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下)

這個變動,沒有人想起來的。

朝中有了變動,也是沒有人想起來的,倒是李威注意了一下。本來只是一件小事,只有一個人參與了,王福畤。王福畤也是一個小人物,小小的太常博士。但王福畤有三個兒子,很了不起,王勔、王勮、王勃。

了不起到了什麼地步,王福畤本身出於太原王家,又是一個大儒,德才兼備,但因爲三個兒子十分出衆,於是自戀,向別人不時誇獎。重臣韓琬的父親,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大儒,與王福畤‘交’好,有一次,王福畤自戀地寫信給他,我有三個兒子,文章寫得好,特別是小兒子。夸人可以的,可別誇自家的兒子,這與中國人一慣內斂的傳統不符合。韓父回信給他,說,晉代王武子有愛刀的癖好,你有誇獎兒子的愛好,你們王家的癖好未免太多了。是不是很好,將他們文章拿給我看。

當然,太原王家嘛,說話的語氣有些酸溜溜的。王福畤就將三個兒子的文章拿給他看,看完了,韓父不得不承認道,生三個兒子都要象這樣的,確實有了自誇的本錢。

有人因爲其事,便誇曰,王家三珠。

不過文章是一回事,仕途是另外一回事,王揚盧駱,初唐四傑,並沒有一個人名列高位。

李威喜歡詩詞,才重視的,當然,沒有遇到李白,否則會迎出東宮‘門’外。只是他現在的尷尬的地位,讓他不敢發言。經歷久了,也知道詩詞與治國是兩回事,就是李白在世,他做了皇帝,也未必真的如李白詩中所寫,給他謝安的官職。

本來也沒有事,可因爲將許敬宗的重孫子召回來了,也不是王福畤不能容人,看到了此事,上書了,說了,既然許敬宗犯下如此不道大罪,兩位聖上允許他們後人從嶺南迴歸,那麼長孫家的後人呢?或者褚遂良家的後人呢?

這個炮口多半對準了李威的母親武則天,這些大臣有的,比如長孫無忌因爲位高權重,不知收斂造成的,有的卻因爲反對武則天,支持王皇后造成的。不過就事論事,他們這些人犯的罪行不明顯,至少沒有許敬宗嚴重。既然朝廷能寬恕,爲什麼不能寬恕這些大臣的後人?

書上不報,可沒有幾天後,將王福畤貶到了‘交’趾一個縣做了縣令。貶到了嶺南,都已經算是嚴重了,況且‘交’趾。

李威只是感慨一句,儘管他這個小翅膀扇了一下,可沒有扇動大局。幾年後,王勃想起父親,多半還會到嶺南,然後有《騰王閣序》,然後有溺水而死。

當然,不敢說。

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當年長孫無忌寧可冤殺李恪,也沒有立武則天,王家還是很感謝的,那一次事件中,反對立武則天的,幾乎只有裴行儉逃了過去,其他人全部被斬殺。而且在廢立皇后的事上,許敬宗是出了大力的,因此對許家不是很滿,更看不得許家的人犯下如此大錯,居然能回到京城。不僅僅是上書,也想翻一翻當年的公案。

現在難得一個機會……

然而只是上了一封奏摺,後果如此。

所以對母親,依然很忌憚。

………

王福畤一個人的貶放對太原王家來說,無足輕重。再說世家子弟,並不是所有人都反對武則天的。有的人這樣的想法,有的人那樣的想法。子弟做官歸做官,家族中的長老是支持的,可不會愚蠢地干涉,家族屹立不倒,是因爲家族傲然物外,更不會主動用整個家族支持那一個人或者那一方勢力爭奪帝位。包括李威也有李威的想法,曬鹽一旦開始,不僅是錢,到時候從東海到江南、嶺南,都會僱傭大量的工人,這也是力量,可以自保,可以逃路。

有了後路,纔有底氣。

帶着楊敏來到渭水邊看龍舟,民間自發的比賽。五月端午進行,雖然未到,可提前有人在渭水上‘操’練。

來到河邊,彈了彈青石條上的灰塵,說道:“坐。”

“嗯。”楊敏坐了下來。

兩人沒有多說話,只是看着河中。雖說渭濁汾清,現在的渭水只是略略有些魂濁,並不嚴重,不象後世,去了一趟長安,看渭水,已經似是一條污水溝。河面上除往來的船隻外,還有一些龍舟,狹長形,坐着幾十個大漢在‘操’舟,中間有一大漢擂着鼓,很有些氣勢。

其實是豐收,夏收總算正常了,不但豐收,糧價掉得很厲害,每鬥粟米掉到了八文錢,小麥也不過十文多些。於是老百姓有了喜‘色’,今年端午節組織龍舟的百姓便多。

兩人坐在同一青條石上,中間還隔着一截距離,不得不隔,李威便裝出來的,依然帶着二十多名‘侍’衛,左右保護着。

但與太子畢竟坐在一起了,微風吹來,掀動着楊敏的裙袂,也略略掀開了羅簾,李威看到她的臉上微微地泛着紅意。

“大河上有沒有人賽過龍舟?”感到太子在注視,楊敏有些侷促,打破沉寂,忽然問道。

“孤也不知,”去年這個時候,他不在洛陽,已經去了少林寺,四周是山,只是發生了一件事,許彥伯偷嘴,被‘侍’衛抓住了。當時引以爲樂,卻沒有想到一年後,居然客死嶺南。對許彥伯的死,李威也是很懷疑的,大約同樣是母親羞惱了,下的手,與賀蘭敏之是一理。倒是父親心軟些,看到許彥伯死得莫明其妙,正好其亡妻上書,於是召回母子。

當然,這是猜測,不象賀蘭敏之,母親做了暗示。

不過黃河水流湍急,又過於寬廣,估計賽龍舟的人不會將地點放在黃河,卻是洛水更適合一些。

忽然鼓聲急了起來,兩人舉目看去,雖是在‘操’練,有兩條龍舟上的人大約是鬥起了嘴,沒有舉櫓槳鬥毆,卻開始提前比賽輸贏。幾十個櫓槳‘插’到水中,龍舟迅速地向前奔馳,因爲馳得快,龍舟的造型又狹長矮小,隱隱似乎要沒入水中,舟的後面也拖起了長長的‘波’‘浪’。

岸上還有一些觀看的百姓的,傳出潑天般的喝彩聲助威聲,龍舟越來越快,越行越遠,只一會兒,沒入天際的盡頭,成了兩個黑點,居然看不到那一隻龍舟上前,那一隻龍舟落後。

這纔是兩條龍舟比賽,可以想像五月端午到來,渭水上有可能幾十條,或者上百條龍舟競賽,是什麼樣壯觀的場面。

楊敏這才問道:“不知道陛下與皇后什麼時候回到西京?”

現在的生活很安靜,她已經滿足了。但李治夫‘婦’回來,會不會同意太子時不時與她見面,卻是不好說。其實心中也怨恨的,就是自己犯了錯誤,太子妃都不想了,爲什麼不讓自己進入東宮?

楊敏的小心思,李威多少明白一些的,說道:“今年會回來的……也要回來,想如何,必須等到父皇母后,回來才能決定。”

大豐收了,雖說自父親病重後,呆在洛陽時間比呆在長安時間長,可長安纔是真正的國都,洛陽只是一個陪都,不回來是不可能的。而且今年大豐收了,不需要再在洛陽“就食”。

但就是回來了,也未必能決定下來。自己的父親,也不知是因爲什麼,對自己似乎不滿,於是就會有變數。頓了頓又說道:“不急,不但你,還有狄仁傑的義‘女’,她們連半絲的名份都沒有……”

“嗯,”楊敏應了一聲,忽然奇怪地問道:“爲什麼她們到現在沒有成親?”

“她們的身世,很是悽慘……”李威只說了這幾個字,沒有再往下說。楊敏也知趣地沒有再問。看了一會兒龍舟,終於有百姓注意到了他們,忽然有人大聲問道:“可是太子殿下。”

“正是孤。”

於是百姓一起將視線轉移過來,李威卻反感自己也成了“風景”,站了起來,衝四周微笑示意,然後說道:“楊敏,回吧。”

“嗯。”

李威上了馬,楊敏上了車,向城中返回。

還沒有入城,忽然一個十來歲的少年竄了出來,攔住了隊伍。

少年歲數不大,十二三歲樣子,還是一個小孩子,可‘侍’衛不敢大意的,立即勒住了馬,‘抽’出橫刀,將他隔了起來。

這是李威脾氣好,不喜歡‘侍’衛作威作福,不然早就將他架了起來。

小孩子不服氣地大聲說道:“殿下,我要見你,有一事要問你是何意”

“大膽”‘侍’衛喝了一聲。普通百姓不是不能見聖,見太子,而且現在禮數不是很嚴密,甚至有時候皇帝與老農平起平坐于田壟之上,侃侃而談。可基本的禮數還需要有的,最少一個稱呼,臣不可缺的。

“不要嚇着他了,”李威騎馬走了出來,然後溫言問道:“你是何人家的孩子?又有什麼事,要對孤說?”

“我是徐舍人的兒子”

聽聞了一些,徐齊聃的小兒子,讀書十分聰明,也是徐齊聃的驕傲,這一點頗象王福畤。不過很有意思,第一次與徐儷見面時,徐儷也驕傲地說過,我是徐舍人的‘女’兒。

“原來是徐二郎君,不知見孤有何事?”

“你是太子,是不是就能戲‘弄’良家的‘女’子?”

“何來此言?”

“那爲什麼如此對我姐姐?”

“孤如何對你姐姐了?”

徐堅啞然,是自己姐姐倒追,之所以前來,是聽到太子對楊家的小娘子好,但從來沒有關心過自己的姐姐,心中不平,於是攔住了隊伍責問。可終說不出口。

李威卻跳下了馬,一把將他的小耳朵扭了起來。

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167章 探(五)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171章 探(九)第173章 合(一)第88章 聖戰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104章 會戰(五)第251章 砥柱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28章 輕翻柳陌(一)第142章 定(四)第441章 還轉盼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264章 天下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109章 越權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87章 前夕(四)第74章 火耗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17章 問琴(上)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下)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9章 她是誰?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158章 啓航(四)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383章 羣小掌臉第39章 漸蒙籠暗碧第1章 打了武則天的臉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430章 聽得念奴歌聲(一)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146章 定(八)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378章 陌刀橫崖(一)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300章 元不是池中物(二)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259章 大婚(上)第136章 春雷(八)第76章 報應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8章 二七二七 不小不小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158章 啓航(四)第130章 春雷(二)第98章 等(下)
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167章 探(五)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171章 探(九)第173章 合(一)第88章 聖戰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104章 會戰(五)第251章 砥柱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28章 輕翻柳陌(一)第142章 定(四)第441章 還轉盼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264章 天下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109章 越權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87章 前夕(四)第74章 火耗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17章 問琴(上)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下)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9章 她是誰?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158章 啓航(四)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383章 羣小掌臉第39章 漸蒙籠暗碧第1章 打了武則天的臉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430章 聽得念奴歌聲(一)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146章 定(八)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378章 陌刀橫崖(一)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300章 元不是池中物(二)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259章 大婚(上)第136章 春雷(八)第76章 報應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8章 二七二七 不小不小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158章 啓航(四)第130章 春雷(二)第98章 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