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東園岑寂(二)

李治首先說了突厥人的事。

在李威心中突厥只是邊境禍患,甚至都沒有將突厥人當作了自己的臣民。嘴中說的不算,那是安撫人心的。可在李治心中卻不是,突厥與新羅僂國性質兩樣,那是假臣服。自從平滅薛延陀之後,大漠幾乎所有勢力皆向唐朝臣服,在李治心中,大漠同樣是唐朝的領土,百姓同樣是唐朝的百姓。

若是起事,那叫反叛,是絕不能容忍的。

幾個人狐疑地看着李威,這是又一次皇帝提了出來,可畢竟沒有發生。

李威說道:“各位,莫要不相信,不僅是突厥某些人不甘心,我朝將兵漸弱,還有其他原因。”

嘆了一口氣,道:“昔日太宗陛下曾經說我朝將士對爾諸胡,以一當十。今天行不行?”

幾個宰相皆不能回答。

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久戰之兵,二是開國之初,人口銳減,空田多,賞賜重。沒有多少錢,但可以賞賜田地。所以將士無一不奮勇悍戰,以目立功獲賞。

可今天行不行?

難不成爲了鍛鍊將士,不顧國家力量,來個窮兵黜武?再說,又有什麼田地可賞?就是府兵制李威心中感到遺憾,也隱隱覺得到了淘汰的時候。可用募兵制,國家又承擔不起。因此又想到了義務兵制,看起來很好,當幾年兵就可以退伍了,國家又沒有沉重的負擔。但這樣一來,士兵大半是新兵,戰鬥力還是很低下。

出巡一路上就與劉仁軌交談過,皇帝的心腹,又肯虛心請教,劉仁軌知無不言。兩人倒商議出來一個辦法,以募兵制帶義務兵制,也就是對一些作戰勇敢的將士,將他們保留下來,成爲專業兵養全部軍隊國家承受不起,可養部分軍隊國家還是能夠負擔的。這樣軍中的精髓就能得到傳遞再輔以義務兵種。

商議好了,可爭議同樣很多,此次回來沒敢說。

但無論怎麼樣做,將士定下來不及唐初。

又說道:“軍事力量的衰落,也就失去了維持羈糜政策的最強後盾。就是羈廉政策本身也有失誤。”

“弘兒,不得胡說,”李治道。

羈糜政策乃是唐朝安撫諸胡之本,李威矛頭直指,李治難免失色。

“父皇請聽兒臣說。貞觀時李大亮與魏徵就說過,中國百姓(不僅是漢人,也包括北方大量漢化的鮮卑人種)是國家根本,夷人乃其枝葉,損其根本,壯其枝葉,自古以來未曾有之。太宗陛下意肯,仍沒有找出好辦法解決只好用其策維持胡夷。若沒有記錯,薛延陀也說過一句話,至尊(指李世民)破突厥,當以突厥爲奴婢,送與百姓,爲什麼收如養子?就走到現在每年國家還賜予突厥諸胡大量金銀,這同樣是中原百姓沉重負擔之一。但是不是能夠收買好的?再怎麼對待,也不會超過隋文帝待啓民,後來呢?”

只此一問,皆是無言。

“既然劃了分爲羈糜,就有區別對其厚,然而中原百姓心中又鄙之,怎能不存在二心?裴卿我讓你草擬待胡的策子,爲什麼最後我不批,這一點你有沒有看出來?”可是李威話音一轉,主動替裴炎改過今天喊他來,還要他配合不能找他麻煩了,道:“可他們終是胡夷,生活習慣不同,就是我,至今也沒有想出好主意。”

不是沒有主意,什麼政策都不管用,只有全面的漢化,但不敢說出來。

“爲了安撫,儘管不貢賦了,但朝廷不斷地賑濟、賞賜、助軍、食邑、食祿,最高時,朝堂上幾乎有一半胡臣。但又不讓他們議事,只是恩寵善養。示問,如果各位是突厥人,天驕意識會不會重新擡頭?又不停地隨我朝出軍征戰,看到我朝將士的漸漸沒落,征戰又有更多的賞賜,帶去更多的奴婢。示問他們心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爲什麼十五年前,漠南諸部要求重新冊封可汗(平滅薛延陀部,唐朝取消了突厥的可汗稱號)?羈糜政策,使草原上各部種族得以延續,風俗習慣與原來一樣,又經過這麼多年發展,甚至在遇到災害時,朝廷還主動去賑災,突厥人漸漸恢復過來。此消彼漲之下,他們又會有什麼想法?”

只有一個結果,必反無疑!

“還有,社會經濟的畸形化。今天我將這段話說出來,只是就事論事,希望各位不要在上面做文章,”說着看着武則天。

武則天哭笑不得,道:“弘兒,只是說一說,也讓大家探討一下,不妨。”

得到武則天同意,李威才繼續說下去,道:“突厥最強大的時候,東到東海,西到波斯,南到雁門,北到塞北無人之地。甚至包括嶺右諸國。石、撥那汗(漢之大宛)、康、曹、米、何、安、史、火尋(花刺模子)、吐火羅、活(豔但,已滅)、帆延、罰賓、健馱羅、骨咄、護密、俱密、護時健、解蘇、久越得健、多勒健、恆沒、巴里黑、石汗那、石匿這麼多大大小小的國家,人種不一,風俗習慣不一,然而幾乎全部突厥化。這不算,再來看吐蕃,又吞沒了多少部族,可現在有幾個部族,特別是核區高原地區,沒有被吐蕃化的。再遠,還有大食,法黨、拜占庭,皆是如此。他們怎麼統治的,窮徵暴斂,很少善待這些部族酋長與百姓!爲什麼我們中原只能用羈廉?沒有了羈糜,連統治都不可能,難道一點吸引力都沒有了嗎?”

這個問得很尖銳,偏殿裡又再次啞然。

“意識!我朝因爲耕地原因,禁殺馬牛,民間飼養的只是雞鴨鵝與豬,不飲乳、不吃牛肉、不穿毛料的衣服,食之泰稷,衣之桑麻。又害怕世人重利輕義,重農抑商,稅務僅來自農桑租調。現在父皇與母后處理國政,是良政,大臣也盡心盡職,所以國家支出尚能平衡。就是這樣前幾年還有放癬錢的事發生。一旦入不敷出,又只好在鹽茶酒上打圈子再次苛錄百姓。這是百姓勤勞,所以政權得以維持。然而夷胡是怎麼做的?有的生存環境惡劣,爲了生存,能農就農,能牧就牧,能商就商。大食那點大的地方,爲什麼能這麼快擴張,正是有發達的商業系統。各位,休要說大食不好今天大食國力,不亞於我們唐朝多少了。這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對胡人來說,能有什麼吸引力?於是只好打,打完了再撫,但無論那一種,都在加重百姓與國家的負擔。”

可以說,李威這是第一次尖銳地提出此弊端。

諸人皺了皺眉頭又不能駁。

“這是根本,再說策略,太宗時做得不是很完喜……”指邊境安塞胡人的,但沒有明說。突圍回來後,裴行儉婉轉地對他纔來到青海提出此事,做了批評。然後又委婉說了原因李靖功還,李世民斥責煩利有死罪五,然封了右衛大將軍,突利甚至封了北平郡王,食邑千戶,遠超過李靖的衛國公與七百封戶。阿史那思摩封爲懷德郡王其他降胡諸酋封賞皆高於漢將。

這不僅是拉攏安撫,也是掣肘。

當時諸將能力超羣,又立下許多不世之勳特別是李靖,又不象程知節、秦瓊與尉遲敬德那樣,是李世民的真正嫡系,高封諸胡也是一種掣肘與平衡。

後來的策略也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大多數朝臣的想法與後來李威做法一樣,化散於中原強迫這些突厥人漢化,然而最後李世民卻採用了溫彥博的策略,也是掣肘。溫彥博理由很牽強的,說有悖人倫,還讓這些部族不能打散,原來什麼樣,後來什麼樣,散於邊境。又是生活習慣不同,示問今天河南關中有多少漢人是原來魏文帝率領遷來的鮮卑人種?

這是掣肘功蓋於世的李靖等將的,而且李靖一還朝,溫彥博立即串通蕭璃彈劾李靖治軍鬆懈,致令胡虜奇寶散於亂兵之手。李世民立加斥責,斥責完了再封賞李靖。說到此處,裴行儉一臉仰慕地說道:“這纔是帝王心術的生動表演。”

平衡掣肘是帝王必須做的,可要做實事,要分輕重,而不是李治爲了權利,什麼都不顧了。

後來李世民也意識到有許多麻煩,是塞邊,可太重了,終不大放心的。大約此時李世民多半有些後悔,但先前原部不動,現在又不好打散往中原安頓了。只好再次讓阿史那恩摩率領許多突厥人再次運回草原。

但到了李治手中,又塞了不少胡人在邊境,也延用了李世民後來採取的隋朝策略,對草原分化治理。比如扶持傀儡殷王輪與比粟。但做得很不好,比如比粟,漠北九姓本不相屬,實力相當,但唐朝卻讓回訖人爲尊,導致了僕目、同羅、思結、撥也固四部反唐,結果天山(內蒙乃於都斤山)讓薛仁貴打得很慘。

因此,這個策略也不是很成功的,於其說是拉攏,不如說是強大的武力強行讓漠北鐵勒九姓臣服的。

沒有再說了,畢竟一個是他的爺爺,一個是他的父親。

而且這兩人做得算是不錯,自己若沒有裴行儉幾乎剖心般的開導,同樣也沒有明白爲什麼英明神武的祖父大人,爲什麼犯下了這個看似的低級錯誤?

但當時是掣肘了,李靖回到朝堂上十分老實,幾乎閉門不出,省怕惹禍上身。李威也沒有怎麼反感,比起漢高祖與朱元絳,對功臣來說,趙匡胤、劉秀以及自己這個素未謀面的祖父,算是做得很好。

可爲後代留下了隱患。

於是話鋒一轉,道:“今天我兵已弱,他兵則強。而且青海屯了重兵勇將,防守吐蕃。再加上裴侍郎前往西突厥,又有論欽陵有可能的挑唆,此時他們不反,還等到什麼時候?”

說突厥人會反,是有原因的,但直到今天李威才說了出來。不說出來,這些人也不相信。

郭正一皺着眉頭說道:“陛下,那麼怎麼辦?”

吐蕃人野心勃勃,青海未平。西突厥亂象生,新羅北上,再加上東突厥再謀亂,想一想,就讓人頭痛了。

“沒有辦法阻止,生活習慣的不同,註定了我朝沒有吸引力,想要他們臣服,只有自身保持強大。”然後看着李治,那意思,還是你來吧,不要多考慮突厥人的事了,想一想怎以樣使唐朝變得更強大起來。

第141章 定(三)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113章 高人鬥法 仁杰略輸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153章 問鼎(五)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238章 滅口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429章 喧闐且止(二)第40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三)第384章 曰今朝流年(一)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131章 春雷(三)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202章 發明指南 以嚴治軍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26章 東宮調教 《上邪》求憐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274章 無人聽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49章 攤牌(一)第317章 堪笑一葉飄零(一)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146章 定(八)第256章 圈地第36章 東園岑寂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383章 羣小掌臉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169章 探(七)第271章 江談第136章 春雷(八)第244章 問罪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248章 親事(下)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244章 問罪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419章 簫聲斷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63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下)第62章 和親(中)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379章 陌刀橫崖(二)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176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下)第341章 數十年載(一)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223章 將軍歸第133章 春雷(五)第65章 血氣,是要見血的第132章 太子高梁 皇宮大宴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152章 問鼎(四)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
第141章 定(三)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113章 高人鬥法 仁杰略輸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153章 問鼎(五)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238章 滅口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429章 喧闐且止(二)第40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三)第384章 曰今朝流年(一)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131章 春雷(三)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202章 發明指南 以嚴治軍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26章 東宮調教 《上邪》求憐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274章 無人聽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49章 攤牌(一)第317章 堪笑一葉飄零(一)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146章 定(八)第256章 圈地第36章 東園岑寂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383章 羣小掌臉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169章 探(七)第271章 江談第136章 春雷(八)第244章 問罪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248章 親事(下)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244章 問罪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419章 簫聲斷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63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下)第62章 和親(中)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379章 陌刀橫崖(二)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176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下)第341章 數十年載(一)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223章 將軍歸第133章 春雷(五)第65章 血氣,是要見血的第132章 太子高梁 皇宮大宴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152章 問鼎(四)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