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授銜授勳

接過電報一看,上面明確說了授予陳敬云爲陸軍中將加上將銜。看到這個軍銜陳敬雲也算是點了點頭,雖然說前面還掛了箇中將,但是好歹後面跟了個上將,也就是說以後他的軍服肩章等都可以掛上將銜了。

“南邊的幾個都督軍銜都是一樣了,司令您,廣西陸榮廷,雲南蔡鍔都是中將加上將銜!”於世峰一邊解釋了起來:“陸軍部來電,讓我們報上國民軍的將領以及相應的軍銜,他們依次再行授銜!”

“這次袁世凱想的倒是很明白嘛!”陳敬雲對袁世凱的這手段還是認同的,自己報上去總比他袁世凱胡亂封來得好。

“既然陸軍部沒明確說,那麼將官以下的就不要送上去了,至於將官名單嘛,我親自來擬!”陳敬雲心裡想着,自己好歹算是升了半級,以後往外叫的時候也能說自己是個上將,這樣一來也就有了餘地讓手下將領們升一升的空間。

北方政府陸軍部的首次授銜的規模很大,除了北洋系統本身外,還給了南方各軍閥服從於中央政府的授銜,比如閩浙的陳敬雲,雲貴的蔡鍔和唐繼饒,廣西的陸榮廷,廣東的陳炯明以及盤橫桂林的龍濟光。

授銜也很實際,一省都督全部中將加上將銜,然後向龍濟光等有地盤有軍隊但是沒有都督名號的軍閥一律給中將或少將等,授銜的第一批人數就高達了五十餘人,然後兩天後又是一批數十人,大有把所有軍閥全部網進來的架勢。

而在北洋系統中,授銜更簡單,師長一律中將,其他的旅之類的少將或少將加中將銜不等,段祺瑞和馮國璋這兩人則是領了上將頭銜。

除了這些實際帶兵將領外,袁世凱把軍銜不當軍銜隨便發,黃興、黎元洪都是給了上將,然後一批所謂的革命者比如徐寶山、王芝祥、杜錫鈞、姚雨平都是中將加上將銜,這些人基本都是以前南京臨時政府的核心人士,只是現在各個都是光頭司令了,這個主要是爲了繼承南京臨時政府上次的授銜,從法理來說,北洋政府是繼承南京臨時政府的總不能說改換了首都和軍銜制度後,以前的授銜就不算數了。

總之這次授銜袁世凱做的可謂是讓人人滿意了,包括陳敬雲在內的各個將領們都紛紛去電北京表示對袁大總統的謝意。

這還不算,授銜沒幾天後北洋政府又給陳敬雲來電,說是要給陳敬雲授勳!

授勳?陳敬雲聽到這個名詞的時候還有些陌生,授銜他是知道的,但是怎麼還有授勳?莫非袁世凱還搞出來一個公爵伯爵之類的爵位來?可是陳敬雲記得袁世凱這會還沒發瘋當皇帝呢,怎麼就弄出爵位之類的來了?

然而仔細一看,才發現這勳位不是爵位。根據北洋政府頒佈的勳位令,大致分爲六級,就是大勳位,勳一位,勳二位,勳三位,勳四位,勳五位。而且還把勳位和前清頒佈依照優待條件保全的爵位有着詳細對比,比如親王、郡王、貝子、貝勒如同大勳位,而公爵如同勳一位,侯爵如同勳二位,伯爵如同勳三位,子爵如同勳四位,男爵如同勳五位。

其實從含義來說,勳位和爵位有異曲同工之處的,都是等級化的榮譽稱號。

這個勳位和因爲優待條件而保存的前清爵位都是一樣屬於榮譽稱號,除了有少量的補貼外沒有任何特權。

只是對於勳位而言,袁世凱就是看重很多了,並沒有像之前的軍銜一樣隨便發,而是限制了人員。

勳位令頒發了後,袁世凱自己,孫文,黎元洪三人領了大勳位,然後段祺瑞,馮國璋,唐紹儀等少數幾人領了勳一位,而武昌起義先鋒的孫武被授予勳二位。

除了以上少數人外,就只有陳敬雲和蔡鍔兩位被授予勳二位。

蔡鍔和陳敬雲被授勳並不是意外,而是有着含義的,第一就是這兩人目前是南方實力最強的人,蔡鍔手握雲貴兩省,而陳敬雲則是掌控閩浙兩省,可以說南方軍閥基本都以這兩人爲首。袁世凱要統一南方的話,除了要擊敗孫文黃興等同盟會控制的安徽,南京,江西,廣東外,剩下的就是陳敬雲和蔡鍔了。

而基於兩者不弱的軍事力量,從嗎,某種程度上而言,蔡鍔和陳敬雲纔是袁世凱統一南中國的最大障礙。

現在的袁世凱還沒有做好軍事統一中國的準備,善後大借款沒有到位之前他就必須籠絡陳敬雲和蔡鍔,所以這才特別給了這兩人授勳,並且再一次發來電報邀請蔡鍔和陳敬雲北上任職,並稱只要他們兩人北上,參謀部總長以及陸軍部總長的職位就給他們留着。

對於這種話,陳敬雲直接打哈哈,總之就是不給準話,而蔡鍔那邊倒是爽快一點,稱過段時間就會北上,至於到底會不會真的北洋除了蔡鍔自己知道外,其他人是沒有頭緒的。

“這勳二位說起來應該就是侯爵了吧!”陳敬雲笑呵呵說着,而身邊的幾個人都是聽到了消息特地過來道喜的。

“司令,不過這袁大總統也小氣了點,按照我們司令的功績,來一個公爵噹噹也不是不可以的嘛!”林成坤大聲笑着。

一邊的沈綱看了眼林成坤肩膀上的兩顆金星,羨慕之色一閃而過後也是笑呵呵道:“說的沒錯,袁大總統的確小氣了點!”

附和着恭賀了句陳敬雲後,沈綱又是把目光落在了林成坤的肩章上,林成坤肩章上的那兩個金星耀眼的很,而轉移視線後就是馮勤,那人同樣是肩上彆着兩顆金星,然後目光繼續移動着,歐陽天,孫廣亮,甚至林肇民都是肩膀上彆着兩個金星。而在場的人裡頭就他一個是少將。一時間多少覺得有些不舒服,想着早知道就不該和這些人一起來,自己一個少將待在這一羣中將裡面多少顯得尷尬了些。

袁世凱給陳敬雲弄了箇中將加上將銜後,陳敬雲就把自己的肩章換成了三顆金星的上將軍銜,雖然北洋政府給他的正是軍銜是中將加上將銜,但是他很自覺的把前面的中將二字給忽略了,直接把自己當上將。爲此還重新定製了上將軍服等,自己升官之餘陳敬雲也沒忘記給手下們升官。

首先是三大總長,馮勤、歐陽天,孫廣亮直接升爲中將,這個主要是爲了保持三大總長的軍銜不低於各部主官。

然後就是封杭州作戰中有功的袁方、馬成、林肇民三人爲中將,而林成坤也因爲練兵有方被陳敬雲提升爲中將,相關的幾個副師長也升到了少將的位置。至於其他師團的軍銜卻是沒動,這個主要是爲了給他們動力,總不能說李繼民他們幾個一仗不打都升了中將,這樣很容易引起有功將士的反感。

陳敬雲又把作戰司的沈綱升爲少將,算得上是司令部三大總部下屬各司中唯一的一個少將司長了。這個除了因爲沈綱在杭州戰事的戰功外,主要還是因爲作戰司這個部門過於重要,給一個少將銜壓着也是需要的。

可惜的是,今天沈綱來給陳敬雲道喜的時候不湊巧,偏偏和馮勤他們一起來了,於是乎就出現了國民軍的唯一的一小羣中將當中出現了沈綱這麼一個少將的尷尬事情。

沈綱心裡的不自在自然不會影響達到旁人的好心情,得了勳位這事不但軍政府高層來道賀,甚至連陳府上下都爲之歡喜不已。

柳河巷那邊甚至派人過來讓陳敬雲回府一趟,說是要宴請族人之類的。

陳敬雲心情也好,也就帶着林韻一起回了趟柳河巷那邊,讓陳俞氏笑的合不攏嘴,陳俞氏之所以這麼高興,主要還是因爲並有人告訴她,陳敬雲的這個勳二位等同於前清的侯爵,這在陳俞氏看來,侯爵比福建都督啊,比陸軍上將之類的好多了。

“好是好,就是名字亂了點,勳二位聽着有點彆扭,大總統怎麼就不乾脆用侯爵公爵之類的呢?”陳俞氏高興之餘還不忘埋汰袁世凱幾句。

對此陳敬雲也只是呵呵笑幾聲應對。

袁世凱對陳敬雲的拉攏越來越明顯,卻是讓陳敬雲越來越擔心,雖說着通過各種渠道向袁世凱表示了忠誠,並且一再暗示,如果將來爆發南方戰事,國民軍將堅決的站在中央政府這邊來。

然而這些暗示都是和袁世凱的拉攏一樣,只是表面手段而已,陳敬雲也不指望袁世凱能夠相信。

爲了應對未來之危局,陳敬雲已經給蔡鍔送去了兩封親筆信,勸蔡鍔爲了全國局勢,爲了共和而暫緩北上。現在的陳敬雲就怕蔡鍔真的和他當初說的一樣,爲了當全國軍隊的表率,爲了全國的統一而主動放棄軍權北上如果這種事情發生的話,那麼全國的局勢就會發生極大變化。

少了雲貴兩省的牽制,北洋軍的武裝統一就能順利很多,而沒有了雲貴兩黨牽制的話,單憑國民軍是不太可能抵擋住北洋軍的大舉南下的,至於黃興和孫文等人控制下的軍隊,陳敬雲從來就沒指望過。根據各種情況上看,同盟會掌控的地盤當中,軍事力量依舊很有限。

南京的第八師算是最強的,但是人數過少,而安徽那邊現在也陷入了內鬥,反正到現在陳敬雲都沒有弄清楚安徽那邊的兩個師到底聽誰的,彷佛一會是聽同盟會,一會又聽北洋的。而江西的軍事部隊現在被李鈞烈掌控着,算得上是同盟會比較龐大的力量,可是江西貧瘠,軍隊的數量雖然不少但是質量有限,根據軍事情報處的彙報來看,江西的同盟會部隊估計也就比土匪強一點。

剩下的廣東有點亂,西邊有個桂林的龍濟光虎視眈眈,廣州的陳炯明和孫文也是不怎麼對路的,別說到時候陳炯明手上的兩個師沒有能力北上支援,就算有能力的話陳炯明願不願意去支援還是另外一回事呢。

如此分析全國軍事局勢的話,就會發現國民軍的情況很不好。如果說陳敬雲和蔡鍔一東一西互爲依靠的話,說不定在將來和北洋的軍事衝突中還能抵抗住,但要是蔡鍔一北上,雲貴旁觀北洋軍南下的話,國民軍要抵擋住北洋的話非常困難。

要怎麼辦呢?

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33章 羅漓心思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207章 空襲(一)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408章 煉油廠第48章 山東亂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157章 長樂號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96章 福州體系第478章 97號陣地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71章 各省局勢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33章 羅漓心思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314章 D5系列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51章 胡陳之爭第47章 復古風情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66章 福寧公司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47章 復古風情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1040章 秋熱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461章 方大山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41章 南下北上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
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33章 羅漓心思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207章 空襲(一)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408章 煉油廠第48章 山東亂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157章 長樂號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96章 福州體系第478章 97號陣地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71章 各省局勢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33章 羅漓心思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314章 D5系列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51章 胡陳之爭第47章 復古風情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66章 福寧公司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47章 復古風情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1040章 秋熱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461章 方大山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41章 南下北上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