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二十個軍

因爲有陳敬雲的存在,所以中國的坦克發展算得上是比較早的國家了,早在歐洲大規模裝備坦克參與一戰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是研製出來了T1坦克並裝備部隊,當年的T1坦克可是給予了各國的坦克設計師極大的啓發,一戰中的德國和法國後續的數種坦克都是直接參照的T1型坦克,就連同樣很早發展坦克的英國也是一定程度上借鑑了T1坦克的一些設計理念。

中國的坦克雖然發展的很早,但是發展速度一直不算太快,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國的坦克技術幾乎是每隔一個月就能夠得到一次更新,然而中國前面幾年一直只有T1式坦克以及改進型號的T2式坦克,一直到了一戰的末期,中國受到歐洲戰場上新式坦克的刺激,這纔開發了T3、T4、T5系列坦克。不過這一系列的坦克並不算成功,雖然比第一代T1\T2坦克有着極大的進步,但是性能上依舊無法滿足陸軍對裝甲部隊的需求,加上當時一戰結束後,各國都沒有停止對新式坦克的研究,不管是英國還是法國都相繼提出了一大批新式坦克的研發計劃,所以當時陸軍就是在一戰結束後,根據歐洲戰場上的經驗,提出了研發戰後坦克計劃,而這一研發計劃就是T6中型坦克和T7重型坦克的最開始計劃了。

歷盡數年的研發後,T6、T7坦克纔在1922年開始列裝部隊,並且參加了中日戰爭。毫無疑問,兩年前的T6和T7坦克帶給了裝甲部隊輝煌的勝利,但同時也是暴露出來了許多問題,尤其是動力系統故障頻發,長途行軍時拋錨現象極爲嚴重。這對於極其強調機動作戰的中國裝甲部隊來說是無法承受的問題,所以這兩年來陸軍方面一直着手對T6和T7坦克進行改進,意圖解決動力系統上的問題。

陳敬雲在蕪湖坦克廠看到了T6、T7坦克的最新改進版本,不過雖然有些許改進但是這些坦克依舊沒有根本上的技術革命,還大致保持在一戰結束後的水平。

這讓陳敬雲有些失望,他記得陸軍方面可是提出了好幾次的下一代坦克研發計劃的,怎麼都沒有了下文呢。

站在陳敬雲旁邊的左玉剛也是看見了陳敬雲臉上的神色,當即就是上前解釋:“現在我們看這款T6式C型坦克是T6式坦克的最新型號,針對T6式坦克暴露出來的動力以及火力系統不穩定的問題,通過更換髮動機以及新式的火控系統來提高新式坦克的性能。”

“哦,我記得去年不是有個新式坦克的研發嗎?怎麼停掉了?”陳敬雲向來是很關注新式裝備的研發的,而且一些重要的技術裝備都會給出屬於自己的意見,免的下面人亂搞,比如這坦克,現在歐洲那邊的坦克設計亂七八糟的,比如幾噸重的超輕型坦克,又比如重大四十五噸的多炮塔坦克,歐洲那邊的坦克設計沒有找到方向,也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一些設計人員,陳敬雲可是已經槍斃過兩次陸軍提出的多炮塔重型坦克的研發計劃了。中國技術人員不多,錢也不多,可沒有資本浪費到這些無用的費用上頭去。

所以陳敬雲對於坦克的坦克一直都是比較關注,而且也讓都是一直堅持着自己的設計理念,那就是防護和速度以及火力要達到一個相對的均衡,在這個均衡的前提上,一定程度上可以側重機動性,而這種坦克的設計直接體現出來的就是中國裝甲部隊的高速機動作戰的理念了。

不同於歐洲那邊,他們現在還是堅持着一戰後期式的坦克爲步兵提供支援模式,所以他們研發的坦克大多是龜速重甲坦克。

左玉剛聽到陳敬雲問起新式坦克的研發,仔細考慮了會後才道:“新一代坦克的研發工作這樣幾年一直都沒停下來過,只不過一直都沒拿出一個好的設計!而裝甲部隊這邊也是需要補充坦克的,所以適當的改進現有的T6式坦克也是迫不得已的辦法!”

左玉剛在中日戰爭時,其指揮下的裝甲部隊一如既往的發揮出了他剛猛進攻的作戰風格,當年左玉剛帶領步兵的時候就敢這麼打了,現在帶着火力更爲強大,機動力更加優良的的裝甲部隊更是打的剛猛無比,幾乎從跨過鴨綠江的那一刻起,他指揮下的裝甲部隊就一直戰鬥在最前線,並且在平壤戰役後火速奔赴釜山,在日軍大規模增援釜山之前攻克了釜山這個要塞。

裝甲部隊取得了赫赫的戰功,自然是讓一大票裝甲部隊裡的將領受益匪淺,比如唐強就是在戰後被調任到裝甲司任職副司長,並晉升爲少將軍銜,這個跨度讓他如願以償的踏入到了將軍的階層,邁向了共和國的真正權貴階層中來。

第二裝甲師的師長,裝甲部隊的創始人方大山也是在去年被晉升爲中將,並擔任繼續擔任第二裝甲師的師長。

作爲整個裝甲集羣的指揮官,左玉剛雖然沒有在戰後第一時間內得到了晉升,但是在1924年七月份陳敬雲親自主持的晉升儀式上,左玉剛和樑訓勤兩人被順利的晉升爲上將,隨後在今年的一月份,陳敬雲又是晉升了首次進入國家軍事委員會擔任委員的李連陽爲上將。讓中國的現役上將達到了九名。

此外,陳敬雲還晉升了一大批的中將,之所以晉升這麼多的中將,那是因爲在中日戰爭時期,陸軍就已經深感單單靠一個軍級指揮部是很難直接指揮五六個師甚至十幾個師進行作戰的,要知道當時入朝作戰的時候,第八軍最多時可是指揮過高達七八個師,總兵力十餘萬人。

而實際作戰中,一般都會抽調兩到三個師組成一個臨時兵團參與具體戰役的作戰。

中日戰爭結束後,陸軍想要把這個臨時兵團的模式給固定下來,所以就給陳敬雲提出了建議,要在全軍當中設立二十個軍,以三個師爲一個軍把軍級的編制給固定下來,陳敬雲覺得也是,現在參加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已經不會一個軍的事情了,而是好幾個軍一起的事情,所以以後的戰略指揮機構將會是集團軍的模式了。索性也就讓軍級給固定下來。

於是乎,中國的軍級編制就從之前的十二個增加到了二十個,並首次固定了軍級編制。

左玉剛被晉升爲上將後,其實際職務就是國家軍事委員會的中央軍事委員。不但他是這樣,沈綱他們那些上將全都是這樣,而且大多也沒有擔任具體的軍職,中國目前的九大現役上將裡頭,也就馬成繼續擔任參謀部總長,李繼民是中國駐俄部隊總司令,其他的人都是沒有繼續擔任實職了。現在中國的那些軍長們清一色的是中將,而普通的師長們以及獨立旅的旅長們清一色的少將,至於幾個裝甲由於特殊性所以少將和中將師長都有。

左玉剛平日裡待在南京也沒什麼事,大多數時間都用在了研究裝甲部隊的作戰上面,並且也參與了新式坦克的研發。

根據中日戰爭的經驗,左玉剛是認爲新一代坦克不但要擁有更優良的防護能力和更強大的火力,而且機動性也必須得到提高,在滿足以上這些條件之前,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靠性。

左玉剛非常清楚,中國現在大規模裝備的T6和T7坦克性能上算得上優良,但是這可靠性實在是太差。

所以現在中國的坦克研發難點不在於更大威力的坦克炮,也不在於更好的防護和更快的速度,其難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可靠性。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那就是現在的坦克真的太貴,貴到讓中國陸軍每年都拿不出多少經費來購買新坦克。

技術的進步有限,價格的高昂就讓坦克的更心換代比火炮更困難,因爲坦克的價格高昂,就註定了坦克不可能用來幾年後就扔倉庫裡,要知道中國陸軍中可還是有着大量的T3/45系列坦克服役呢,就連那些一戰前期製造的T1/T2坦克都還在坦克並學院裡當訓練坦克發揮着最後的餘熱。

坦克的價格高昂自然也就不可能讓陸軍隨心所欲的隨便更換坦克了,不可能說見到一個好坦克就立馬生產好幾十輛,除了考慮坦克的購買價外,他們還得考慮裝備了一種新式坦克後需要花費多大的代價才能建立起來一條新式坦克的後勤維護補給線。這裡面的錢可海了去,比空軍和海軍換裝新式飛機花的錢更多。

所以儘管蕪湖坦克廠那邊已經是提出了好幾個新式坦克的設計方案,但都是被陸軍拒絕,在新式坦克的性能和技術出現歷史性的革命前,陸軍寧願把T6中型坦克和T7重型坦克修修補補再用幾年,也不願意花費極大的代價去裝備一種新式坦克。反正新式坦克雖然比T6和T7坦克具備一定的優勢,但是這種優勢還不足以讓陸軍花費海量的軍費去換裝新式坦克。

陸軍要省錢,而蕪湖坦克廠那邊也只能是對T6和T7坦克進行小部分的技術更新了。

如此情況下,陳敬雲能看到的也只是老式的T6和T7坦克了!

儘管對坦克的發展緩慢有些不太滿意,但是陳敬雲還是抱着笑臉和衆人說說笑笑,激勵士氣,在蕪湖待了幾天後,陳敬雲的專列再一次啓程,沒多久後到達了杭州,在杭州參觀視察了數天後,又是往上海而卻,參觀視察了上海匯東新路以及上海經濟開發區,並且還和彙集到上海的一羣企業家們開了一個小規模的座談會,談及中國的經濟發展,會議上說希望國內的企業家和政府一道爲華夏復興而努力,處理完這些外,陳敬雲還得再去上海兵工廠以及江南造船廠進行視察,並準備主持中國的第五艘航空母艦,第二款正規航母衡山級的二號艦廬山號的服役儀式。

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456章 北巡(一)第41章 南下北上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334章 上海事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864章 慘烈(一)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575章 伏擊戰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864章 慘烈(一)第998章 陰謀(二)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23章 收攏軍心第619章 桃花情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207章 空襲(一)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599章 鎮壓(二)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
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456章 北巡(一)第41章 南下北上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334章 上海事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864章 慘烈(一)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575章 伏擊戰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864章 慘烈(一)第998章 陰謀(二)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23章 收攏軍心第619章 桃花情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207章 空襲(一)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599章 鎮壓(二)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