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變化

在這一場世界戰爭裡,由於戰爭的刺激,各種軍事技術可謂是發展的極爲迅速,中英美德都是陸續推出諸多以往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武器裝備,而這些新式武器裝備的出現也就直接導致了戰爭期間的各種戰術變化是非常大的。

如果說二戰初期各國的交戰模式還停留在三十年代甚至還有一些一戰時期的影子的話,那麼等到了1945年的今天,各國的交戰模式已經是和二戰初期完全不同。哪怕是改變最少的陸軍方面,也是變化極大,以中國陸軍自身爲例子,在二戰剛爆發的時候也就是1939年,中國陸軍不過剛剛換裝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而陸軍整體戰術也還停留在三十年代,步兵班的戰術依舊是依靠班組機槍爲核心而組建,而對於機械化部隊的應用方面也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在1945年的今天,當中國的機械化部隊前往歐洲參戰的時候,已經是完全不同,大量新式武器被裝備,比如具有劃時代性能的t18坦克,這款被定位於主戰坦克的防護和機動性能就不說了,最爲主要的還是它的主炮發射的是次口徑脫殼穿甲彈,穿甲能力足以橫掃世界上所有現役乃至研發當中的所有坦克,包括t18自己。

和坦克緊密關聯的就是步兵戰車,在三十年代時期,中國的步兵戰車還侷限在半履帶式上,後來由於半履帶式步兵戰車的諸多缺陷,加上中國的履帶式底盤發展一直都比較迅速,所以陸軍乾脆直接採用了全履帶式底盤作爲步兵戰車的底盤,並實驗性的開發了1938年式全履帶步兵戰車,並經歷了中蘇奧拉夫衝突,表現不俗,各種性能以及使用上都優於1937年式半履帶步兵戰車。於是乎隨後幾年就加大了採購量,並且在1941年開始就研發新式的全履帶式步兵戰車,而這也就是在1943年下半年正式服役的1943年式全履帶步兵戰車。

當有了t18坦克和1943年式步兵戰車,那麼基本上就已經可以搭建一個現代化的機械化部隊了,再結合這兩年出現的無後坐力炮,1944年式突擊步槍,1943年式通用機槍。以及普遍裝備的無線電通訊設施,那麼就是構成了中國如今的主力機械化部隊。

而這種機械化部隊的作戰模式,實際上已經和二戰的中前期有着極大區別。而隨着中國陸軍也正在加速裝備直升機,那麼從局部上來看,中國在歐洲的遠征軍的作戰方式已經有了歷史上五六十年代的影子了。

就連是德軍,他們現在也是正在逐步拋棄傳統的毛瑟栓動步槍,正在中國的有力支援下,逐步換裝stg44突擊步槍。德軍在二戰的輕武器發展上也一直不算慢,雖然主力還是栓動步槍98k,但是研發卻是沒有停止,褒貶不一的g43半自動步槍,還有極爲優秀的中間威力步槍彈的stg44突擊步槍。

在中國和德國的帶領下,世界陸軍已經是開始進入了突擊步槍時代,就連美國也是改裝了m1半自動步槍試驗服役了部分大m1步槍的全自動型號。

在整個二戰期間,各國從傳統的栓動步槍過渡到半自動步槍,再到現在的全自動步槍,可謂跨度是極大的。而這個過程中,誰要是沒能夠及時跟進,那麼就會被各國立馬給甩在身後。

從重武器再到輕武器,諸多的變化也就導致了陸軍作戰模式的變化,所以說,1945年的陸軍和1939年的陸軍是兩碼事。

戰爭模式的變化最小的陸軍都如此了,而空軍和海軍方面變化更大,海軍的話在三十年代甚至二戰初期還被視爲鎮國支柱的戰列艦已經是被各國海軍徹底拋棄,戰列艦無用論充斥着中美兩國海軍內部,中國海軍的戰列艦數量少還好點,勉強還能頂住壓力繼續服役,當然作爲主力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充當護航艦,執行執行岸轟的任務還是不錯的,不過即便如此,中國的四艘老式戰列艦加上繳獲日`本的三艘戰列艦的繼續服役也是遭到了極大反對,原本預定對這幾艘戰列艦進行升級改裝的計劃也是被擱置。

而同爲俘虜艦的日`本雲龍號航空母艦則是要好一些,雖然中國海軍認爲雲龍號的設計侷限太大,改裝划不來,而不改裝的話又無法有效運作大噸位的轟炸機以及噴氣式飛機,但是依舊和中國海軍的幾艘老舊航母一起繼續服役着,搭載不了f11噴氣式戰鬥機,不代表他們搭載不了f15戰鬥機啊,搭載不了b23俯衝轟炸機,不代表他們用不了b18俯衝轟炸機和b14魚雷機啊。

所以實際效能而言,雲龍號比另外三艘日`本戰列艦用處要大的多。

這年頭雖然中國海軍已經正在逐步進入噴氣時代,但是可以預料的未來幾年裡,海軍當中的螺旋槳飛機以及會是不可缺乏的一部分。人家現在美國海軍連一架噴氣式艦載機都還沒有呢。

老舊航母還能繼續用,但是戰列艦已經是用處非常有限了,尤其是海軍的反艦導彈進入服役後,原本一大票的雷擊派將領迅速轉爲反艦導彈派,叫嚷只要給我一艘裝備了sh4導彈的驅逐艦,我就可以在三十公里外擊沉任何一艘戰列艦。如果說艦載機的出現讓戰列艦的主炮發揮不了作用,只能淪爲護航艦的時候,那麼反艦導彈的出現就是徹底壓垮了戰列艦。

儘管現在中國海軍裝備的sh4反艦導彈還非常原始,而且也不是後世裡常見的那種有主動搜尋雷達的超視距反艦導彈,實際上這個sh4反艦導彈依舊只能依靠船隻上的雷達來搜尋目標,併爲發射後的導彈繼續提供引導數據,直到命中目標。

而這種不依靠自身進行搜尋和引導的導彈,也是四十年代的常規做法,畢竟雷達技術發展雖然迅速,但是也沒有能夠一下子就能跨越到了五六十年代,現在中國空軍爲了給f12戰鬥安裝雷達系統都還在絞盡腦汁呢,更別說把雷達裝進體積更小的導彈上面去了。所以不管是空軍裝備的s1防空導彈還是海軍裝備的sh4艦對艦反艦導彈還是說sk5艦隊防空導彈又或者是由岸基或者艦載機搭載發射的sg2空對艦導彈,都是這種模式:導彈本身是沒有搜尋目標功能,只能由發射平臺上的雷達提供引導數據。

不過即便如此,哪怕是再原始的導彈,它也是一種劃時代的武器,防空導彈不說了,s1和sk5防空導彈能夠打下兩萬米高度的作戰飛機。而反艦導彈的話,艦對艦的sh4還只能算一般,還得依靠船隻靠近到二三十公里後發射。但是飛機裝備的sg2空對艦導彈,卻是既有有效。

sg2空對艦導彈,實際上就是1943年式航彈的改進版本,1943年式電視制導航彈是屬於無推力的自由落體航彈,武器操作員只能更改方向而已。但是現在海軍上的防空火力越來越強大,中國海軍自己的內部演習中,在雙方的戰鬥機進行顫抖,攻擊機們有了最優化的攻擊窗口後,老式的b18俯衝轟炸機的突防率依舊低的嚇人,而更先進的b23俯衝轟炸機一樣好不到那裡去。

不考慮到戰鬥機的因素,只單純考慮軍艦上的防空火力和攻擊機之間的對比,以中國海軍內現在普遍裝備的全自動防空武器系統來說,不管是五寸還是四寸還是三寸又或者是四十毫米的高炮,都具備了全天候的全自動射擊能力,加上無線電近炸引信,使得飛機想要靠近艦隊上空併成功投彈成爲了極爲困難的事情。

別說傳統的飛機了,就連去年日`本人的神風攻擊機這種可以稱得上是‘人工導彈’的大規模精確攻擊都沒能夠打垮中美兩國海軍的艦隊防空圈。

所以在面對飛機突防越來越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後,中國海軍則是開始考慮其他的攻擊模式,其中一個設想就是既然飛機突破不過去,那麼就在艦隊防空火力射程外發射武器,而這就是sg2空對艦的由來了。

最開始是直接在1943年式電視制導航彈上加裝火箭助推器,但是後來發現效果不佳,就大規模改進,而且引導部分也是改換爲雷達引導,不過由於這種新式的空艦導彈是一種全新的武器,海軍還得爲他準備發射平臺,已經是陸續改裝了一部分b23轟炸機作爲發射平臺,而這些改裝的b23轟炸機也是加裝了相應的雷達系統。

飛機裝雷達這種事情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早在二戰初期中國就開始嘗試在飛機上加裝雷達,不過受限於雷達的體積以及技術方面的原因,雷達的裝備一直只侷限在中大型飛機上,早期是用b18轟炸機,改裝雷達後,作爲b18e雷達警戒機使用,用來外圍警戒搜尋海面敵軍的船隻和潛艇,不過後期航空母艦的對決中已經是出現了低空突防的模式,這樣一來軍艦上的雷達對低空突防的飛機發現距離就只有三四十公里左右,這對艦隊防空造成了巨大威脅,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海軍加大了對b18e的裝備數量,同時研發換裝更加先進的雷達。

這一個時期的雷達預警機都有一個同樣的特地,不管是中國海軍還是美國海軍的,他們的雷達都是裝在飛機的下部,而不是和後期裡在北部背了個大盤子那種。

而去年b23轟炸機陸續服役後,由於載重量和留空時間非常長,而且飛行性能非常優越,所以海軍不但把他作爲常規俯衝轟炸機來用,而且還改裝爲1943年式航彈和sg2反艦導彈的艦載機發射平臺,同時還改裝爲雷達預警機,可謂是一機多用的典範了。

所以說,在1945年的中國海軍,作戰模式已經出現了極大變化,防空和護航由f11噴氣式戰鬥機來完成,而攻擊則是由b23攻擊機發射電視制導航彈或者反艦導彈來完成,不再是和以前那樣直接俯衝扔航彈或者是由魚雷機冒險靠近發射魚雷的,這不是說b23做不了這些,而是b23的進行這些傳統手段攻擊的話,突防率實在太低。

這看上去也許只是小小的改變,航空母艦還是核心平臺,但實際上變化是極大的,1945年下半年的中國海軍和1944年第三次中日戰爭期間的中國海軍已經是兩碼事了,不可同日而語。

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98章 航空部隊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353章 王麒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143章 飛鴻號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14章 剪辮造反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003章 兄弟(二)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7章 林家有女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941章 終戰令第10章 密議(二)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47章 復古風情第351章 蔡凝(二)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334章 上海事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139章 7月調整
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98章 航空部隊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353章 王麒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143章 飛鴻號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14章 剪辮造反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003章 兄弟(二)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7章 林家有女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941章 終戰令第10章 密議(二)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47章 復古風情第351章 蔡凝(二)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334章 上海事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139章 7月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