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二)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孫蘭修一九一五年十八歲,離開故鄉家園,到沂州府坤雅學堂讀書,一九二一年,升學到濟寧,一九二五年,謀職去陽谷縣,風雲漂泊十七年,當中也曾回家探望雙親一次,又有唐神甫、李濯泉老師的魚雁投報,但當馬蹄濺起家鄉的塵土味時,刺激得她思鄉之情愈加殷切。

馬蹄踏上南黃埠西邊的荊埠嶺。嶺上有座山神廟,廟前有棵千年古槐。時令正值初夏,春意的蔥蘢尚未來得及交給夏日的蔭鬱。乾枯的槐樹枝上,挑着幾個淡黃色的小芽,由於根部供不上足夠的水分,芽兒未能長成粗枝。孫蘭修放眼朝東南方向的襆頭山湖望去,茅穗一如當年她刨茅根時那樣蕭瑟沒有生氣。出沒在茅草叢裡拔茅穗的孩子,象草叢裡一羣鑽出鑽進的灰鼠。啊!孩子們還靠拔茅穗度春荒。故鄉比十七年前更加凋蔽衰落了。儘管眼前一派淒涼,但孫蘭修由於回到故鄉,她的心裡依然蹦蹦地跳。爲抑制緩和這奮激的心情,她故意淺吟低唱:

少小離鄉老大歸,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和孫姑娘交往不深,只知道你醫道高明,不知道你還愛好吟詩。”王金確實是新發現。

“在坤雅讀書時, 有位教書法的李老師愛吟詠詩詞歌賦,我耳濡目染也學了一些。”

“這大概就是‘近朱者赤’……”

“我那李老師可真是位赤心赤膽的人物。”

“姑娘怎麼沒被李老師赤化,反而……”

“那時候,我只知道天地間就一個上帝,不知道赤臉的關公是協天大帝。要知道李老師信仰的主義比我信奉的上帝偉大,我也許就被他赤化去了。”

“姑娘這次回鄉是爲追尋失落了的……”

“不。是奉家嚴之命,回家侍奉雙親。”孫蘭修說到侍奉,下意識地提提鞍橋上的舊皮篋,聲調黯然地吟哦自己兩袖清風的貧寒:馬瘦衣裳破,別家未三年,憶歸復愁歸,歸無一囊錢。

她雖然沒創得富貴還鄉,但是騎着高頭大馬、身着修服,並且有扈人相送,在這山鄉僻壤裡,比皇帝的鑾駕鹵簿還耀武揚威了。村裡和她般大的閨女孩子都早在她求學期間就出嫁了,現在大多數拖兒帶女在磨道里轉,在鍋臺邊站,成了蓬頭垢面手如掏灰筢的農家主婦;有的挎上討飯的籃子,成了乞丐;有的已下了陰曹地府的十八層地獄。與孫蘭修般大的男孩子,大都攜家帶口,讓幾張嘴巴將挺拔的脊樑壓成弓腰彎背;有的走了孫二狗走的那條路,“隊伍要開跋, 佳人淚如麻,去的是親骨肉,捎來灰一把”;有的走了王金的路,鑽進蒙山拉桿子去了。孫蘭修縱然漂泊異鄉,但乾的是風颳不着雨淋不着的活,吃的終歸是人糧食,不同鄉親們出的是牛馬力,吃的是豬狗食。她與同齡人相比較,容顏姿色比他們年輕了十多歲。她雖是三十五歲的大姑娘了,看來卻是二十四五的樣子。加上她穿得整潔利落,剪着城市流行的短髮,就更顯得年輕俊美。正是這“淡中求美麗,虛處着功夫”的裝束,震懾、征服了一村兩巷的鄰人。十八九, 一二十的小夥子是人羣中最活躍、最熱鬧的階層。他們見孫蘭修搞着大腳板,走路呱嗒有聲,見她矯健的小腿踢得修服噗噗響,見她如雲的秀髮隨着腳步的起落一抖一抖的誘人,見她蔥白兒一樣鮮嫩的手指頻頻舉起向鄉親們致意,見她提着大皮篋是那樣的文質彬彬,見她身後跟着個假洋鬼子似的扈從那般威武,見她儀態端莊,落落大方,見她....消息一下子傳開了,象在南黃埠村一下子爆響了一顆重磅炸彈, 震得每個人的耳膜錚錚響。

當然,震動波最先波及到孫蘭修的父母。父親孫樹德一見女兒穿着修服,趕忙問: “你進修會了?”

“沒,這是以前準備進修會做的,這次爲了行路方便就穿上了。”媽見女兒身後跟着個相伴的神甫就問:“這位神甫?”

王金拴了馬匹,脫去袈裟:“大叔,大嬸,我不是神甫。孫姑娘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效犬馬之勞,護送她來的。”

“你們在路上住了幾宿?”媽不問路上走了幾天,而是問“住了幾宿”,其擔憂所在,不言而喻。恰巧王金說話不注意:“我們就在新泰住了一宿。”

說者無心,聽者有心。哎呀,一男一女,住了一宿……第一震波尚未消泯,第二震波象水上的漣漪,緊跟着盪漾開去:孫蘭修領個男人來家,且是在路上同行同吃同住。這“同住”自然是人們加進的談話佐料。最不放心的還是媽:“ 你跟笤帚疙瘩那麼長短時,我就跟你說:孫猴子一蹦十萬八千里,連蹦了十萬八千蹦,還沒蹦出佛爺的手掌心:脫了一百槍脫不了一馬叉。這不,三九天的兔子脫不了回舊窩。守貞,守貞,守了這些年……”

“媽!”孫蘭修受了天大的委屈。幾年不見面的媽媽,乍一見面,不是對她施以舐犢之愛,不是共享天倫樂趣,而是盤詰、斥責,象是女兒做了對不起上帝的事。媽媽的母愛之血,莫非被撒殫魔鬼吸乾了?抑或媽媽那人性的心,被上帝摘去了?換上了一顆神的、非人的心?孩兒乍見娘,無事哭一場,孫蘭修伏在媽媽的膝頭哭着說:。王金 不是說了嗎?是來送我的。”

王金不便說明身分,在孫蘭修家吃了兩卷穇子煎餅,喝了兩碗白開水,草草餵了喂牲口,就駁馬回程。孫蘭修送他到山神廟前的古槐樹下。王金向她作揖拜別。她回到家沒得到天倫的溫暖,卻先讓父母查審了一番,與王金分手之際,她覺着他身上散發着熱烘烘的暖氣,她沒留在靈光大隊,掙着回家,似走錯了一着棋。別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吧?

在南黃埠村,孫氏是旺族大戶。秀才二老爺一一就 是不收留孫蘭修入私塾、不給孫蘭修爹寫春聯的那個二老爺是一族之長。他教了十幾年蒙館,把一雙咄咄逼人的眼睛累瞎了。這於別人有利,不受其犀利目光的威協;但於他則無法看到周圍的世界了。幸好他耳朵靈犀,不然,他就成了被潮流拋到角落裡的行屍走肉了。他憑兩隻比獾還靈犀的耳朵,得知族孫女孫蘭修衣錦還鄉了,聽人說,她打扮得如何如何洋氣,騎着馬如何威風,還跟來個大鬍子護兵。秀才二老爺把拄棍戳得硬地咚咚響,來孫蘭修家發難問罪:“蘭修 丫頭回來了?”

“回來了。二老爺你還怪壯實!請坐。”

“我不坐。你丫頭今年多大了?”

“三十五了。”

“喲!丁西年生,乙卯年通逃(指去坤雅讀書),壬申年復歸。雞蔻候,淚交流,三生互範,家族不興。你不嫁在外邊就死在外邊,族人才興盛呢……”

“二老爺,我從小守貞不嫁,你不是不知道。”

“知道。可我姓孫的門裡沒有老閨女林。你給我今天就滾!”

“我明天滾行不行?今天先看看你老人家。”

二老爺聽孫蘭修說還走,沾不了他的風水寶地,火氣消了一些,用拄棍探測着找座位,兩眼泛着暗玉色的光,朝天看。

孫蘭修問二老爺的眼怎麼了?二老爺用拄棍咚咚觸着地罵:“人心不古,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男不男,女不女,洋不洋,土不土,網紀不振,賊子作亂,農民協會要搶我的家,我這眼是硬硬氣瞎的。瞎了也好,眼不見,心不煩……”

“跛者不忘立,眇者不忘視。眼睛還是看見的好。”

“你信 教又會醫,看我這眼能治不能治?得吃多少藥?賣二畝地夠不夠?”

“用不了。”孫蘭修看準了二老爺的眼疾是白內障。切除白內障,在她手術中比割除腳雞眼費不了多少事。所以她敢大包大攬說:“我保二老爺分文不花就能重見光明。”爲了安慰二老爺,她講了一段《聖經故事》給他聽:

有個叫多比亞的宗徒,打發他的兒子少多比亞去拉蓋城裡收賬。少多比亞在路上遇到天神拉法厄爾。拉法厄爾說願意保護少多比亞一同前往。二人走到提格河岸,少多比亞要涉水,忽然來了一條大魚, 要吞掉少多比亞。少多比亞嚇得大叫着往回跑。天神拉法厄爾說:“你抓住魚的腮,把它拉上來,取出魚的膽,可以當藥材治好眼病。”少多 比亞照天神拉法厄爾的吩咐, 取了魚膽,二人又上路了。少多比亞在外地滯留了很長時間,他父親想念兒子,天天跑到山崗上哭,哭瞎了眼睛。少多比亞回家一看,就想起天神預先吩咐的,取出魚膽,擦在父親的眼上。不久,有一塊白皮從父親的眼裡脫落下來。父親老多比亞又得以重見萬物……

二老爺聽罷孫蘭修講的故事,捻着鬍鬚琢磨其含義:“這麼說,你這幾年在外地流浪,是天神按排你去學醫,專爲回來醫治我的眼疾?好!天意不可違。你倘若能治好我的眼睛,你信教也吧,守貞也好,二老爺全由着你。”

“二老爺的眼和老多比亞的眼一樣,是患白內障。不過,我沒帶魚膽來,可學會一套手術,帶來刀子、剪子、鑷子,只要一下手,白內障就能切除。”

“那還了得!”二老爺竭力往後仰着身子,生怕趁他看不見,孫蘭修在他眼上開了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眼是心苗,安能置刀兵其上?”

“我一說刀子、剪子,你就害怕了,其實只需象種牛痘那樣的手術,翳障就除去了。”

“司馬炎拔矢啖睛時說得極是:父精母血,安忍棄之?等割下翳障物,我也學古人,吞下腹中。”

孫蘭修說,過天安頓下來,佈置間清潔屋子,就給二老爺做手術。二老爺滿腔怒火而來,滿心喜悅而歸。一步一顛,咚!咚!咚!三條腿輪流着地,發出陣陣腳步和拄棍的聲音。他是一族之長,他說孫蘭修好,旁人也隨聲附和。這是表面感情的流露。二老爺對孫蘭修大加讚賞,窮兄弟爺們心裡卻對孫蘭修產生了反感:受二老爺誇獎的人,不可能是窮人的貼心人。

一九三一年,魯南地區是軍閥連年混戰的劫後餘年。近幾年,土匪猖獗,劉貴堂、方花臉、李長綢、劉天增、石增福、小寡婦、袁司令等上千軍馬的大幫土匪,不下十幾股,攪得人無寧日,雞不安宿。這一年,也是飛蝗過後的蟲口餘年。次年——即一九三二年春,窮人們抱着飢腸轆轆的肚子,聚在一起,痠軟的脖筋強支着瘦了身子顯得大的頭,望着二老爺家那高高矗立的糧倉發恨。年過花甲的尹大——就是介紹孫蘭修爹入教的那個覓漢,被東家榨乾了血,被覓漢活壓彎了腰,兩條腿彎成括弧形狀,身上再沒有一點血可供人提取了,便由沂水王莊回到南黃埠老家,等待上帝招他去天堂享福。他相信天堂上爲他準備的福比現世上豐厚得多。因爲他在現世上活了六十二年,一星一點兒屬於人的福氣都沒沾過。他餓得三根筋挑着個大頭顱,頭髮乍蓬得跟喜鵲窩似的,就越顯得沉重。他從饑民堆邊經過,哀矜地看一眼那幾個瞅着二老爺糧倉的窮哥們兒:“‘利慾薰心,貪得無厭,希圖盜竊’,《十戒》不容。”窮哥們兒把他的勸戒只當耳旁風,誰也不理他。他傴僂着腰鑽進自己的草棚子裡,祈求上帝哀矜窮人去了。孫蘭修的爹孫樹德命女兒先去看看尹大。尹大把他們全家引上登天堂的福門,更實在的是,尹大給爹找到個木匠活的飯碗。爹在沂州府教堂幹完木工活,得唐神甫保舉,又在離家十多裡的北左泉領木工班建造天主教堂。有活幹,才保住他一家八口人的生活。這時,孫蘭修的兩個妹妹都已出了嫁,哥哥在沂州府教書,月薪養不了一家八口。孫蘭修來家,全家九口,要不是爹這雙手裡有教堂的木工幹,他們一家人不是加入難民堆,就學尹大餓以待斃。所以,孫樹德每端起照星星照月亮的稀糊粥碗,總忘不了尹大引薦他去王莊教堂幹工的大恩。他問女兒由陽谷帶來什麼好吃的?捎上點給尹大吃。孫蘭修只帶來兩斤棗子,路上每天吃一兩個,藉以回味陽谷百姓對她的摯情深意。爹說女兒不該在這饑荒之年辭掉陽谷梅瑟醫院的飯碗回家捱餓。孫蘭修大爲驚愕:“不是爹給我信催我回家的嗎?”她取出爹的信,還給爹:“你說‘父母在,兒不可遠遊’。”她將爹給她的信又讀給爹聽。爹聽了鑽進悶葫蘆:“我幾時託人寫過信?”

“一準是唐神甫!”孫蘭修在陽谷縣接到這信時,就猜測是唐神甫嫌她回故鄉,不知他什麼用意。

“大概是。”爹說,唐神甫嫌沂水城裡鄉農學校的師生妨礙他的聖事活動,最近遷來北左泉教堂,正擴建教堂設置。鄉下可以平安地傳教。爹叫女兒明天去拜瞻唐神甫。但是,今天無論如何累,必須先去看尹大。

孫蘭修由爹陪同,鑽進尹大的草棚。這草棚是圓形尖頂,當地人俗稱爲“團瓢”。尹大正在用“聖餐”。他見父女倆進來,將嚼在嘴裡的那塊羊脂似的東西死拽硬撕往外扯,扯掉的一塊藏在破棉襖大襟下:嘴裡含着的那塊,咬不碎嚼不爛,連伸了兩伸脖子卻咽不下去,噎得白瞪了眼。父女倆連忙給尹大捶背揉胸。尹大“嗚兒”地一口,嘔出那塊羊脂似的食物,同時流出兩眶老淚。孫蘭修說:“大叔也太小氣了, 吃東西還怕俺爺兒倆? 尹大拉着孫蘭修的手嗚嗚咽咽地哭了:“孩子,我哪有吃的? °說着揀起嘔在地上的那塊食物讓孫蘭修看。孫蘭修一看,原來是塊沾痰帶唾液的舊棉絮。她渾身一陣寒慄,意識到方纔說錯了話:“哎呀,大叔你怎麼能吃這個?這會破環腸粘膜……”

“天暖和了,吃了這破襖套,襖表當褂子穿……”

“我是說棉絮不但沒營養,反而吸收人體的精衛,吃了損害身體。”

“比吃觀音土好受一點兒,肚子不墜。”

“大叔,別吃了,先吃點棗子。棗能健脾。”孫蘭修把棗子遞給尹大。尹大一邊嚼着棗一邊說:“ 他們叫我加入農民協會,去吃大戶,我不去。唐神甫講約說:梅瑟帶領依撒爾人逃難,走進大森林裡絕了糧,上帝就跟下雨一樣下瑪納給他們吃。說是天上下的瑪納有蜜餞的滋味,大概比這棗還甜。我不加入農民協會,不去吃大戶。我等着上帝下瑪納。這大棗就是上帝命你帶給我的瑪納。”

孫蘭修問爹,農民協會是怎麼回事?爹說:“就是在 沂州府坤雅學堂教書的那個李濯泉老師。被坤雅開革了以後,在沂水縣城教鄉農講習所。他和咱家是老親戚,說起來叫我表叔。他家是北左泉。這些日子來家走親訪友,說什麼發動農民。前天還到教堂工棚找我打問你。我沒回他好氣。在沂州府護城河他救你那檔子事,你沒忘了吧?哪裡是救你,後來我才聽人說,是想害你。你這回來家,要躲避着他點兒。”

“不必那麼誠惶誠恐的吧?明天我去拜會唐神甫,順便看看老師。”

“你?"

“天地君親師嘛。”孫蘭修說,“農民協會提倡有飯大家吃,也未嘗不是一樁聖事,至少比瑪納畫餅充飢實在。你說呢?尹大叔。”

“我說了:我餓死也不加入農民協會。《天主戒命》第一條戒就是‘迷信異端,信仰不純,背教反教’。我要入了農民協會,不就反教了?不就得死後下地獄了?”

爹得到安慰的是,尹大忍飢挨餓瀕臨絕境卻心安理得地忍耐着。孫蘭修卻爲這麻木的靈魂祈禱:但願他的靈魂能死而復甦,能象王金那樣悟出天主旨意的真諦,奮而掙脫神繮教索的羈絆,投靠個起碼管飽肚子別餓死的上帝。

父女倆各懷心思離開尹大家。

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二)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四)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五)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五)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五)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五)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五)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一)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三)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四)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一)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三)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一)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三)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三)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三)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三)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四)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一)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二)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二)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一)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二)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二)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一)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一)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五)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五)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三)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一)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二)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五)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一)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五)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五)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三)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五)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二)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二)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五)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一)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五)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三)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二)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二)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五)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三)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四)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二)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一)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三)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一)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二)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五)
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二)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四)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五)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五)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五)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五)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五)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一)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三)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四)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一)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三)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一)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三)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三)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三)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三)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四)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一)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二)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二)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一)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二)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二)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一)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一)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五)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五)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三)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一)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二)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五)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一)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五)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五)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三)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五)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二)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二)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五)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一)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五)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三)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二)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二)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一)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二)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五)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三)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四)修女夢 第二章噩夢(四)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六)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二)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一)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三)修女夢 第三章驚夢(一)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二)修女夢 第一章迷夢(四)修女夢 第四章夢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