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

根據陳敬雲的授意,外交部主動的和德國進行的積極的密集接觸,雙方從鐵路方面的事情一直是談到了所謂的遠東穩定,再到德國急需的戰略物資比如鎢礦、銻礦、豬鬃、桐油等等。

共和政府的主動積極外交讓德國的外交人員有些意外,原因很簡單,因爲在這之前甚至包括此時,德國的對話政策和辛亥時期一樣,那就是維護德國在青島以及輻射到整個山東的根本利益,任何威脅到德國在山東利益的都是德國的敵人。辛亥時期山東爆發的起義說要收回青島以及取消不平等條約,這讓德國趕到了極大的威脅,在其實力範圍內大量捕殺和驅趕革命黨人,由此造成對南方革命黨人的排斥態度,這也是當初德國爲什麼支持袁世凱的原因所在,要知道當初德國可是比英國還早支持袁世凱,袁世凱當上前清內閣總理大臣的時候德國駐華公使甚至登門拜賀。

而最近的兩年時間裡,德國也一直是袁世凱的支持者,相對的和南方諸多軍閥的關係自然就差了些,至少和陳敬雲是沒什麼接觸,至於辛亥年的時候陳敬雲大量購置德國退役軍械的事情那完全是禮和洋行的商業行爲,就跟英國駐福州領事爲了個人利益聯繫英國銀行家給陳敬雲提供私人風險貸款一樣,這個和整個國家的外交政策並沒有直接聯繫。

所以一直以來,國民軍和德國的關係一直是很平淡的,談不上友好,當然也不會和之前的英國對國民軍抱有反感態度,而是抱着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這個和德國的利益範圍集中在山東有很大的關係,只要國民軍的軍隊沒有踏進山東範圍內,那麼德國就不會太過在意。這一次要不是鐵路招標的話,估計雙方都還聯繫不上。

一直以來有些平淡關係的共和政府現在卻是主動的積極聯繫德國,並且是除了談鐵路外,還談及了德國向來注重的稀有礦產等戰略物資問題。德國本土缺乏了衆多的戰略資源,又不像英國那樣殖民地遍佈全球,所以在一些戰略資源上被限制的很死,德國商人幾乎是奔波在全球範圍內採購各種工業原料。

而這個年代中國有什麼是德國想要的呢?稀有礦產中有鎢礦、錳礦、銻礦、錫礦等。另外還有中國特產的戰略物資‘豬鬃’,另外還有中國的傳統出口物資桐油。

這個年代的中國就是一個典型的落後農業國家,手中有的只有各種工業原料能夠被列強看上,外貿的話就只能出口這些工業原料,然後換取列國的工業產品,然而中國隨便說了幾千年的地大物博,但是實際上資源並不多,鐵礦、煤礦、石油都不算多,稀有礦產和特有的農作物也沒多少,如果說中國有什麼礦產多一些的話,那就只能說是鎢礦了。

從前清時代中國的精鎢產量就位列世界第一,年產量佔據了世界年產量的半數以上。而這個數量還只是建立在中國的落後採礦設備,小規模開採上的,如果投入現代化設備,大規模建設鎢礦礦區的話,產量再飆升幾倍佔據世界九成以上的產量是沒有問題的。說起中國鎢礦的優勢,幾乎可以從前清時代一直說到二十一世紀,比如三十年代所謂的中德合作計劃中,鎢礦就是最爲重要的一項,德國爲了從中國得到足夠的鎢礦,可是花了血本的,如果沒有鎢礦那些德械師根本就不會出現,二戰後蘇聯從中國進口的最重要物資也是鎢礦!蘇聯本土以及衆多附屬國中鎢礦資源也不少,但是和中國的鎢礦產量比起來還是不夠看。而冷戰期間由於經濟封鎖,導致美國爲首的北約得不到中國的鎢礦,而美國雖然其他資源多到爆,但是就是缺少鎢礦,而那個年代美國爲了尋找鎢合金的代替品不知道讓多少科學家傷透了腦筋,最後不得已開發並裝備了大量的了貧鈾裝甲和貧鈾穿甲彈。

總體來說,中國的鎢礦在世界範圍內是極爲重要的,而鎢礦又是極爲重要的工業原料,也是德國需要的,之前德國也是一直在中國進口鎢礦,每年都會進口數千噸的鎢精礦,這種情況在江西大餘縣這個中國最重要的鎢礦產區落入了國民軍手中後也沒有變化。

除了鎢礦外,其他的一些稀有金屬也是德國需要的,不過沒有鎢礦這麼重要而已。

說了礦產後就得說一說豬鬃了,這玩意說起來很簡單也很普通,就是豬`毛,準確的說應該是指豬頸部和背脊部生長的五釐米以上的剛毛,這玩意的用途也很單一,那就是做刷子,日用刷子,油漆刷子,機器刷子之類。那麼這麼普通的東西爲什麼說是戰略物資呢?很簡單,因爲這東西在現今而言是刷子的唯一原料,並沒有其他的代替品,而刷子別看它而普通啊,工業生產裡沒了它肯定也是不行的,尤其是給武器刷漆更是必須的。而更重要的是,豬鬃是中國的傳統出口商品,產量佔據全球的幾乎全部產量,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不想讓武器裸奔上戰場,那麼就離不開中國的豬鬃,一戰、二戰中都有着豬鬃的身影。

鎢礦和豬鬃就是中國爲數不多能夠掌控的幾種戰略物資了!而對於南方共和政府而言,掌控的鎢礦最爲直接,因爲這年代的中國鎢精礦基本都在江西大餘縣,除了這地方其他就沒了,所以說要利用所謂的工業原料和德國進行貿易的話,那麼江西大餘縣是一定要控制住的,如果連江西都沒有拿下就談什麼對德國供應稀有礦產那就是癡人說夢。至於豬鬃的話,不但南方有,北方也有,德國人能夠從山東乃至上海都得到足夠的豬鬃供應,所以豬鬃頂多是有一些籌碼,但是無法絕對掌控。

而共和政府外交部按照陳敬雲的授意和德國進行商談時,也是着重了原料的供應,甚至主動提出希望向德國借貸用於建設鎢礦,銻礦,錳礦、錫礦等德國需要進口的稀有礦產,另外南方共和政府將會對轄區的豬鬃生產以及供應體系實行整合,力爭擴大產量並對德國加大供應量。

而共和政府的這種態度讓德國方面也是改變了以前那些輕視的態度,畢竟擴大稀有金屬等工業原料的來源對德國而言也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所以這很有意思的局面出現了,共和政府外交部和德國雖然表面上談着粵漢鐵路的事情,但是暗地裡還談着關於稀有金屬等戰略物資供應的相關問題。

爲了配合外交部的談判,陳敬雲迅速指示工商部成立資源司,專職負責國內稀有戰略資源的統一收購、售價以及出售配額等業務。另外華夏銀行也是根據陳敬雲的指示迅速成立了江餘礦業公司,用於發展鎢礦等稀有金屬的生產和查探,這個家礦業公司名爲江餘礦業的公司剛成立沒兩天,就已經全資收購了江西大餘縣的鎢礦礦區。

在外交部還沒有和德國就粵漢鐵路達成協議的時候,雙方就已經就鎢礦達成了協議,德國方面將會對對江餘礦業提供高達五百萬馬克,約合兩百五十萬華元的低息商業貸款,而這部分貸款將會全部用於採購德國相關的採礦工業設備,而江餘礦業得到這筆投資後將承諾每年向德國出售一定份額的鎢精礦,今年提供一千噸的鎢精礦,明年則是需要提高到兩千五百噸,後年提高到四千噸,相應的貸款也會用鎢精礦來相抵。

也許諸位看到這個數千噸覺得數字很小,海運的話興許一船就運完了,但是這說的是經過提煉後的鎢精礦,現在全球範圍內的鎢精礦年產量也就幾千噸噸,其中中國就佔據了半數還多。而這些鎢精礦有多值錢呢,一戰前含鎢酸爲百分之六十五的鎢精礦在倫敦、紐約的價格大約爲兩三千美元一噸,而一戰爆發後各種礦產資源價格翻倍,到時候一噸鎢精礦就是五六千美元以上,而且到時候德國這樣的國家還有錢買都買不到。

也就是說,這年供應數千噸的鎢精礦供應合同價值已經在數百萬美元以上!

如果一戰爆發後,世界範圍內對各種礦產需求增加,到時候中國的鎢礦產量也能順勢增加到每年向全球供應兩三萬噸鎢精礦的話,一年收入幾千萬美元的外匯不是問題。雖然還比不上生絲這些傳統外貿商品,但是也不少了,況且投入足夠的話,鎢礦的產量是會一年比一年多,而世界上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發展起來也很快。

有了這個鎢礦合同墊底,共和政府和德國的關係緩和了很多,而且對雙方就粵漢鐵路的談判起到了積極作用。鎢礦合同雖然只是一個五百萬馬克的小合同,和粵漢鐵路這個投資超過上億馬克的大合同而言無法比較,但是卻是起到了一個牽頭的作用。

很快,德國方面就是和共和政府談成了相關條件,外交部的伍廷芳也是把借款條約拿給了陳敬雲看,讓陳敬雲做出最後的決斷。

陳敬雲翻看着手中這厚重的條約文本,一條一條仔細的看着,於此同時他的桌面上還有其他幾個國家的條件合同,包括美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在內都有。

陳敬雲看着手中的這份德國合同,心中暗自沉思着。說實話對比其他國家的合同而言,德國的合同並沒有太大的優越性,甚至有些條件是比較苛刻的。

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456章 北巡(一)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969章 北非第1034章 變化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334章 上海事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40章 亨利歸來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33章 羅漓心思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941章 終戰令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918章 F5對P51(二)第603章 總統爭奪
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456章 北巡(一)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969章 北非第1034章 變化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334章 上海事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40章 亨利歸來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33章 羅漓心思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941章 終戰令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918章 F5對P51(二)第603章 總統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