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

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

教育,對全民,全國,全天下的宏觀意義,自然和單獨家庭的看法不同。

況且教育也纔剛開始沒幾年,很難看出來有什麼好處。反倒是每年的鄉學費用,讓鄉約村社的人都很不滿。

真本身,也算是鄉約村社現在所面臨困境的一個縮影。

本身這種試圖孤立於天下之外的男耕女織嘗試,就是不太可能成功的。

江蘇改革基本完成後,這裡成爲淮南鹽墾區的“最後一塊淨土”。

這個鄉社裡的儒生,最大順淮南墾區,“最後的士”。

外部環境的逼迫,迫使他們必須要做出選擇。

之前傳來的風聲,是要賣掉五萬畝土地,換取鄉社的啓動資金,跟上淮南的主流發展。

這需要多少錢,鄉民不知道,但鄉社的上層儒生是清楚的,因爲他們知道淮南那些圈地區前期投資了多少錢。

現在,要麼趁着運河修通的機會,賣地拿到啓動資本,複製淮南圈地區的發展模式,但保留鄉社的土地所有制。

要麼,就只能被改革後的淮南地區,包裹其中,越發艱難。

圈地區發展起來的資本是哪來的,就像是那些人評價劉鈺的新經濟政策一樣,說是可以上絞刑的走私販子和海盜,搖身一變成爲了人人羨慕的公司大股東;行走各地的私鹽販子,搖身一變前科全部消底,成爲了鹽政改革反抗揚州鹽商鹽引壟斷的英雄。

只是如今都這樣了,那也就英雄不問出處、資本莫問來路了。

賣地籌錢做啓動資金,衆人不滿。

鄉學徵收教育經費,衆人不願。

加大糧食徵收,購買鐵輪織機,組建鄉社自己的紡織作坊,搭上伴隨着運河修通而到來的紡織業大發展的順風車,可再徵收糧食的話,就要達到將近七成稅了。

實在撐不住了。

可一旦錯過這個運河開通、紡織業沿河大發展的機遇期,那可能就沒下一次機會了。錯過這個機會,就只能給包買商打工,賺點勞力錢了。

放開鄉約村社自力更生的想法,讓資本入場,搞包買制,那顏李學派的嘗試就算徹底失敗了。

鄉社的掌控權,也就落在了包買商的手裡。包買商稍微壓一下,就會讓人苦不堪言的。

相對來說,在不願意賣地的前提下,如果放開衆議,鄉社百姓的想法,覺得還是有路可走的。

取消鄉學。

保持原本的鄉學教育基金,售賣之後,作爲資本,購置鐵輪織機、購買棉紗。

孩子通通退學,回家幫着幹活,在土地裡投入人力,保證可以鋪蓋更多的土地來去鹽改良。

最後達成每家一臺織機,每家五十畝地的美好生活。

而這,又是鄉社的發起者所絕對不能接受的底線。

如果連教育都放棄了,那麼還折騰什麼?

實際上,這些搞鄉約嘗試的人,已經妥協很多了。

按照當初王源的設想,是要搞變種井田制的。

把一個長方形的土地,分成十二塊,每塊50畝。其中中間的兩塊爲公田,其餘爲私田。

鄉民集體種植公田,繳納國課。

然後每戶鄉民,再從私田裡徵收絹三尺、帛一兩、布六尺、棉半斤。再每年服一定數量的勞役。

按說這種設想,在天下之內,肯定是不行的。

但偏偏在淮南墾區,卻又是可行的。

因爲這地方的土地,真的是平整且四方的,是從一片荒地開啓的。

然而,在開始之初,正如伴隨着大順改革,顏李學派自己也逐漸放棄了“復徵本色”的稅收想法,這種變種的井田制也取消了,不再用公田設置。

而且,每年的十一國稅交上去後,剩下的如教育、水利、改良土地等經費,也絕不是靠每家布六尺、棉半斤、三日勞役就能解決的。

根本不夠。

已經妥協了許多了,鄉學教育,幾乎就是顏李學派最後的底線了。無底線的妥協下去,最終什麼都剩不下。

本身,淮南墾荒、發展實業,就是個需要相當多資本投入的大事。

劉鈺早就勸過他們,這麼搞不行,淮南的地又不是熟地、熟地你們又不敢搞暴力均田,所以你們這麼玩肯定要砸。

歷史上張謇搞淮南墾荒、興辦實業的時候,也是缺錢。

之前借用了兩江總督的不少官銀,最後實在還不上了。

張人俊和張謇有矛盾,剛當上兩江總督,就嚷嚷着要查賬,讓張謇還錢。最後這錢,也是走的標準流程解決的。

所謂標準流程,就是“火燒賬本”,標準技術。

張謇策動江蘇巡撫程德全反正,不久之後,江蘇民政公署“突發”大火,賬本全部燒燬。

饒是這樣,依舊脆弱無比。一戰時候藉着帝國主義狗咬狗無暇東顧,賺了幾年錢。一戰剛結束,立刻出了大問題。

而且,開發淮南所需的資本,真的不是小農所能承擔的。

張謇憑着自己的身份,低價圈地;又募集了大量股金;又挪用了兩江總督的公款最終燒了賬本不用還錢。

饒是如此,最終維繫公司運轉的現金流,也是從農民身上剝來的。

憑藉身份低價圈地之後,再招募百姓做佃農。

租地之前,要繳納6個大洋的抵押金,這錢是不給利息的。而租的地,也是荒地。

其實就是無息貸款,只是放貸人是小農,而公司提供的只是一片當初低價圈佔的荒地。

基本上,是靠着大量能交得起六塊大洋的小農,“非法集資”搞的無息貸款、免費的勞動力,才堪堪維繫了墾區的發展。

最後也因爲和稀泥的租佃制,導致改良棉種的構想,在他去世後全面倒退,租佃制加小農,連個改良棉種都折騰了三十年。

縱然此時和那時不同,資本充足,本身就是帝國主義而不是被帝國主義商品衝擊,使得淮南圈地區的發展相當迅速。

但這些都只是對大順的新興資產階級有利的條件。

對這種鄉約村社而言,這些有利的條件沒意義,可前期建設投入的錢還是要花,總不能從天上掉下來。

其實趙立本的二弟所發的這些牢騷不滿,總結起來就是個很簡單的事。

要麼,不融入改革後的江蘇體系。

要麼,融入進去。

而選擇融入,不是搞成桃花源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那就是個很簡單的“原始積累”問題。

別的圈地區的資本,原始積累,是從海上、貿易、搶劫、走私、壟斷鹽吸五省血等來的。

他們沒有這個條件。

又不肯簡單的男耕女織最低限度地維持原始生活,還想着“富而後教”,讓百姓富起來。

那這原始積累,初始資本,從哪出?

靠小農手裡的五十畝地,就算年年風調雨順,沒有水旱蝗災,多久能攢一臺鐵輪紡織機?

當然,這種事,是以整個村社的視角來看的。

而於個人來說,趙立本聽完弟弟的訴苦,就不覺得是個問題。

因爲,他從金礦暴動中跑了出來,帶回了金子,洗白了身份。

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完成了第一桶金。

並趕在了這個變革時代的當口,基本上完成了階級躍升。

如何完成階級躍升,前朝馮夢龍的《醒世恆言》中的《施潤澤灘闕遇友》故事裡,已經給出了標準答案。

“買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開起三四十張綢機,又討幾房家人小廝,把個家業收拾得十分完美。”

這就是完成了階級躍遷了。

但這個過程嘛,前面倒也說的明白:好人有好報,挖坑的時候,挖出來一包金銀,約有千金之數。遂開起三四十張綢機,又討幾房家人小廝,從小生產者躍升爲資本家了。

當然,這是大明的幻想故事。

大順的故事,則基本上是反的。拿到第一桶金的,不是海賊,就是走私販子,沒幾個好鳥。

最低級的也是趙立本這樣的,組織暴動偷出來金子。

不過如今這些改革地區的風氣就是如此,英雄莫問出處、資本莫問來路,趙立本可不念叨那些鄉約道德。

遂將自己得了錢的事,告訴了媳婦和弟弟,只說讓他們不要聲張。

“過幾日,我將錢分開,留下給你們。我自帶些錢,去高浪埠找三兒。若找得到,等我回來,咱們一同去關東,置些空地,弄些牛馬,去那邊種豆,過好日子。”

“若我回不來,亦或者路上出了事,你自帶着你嫂子,離了這裡。我看這地方,不是什麼好地方,這錢又買不得土地,留在此地何用?我那邊也有些過命交情的朋友,到時候自說給你們詳細去處。”

“當初我犯了事,要不是三兒把自己賣了,湊得幾兩銀子,只怕我也見不到你們了。我雖不曾學過鄉約,可這道理也用不得別人教,無論生死,我得去一趟高浪埠。”

他這樣說着。

趙立本的弟弟心裡猛然閃過一念,或是平日裡聽的多了,心道:哥不曾學過,可天生就知道這般道理,這不就是聖堂先生說的聖學裡的“良知”嗎?

又想,若論起來,三兒當初賣了自己,去錫蘭,也是因爲長嫂如母養他長大。他也不曾學過聖學道理,這不也是“不慮自知的良知”嗎?

這麼一瞬間,他倒是對聖堂裡先生們講的良知、悟了,有了那麼一絲玄妙的體會。

(本章完)

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674章 歸國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725章 殺心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184章 備戰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394章 優勢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422章 突入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234章 打小抄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969章 舊怨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169章 備戰(八)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390章 清華園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886章 恐嚇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782章 身份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343章 絕戶計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545章 難題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215章 海軍部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1009章 親不親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29章 雪盲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1167章 備戰(六)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252章 特許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91章 預想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439章 分歧(五)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250章 欺瞞第443章 誘降第707章 海戰(五)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
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674章 歸國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725章 殺心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184章 備戰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394章 優勢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422章 突入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234章 打小抄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969章 舊怨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169章 備戰(八)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390章 清華園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886章 恐嚇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782章 身份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343章 絕戶計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545章 難題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215章 海軍部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1009章 親不親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29章 雪盲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1167章 備戰(六)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252章 特許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91章 預想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439章 分歧(五)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250章 欺瞞第443章 誘降第707章 海戰(五)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