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

爲了讓日`本在談判桌上屈服,陳敬雲可是想了不少辦法,登陸琉球完全可以說是爲了談判而服務的。

在中國海陸軍大規模登陸琉球,又擊敗前來增援的日`本艦隊後,終於是讓日`本人認識到,這場戰爭他們已經沒有了翻盤的可能性,不能得到增援的琉球島守軍在中國的優勢海陸空力量打擊下全軍覆滅是遲早的時期。

日`本軍方高層心中已經屈服,而看日`本政界的高層更是早就想要結束戰爭了,要不然也不會把幣原喜重朗派到上海和中國進行和平談判。

五月十四號,在中國第三集團軍正式大規模登陸琉球后,困守琉球島的四萬多日軍已經被殲滅一萬多,剩下三萬多人拼命抵抗,爲了挽救這三萬多日`本,日`本在上海的代表團提出了臨時停戰協議。

遠在南京的陳敬雲得知這個消息後卻是沒有太大的高興:“臨時停戰?哼,他們把戰爭當成什麼,難不成我們還和他們來個臨時停戰十天半個月,然後再繼續打嗎?”

這日本人口中的臨時停戰協議一看就知道是爲了爭取緩衝時間的產物,有個十天半個月的功夫日`本人也能緩幾口氣,至於過後是繼續打還是談判都有着較多的緩衝餘地。

比如日`本海軍現在已經加快了摩耶號的試航工程,把原本需要三個月的工作壓縮到了半個月內進行,預計半個月後就能夠緊急服役。又比如日`本陸軍方面,有這半個月的功夫就能夠動員十幾萬的軍隊了,甚至還可以趁着這個時間給琉球方面的守軍派遣援軍和補給。

然而這些對於中國來說卻是一點好處都沒有。

陳敬雲道:“要麼停戰,要麼就繼續打下去,不要搞臨時停戰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

陳敬雲的口令很快就是回報給了上海的代表團,得到了明確指示後的顧維鈞直接拒絕了幣原喜重朗提出的臨時停戰協議。

此路不通後,日`本本土的浜口雄幸嘆了口氣,然後吩咐道:“給幣原君去電,朝鮮問題可以談!”

說完這些的浜口雄幾乎都已經可以預料到,這場和談一結束,恐怕也就是自己和幣原喜重朗兩個人的仕途終結之時,到時候能夠有機會主動請辭就已經是幸運的了。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日`本,簽署這樣一個割讓土地的條約都足以讓主事人身敗名裂。爲什麼浜口雄幸等日`本高層一直不願意對朝鮮問題鬆口,甚至在目前朝鮮已經被中國所佔領,而日`本也沒有能力反攻的時候依舊死活不鬆口呢,原因就在這裡,一旦在這個問題上鬆口,他們就會迎來他們承受不了的壓力。換個說法,假如中國和日`本進行戰爭的時候戰敗了,到時候哪怕是整個華北都被日`本人佔了,但是陳敬雲也絕不會答應把臺灣或者朝鮮割讓給日本人的,即便是不答應這些地方也會被日本人所控制都一樣。

說到底,這已經不單單是國家利益的問題,還關乎到政客的私人利益問題,而這一點在中日這兩個東方民族主義國家裡尤爲明顯。

也許西方的法國和德國進行戰爭後割讓大片的土地對於政客而言沒什麼大事,但是這種事情要是放在今天的中日兩國,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高漲的民族主義者第二天就得喊着天誅的口號把你給刺殺掉了。

這也好在朝鮮還不算是日`本的本土,是屬於殖民地,哪怕是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後朝鮮名義上已經屬於日`本的固有領土,但是在人們的觀念裡,朝下依舊是屬於日`本的殖民地,而放棄一個殖民地的話多少還能夠承受。

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尤其是現在還在進行中,並專門爲了談判而發起的琉球戰役後,上海的兩國外交家們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談判,終於是初步達成了共識,這個共識就是日本承認朝鮮獨立。

爲了能夠在談判的條約上保留最後的一絲面子,日本人堅持要在朝鮮的問題如此描述:“大日本帝國天皇陛下特准許朝鮮人民自建政府以行自治。”

這樣的話語就跟清代歷次割讓土地的時候差不多,都是大清國皇帝陛下心憂列國民衆生活疾苦,特劃出一地給列國到東方謀生的民衆居住,貿易。爲彰顯皇帝陛下的廣闊胸懷,此地民生,軍事一應事務皆歸列國負責。

至於割讓這些詞彙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但是任憑你把話說到花都謝了,也無法否認割讓土地的事實。

朝鮮問題這個最關鍵的部分解決之後,剩下的都是次要問題無甚緊要,比如重新商定兩國商貿關稅,又比如重新商定兩國海軍軍備限制條約等內容雖然還有很多,但是已經沒有其他人關注了。

但是某種程度上,實際上這些被人們忽略了的次要條件纔是這一次談判的重點,至於朝鮮都已經被中國佔領了,談不談都那樣已經無法改變。而花費了大量時間進行協商談判的是兩國商貿互惠以及海軍軍備方面的條款。

比如商貿互惠條約中,規定中日兩國的相互關稅降低,並確保兩國商貿往來的自由,而這一點是日本方面極力爭取的內容,理由很簡單,因爲停戰後日`本要復甦經濟,那麼就無法離開中國的市場。而中國方面固然是開放了一部分紡織業以及其他輕工業的市場,但是同樣的日`本的市場也是向中國開放了,中國的各種產品同樣能夠進入日`本市場。

除了商貿事務外,還有一條極爲重要的條款,那就是兩國重新協定海軍軍備限制條約,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框架下進一步限制兩國的海軍軍備發展,至於具體的軍備限制條約是什麼內容,暫時還沒有確定下來,因爲海軍軍備的限制不單單是中日兩國的事情,而是全球海軍的事情。

所以在得知中日兩國之間準備進行海軍軍備限制條約後,英國立即就是拉着各國說要召開第三次海軍軍備限制會議,這些年英國的財政狀況是越來越不樂觀,造艦對它們來說已經是負擔太大了,而爲了保持海軍強國的優勢地位,英國方面試圖進一步通過條約來限制各國海軍的發展,比如提出了主炮口徑不得超過十四寸,甚至對一萬噸以下的巡洋艦也要求作出限制。因爲上一次海軍條約中只對一萬噸以上的主力艦作出了限制,而沒有對一萬噸以下的輔助艦進行限制,這就導致了日`本、美國大規模開建這些一萬噸以下的輔助艦,導致了一萬噸的條約型重巡大量出現。

中日上海條約中,商貿互惠和海軍限制這些條款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人們所看到的只有一條:那就是朝鮮獨立!

所以在中日上海條約剛簽訂並公佈後,中國一片歡騰的同時,日`本國內出現了大規模的動盪,大量的軍人,學生上街遊行,高舉着“打到中華帝國`主義”竭力的反對這一條約。對此日`本高層是早有準備了,既然已經是決定了簽訂這一條約,那麼背黑鍋的人也都是準備好並有着這個覺悟的了,條約簽訂後的三天後,浜口雄幸就是宣佈辭職,剛回國就被遭到了激進民族主義者刺殺並受了輕傷的幣原喜重朗也是宣佈辭職並歸隱退出政界。

於是乎執政了數年,被世界經濟危機和中日戰爭搞的焦頭爛額的浜口雄幸內閣終於是倒臺了。

當日`本內部發生了動盪後,中國國內則是一片歡騰,因爲陳敬雲帶領着這個國家和人民又一次取得了勝利,上海和南京相繼出現的勝利大遊行再一次高舉着陳主席萬歲、舉着國社黨萬歲,舉着中國萬歲的口號向人們宣示着這個國度已經逐漸站起來了。

甚至有著名的音樂家爲此譜了一曲,旋律就不說,說了也沒意思,倒是歌詞挺有意思的:沒有陳主席就沒有國社黨,沒有國社黨就沒有新中國!

這歌詞讓陳敬雲聽了都覺得想吐,他可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這麼偉大,有時候也是納悶了,板着手指頭算,死在他手裡的的國人應該不算少數吧,即便是不算那些在內戰期間死傷的近千萬人,但是數次的清洗也死了不少,單單是1924年的那場大清洗就殺了好幾十萬,還有好幾百萬人被送到了各地礦山挖礦,修鐵路。這場幾年前的那場大清洗陳敬雲自己都還沒有忘掉呢,但是那些人們已經忘掉了?如此的人們怎麼還把自己當神仙一樣崇拜呢?

不過哪怕是身爲當事人的陳敬雲都無法理解,但是這些事情卻是確確實實存在着,對於陳敬雲的神話宣傳都進行了差不多二十年了,而陳敬雲也的的確確爲中國帶來了一次有一次的勝利,儘管陳敬云爲了自己的權力進行着獨裁,哪怕他爲了權力發動了規模浩大的大清洗,但是人們依舊把他當成了救世主,偉人,這多少是有些可笑的事情。

第73章 白雪紅梅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997章 陰謀(一)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476章 不孝子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4章 花巷所聞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353章 王麒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31章 財政困境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96章 福州體系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82章 左將軍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533章 59號戰艦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575章 伏擊戰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96章 福州體系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408章 煉油廠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858章 秦海濤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41章 南下北上第40章 亨利歸來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9章 密議(一)第33章 羅漓心思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
第73章 白雪紅梅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997章 陰謀(一)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476章 不孝子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4章 花巷所聞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353章 王麒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31章 財政困境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96章 福州體系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82章 左將軍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533章 59號戰艦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575章 伏擊戰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96章 福州體系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408章 煉油廠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858章 秦海濤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41章 南下北上第40章 亨利歸來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9章 密議(一)第33章 羅漓心思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