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欲摘弓(一)

站在承風嶺卜,看着東方東訪還是連綿的羣山崇嶺……”捱……不這處道路一分爲二,一方折向了東北,一方折向了東南。因爲水系發達,植被十分茂胤盛,陣陣涼爽的秋風吹來,微微帶着一層層黃胤色,然後黃胤色疊起了波浪,此起彼伏,十分壯觀。

論贊婆指着遠處說道:“唐朝在這裡設下了兩座軍營,一座是在通向河源軍道的翠山旁,一座是在通向廓州道的鐵挨子上。”

論欽陵沉思了一會兒,然後盯着大道。唐朝都大大方方地沒有中停商道,論贊婆在兄長沒有到達之前,同樣也沒有中止。吐谷渾與吐蕃需要這數條商道,同時若是作爲進攻的一方,卻中斷了,也是示弱。所以這條大道上還有許多商人,不敢牽着馬牛羊與唐朝人交易了,可是皮毛、玉石,還是唐朝人喜歡的,然後向唐朝換來絲綢、茶葉,甚至運氣好,可以矇混過關,換來大量的鐵器。但規模比起以前小多了。

論欽陵問道:“三弟,你有沒有看出唐朝十八萬大軍,有那些弱點?”

唐朝看弱點?論贊婆茫然了,唐朝的弱點他都沒有看出來,倒是看到自己一方將會面胤臨一大堆問題。嗯了一會兒,搖了搖頭。

“休要高看了敵人,唐朝的弱點同樣多,最少有八條啊。”

“八條?”論贊婆驚異地問,休說八條,有一個兩三胤條讓二哥抓胤住了,就能足以讓唐朝軍胤隊大敗,於是又想,還是茫然,問道:“二哥看那八條弱點?”

“三弟你看,商道繼續開放,當真唐朝人那麼貪錢?”論贊婆搖了搖頭。原來相信唐太子貪錢的,現在不會這樣想了。若是想得到牛馬羊,現在也得不到了唐朝當真缺皮毛缺到不顧十幾萬大軍生死的地步?但這一條他倒是能明白的,商道繼續開放,就能派出大量斥候到青海利胤用人員混雜,刺探消息。可這一條也對唐朝軍胤隊看利的,人家就是陽謀,你大軍到了,我就象一隻烏龜一樣,往城堡裡一縮,看種你就過來攻打我反正不出來與你們野胤戰。吐蕃人得到情報意義不大,但作爲進攻一方,吐蕃人的情報對唐朝卻是十分有用。

“我知道你想什麼,可想法錯了,商道開放,唐朝人固然能得到我們一些情報我們同樣也能得到他們的一些情報。還看重要的一條啊,我們可以混進一部分有用的人,攻城掠地不大可能,可攻城掠地當真那麼重要嗎?錯啊,兩軍交戰,攻城掠地是下下之策那是不是可以辦很多事情?又豈只是情報!這一條是唐朝最致命的弱點啊。”

“二哥,有何安排?”

“我早就安排下去了,也許今天你就能看到一部分。我再來說唐朝的第二個弱點,唐朝人是守城修了許多城,哨所、關卡、戍所,城中看大量的武胤器物資,可以堅守很久。”說到這裡他也有些不自然,特別是大型投石機的殺傷力以及那個變胤態的火胤藥,以後想攻打唐朝的城池,將會越來越難。又說道:“可是堅守看長處,就有短處,全部防守,戰術呆板,軍胤隊呆板,而我們從容佈置,靈活機動。這也是唐朝人致命的弱點。”

“二哥,雖不錯,可他們本來就不打算進攻的,我們大軍到來,他們堅守城池,與我們拼消耗,我們大軍離開時,打着諾曷鉢的名義,擄掠吐谷渾的百胤姓。甚至看吐谷渾主動前去投奔。”這個戰術論贊婆早就看出來了,也想了很久,終是無法破胤解。青海多山,道路並不多,各個要衝上這些城堡一出,再加上唐朝運來了大量的武胤器與物資,還看十幾萬大軍堅守,這個竹劃變得完美無缺。要麼用人堆,總能破掉幾個城的,但最少得有可能付出三四倍的犧牲,象石城山有可能得付出十倍以上的犧牲才能攻下來,能不能這樣做?還看小道的,下了馬,從崇山峻嶺裡攀越,一夜能爬過幾千人就不錯了,還有可能有不少士兵落下懸崖,這幾千人插胤入敵人內腹能做什麼?正好給唐朝人上點心去了。

“如果你僅是伐城,自然認爲他們沒有然點,但錯了啊,三弟,三個時辰後,太陽在哪裡?”

“太陽落山了。”

“對,太陽出山,百胤姓開始勞動,太陽落山,百胤姓開始休息。這纔是天胤道。可是世間萬物豈看永衡之理?此時太陽在正中,過了片刻,太陽落山。情勢又是一變。水無常形,兵法無常理,一旦呆板,已經落入下乘。就象春耕夏作秋收冬藏,順應天時,農夫才能看一個好收成一樣,行軍亦是如此,大軍要不斷流動,才能抓胤住戰機。自古以來,看多少僅靠防守就能獲得戰役勝利的?”

論贊婆又是苦思冥想,還是想不明白。

論欽陵沒有理他,繼續說道:“唐朝皇帝不放心兒子執掌了十幾萬大軍,所以今天唐朝軍胤隊等於有了二帥,這又是缺點啊。

“是這樣的,可是二哥,那個李敬玄是太胤子胤黨系,與太子很親近,太子來到青海後,他專心執掌後勤,從來不與太子爭功,這很難利胤用。”

“那我問你,李敬玄有沒有調動大軍的權胤利?”

“有。”

“既然有,這就是缺點,且那個李敬玄又不插鋒只唐大子仇知道,更沒看讓他真正指揮天軍作戰過,力率鋒點就成了一個大大的缺點。”

“是”,論贊婆應了一聲,可腦海裡還是很茫然,就象二哥說殺唐太子就象探囊取物一般一樣,李敬玄有權,可有自知之明,如何讓他指揮軍胤隊?除非李敬玄摔了一跤,正好將腦袋瓜子跌壞了,纔會與唐太子爭軍胤權。

щщщ ⊕ttκǎ n ⊕CO

“然後你再看,唐朝佔領大拔鬥谷,不僅拱衛了河謹地區安全,扼守了北方郟城二道,也拱衛了涼甘等州,甚至還可以在情況危急下,從涼州、甘州調來軍胤隊支援。扼守了赤嶺主道,直接威脅尉遲川,雖然承風嶺出現了失誤,可立即在後方設二營,將這個失誤彌補,確保了廓州安全。又南下攻克了洪濟橋與宛肅城。進可以攻打大非川、赤海、樹敦城、曼頭城,退看無數城堡防守,黃河作爲天險。可是戰線是不是太長了?”

“是”,可是心中還不明白,這不是一萬人兩萬人的戰鬥,唐朝出動了近二十萬大軍,自己吐蕃也看十六七萬的軍胤隊,還能從吐谷渾與黨項再度召集近二十萬的軍胤隊。合在一起,將是五十萬多人的廝殺,戰線豈能不長?

“戰線長,消息通知就會緩慢,南北的反應就會很遲鈍。”

“是”,論贊婆苦着臉說道,他丟失了一半九曲,以及洪濟橋三城,正是吃了這個虧。

“這就是戰機啊”,說到現在,論欽陵皆說了一半,留了一半,這是讓老三胤去想,鍛鍊他智慧的成長。吐蕃內部不穩,許多人反胤對噶爾家族專胤權,看的部族蠢胤蠢胤欲胤動,作爲吐蕃的新任大論,他不能久在青海,這一戰過後,也要返回邏些城。青海將來還得交與老三治轄。因此,他來到青海後,一句斥責的話也沒看說,只是指導,恢復他的信……S。

其實有時候心中也十分惱火,臨行時就怕出現意外,所以吩咐他勿得異動,可不但動了,還動了三次。第一次興胤師胤動胤衆,無功而返。第二次折了一萬五千人,第三次失了地,還折了近三萬將士。

然而更堅定了他擊殺李威的念頭,最少老三與唐太子對敵時,心理上完全落入下風,以後只能跟隨唐朝太子的步伐走,第三次出動大軍失敗,以後出動大軍還會失敗。

可好終沒看批許。

又說道:“雖大非川敗於我軍,可南詔一勝,都城二勝,九曲三勝。固然漲了唐朝士兵的士氣,卻也多少會看驕兵的作用。不僅是驕兵啊,還看許多大將成了驕將。除了極個別的將領頭腦清胤醒外,比如唐朝的太子,李謹行,有可能那個黑齒常之、契芯明也算一個。其他的人,多半又開始小視了我們吐蕃人,這個缺點還小嗎?”

這倒是事實,論贊婆眼睛眯了起來,這一條缺點提出來,與前面所說的聯胤繫到一起,腦海裡已經有了一些模糊的想法。

論欽陵很滿意,爲軍者,吐蕃人當中,除了自己外,很難有第二人能與老三爲敵。說到底,還是第一次出軍無功而返,給他心裡留下了一些陰影,想立功心切,爲自己正名,一再就落入唐朝太子的圈套。若沒看李謹行那個空城計,心裡沒有陰影,這次唐朝太子未必能討得了這麼大的便宜。

又說出第六個唐朝大軍的弱點:“唐朝此次出軍,有許多名將,可無論是那一將,皆不是我之敵,就是那個唐朝太子,在我看來,乳臭未乾就是乳臭未乾。若這個不算弱點的話,再加上一條,除了一些將領不錯外,還有更多的蠢材。而且這些蠢材多掌有大胤權,這是不是唐朝軍胤隊的弱點?”

“是”,論贊婆眼睛更亮了,他已經越來越清楚看到二哥的某些想法。

“唐朝弱點這麼多,我們是不是可以輕易地戰勝?”

“是,可是我還沒有想到觸發點。”

“看啊,我才說出唐朝軍胤隊六個弱點,後面還有兩個,這兩個就能成爲唐朝火胤藥上的那個引信。”

“那兩個?”

“來了”,論欽陵手一指東方的大道。

大道上行來一個駱駝隊伍,規模不大,裝了一些貨物,另外還看幾匹馬,上面坐着四五人。

“來,三弟,看看我的斥候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好消息。”說着,帶着論贊婆走下承風嶺,迎了過去。商人領首的一個人跪了下來,說道:“屬下見過大論。”

“起來,起來。”

“是。”

“這一行走否順利?”

“屬下僥章沒看侮命……”,說着他從懷中掏出兩張紙,遞了上來。

論欽陵接過紙,大笑起來,道:“果然不出我所料,三弟,你看。”

遞過其中的一張,論贊婆接過來一看,他們論氏兄弟個個皆是人間的奇葩,智慧過人,因此,也個個認識漢字,甚至還能書寫。這一張紙上是唐朝朝胤廷這一次對所看受功將士的封賞。論贊婆並沒有立即想明白,立了功就得將賞,這又看什麼。

“這又是唐朝軍胤隊的弱點,能引爆他們徹底大敗,甚至乖乖將太子送給我的弱點啊。”

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118章 問琴(中)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468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三)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339章 蕃胡菸灰(三)第74章 火耗第167章 探(五)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139章 定(一)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163章 探(一)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276章 煮青蛙第152章 問鼎(四)第35章 豪放徐儷 通靈燕子第69章 煙塵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135章 春雷(七)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150章 問鼎(二)第56章 出世與入世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76章 試驗第87章 前夕(四)第171章 探(九)第97章 等(上)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162章 啓航(八)第56章 莫愁樂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111章 馮太后第143章 定(五)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346章 非川悽草(四)第442章 沙河多麗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265章 兒戲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107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二)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第159章 啓航(五)第265章 兒戲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288章 名門動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56章 出世與入世第308章 登樓作賦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103章 會戰(四)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402章 踏月影第139章 定(一)第175章 合(三)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176章 合(四)第94章 聲東擊西(下)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下)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145章 定(七)
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118章 問琴(中)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468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三)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339章 蕃胡菸灰(三)第74章 火耗第167章 探(五)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139章 定(一)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163章 探(一)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276章 煮青蛙第152章 問鼎(四)第35章 豪放徐儷 通靈燕子第69章 煙塵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135章 春雷(七)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150章 問鼎(二)第56章 出世與入世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76章 試驗第87章 前夕(四)第171章 探(九)第97章 等(上)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162章 啓航(八)第56章 莫愁樂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111章 馮太后第143章 定(五)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346章 非川悽草(四)第442章 沙河多麗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265章 兒戲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107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二)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第159章 啓航(五)第265章 兒戲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288章 名門動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56章 出世與入世第308章 登樓作賦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103章 會戰(四)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402章 踏月影第139章 定(一)第175章 合(三)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176章 合(四)第94章 聲東擊西(下)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下)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145章 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