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

時間到了1946年的下半年,放眼望去全球已經是一片和平,中美蘇英德四國表面上也是開始大規模的裁軍了,不過這看似裁軍的背後,實際上卻是各國對軍事裝備的一個全面更新換代,各國對於各種新式武器的研發和生產並沒有停頓,美國人在1946年的下半年後,已經是服役了超過八千輛的M26坦克,並且新一代噴氣式戰鬥機P84也是開始服役。

蘇俄那邊也是縮減軍人數量、大量T34坦克退居二線的同時,從T44-100發展起來,去年就已經定型並進行測試的T54坦克也在1946年初迫不及待的進行生產並服役,儘管當時而言這個T-54-1存在着大量的問題,僅僅是最初幾個月的量產期間就陸續發現並解決了高達一千多項的問題,但是面對着中國龐大的T15\18坦克羣和美國的M26坦克,蘇俄的老式T34根本無法抗衡,而重型坦克的IS-2以及IS-3因爲價格昂貴,產量較少,大規模生產IS系列重型坦克用來對抗T15\18以及M26是不顯示的,蘇俄急迫的需要一款可以對抗以上兩種坦克並且足夠廉價可以進行大規模量產的坦克,去年大規模量產並服役的T44-100被證明還無法有效對抗T15\18以及M26,由此可見蘇俄對T54坦克的迫切需求了。

英美和蘇俄兩方這樣,減少人員的同時加大先進裝備的研發和裝備,作爲對抗一方的中國和德國,自然也是不甘落後。

德國那邊一邊是大規模裁軍,而另外一邊,其在中國的幫助下所研發的E系列主戰坦克也是在1946年開始量產並服役。

德國有感於二戰期間德國的坦克工藝複雜,工時太高,姓價比低下,同時也是獲得了中國的T15\18主戰坦克的部分技術,而非常重要的是,二戰期間的德國各種稀有金屬資源都非常短缺,導致在製造軍工產品的時候不得不採取諸多得不償失辦法,導致坦克重量增加等等,現在嘛,沒有了這些限制,同時還獲得了中國的坦克專家的一定技術援助,所以他們的‘未來主戰坦克計劃’進展比較順利,同時放棄了二戰期間制定的一系列得不償失的坦克研發計劃比如E75,E100之類的,把重點都是放在了E50上,同時參考了T18坦克的諸多設計,基本上是把原有的E50坦克的設計都推翻,新弄出來的E50基本上就是T18的德國版本。

火炮上德國人放棄鍾情許久的超長身管火炮,因爲在觀看了T18坦克的實彈射擊後,發現T18坦克上的105L50主炮雖然身管不算太長,但是發射APDS穿甲彈的時候,卻是輕易擊穿了一輛虎王坦克殘骸車體的正面裝甲時就被驚道了。德國的那些看似彪悍但是成品率低的一塌糊塗()的超長身管雖然穿甲能力也不錯,但是他們的成品率太低,工藝複雜,二戰期間德國坦克爲什麼產量這麼低,就是因爲德國腦子秀逗了,你裝一門88L71主炮所需要的重量完全可以搭載一門105毫米甚至120級別毫米主炮的重量,而且穿甲能力不差,更重要的是工藝簡單,產量足夠大,生產一門88L71甚至88L100所需要的工藝絕對不是105L50可以比較的,兩者的成品率也沒法比,同樣的工時和資源德國人可以生產一門88L71,但在中國就能夠生產五門以上的105L50。

放棄了超長身管火炮後,德國人也是直接上馬了105毫米的主炮,裝甲上由於沒有稀有金屬的現實,德國人也不用那些死重死重的裝甲了,這就直接導致車體重量的下降,不過德國人設計坦克時喜歡高大全的劣根姓是很難改變的,這個E50坦克取得只有四十噸的T18、T54、M26坦克作戰姓能的同時卻花了五十噸的重量,儘管姓價比已經比當初的虎王強的多,不過依舊屬於姓價比比較低的東西。

不過這對於德國人不存在太大的問題,當初他們連虎王這種中看不中用的貨色都打算大規模量產,這E50就更不存在問題了,所以在經過了1945年的緊張設計到了1946年就開始大規模量產,作爲豹式坦克甚至虎王坦克的代替者,爲了加強火力,德國還從中國大規模進口APDS鎢合金穿甲彈。

而飛機上,戰鬥機中的TA183已經大規模服役,至於轟炸機尤其是戰略轟炸機,這對於面臨着沉重防空壓力的德國來說,實在是沒有太多的經歷去搞了。

此外在輕武器上,由於德國發現自身的各種輕武器已經落後於時代,準備重新設計自動步槍等輕武器,當然以德國的軍事工業能力來說不會向中國進口步槍,但是考慮到中德兩國已經達成了事實上戰略同盟,同時中國在歐洲也有大量駐軍,而同時屬於盟友序列的奧地利。南斯拉夫、土耳其、芬蘭等部隊都是使用中國的制式口徑,也就是在步槍上使用6.850毫米步槍彈,火炮上使用75毫米,105毫米,155毫米的口徑的火炮。德國在火炮方面還好,基本上口徑一致,多少也能夠做到彈藥通用,但是步槍上就不行了,目前中國和德國之間只有重機槍的7.92毫米機槍彈是通用的,其他的都不通用,同時由於新一代的自動步槍都在考慮中間威力彈藥,與其重新設計還不如直接用中國陸軍的6.550步槍彈呢,因此他們也是設計了一款新的自動步槍裝備在1946年裝備部隊,結束了德軍還在大規模使用栓動步槍的歷史。

盟友德國在進行軍事改革,英美蘇都在進行表面裁軍的同時進行軍事改革,作爲全球大佬之一的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巴格達談判剛結束,各國簽訂停戰條約後,中國就是開始了相應的裁軍計劃!

這裁軍的大頭,自然是戰爭期間大量膨脹起來的後勤人員,這一部分人員基本上都是在戰爭時期緊急徵召,而且數量非常多,而戰爭結束後,作戰部隊可以不先不裁,但是這些後勤人員、各種輔助人員就得先裁了。

僅僅是第一批裁軍計劃,中國海陸空三軍就是退役了大約三百萬的軍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各種後勤、輔助人員,也有少量的作戰部隊。

不過就算裁掉了三百萬,中國海陸空三軍總兵力依舊是非常恐怖並且位居全球之冠的。二戰期間各國除了德國外,英美蘇中四國的軍事力量達到巔峰的時間是在1945年7月份,也就是德國發生軍事政變之前。當時中國三軍中單單是陸軍總兵力就達到了一千二百六十萬,而空軍也有將近三百萬人,海軍那邊包括海軍陸戰隊,也有四百多萬人,加上海岸警備隊裡的幾十萬。當初的全軍包括作戰部隊、後勤輔助人員、文職人員,是達到了一千九百多萬。

看到這個一千九百多萬別驚訝,中國1945年可是有六億多人口呢,按照總人口來比的話,軍人佔總人口的比例也就百分之三左右。

而同時期各國呢,蘇俄那邊說了,陸軍比中國都多,不過他們沒海軍,空軍由於沒有大量戰略轟炸機部隊,僅僅是一支由大量戰鬥機和戰術轟炸機組成的戰術姓空軍而已,人員也就不多,所以蘇俄在1945年現役總兵力還是不如中國海陸軍三軍,甚至都不如美國。不過蘇俄在戰爭期間動員的軍人多,死的更多,如果整個二戰期間的兵力都算不上的話,蘇俄的軍人佔據了蘇俄人口的百分之二十還多。

美國的話,1945年7月時期的陸軍大約在八百萬,而陸軍航空隊有三百四十萬左右,海軍有四百萬,海軍陸戰隊有七十萬左右,還有海岸警衛隊之類的加起來五十來萬,因此這總兵力是達到了一千六百多萬,而當時美國的人口才一億四千多萬,也就是說當時美國的現役軍人佔據總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十一左右。

此外英聯邦部隊也是有着超過千萬的軍隊。

所以這二戰裡啊,各國的軍隊都是以千萬來計算的,所以這戰後大傢伙第一件事都是裁軍,甭管以後局勢會怎麼發展,先把軍給裁了再說。

因此在第一批裁軍了三百萬後,中國的軍隊依舊太過龐大,所以在1946年裡又是連續通過了兩次的裁軍計劃,這兩次計劃裡是把1945年建立的四十來個步兵師全數裁撤,這些番號從第103師到150師的部隊都是從原來各省守備隊中整編而來,戰鬥力有限的很,所以裁軍的第一刀就是對準了他們,這些部隊也不是說直接遣散,而是縮編,隨後改編爲武裝警察部隊並歸屬警察部領導,裝備輕武器以及少量輪式裝甲車輛,主要以維護社會治安,武裝打擊暴力犯罪等。

不過對於十六個裝甲師、番號1到102的這些步兵師以及三個騎兵師,卻是繼續保留,不過依舊遣散了大量後勤人員,部署在國內的部隊也僅僅是保持和平時期的骨幹編制而已。

同時也解散了大量讀力部隊,有些是直接解散,而有些則是編入各大師當中,比如很多讀力坦克營就是被編入了各大機步師當中,使得各大機步師的固定編制坦克營從兩個營增加到三個營。

這些措施做下來,使得中國陸軍到了1946年年底的時候,就是迅速縮減到了只有六百餘萬人,不過由於依舊保持了大量師級部隊的骨幹編制,這一旦打起來仗不用幾個月就能動員出超過千萬的部隊。

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31章 財政困境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46章 丫頭換裝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213章 大戰(三)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369章 十九號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337章 渡江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46章 丫頭換裝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11章 午夜暗香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1024章 忍讓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37章 擁袁通電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29章 購軍械(二)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63章 所謂漂亮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57章 北京初雪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
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31章 財政困境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46章 丫頭換裝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213章 大戰(三)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369章 十九號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337章 渡江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46章 丫頭換裝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11章 午夜暗香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1024章 忍讓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37章 擁袁通電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29章 購軍械(二)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63章 所謂漂亮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57章 北京初雪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