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

劉仁軌愁眉苦臉地離開。

武則天的口諭,也等於是詔書。現在李治、武則天與李威三人,皆有處理大政的權利。所以,李威讓裴炎草擬待胡的策子,裴炎不得不從。但武則天讓劉仁軌草擬糊名制度,劉仁軌同樣不得不從。並且武則天說得還在理上。

武則天都不想碰這個禁題,況且劉仁軌。

只好又到了東宮求救。

李威嘆息一聲,低聲道:“我說過,很想與母后攜手合作。”

他有他的優勢,是先進了一千多年的見識,未必記得很多的知識面,但大約的先進的與落後的,還能判斷出來。一些想法,在這時代也很超前。可也有不足的地方,智慧權謀機心細節,不要說母親,連普通的重臣有可能都不如。

如果自己起用了一些賢良的大臣,後宮有智慧手腕高超過人的母親相助,替自己補漏拾遺,再加上自己超前的見識,一個更強大的唐王朝很有可能就在自己手中實現了。

可不知母親倒底什麼想法,終是不肯。

劉仁軌並不是堅實的倒武派,聽了李威的話,搖了搖頭說道:“陛下,想合作不大可能……”

“母后的智慧,我很佩服。”

“臣卻更加擔心。”

“也無奈了,劉卿,我問你,父母打兒子可以不可以?”

“可以。”

“兒子打父母可不可以?”

“不可以,但陛下啊,這是皇宮。”下句話不大好說,不能將普遍家庭的情況往皇宮裡搬。昔日,李世民若沒有玄武門政變,休想成爲一代偉帝,再發展下去,連性命多半都讓李建成與李元吉做掉了。就是這樣,李世民手下一干心腹還不放心,尉遲敬德立即闖入皇宮,逼李淵讓出軍國大權。就是怕萬一的事發生。

“當時裴行儉向我提出兩議,我選擇了後一條,就是想讓皇宮以後不再發生人倫慘劇。”

“陛下,你的心意是好的,事情不是你想的那麼發展……”

“我知道,可是我這一次登基,已有些不孝,不能再不孝下去。況且,已有了它,”拍了拍桌子上的奏摺。不是說奏摺的,是指帝位這個大義已握在手中。

“但臣怎麼辦?”處理政務,劉仁軌定下來不及裴炎的,再說,這個頭痛的奏摺,也不能草擬。

“既然裴炎說政務乃是國家根本,那麼我們就談一談這個國家根本。國家根本是什麼,最少讓九成以上的百姓,不愁衣食,沒有好衣服穿,但要能穿得暖和。沒有好食物享用,但最少能吃飽。”

“是,不大好實現的。”

“我也知道,所以昔日不惜爭議,開創了一些財源,正是爲了減少百姓的稅務。這還不夠的,於是又因爲旱情,想到了增加糧食產量,以及與父皇母后合力推廣因地制宜,立體養殖。但還是不夠,最好能搶出更多的耕地。”

“陛下是指……”

“我朝的耕地有幾條,一是平原之田,是國家的主要耕地來源。從關中到河北河東河南,大多數是這樣的耕田。可是水少田多,唯一的方法,是國家撥出款項,興修更多的水利。”

“是不錯啊,但國庫緊缺,突厥有變,國家需要軍費,還有丹水渠又沒有竣工,陛下又打算贖出部曲,這麼多用費……難哪。”

“這倒不急的。一旦丹水渠竣工,朝廷每年可以節省出大量的費用。突厥人也不是難以對付。但必須從現在就要謀劃。”

“是。”

“還有一個耕地的主要來源,梯田。梯田投入大,見效少,對此我的看法是不鼓勵也不反對。”主要是來自山區的百姓,通過這種耕作方式謀生,其實這種耕作方式,對水土破壞性很強的。但在這時候,山區的百姓不借助梯田,又能怎麼辦?就是在後世,梯田也沒有杜絕,更不要說是唐朝了。

“另外就是河谷兩旁的耕田。還有一個重要的耕地,我朝一直沒有重視,那就是圩田。長江鬱水一帶,許多地方適合圈沼澤爲圩田。”

李威講的這個圩田,對唐朝來說,很重要的。大禹定九州,活動的範圍從長安到河北,南方最遙遠的地方是太湖,卻將揚州定爲最下州。在後世是無法想像的,正是因爲河流密佈,雨水又多,氾濫成災,多處地方是沼澤。沼澤多,溼氣必然重。無論從生存,可能環境,都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纔將揚州定爲九州的最下州。

到了漢朝,最高峰時,人口達到了一億多,甚至比宋朝最鼎盛的時候人口還要略多,江南還是偏隅的地區。正是因爲江南環境沒有改造。伍子胥過昭關,換作後世,周圍的山也不高,更不險,還不知道有幾百條道路可以到吳國。但在那時代就不行,翻過了昭關,只有那麼一兩條道路,其他地方皆是沼澤,無路可通。

晉朝的第一次將政權南遷,給了江南一次機會。爲了生存,終於想到了圩田,在沼澤的四周起圩埂,築堤圈沼澤爲田,加上氣候,江南才逐步好了起來。唐朝的圩田多了,但依然遠不及後世。

這是很普通的道理,換作後世,大多數農民皆知道的,可在這時代,想法依然有些超前。

劉仁軌思索了一下,道:“陛下英明。”

他的品性有些狡猾,說句不好聽的,若沒有必然的把握,不是一個君子,是那種明哲保身的大臣。但也要看君王,象魏徵不遇到李世民,包拯不遇到宋仁宗,當真是諍臣?也未必!

遇到了李威,種種想法又讓他驚歎,這纔是讓他出死力的真正原因。

“英明不敢說,我年青,想法不周全,還須各位相助。”

“臣自當盡力相助,輔佐陛下打造一個盛世大唐。”劉仁軌忽然伏下說道。

“劉卿,不必,”李威將劉仁軌扶了起來,又道:“不過圩田有很多缺陷。一是圩埂必須高大堅固,否則洪水一大,一旦缺堤,不但顆粒無收,而且圩田中間的百姓無法及時逃脫,又是一場災難。”

“是。”

“其次是水的蓄與泄,不能阻塞河流的航道,保持洪水浩大之時,水流及時泄往長江,泄往大海。築圩時,必須保持留下一條通達的航道河道。蓄水也很重要,就是長江,若是水大之時,江堤也有可能不保,上流必須有充足的湖泊蓄住大部分的水流。鼓勵百姓築堤,但有一個總體的規劃。”

“是。”劉仁軌老淚都滾了下來。

這纔是做實事的皇帝,即使太宗那樣的人物,也未必有現在的皇帝想得那麼深遠。

上官婉兒坐在邊上旁聽,同樣很感動,只是拽着李威的袍袖,不知道說什麼好。

“我不是說的這個。”

“陛下,臣多想有一天能聽到陛下稱朕。”

“劉卿,你着相了,只是一個稱呼,孝道爲首啊。”

“是。”劉仁軌只能用袍袖拭着老淚。

“江南兵患不多,國家沒有大變,就永遠沒有多大的兵患。有了江南的富足,就可以維持朝廷大半的供給。合理的規劃很重要的,這纔是真正的利國利民大事。”

“是。”劉仁軌心悅誠服地答道。

此事若行,什麼武舉與軍務監,都沒有辦法相比的。而且這是互惠的事,爭議還很少。

“還有一件事,父皇與母后在我沒有登基之前,曾下詔,讓我出使河南道。不管是開渠興修水利,或者江南筑圩堤,都要看一看。江南太遠,我不能隨便出巡江南。”實際上江南,李威很想看一看的,但作爲太子都不好巡查,更不要說是皇帝。繼續道:“可是河南道諸州縣,我很想看一看,不看不能知道的。爲了父皇的詔命,我要看一看。爲了國家,我也要看一看。心中沒底,就是紙上談兵。但我想帶你一道巡查,你看如何?”

“臣自當奉命。”

“巡查完河南道,我再讓你爲江南道陟黜大使,巡查兩淮江南浙江(錢塘江)、贛水、湘水、沅水、資水,你意下如何?”

“臣自當奉命,”劉仁軌大喜。這樣一來,他陪伴皇帝巡查河南道是可以的,不是太子了,是皇帝,出巡河南道沒有一個宰相作陪,不大可能的。出巡完了後,再巡查了那麼多的地方,最少半年過去,這一次太后給了苦差事,就能逃了過去。但他又擔心地說:“陛下,朝堂。”

“劉卿,這種情況下,你讓我能做什麼事?不如不爭,暫時未雨綢繆。”

“是。不過若是那樣的話,能不能帶上李相公。”劉仁軌還是很聰明的,太后對他印象不是很惡劣,但對郝處俊與李義琰印象很糟糕。要麼裴行儉,裴行儉去西域,自己一走,李義琰必然成爲太后的眼中釘,肉中刺。爲了皇帝,李義琰要想辦法保全的,不是爲了李義琰,是爲了陛下在朝堂上的羽翼。

“那也無妨,此事非同小可,朝廷派出兩名宰相,也是可以。”母親要保全裴炎,自己也要保全劉仁軌。一旦這項計劃能得以實施,再加上劉仁軌以前立下的戰功,他的名聲如日中天,自己力量也會強大一分。又道:“明天是我早朝,立即宣佈此事。你回去後,要立即準備動身。”

能主持大政,給武則天帶來許多好處,同樣給李威也帶來許多好處。

“是。”劉仁軌歡天喜地離開。

“陛下,陛下,”婉兒甜膩膩地喊道。

“婉兒,你做什麼?”

“你看一看,”婉兒將裙子掀開,裡面是一身白色褻衣,又薄又透,雖然小,但是春光誘人,還是讓李威鼻子一熱。

“不行啊,你們這幾個小妖精,難道想我精盡人……”

婉兒一下子捂住李威的嘴巴,道:“陛下,不準亂說話,臣妾就象陛下所說的一句,想陪陛下一起變老。若是陛下有了閃失,臣妾還不知道這人生有什麼樂趣。這件衣服,是臣妾央請蕙姐姐做的。臣妾不是爲了蠱惑陛下,只想陛下愉快。”

“我很喜歡。”李威用手摸了摸婉兒嬌嫩的肌膚,有些衝動,最難得婉轉如此小,就十分懂事。只是遠處還有許多太監與宮婢站在哪裡準備伺候,強行忍住。

婉兒又說道:“陛下,你真聰明,沒有想到太后化解得那麼容易。”

李威苦笑了一下,道:“論心思,我不及母后遠矣。”

又嘆了一口氣,母親越聰明,李威越想和解。他的要求不高的,又不想做一個獨夫,只要母親野心不高,讓出一部分權利又如何?可自己怎麼樣說,母親纔會相信?

ps:這一章本來想明天定時發佈,欠諸位章節太多,提前發佈出去,不管訂閱了,只要大家愉快就行。還要感謝大家給老午提的一些建議,包括吧裡面的一些讀者。再祝大家新年快樂,心想事成。再說一件事,雖然斷更了幾天,酒喝蒙了頭,還在想書中的內容。隱隱將帝王篇的主線找到,往下寫,不會太卡文。明天繼續。

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24章 東都黃昏(四)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362章 射日墜(四)第163章 探(一)第1章 打了武則天的臉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82章 曙光(上)第190章 象墓(上)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151章 問鼎(三)第239章 交換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166章 探(四)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215章 烏龜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45章 天平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301章 元不是池中物(三)第367章 長槍縵纓萬里(四)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43章 成嘆息(二)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164章 探(二)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162章 啓航(八)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253章 背水第195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上)第43章 成嘆息(二)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159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上)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441章 還轉盼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381章 氣開山崴(一)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189章 一年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83章 曙光(下)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147章 定(九)第395章 一聲羌笛(二)第176章 合(四)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72章 天高海闊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113章 高人鬥法 仁杰略輸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95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65章 進退失據 禍福難料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
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24章 東都黃昏(四)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362章 射日墜(四)第163章 探(一)第1章 打了武則天的臉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82章 曙光(上)第190章 象墓(上)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151章 問鼎(三)第239章 交換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166章 探(四)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215章 烏龜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45章 天平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301章 元不是池中物(三)第367章 長槍縵纓萬里(四)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43章 成嘆息(二)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164章 探(二)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162章 啓航(八)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253章 背水第195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上)第43章 成嘆息(二)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159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上)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441章 還轉盼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381章 氣開山崴(一)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189章 一年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83章 曙光(下)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147章 定(九)第395章 一聲羌笛(二)第176章 合(四)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72章 天高海闊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113章 高人鬥法 仁杰略輸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95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65章 進退失據 禍福難料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