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路在何方

第564章 路在何方

就如同後世流傳到中國的歐美的形象,只是啓蒙時代諸賢的遺魂。

卻不是真實的、自壟斷帝國主義之後的資本主義魔幻的巔峰。

碎片化的遺魂,不真實的濾鏡,濃縮成簡單的理性、法制、仁政、民本。

如此誘人。

但對親身經歷過、見識過、觸摸到了全部而非碎片遺魂的劉鈺來說,大順什麼鳥樣他是清楚的。

比爛的話,比此時的英法還是要強點的,但沒有看過未來的人才會選擇比爛。

法國人借來的先秦諸子遺魂的理想國,不和天主教綁定。

而法國的封建統治卻和天主教教士教會綁定,所以這個理想國可以反舊時代的一切,尤其是扭曲成幫兇已然一體的教會。

這套體系和王權、貴族、封建地主綁定在一起。但先秦諸子遺魂的理想國,反對這一切。

大順書籍裡的三代之治,道法墨儒都談過,但如今綁定教法化的儒學。

就像康不怠說的,編造新理論,很簡單,道墨的隻言片語就能編出來、碎片再解構即可。

但唯獨千餘年來一家獨大、理論衆多的儒,沒法編,因爲不是碎片,而是一整套體系。這套體系和皇權、地主士大夫綁定在了一起。隻言片語、遺魂碎片都是好的,儒家的隻言片語離開體系,句句都是經典,句句都有哲理,但扭曲成封建統治的法理體系後,那就變味了。

羅馬的偉大,在於羅馬死了,死透了。

一樣,道、墨、法、農等百家的誘人與美好,也在於它們死了、死透了。

如果還活着,可能也被扭曲成一個鳥樣,甚至更反動。

死的比活的有用,但借屍還魂那一套,在大順這邊行不通。

是儒是法是墨是道,哪怕同樣是“功利”二字,一眼就能看出內核是哪家門派的。

再怎麼改,儒這個正統不能動,所以如今大順這邊幾十年破而不立,程朱理學破了,但新的仍舊立不起來。

如果最難的這一步邁不過去,那麼大順很可能……很可能就得重走法國的路——多年之後,外面出現了一個理想國,而天朝已經淪落丟失了自傲,先驅者藉着外面的理想國,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法國式的雷霆暴雨,橫掃一切。

這不是不行,但是先決條件裡的“淪落丟失了自傲”本身,就是一場慘不忍睹的悲劇。

因爲哪怕現在,大順仍有絕對自傲的資本。

嘴上說着外交,但內心還是我天朝爾等皆蠻夷的心態。不管是貿易、順差、白銀存量、人口、手工業發達程度、江南城市等等,皆是如此。

需要多慘才能達成淪落丟失了自傲這個條件?歷史上這份天朝的傲氣和自信,不是毀於一鴉二鴉,而是毀於甲午,毀於曾經瞧不上的倭國居然也能贏?那天朝的一切真的是完犢子了,打碎了重來吧。

“這條路不能走。”

心裡想着慘不忍睹的悲劇,劉鈺暗暗告誡自己。

皇帝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下南洋不是問題,但下南洋之後,很可能會在馬六甲搞一口通商。

靠大順的海商和民間力量,走到馬六甲、走到印度,已經是極限了。

這不是什麼大順開海還是禁海的問題,而是歐洲都有壟斷公司,有國家的力量在背後,各國都有關稅保護。

朝廷哪怕搞一口通商的同時,還鼓勵出海貿易,那也沒戲。朝廷不下場,民間力量根本打不過壟斷公司。

就大順現在的航海水平,搞幾條商船能不能去歐洲?當然能。

但是去了之後,港都靠不了。人家也根本不會允許你靠港。

東印度公司的壟斷權,就因爲你開海鼓勵貿易,就讓你入港賣貨?又不是親爹,這叫一廂情願,思維方式和日本那羣賭徒差不多。

除非朝廷親自下場。

但朝廷,或者說皇帝,能走到哪、走到哪一步,這是個問題。

現在皇帝支持下南洋,這當然好,劉鈺可以做個大大的忠臣。

當有一天皇帝不想往前走了,成爲阻礙了——如果朝廷不下場,哪怕鼓勵民間出海,也沒卵用,所以只要不拿軍隊、國庫支持,就是阻礙——那就只能把這個阻礙除掉。

可能下一任皇帝仍舊是個擴張派、可能下一任皇帝仍舊會是明君。

但,劉鈺不想把希望,寄託在“可能”二字上。

一旦可能不是,他要保證能把這個阻礙清除。

擴張是外、變革是內。

內外之間,相輔相成。

內部就打碎舊勢力,需要一支不是食利地主士大夫的力量。

這支力量要能打到對抗舊勢力的強壯程度,需要市場養活他們,把他們喂大。

內部市場,需要打碎舊勢力才能擴大;而打碎舊勢力,又需要新勢力足夠壯大。

這是個死循環,只能從外面找突破口。

所以,內部不成,只能外擴。

日本加南洋,市場看似夠大,但相對於大順的體量、相對於大內部的舊勢力強度,還是太小。

不能夠喂出來一支足夠強大、可以打碎舊勢力的力量。

所以還不夠,還得更大的外部市場。

而更大的外部市場,就要做好與英法荷葡西全面衝突的準備。東印度公司是壟斷公司,人家是交錢拿了壟斷權的,又不是大順海商的親爹,當然不會因爲大順開海貿易就允許大順的海商去他們的勢力範圍賣貨。

大順缺的不是原始積累,數百年的絲綢瓷器貿易,做起步資本的白銀已經攢夠了。

也不缺人,不用圈地運動,破除人頭稅之後,一羣羣的流民去城市謀生計。

缺的是後續的資本積累,也就是市場。以及資本增殖過程中,逐漸養大的、能夠毀滅舊時代的新階級。

整個的難點,就在於“養大”,或者劉鈺當初和康不怠說的“護火不滅”。

如果新勢力的人,是柴。而啓蒙思想,就是火。二者缺一不可。

一旦舊勢力想要撲滅這火堆、抽掉薪柴的時候,新勢力要能在舊勢力反撲的時候打贏。

歐洲那一套沒法照抄,那麼大順特色的啓蒙運動,該怎麼搞?破題點在哪?

康不怠說,大順自有國情在此,切入點要放在三代之治上,不能搞理性的理想國,只能高舉復古大旗,魔改三代之治、魔改儒家大義。

劉鈺其實也是這麼考慮的,也明白大順的情況不能照抄法國現在搞得那一套。

可康不怠自己也說極難,根本找不到可以切入的點。

這就讓劉鈺很糟心。

是這個方向基本是對的,只是自己和康不怠等心腹能力有限,沒找到切入點?

還是說……這個方向本來就是錯的,所以才找不到切入點?

若是前者,那倒沒什麼。基礎打好,自有強人半聖來注經解決。

可若是後者,麻煩就大了。

劉鈺之前一直確信這個方向基本上沒錯,然而許是今日經歷了這些事的緣故,也或許是親耳聽到伏爾泰捧得太高讓劉鈺心驚的緣由,讓他有些動搖和疑慮。

長久的沉默後,康不怠也看出來了劉鈺有些不太對勁,小聲問道:“公子覺得我說的不對?還是說,他山之石未必可以攻玉?”

劉鈺眉頭難以舒展,搖頭道:“不是不對。你也知道大順自有國情在此,但與各國區別到底在哪,你也只是聽我說過,略知一二。哪怕是日本,和本朝都千差萬別,至於歐羅巴,差的就更大了。”

“我在想爲什麼我們只能以史爲鑑?因爲我們和別人不一樣,只能以我們自己的史爲鑑。用別人的,得就先變成別人的形狀。所以到現在沒法以史爲鑑的時候,就得摸着石頭過河,這就難了。”

“這一次去歐羅巴,親眼見見。哪些是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哪些是根本沒什麼用、用了就成刻舟求劍、削足適履的,這也得分清楚。”

“這一次去,朝廷那邊也派了人。陛下覺得我的眼睛只能看到好的,所以派了一隊兩隻眼睛專門盯着壞的。”

“陛下想要兼聽則明,這就有些麻煩了。”

說到這,劉鈺也尷尬地笑了笑道:“我之前做的事,其實和伏爾泰的做法差不多。都是壟斷髮聲渠道,說自己想說的,反正大部分人也沒出過國。可能是部分真相,但可不是全部的現實。”

“如今本朝已然外交,我一個人壟斷外面信息的情況,再也沒有了。外面那些讓天子覺得可怕的東西,也會一併進來。”

“你想着觀察西洋諸國日後的大亂,以吸取經驗。可是……天子也一樣會盯着看啊。”

康不怠安慰道:“公子放心,這事兒啊,沒有你想的這麼可怕。”

“怎麼說?”

“哈哈哈哈……公子要知道,以德治國,禮法優越而爲天朝。那些專門盯着壞處看的,你覺得他們會看什麼?”

“還不是像倭國的新井白石一樣,盯着道德、禮法、習慣去看,怒斥蠻夷之俗,無禮可笑。公子做事,都要深入調查,尋訪百姓,公子以爲跟着去專門找壞處的人,會和公子一樣?公子這是以己度人了。”

說罷,康不怠又笑道:“公子要知道,專門找壞處,稍不注意就變成找優越感了。陛下真若由此心思,該派去的人,當是接受過帝王之學教育的太子,去看看那些可怕的東西。但陛下派通曉禮法的人去,這不是……嘿嘿。”

“我敢說,回來之後,多半說的都是諸如【男女雜居一處,不知廉恥】之類的東西。公子真以爲他們能做社會調查,看到真正可怕的東西?”

“他們根本沒學過這一套,怎麼可能會看到這些東西?”

“公子會的這一套東西,用起來覺得理所當然。可公子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未必別人也覺得理所當然。”

“當初老公爵說公子不讀書、不能知己知彼,勸公子把經書讀一遍,讀的時候忘了之前所學的一切,理解那些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才能理解那些人的腦路。公子不聽,所以如今纔會憂慮。”

聽康不怠說的這麼樂觀,劉鈺嘿然,點點頭又搖搖頭,半晌才道:“但願如此吧。”

康不怠卻堅定地道:“不是但願如此,而是就是如此。公子腦子裡的那些東西,可以洗去我之前學的,讓我深以爲然。但我之前學的那些東西,洗不去公子腦子裡的東西。”

“所以,我能理解的一些事,公子未必能理解。在這一點上,公子還是要信我。不信,咱們走着瞧。”

(本章完)

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935章 綁定(上)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323章 假公正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4章 江湖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078章 爭功(三)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39章 心思不純第1050章 坐莊(中)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081章 爭功(六)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973章 名與實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9章 翻譯問題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737章 機遇(下)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346章 埋雷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65章 報捷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950章 夢魘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026章 割裂(四)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736章 機遇(上)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
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935章 綁定(上)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323章 假公正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4章 江湖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078章 爭功(三)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39章 心思不純第1050章 坐莊(中)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081章 爭功(六)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973章 名與實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9章 翻譯問題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737章 機遇(下)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346章 埋雷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65章 報捷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950章 夢魘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026章 割裂(四)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736章 機遇(上)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