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小小觀禮亭】

桃花村來參會的人,以當年那個小狐妖花燈爲首,她懷裡裡還抱着個娃娃。旁邊他的那些同伴們,在上次方長去桃花村時候,也都還是小娃娃,如今也已經從當年的小童長成了青年人的模樣——至少在外形上如此——畢竟桃花村裡來的這些,都是妖怪。

方長看着小娃娃可愛,便問了問你:“他的名字叫什麼?”

花燈笑道:“這孩子剛兩歲多,尚未起大名。平日裡,大家都稱呼他的乳名,喚做如意。”

“如意,好名字。”方長點頭稱讚了下,而後出聲逗了逗這娃娃。

兩歲多,剛斷奶不久的娃娃,雖然口齒依然不清楚,但已經能夠聽懂人言。因所行功法與所修之道的原因,方長的親和力舉世無雙,所以這娃娃絲毫不怯場,甚至咯咯地笑了起來。

方長很高興,在自己身後的揹包裡翻了翻,掏出來幾塊產自雲中山的金子,還有幾粒晶瑩剔透的寶石。他手合起來,將金子輕輕揉成一團,就像揉麪似的,而後雙手一捏一拽又一捋,做出來個如意的形狀。

接着,他將寶石往如意上輕輕按下,便將其鑲嵌在了上面,形狀煞是好看。

方長將這個小如意放在娃娃的手裡面,說道:“看起來你和我有些投緣,那便祝你今生如你的名字一般如意吧。”小娃娃並不明白方長在做什麼,只是咯咯的笑,如意放在手邊,也好奇的緊緊握住。

抱着娃娃的花燈,趕緊替自己的孩子謝過了方長。

然後她寵溺的看了眼自己懷中的小如意,帶着些許期盼說道:“倒是從沒奢望過她此生能夠事事如意,在我看來,只求他一生平安,也就好了。”說到這裡,她忽然若有所思:“這孩子的父親姓盧,等我回去後,便和我丈夫商議一下,將小如意的大名喚作盧安安罷。”

妖怪但凡化形後保持人形的,與人類並無生殖隔離。但他們無論是和化形妖族還是人類,生下的孩子也只會是普通人,並無半點修爲在身。而且,這些孩童以後是否能夠走上修行之路,也只看他們自己的緣分和造化。

方長有時候會想,這也是這方天地裡,無論修行人還是修行有成的妖,本質上都還是人類的一部分,是他們不得不依附人類而存在的根本原因。

其實從這個方面說,修爲倒是有點兒和凡間的權力和財富類似,無論是權力還是財富,如果能穩定的遺傳、繼承下去。那便天然會將人們分成不同的部分。直到有人能夠打破這一切爲止,還好修爲並不是這樣。

坐在桌邊的幾人,今日藉着方長這個媒介互相閒聊,很快便熟絡了起來。幾個人的來處分屬天南海北,如今聚於一處,都有許多旁人沒有聽過的新鮮事兒可以分享,故而話題聊個不完。

方長在一旁嗑着松子兒,聽着時不時的插上兩句。

這個漂亮的小亭子和裡面幾位愜意的人,很是吸引了波周圍的目光,往來的人通常都會瞅上兩眼。

忽然有個素來豪爽的修行人,起身走到亭子外面。

他抱拳施禮,對裡面主桌上的方長說道:“在下西明山彭江勝,想進來討杯靈茶喝,不知道是否有幸。”

方長對此並無不可之處,他朗聲笑道:“自然是歡迎的緊,快快入座。”

說着便一揮手,亭子裡面的桌子迅速變化,尺寸又大了一分,也有一個新的石凳從亭子裡的地面上冒出來。

彭江勝利落的邁步進來,撩衣襟在新的石凳上坐下。

從揹包裡面取出來個新茶碗,方長拎起茶壺倒上一杯茶,遞給這位頭一次見到的彭江勝。彭江勝道了謝,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品砸了兩下,立刻開懷大聲稱讚道:“真是好茶!在下也算有些見識,但從未嘗過、也從未聽過此等靈茶,不知此茶何名?”

方長搖搖頭:“這茶沒有名字,只不過是我所住的崖邊,生有幾株好茶樹。每年清明之後,我都會挑選肥大的茶樹葉子,採摘上幾大籮筐,而後炒好儲存起來,或者自己喝,或者饋贈好友。”

“原來如此,不過倒也在情理之中。”彭江勝點點頭,略帶回味地說道,“這茶裡面的靈氣實在是濃郁,單憑這點來說,已經強於許多靈藥。說不定以此茶爲根底,煉出丹藥來,也會是上品,可惜這茶葉不是易得的靈物。”

方長笑道:“我曾經嘗試過,終究還是不如丹藥的。”卻是這些年裡,方長閒極無聊,也曾經自己研究過這些,所以對茶葉能否入藥也有過研究。“不過當時只是好奇,其餘經歷我編了本凡人也能用的丹方,託人贈予了有緣人。”

彭江盛想了想,將手伸進袖子摸了摸,然後說道:

“承蒙主人以此等靈茶招待,我也不能失了禮數。這裡有半筐水晶葡萄,是我來的路上,於一處無名山谷裡採摘所得,勉強也能算是靈物,拿出來不算寒酸。這半筐葡萄,權當是這頓靈茶的回禮罷。”

而後他從袖子裡拽出來個藤筐,筐子裡是十幾大串水靈靈的葡萄,淡紫色的葡萄個頭有羊眼大小,晶瑩剔透,宛若粒粒圓潤的寶石。在座的人都身具修爲,皆能感應到筐裡葡萄上面,縈繞着微弱的靈氣,確非凡品。

方長接過這個大藤筐,伸手輕輕一拍,裡面的串串葡萄頓時飛了出來,懸在半空,粒粒滴溜溜轉個不停,很快便與枝蒂分脫。他伸手從旁邊的河裡招來河水,讓河水結成的長帶,沒入葡萄中間穿梭了幾圈,將這些葡萄洗的乾乾淨淨。

他把藤筐還給彭江勝,而後從揹包裡取出來兩個竹匾,把葡萄放在上面。

“大家都嚐嚐。”

還好桌面幾經擴充,已經變得足夠寬大,完全可以容納下這兩個竹匾。這葡萄的滋味很是清甜,大家嘗過後紛紛誇讚。

聽到這些讚譽後,彭江勝顯得十分高興,成就感帶來的快樂簡直要滿溢出來。

164、【家家有本難唸的經】437、【久別又重逢】163、【準備束脩】10、【崖下來客】119、【故妖相遇州城裡】577、【鶯啼】92、【明顯而蹩腳的試探】281、【先進設備】570、【小小觀禮亭】474、【崖上】288、【風光依舊風俗移】301、【梨香時候】7、【山洪與山神】224、【同行者與新情報】164、【家家有本難唸的經】308、【暖玉牀】545、【白跑一趟】222、【南屏山上有神仙】596、【腳伕之後搞運輸】210、【無名】285、【走完蜀道】17、【臘肉配村釀】348、【跟帖留言】559、【靠自己纔是正道】283、【蜀地有劍仙】480、【帶貨進城,傍晚再回山】107、【順風耳裡得緣跡】92、【明顯而蹩腳的試探】552、【代爲引薦】324、【繼續追查線索】476、【脫胎換骨】543、【靜靜地看你表演】190、【奇怪的山村】399、【農村白事兒】144、【胡云的請求】462、【中軍帳外的竊竊私語聲】254、【隔絕內外 假傳命令】460、【神助攻】470、【尋仙】402、【登高眺望以尋逐】202、【燒爐玻璃才符合身份】441、【龜息之術】575、【去尋想尋之人】589、【時過境遷】394、【並非南轅北轍】477、【碧玉塘將有新名字】281、【先進設備】152、【靈泉劍歸】299、【學堂裡的熟人們】388、【方長的“腦洞”】553、【入夢】267、【黃沙漫漫】91、【合秋月的催促】230、【南屏山山神】469、【午餐真費工夫】181、【港口送別】244、【蟻山腳下劍仙廟】576、【雛鳥】44、【鑄鼎】204、【阿牛學會了用筷子】211、【遠方飛來的信】200、【崖上凡間遠】28、【沽酒望氣】536、【故事時間】101、【化妝偵查一下】(求首訂)335、【海中妖和登上第一座島】364、【陽壽】262、【集市間又見故人】503、【卜】379、【第一處疑似位置】299、【學堂裡的熟人們】550、【三月】198、【重要情報】446、【臨危受命】119、【故妖相遇州城裡】40、【白衣展望與葫蘆籽】366、【蔥薑蒜三兄弟】109、【永嘉府偶遇】25、【最短路徑下山法】566、【當年的消息】558、【挺身攔路】506、【邀請參觀】314、【抓住紛雜現象的線頭】157、【帶上小狐狸下山】110、【陋居閒話】394、【並非南轅北轍】513、【城隍曾經做的孽】168、【劍破黑風】166、【丁字路口的江湖人江湖事】67、【簡氏兄弟】376、【進山】374、【茶農】211、【遠方飛來的信】559、【靠自己纔是正道】423、【黑暗亂燉】457、【優秀細作方長】591、【登月】504、【技術水平升級】227、【千里獨歸人】175、【包廂還是那個包廂】
164、【家家有本難唸的經】437、【久別又重逢】163、【準備束脩】10、【崖下來客】119、【故妖相遇州城裡】577、【鶯啼】92、【明顯而蹩腳的試探】281、【先進設備】570、【小小觀禮亭】474、【崖上】288、【風光依舊風俗移】301、【梨香時候】7、【山洪與山神】224、【同行者與新情報】164、【家家有本難唸的經】308、【暖玉牀】545、【白跑一趟】222、【南屏山上有神仙】596、【腳伕之後搞運輸】210、【無名】285、【走完蜀道】17、【臘肉配村釀】348、【跟帖留言】559、【靠自己纔是正道】283、【蜀地有劍仙】480、【帶貨進城,傍晚再回山】107、【順風耳裡得緣跡】92、【明顯而蹩腳的試探】552、【代爲引薦】324、【繼續追查線索】476、【脫胎換骨】543、【靜靜地看你表演】190、【奇怪的山村】399、【農村白事兒】144、【胡云的請求】462、【中軍帳外的竊竊私語聲】254、【隔絕內外 假傳命令】460、【神助攻】470、【尋仙】402、【登高眺望以尋逐】202、【燒爐玻璃才符合身份】441、【龜息之術】575、【去尋想尋之人】589、【時過境遷】394、【並非南轅北轍】477、【碧玉塘將有新名字】281、【先進設備】152、【靈泉劍歸】299、【學堂裡的熟人們】388、【方長的“腦洞”】553、【入夢】267、【黃沙漫漫】91、【合秋月的催促】230、【南屏山山神】469、【午餐真費工夫】181、【港口送別】244、【蟻山腳下劍仙廟】576、【雛鳥】44、【鑄鼎】204、【阿牛學會了用筷子】211、【遠方飛來的信】200、【崖上凡間遠】28、【沽酒望氣】536、【故事時間】101、【化妝偵查一下】(求首訂)335、【海中妖和登上第一座島】364、【陽壽】262、【集市間又見故人】503、【卜】379、【第一處疑似位置】299、【學堂裡的熟人們】550、【三月】198、【重要情報】446、【臨危受命】119、【故妖相遇州城裡】40、【白衣展望與葫蘆籽】366、【蔥薑蒜三兄弟】109、【永嘉府偶遇】25、【最短路徑下山法】566、【當年的消息】558、【挺身攔路】506、【邀請參觀】314、【抓住紛雜現象的線頭】157、【帶上小狐狸下山】110、【陋居閒話】394、【並非南轅北轍】513、【城隍曾經做的孽】168、【劍破黑風】166、【丁字路口的江湖人江湖事】67、【簡氏兄弟】376、【進山】374、【茶農】211、【遠方飛來的信】559、【靠自己纔是正道】423、【黑暗亂燉】457、【優秀細作方長】591、【登月】504、【技術水平升級】227、【千里獨歸人】175、【包廂還是那個包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