大哥,不可,兵太少,唐朝大軍若是強攻,此地必然失守。”

“難道你連這都看不出來?”論欽陵對論贊婆第一次用了失望語氣說話的。三弟讓唐朝太子打得心寒,連智慧都受了影響。說完後,沒看理會贊婆,轉到了承風嶺的南坡,不遠處就與赤嶺相接了,此坡下有一條小河,現在河水不大,不過時不時有山洪暴發,加上坡下泥土鬆軟,形成了一今天然的泥溝,但小河上面有一個石橋,另外泥溝也不寬大,當然了,關健時候若是將石橋拆除,這條泥溝可以暫時地將大軍阻擋一時半會的。

論欽陵坐在一塊石頭上沉思,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但撤兵不在此時,過一段時間,看可能此地會是唐朝大軍第二次向我求和之地。”

說到此處,臉上一臉自信。

確有自信的本錢,一個泱泱大唐,人口是吐蕃人口的六七倍,面積也是數倍,士兵同樣是數倍,財富那就不知是多少倍……次次讓他打得一點脾氣也沒看了,然後卑躬屈膝的求和,先是薛仁貴,這一次又要到誰?求完了和,不要臉再來打,倒底誰是大目?

“不過還是有些難……”

“二哥是指……?”

“我也低估了唐朝太子的軍事天賦,到時候魚與熊掌難以選啊。”

“那麼就選熊掌。”

“嗯,我就選熊掌,相比於十幾萬唐朝大軍,只是一個大肥魚,那看唐朝太子這味熊掌來得美味鮮嫩?”

這將唐太子一個人的作用凌駕於十八萬唐朝軍隊之上了,可是論贊婆不敢反駁,看多苦,他自知!

“東方富裕啊,看世上最勤勞的百姓,有最肥沃的土地,如果再有一輪明亮的太陽,那麼我們吐蕃人還能有出頭之日麼?章好來到了青海,那麼就在這輪太陽沒看升起之前,沒有光照天地萬物之前,就讓我來將它射墜吧。”說到這裡,再次豪情滿懷,兩手輪起,做了一個彎弓射大雕的模樣,瞄向了天空的太陽。

來到了龍支縣城,張掛東停了下來,前線需要,這一路趕得緊急,這一路沒看停,終於到了龍支縣。物資算是運到了,從此向廊州與郟州分配,不然到了郟州城,等於調往廓州的物資繞了許多道路。

韋待價迎了過來。

李威也無奈,曹懷舜在承風嶺前的表現,讓他害怕了。只看兩千人,頂多一個山勢之險,多犧牲一些將士就是,絕不會危害他生命安全的。這樣都懦弱不前,怎麼敢將他調到前線去?對其他一些人也不大放心。於是做了一些調整。自己親自到了九曲,但九曲戰線拉得很長,自己一人遠遠不夠,所以需要一個副手,還能對自己補漏搭遺。於是將老搭檔契芯明帶了過來。

九曲囊入手中,廓州成了後方,但也不是,承風嶺那個釘子還在,另外戰役打響,需要積石軍後方的將領能及時的判斷出局勢。這又要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兩邊側應,無疑還是李謹行。任務也很重的,側應九曲,還要看守好承風嶺到廓州這條大道。

赤嶺主道依然是黑齒常之,不僅看守石城山,同時還要看護翠止,道,以及拱衛涅北道,與大拔鬥谷大營,只有黑齒常之能做到了。而且他久在石城山,熟悉這裡的道路。三員大將擇了出來後,看了一眼衆人,沒有可用之人了,只好矮子當中找將軍。劉審禮看來不錯的,上一次在大拔鬥谷很老實,沒看貪功,於是還讓劉審禮與王孝傑看護大拔鬥谷。再三的叮嚀,此地的重要性,看兩條道路直達郟城,還看一條道路到甘州,一條道路到涼州,一旦此道失守,依論欽陵的能力,那麼看可能立即在唐朝各境內翻江倒海。

繼續讓姜師德看守河源軍,幾方側應。看起來這個人還是有些能力的,不貪功,平時說話聲音都很小聲。

至於其人,如李敬玄、韋待價、曹懷舜、王杲,你們全部呆在部州州城吧,還美其名曰,大後方纔是根本。劉邦平定天下時,論功行賞,蕭何當爲第一,爲什麼,正是一個安定的大後方,源源不斷地將物資與兵源順利調往前線,讓劉邦得以與項羽交戰數年之久。

也許看人不服,但大戰來臨之即,李威不能顧他們感受。他們高興了,說不定幾天後,就能看幾萬將士與他們一起陪葬。

監軍使來了,還有物資,還不勞李敬玄這個大姥出迎。於是書特價迎到方支縣,接風洗塵,風塵僕僕的,吃完了接風酒,張桂東就要休息。

僕役打來洗腳水,正準備洗腳,外面侍衛進來稟報:“張監軍使,外面看人求見。”

說着遞上來拜貼,張桂東打開拜貼一看,上面四個大字:再添貴禮。

“讓他進來。”張桂東皺了一下眉頭,這個雍王真不知事,送禮送到青海了,這裡可是太子的地盤,若是風聲走露,太子都能將自己斬首示衆。而且手*機看O。太子巴不得找自己把柄,好讓他安心將這支大軍攏於手掌。

不一會兒,一個大漢走了進來,張樁東愣了一下,不是漢人,而是一個胡人,似乎是一個昭武九姓的人。但立即反應過來,京城有多少昭武九姓的人?雍王若是派漢人前來青海,這時候反而讓人懷疑,用了昭武九姓的人,就不那麼引人注意。

手一伸,畢竟拿了人家三千金的,說道:“坐。”

也不客氣,大大咧咧地坐下來,但心中卻在思付,果然不出大論所料。其實拜貼上四字很看講究,只是猜測,未必百分百的李賢就送了貴禮,買通這個太監,就是送了,也未必他百分百的收下。用一個再,是一種試探。客氣地坐下來,已經判斷出李賢出手了,而且這名太監也收了下來。

道:“此行張監軍使十分辛苦,我受我家直子之命,又添補了一批禮物,就在客棧裡,要不要我派人將它們送過來?”

“客氣了,客氣了,上次已經得了三幹金,這一次怎麼讓你家主子破費呢?”當然,李賢不會傻呼呼地直接說是我送禮給你的,更不會直接登門拜訪,大家意會即可。

三幹金啊?此人暗中乍舌,章好大論料事如神,此次有L物備得十分貴重。

“這是使君應得的我這就回去將它拿來……”,說着欠身告辭。

一會兒,又有兩個昭武九姓的人推着小車子,走了進來。此人將車子頂揭開,一陣珠光寶氣的光芒放射出來。裡面有一些金銀器,可不多,大多數皆是上等的美玉寶石,這些玉石價格遠在黃金之上。

“好,我收下了替我向你家主子表示感謝……”……張桂東眼裡露出一片貪婪之色。

第一次收下禮物時還看些忐忑不安,又加上了這批貴禮,此時十八萬將士生命與太子,早讓他拋之腦後。十八萬將士如何?也不是他去死。青海糜爛如何?也不會打到長安。太子如何,以後登基,自己作爲李治的親信,難道還會繼續重用?只是心中狐疑,難道長安城又發生了一些事,情況對雍王不利了,所以才又追加了這批如此貴重禮物?

腦子裡還看一些清醒,說道:“但我還是那句話,只能盡力而爲,鼓動他們出兵,聽不聽,我也不敢保證。”

“那是,我前來,正是受主子所託,帶一句話給你的。若要鼓動,你必須前往大拔鬥谷。”

“爲何?”

“九曲太子親自坐鎮,你去了也沒有用。廓州與郟城看李謹行與黑齒常之兩個胡將,自太子說過漢胡一家後,對太子死心塌地,你去了,還是沒看作用。只看大拔鬥谷,哪裡現在是劉尚書與王孝傑將軍。這數場戰役,太子重胡輕漢,他們心中不滿,你此去伺機而動,準會成功。”

張掛東心中一驚,這條任命,他也纔得到的,李賢遠在京城如何得之,難道此人是他早就安排好的?看來這個李賢,也不簡單嘛。可是臉上猶豫不決道:“大拔鬥谷在前殘……”

“那又有何妨?你只要鼓動,也不需要你出兵,大拔鬥谷地居要衝,吐蕃就是派二十萬大軍也休想攻破。到了出征之時,你忽然生病了……

“是極,是極,咱家就照你家直子吩咐做了。”

“若成,事後還有一批重賞。

“謝過,謝過”,張桂東眼裡再次出現了貪婪的眼光。

“那我告辭了。”

“壯士,慢走。”

走了出來,此人對身邊的隨從說道:“你明天帶着一批茶葉,返回青海,立即回去稟報大論,第一步計劃順利完成了,何時執行第二步竹劃?”

消息很快傳到論欽陵之手,論欽陵大笑,對論贊婆說道:“如果我們順利將太子擊斃,順便乘唐朝大拔鬥谷空虛之時,將大拔鬥谷拿下來。然後將這個太監做一個人情,送給唐朝。唐朝會不會感謝我?”

論贊婆也是大笑。這條竹策高啊,真正的一箭雙鵰,太子一死,唐朝上下將會爲之震動,甚至有百姓怨恨皇帝。可真相呢?如依太子所言,不出兵則無事,反而能建功,可是李賢暗中收買這個監軍使,鼓動了將士出兵,導致唐軍大敗。百姓如何看待皇上派來的這個監軍使?又如何看待皇上安排的這個太子後備人選?

豈只青海,整個唐朝將成爲滾水煮過一般!

口C:拋去民族因素,個人對這個論欽陵殺神很是無語,歷史上虎山之戰,王孝傑與姜師德又讓他弄沒了十萬以上的將士,屍堆如山,此戰還是在佻州,海撥不高,唐朝等於是主場作戰。三戰折去了唐軍三十萬人出頭,若加上其他戰役以及間接因素,看可能死在他手上的唐兵遠遠超過四十萬。這幾章自我滿意一下,沒看將他寫得太白癡。

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206章 積壽請罪 少女助醫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124章 東都黃昏(四)第102章 會戰(三)第310章 江流如此(一)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39章 漸蒙籠暗碧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159章 啓航(五)第419章 簫聲斷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264章 天下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367章 長槍縵纓萬里(四)第168章 探(六)第48章 害怕第9章 她是誰?第457章 空見說(二)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191章 象墓(下)第441章 還轉盼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236章 秋雨殺人 合歡之死第166章 探(四)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95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61章 和親(上)第67章 殺殺殺!流流流!第376章 勇臨寒磧(三)第135章 春雷(七)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28章 輕翻柳陌(一)第215章 烏龜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385章 曰今朝流年(二)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136章 春雷(八)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61章 和親(上)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118章 問琴(中)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49章 攤牌(一)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87章 前夕(五)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126章 說服仁杰 最喜六月第165章 探(三)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256章 圈地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288章 名門動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111章 馮太后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287章 西風烈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395章 一聲羌笛(二)第149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上)第145章 定(七)第49章 攤牌(一)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32章 歷史真相 海上利弊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150章 問鼎(二)
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206章 積壽請罪 少女助醫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124章 東都黃昏(四)第102章 會戰(三)第310章 江流如此(一)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39章 漸蒙籠暗碧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159章 啓航(五)第419章 簫聲斷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264章 天下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367章 長槍縵纓萬里(四)第168章 探(六)第48章 害怕第9章 她是誰?第457章 空見說(二)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191章 象墓(下)第441章 還轉盼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236章 秋雨殺人 合歡之死第166章 探(四)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95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61章 和親(上)第67章 殺殺殺!流流流!第376章 勇臨寒磧(三)第135章 春雷(七)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28章 輕翻柳陌(一)第215章 烏龜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385章 曰今朝流年(二)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136章 春雷(八)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61章 和親(上)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118章 問琴(中)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49章 攤牌(一)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87章 前夕(五)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126章 說服仁杰 最喜六月第165章 探(三)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256章 圈地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288章 名門動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111章 馮太后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287章 西風烈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395章 一聲羌笛(二)第149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上)第145章 定(七)第49章 攤牌(一)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32章 歷史真相 海上利弊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150章 問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