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石油儲備

1923年5月8號,中日兩國相互宣戰。這一次的戰爭爆發可以說是雙方高層的共同選擇,一戰時受到外貿訂單刺激的兩國經濟都深受戰後經濟危機的影響,一戰後兩國的民族主義都是空前高漲,加上這兩年中國連續不斷的對進口的輕工業產品提高關稅,尤其是對日`本經濟至關重要的紡織品更是太高到了35%的比例。

如果說戰後經濟危機是埋下了兩國戰爭的種子,那麼戰後中國實施貿易壁壘保護本國工商業就是給這顆戰爭種子澆水施肥,等旅順事件一爆發就後就順理成章的衝突了土地的束縛奔向了陽光。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當年的甲午戰爭,那一場戰爭讓衆多國人無法忘懷,海軍更是直接把雪甲午之恥當成了建軍目標。

有了這些加上兩國高層都需要一個在外部找一個切當的目標來給民衆泄憤,以便民衆發泄心中的怒氣從而避免民衆把目標對準政府,戰爭就是雙方共同的選擇。

而這也是爲什麼戰爭爆發前兩國都沒有尋求其他列強進行調停或者干涉的原因所在,因爲他們自己都希望爆發一場戰爭,日`本想要再來一場甲午戰爭的輝煌,把中國再一次踩到腳下讓中國成爲日`本騰飛的墊腳石,而中國也需要擊敗日`本來收復旅順,通過擊敗日`本來重振國家民族的聲威。

一個要復仇,一個要再創輝煌!

當兩國宣戰的消息通過電波傳遍世界各地的時候,讓各國政府相繼都是按照管理髮出了和平建議,當然他們也沒指望過中國和日`本能夠聽進去,只不過是外交慣例而已。

而暗地裡,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雅各布?古爾德?舒爾曼則是和陳敬雲進行了再一次秘密會談。

“閣下,對於貴國受到的戰爭威脅,我國政府是表示深切關注和同情的!”舒爾曼的這個開場白已經是非常明確的傳達了美國政府的態度。

陳敬雲今天再一次穿上了他的國家元帥軍服,大家都是玩政治多年的人了,這一聽舒爾曼的話就知道美國方面的態度了,對於中國和日`本的任何爭端,美國這幾年來都是一直站在中國這一邊的。這不是因爲中國是美國的朋友,更加不是因爲美國人喜歡陳敬雲這個獨裁頭子,而是因爲美國和日`本之間是敵對的關係,而中國和日本也是敵對的關係,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中國和美國之間也是算得上朋友了。

中國和美國分出太平洋兩岸,而恰好中間又隔着一個日`本,這種地理上的關係以及中日美三國的利益衝突就是的了中美兩國成爲了天然的準盟友。要不然去年的華盛頓條約里美國也不會大力支持中國擁有更多的主力艦和航母噸位了。

這兩家雖然沒有簽署任何的盟約協定,但是自從辛亥以來美國方面就一直和中國保持着準盟友的關係,要在的中國的兩艘戰列艦可就是從美國手裡採購的。

“爲了保持商貿暢通,我國已經準備和英國、法國建議成立一個南方免戰區,避免貴國和日`本的交戰蔓延到長江以南地區!”舒爾曼繼續說着。

陳敬雲一聽,笑容就是展了開來,這可是他今天聽到的最好消息了,中日兩國交戰,在東北那邊他不怕,就算一時半會打不贏但是他也有把握保持不敗,哪怕是把整個東北給丟了也不會動搖國本,大不了繼續動員增加兵力打回去就是了,因爲現在中國的主要工業都是在長江流域,尤其是集中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這四個省份,形成了武漢工業基地,蕪湖工業基地、上海工業基地這三個工業基地。而東北雖然資源豐富但是受限於日`本的大軍就在邊上的朝鮮和旅順,所以陳敬雲一直都沒把重工業基地部署到東北去,而是集中在長江流域,京廣鐵路以及津浦線等幾條鐵路幹線上。所以說只要戰事不波及到這些地區只侷限在東北地區的話,那麼就不會給中國的工業、資源、人口帶來太大的損失,中國就能能夠源源不斷的向東北前線送去大量的兵員和武器彈藥。

而這也就可以看出來長江三角洲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了,爲了避免了日`本登陸中國的沿海腹地地區,尤其是上海、江蘇、浙江以及廣州這幾個經濟重地。這幾年除了大力建設海防要塞外,陳敬雲一直都在這些沿海地區部署了重兵,這幾個月更是從西北,西南地區抽調了兵力進駐沿海諸省,尤其是浙江、江蘇兩省彙集的兵力可是比東北多多了,單單在上海陳敬雲就是部署了三個師,長江北岸的南通也有一個師,周邊地區還有着衆多兵力,除了陸軍外還有吳淞要塞這個由海軍管轄的海防要塞,裡面部署了衆多大口徑岸防炮,超過十二寸口徑的岸防炮就是高達十六門之多,八寸、七寸的岸防炮就是更多了,幾乎是沿着上海沿海區域部署了一整圈的岸防炮,爲的就是仿製日軍登陸上海。以至於上海地區的岸防炮比海軍的主基地青島海防要塞都要多。

自己做着這些軍事部署,如今英法美三國又來了一個東南免戰區,如果說日`本真的能聽進去的話也不錯,聽不進去的話那麼就是英法美被日`本打臉了,這對中國來說也是好事。

“舒爾曼先生,現在我國和日`本已經宣戰,我國的多艘輪船已經被日`本所扣押,這對我國的外貿造成了重大影響!”陳敬雲說着停頓了會後繼續道:“不知道能不能請一部分貴國的油輪來承擔部分的貿易運輸?”

“油輪?”舒爾曼聽了後沒有立即回答,這表面說的是油輪,但是油輪裝載的是什麼?那可是石油,而石油是什麼?那可是戰略物資,在一戰中石油就已經成爲了重要的戰略物資,而按照道理來說英法美三國已經對中日戰爭表示了中立,既然都中立了普通的民間商貿可以進行,但是一些軍事物資以及石油這些戰略物資可就不太好光明正大的賣給中國了。不過如果中國真的需要石油,的那麼美國是不賣也得買,除非他願意看見中國就這麼輸了。而在插手這些事前,舒爾曼問道:“總統閣下,據我所知,貴國在漢江、玉門等地也是相繼發現了油田,產量也是不少吧?難道還不夠用?”

聽到這話陳敬雲也是有些鬱悶,他扶持石油產業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而是統一之前就已經開建了一個每年煉油可達五十萬噸的煉油廠,隨後幾年也相繼在漢江和玉門等地發現了油田並投入了重資進行採油,只不過發展的速度依舊有限。

“我國的石油產量雖然也有,但是現在還是無法滿足我國的龐大石油需求!”

1922年中國國內的三個主要煉油廠一共煉出了成品油一百三十萬噸,但是其中國產原油一半都不到,只佔據了五十萬噸而已,剩下的八十萬噸全是從南洋進口的原油。這個石油產量聽起來是不少了,但是中國的石油用量這幾年是越來越多,尤其是軍方的石油需求越來越大。

海軍中的軍艦已經是清一色的燃油動力,每年都需要海量的重油,那兩艘戰列艦隨便出航訓練一次,那消耗的油都是以千噸計算的。海航和空軍的那總數七八百架的飛機也是喝油喝的厲害,然後陸軍那邊的兩個裝甲師和兩個摩步師都需要大量的汽油供應,甚至步兵師現在都因爲開始施行卡車代替馬匹牽引火炮計劃而開始大量裝備卡車,這些可都是耗油大戶。

軍方需要大量的石油,而民間需求也不少,中國的汽車總量雖然還不算太多,但是這幾年也算髮展迅速,各大城市裡都已經有了不少的汽車,就連小縣城這些地方都有着汽車的蹤影了,此外民間所需的照明煤油也是一個大數字。

這些加起來,尤其是軍方的龐大需求讓中國本國的那才五十萬噸不到的石油產量根本就滿足不了需求,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除了進口原油外還大量直接進口成品汽油和煤油。

儘管這幾年軍方儲備了不少擁有,海軍自己都是儲備了近一百五十萬噸的重油,而陸軍和空軍也是有所儲備,只是一段失去了進口油料,民間用油就很難得到保證了,此外如果戰爭持續太久,而國產石油的產量遲遲無法提高的話,那麼到時候軍方用油都是無法保障了,所以陳敬雲不得不未雨綢繆,不管以後怎麼樣,先大量進口儲備了再說,而現在中日兩國已經宣戰,日`本海軍已經在中國沿海開始封鎖中國的商船,這兩天內已經有多艘太平洋航運的油輪被日`本查扣。這樣一來陳敬雲就不得不找美國人幫忙,讓美國人的船隻來進行運輸。

日`本的封鎖可不是全面封鎖,他只敢查中國的船隻,但是可無法阻擋英法美等國的商船通行。

舒爾曼沉思了會後道:“這個我可以幫貴國聯絡幾家航運公司,不過具體的還是需要你們自己去談!”

陳敬雲聽罷滿意點頭,隨即兩人又是商討其其他方面的事情了,中日兩國交戰了,不單單是中國自己的事情,也同樣是美國人的事情,這兩國需要暗自商討的東西多了去。

就在上層人物誇誇其談進行佈局的時候,在鴨綠江邊,中日兩國的士兵們已經是用機槍子彈和炮彈相互廝殺了起來。

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744章 f5戰鬥機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230章 問與答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478章 97號陣地第961章 低估(二)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350章 蔡凝(一)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969章 北非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33章 羅漓心思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33章 羅漓心思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57章 北京初雪第213章 大戰(三)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575章 伏擊戰第67章 關餘貸款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18章 整編行賞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57章 北京初雪
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744章 f5戰鬥機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230章 問與答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478章 97號陣地第961章 低估(二)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350章 蔡凝(一)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969章 北非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33章 羅漓心思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33章 羅漓心思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57章 北京初雪第213章 大戰(三)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575章 伏擊戰第67章 關餘貸款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18章 整編行賞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57章 北京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