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論戰大會

濰水之戰,韓淮楚以出神入化的戰術一舉吃掉楚軍二十萬,徹底改變了楚漢交鋒的態勢。一直以來楚強漢弱,楚軍追壓着漢軍打的局面已經變成了漢軍強,楚軍弱。項羽在這場天下之爭中完全喪失了優勢和主動的地位,在廣武山與漢王劉邦相持,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

饒是如此,楚軍總人數還是有四十來萬,神功蓋世的項羽親自率領的楚軍還是在廣武山施以很大的壓力。至少劉邦不敢越過廣武澗,主動向項羽挑釁。只是深溝壁壘,堅守不戰。

“若是那戰無不勝的韓信從齊國殺將而來,這麼前後一夾擊,那項羽保準玩完。”劉邦此刻每日都在翹首期盼着東征得手的漢軍西進的消息。

※※※

韓淮楚不是不想西進徹底擊敗項羽,完成統一天下的宿願,而是不能。

戰後的三齊大地,漢軍與齊人的矛盾一觸即發。

爲何說三齊?只因當日西楚霸王項羽從亞父范增“分而化之”之計,在戲下將齊地一分爲三,即齊、膠東與濟北,意圖把齊國搞亂。後來雖軍事強人田榮統一齊國,這三齊已被世人叫開,就像那“三秦”一般。

齊王田橫並沒有死逃亡在外,齊人人心不死,都盼望着田橫能捲土重來,繼續做他們的大王。到處是暗流涌動,造反之事屢屢不絕。若是率領主力大軍攻打項羽,可以說漢軍今日一走,這裡明日就會變天。

還有那漢軍佔領的齊國,難民遍野,滿目瘡痍,壓根就是一個爛攤子。

齊國曾被楚軍洗劫過一回本就是過的窮家當。漢軍犯境,齊國軍民那是同仇敵愾,採用堅壁清野的辦法,把那田間的禾苗割了個精光,誓不給漢軍一顆糧食。漢軍攻城,那城池守不住,就把城郭屋室一把火燒絕,一點值錢的東東都不留下。這種手段,便是當初齊人對付侵略者楚軍的辦法,如今又拿來對付侵略者漢軍。

現在齊國百姓連飯都吃不上,還指望籌措到錢糧支撐一場對西楚的大戰?

據韓淮楚保守的估計,要征戰西楚也只有等到明年齊國元氣恢復之時。

一個國家的徹底征服,並不只須靠軍事手段,還要採取懷柔政策。爲此韓淮楚一手抓建設,一手爭取人心對漢軍的支持。

※※※

先從解決軍民吃飯問題着手。

齊國無糧,只有從趙國調入救急。趙王張耳支援了二十萬斛糧秣。韓淮楚在軍營外開設大棚,每日施粥,供應四方流民。

緊急播下的種子,只能到秋後纔有收穫。離秋天還要橫跨半年,憑漢軍糧囤那點糧食,無論如何不能讓幾百萬百姓與十幾萬大軍撐到秋後。幸而南越國送來的早稻稻種已經在漢國大地傳播開來。韓淮楚便從趙境調入大量稻種插播田間,夏季便有收成。

在此期間,也只有節衣縮食,嚴格控制糧食。漢軍與齊國老百姓吃的一樣,每日都是兩餐粥。

就這樣還是不行。也是齊國難民太多,眼看着那糧囤中白花花的大米每日迅速減少,韓淮楚只得另想他法。

那朝鮮國曾經被韓淮楚敲詐來六千口奴隸,大戰之後剩下四千餘名。那朝鮮王箕準對此事是耿耿於懷,只因六千壯丁對他們朝鮮國來說,就像抽了血一般。

這一次漢軍攻滅齊國,算準齊國缺糧,箕準立馬遣駙馬衛滿來臨淄,商量以糧食換回奴隸之事。

“我家大王願用二十萬斛糧食換回那批奴隸,以解決大將軍的難題。”衛滿這麼說道。

月是故鄉圓。那些朝鮮籍戰士雖然在滅齊之戰立下大功,但能回到故土家園都是夢寐以求。對已擁有十餘萬大軍的漢軍來說,走四千餘將士算不得什麼。只是他們已經脫去了奴籍,再要他們爲奴甘心伺候朝鮮國那些老爺太太公子小姐卻是絕不情願。

韓淮楚把這顧忌對衛滿一說。衛滿笑道:“這些奴隸個個已被大將軍訓練成驍勇善戰的將士,我王哪裡捨得再讓他們爲奴。大將軍但請放心,這次衛某前來,便是要帶他們回國組建一支軍馬戍守邊境,防燕軍進犯。”

好傢伙!這衛滿憑空就得了四千餘在滾滾硝煙中歷練而出的鐵血將士。有這四千餘軍馬,在那朝鮮半島誰還是他敵手?難怪這小子會起篡位之心。

解除了顧忌,韓淮楚心裡這麼想着,就欣然與衛滿簽下文書,同意放朝鮮籍士卒歸國。

不多時,就有海船浩浩蕩蕩而來,運來白花花的大米,順便載走那些歡天喜地的朝鮮籍士兵。一時皆大歡喜。

與那些將士們在一起久了,也有了感情。韓淮楚依依不捨將他們送走,望着那些海船駛出港灣,向着蔚藍的大海深處而去,韓淮楚突發奇想,“齊國守着這麼一大片海岸線,怎不好好利用?換回來白花花的銀子。再用銀子來購買糧食?”

千萬不要以爲大海捕魚能換大量的銀子。那個時候海貨並不值錢,連鮑魚都到處都是,也只當尋常的魚賣。內陸的人對海貨並不感冒,不像現在這般搶手。

韓淮楚想的是另一樁事:曬鹽。

鹽可是個好東東。每日不吃鹽,那菜就不能下嚥。自古以來,鹽業是最賺錢的買賣。

以往齊國也開了兩個鹽場,但齊國與漢國爲敵,普天之下只有西楚國是朋友。但楚國的海岸線也長,根本就不需要齊國的鹽,都是自個生產。齊國鹽場曬出的鹽,只有留給自家使用。

如今形勢變化,齊國已納入大漢版圖,齊國的鹽就可以賣到急需鹽巴的關中,巴蜀,魏國,趙國等地。只要大竈一開,那銀子得來可說是源源不斷。

有人會說,現在普天下到處都在打仗,關中巴蜀等地的糧食都要輸送到前線給那劉邦的大軍,哪還能買到糧?

軍隊的糧食都是老百姓留下口糧之後的剩餘,韓淮楚盯的是他們家中用來過生活的糧缸。一手交銀子,一手交糧食,老百姓絕不會吃虧,總是願意。

韓淮楚考慮成熟,立馬將這主意對軍師蒯通一說,深得蒯通贊同。於是招募竈丁,在海邊建起了十個鹽場,每日曬鹽。

官買賣就是好。韓淮楚的這鹽業貿易線立馬開拓出來。一擔擔白花花的鹽巴變成了黃澄澄的銅錢,又換來一擔擔的大米小麥。軍民們不用再每日吃粥,都能吃飽飯。照這個勢頭,不出一年,齊國就會變成天下最富有的地方。

有了錢,韓淮楚就用來重建家園。遣人往近鄉招集工匠,好言安慰,拿出銀子,使其修築房屋,解決難民的居住問題。那在戰火中譭棄的城郭,又一座座聳立起來。

這個年頭,管你是不是侵略者,只要能讓老百姓吃上飯,就是百姓的恩人。韓淮楚能解決溫飽問題,百姓的日子比田氏爲王時還過得好,就是齊國人心目中生生父母。齊人對漢軍的仇視漸漸消弭。

老百姓吃飽飯過上安康的生活,就不肯出來造反。齊地的反叛,自然而然平息。

※※※

自古以來,最反動的不是平頭老百姓,而是那些讀過書的文人。齊國人的輿論導向被他們操縱,唆使齊人造反的也是這幫人。

稷下學士,戰國時期曾經羣星璀璨,有過孟子、荀子,鄒衍、淳于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一干大師級的人物。坐而論道,百家爭鳴,齊國遂“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

而今稷下學者依然衆多,那名士安期生就是其中代表人物。田氏歷代君王在位之時,對他們都十分禮敬,齊國朝廷上文臣十有八九來自這幫人物,都是地位尊崇待遇優渥。

平定天下靠武將,治理國家靠文臣。現在齊國百廢待興,總不能靠漢軍營中那些只知道打打殺殺的莽夫把齊國搞定。於是韓淮楚曾經派人去請安期生出仕。

哪知安期生並不買帳,給來人寫下一詩帶回。詩云:水土不識新世界,江山還念舊君王。

這句詩說的是那“恥食周粟”的殷商忠臣伯夷叔齊二人,在那商朝滅亡之後,入首陽山采薇最後餓死的典故,也不是安期生所作。原詩是:昔日阻周在咸陽,忠心一點爲成湯;三分已去猶啼血,萬死無辭立大綱。水土不知新世界,江山還念舊君王;可憐恥食周朝粟,萬古常存日月光。

那安期生自比伯夷叔齊,寫詩明志,意思是說你韓大將軍要想請動我出來做官,免談。

安期生就是稷下學士的風向標。他來這麼一手,就算那些貪戀榮華富貴的文人也不敢輕舉妄動,以免落個不忠不義的罪名。

文人那邊的事已經夠鬧心的,武將這邊的事也令人心煩。只因舊時齊軍中的將佐,大多出自於聖劍門。

聖劍門如今的掌門是那老頭封皓。封皓收徒過百,那戰死的齊將田既,田吸,華無傷均是他的徒弟。這些弟子又收徒子徒孫,聖劍門在齊國弟子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封皓被齊王田廣奉爲太傅,做了田廣的師傅,自然是向着他徒弟。而漢軍滅齊一戰,殺死聖劍門弟子無數,與聖劍門結下重怨。封皓髮下毒誓,門中弟子誰要加入漢軍,就以門規處置,殺無赦!想讓舊時齊將歸降漢軍,比寡婦改嫁都難。

士兵們都是將軍帶出來的,將軍們不動,那些舊日齊卒也不敢動,漢軍徵兵的榜文貼出了多時,一直應者寥寥。如若不然,現在營中人數也不止十萬,早就過了二十萬。

把聖劍門一鍋端了?這可不行。那聖劍門在齊地影響巨大,在齊國只要會兩招把式的,幾乎都能與聖劍門扯上淵源。要是將聖劍門剷平,只怕與齊人結怨更大。

安期生,封皓就像兩顆茅坑裡的石頭是又臭又硬。韓淮楚要想在齊國大展宏圖,必須先將這兩顆臭石頭搬掉。韓淮楚還未想出主意,結果這機會自己找上門來。

※※※

這一日,就見軍師蒯通手中拿着一請柬,晃晃悠悠而來。一見韓淮楚就問道:“韓師弟,你說這論戰大會,我去是不去?”

原來那稷下學士五年一度的論戰大會日期臨近。

論戰大會自戰國後期雷打不動,五年召開一次。哪怕是齊國爲強秦所滅,哪怕秦始皇焚書坑儒強勢打壓百家學士,大會還是在齊國暗暗舉行。

這大會請的是什麼人?諸子百家,天下名流,奇人異士。只要你學有所長,無論你是理工醫農,還是法家道家儒家陰陽家,都可以在大會上向人展示。這時便有人來與你辯論,名叫問詰,判斷你這一派之說能不能立足。

譬如在論戰大會上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事。

有一個神農家(農學大師)名叫許行,其論點是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稷下學士儒家大師孟子口若懸河,當衆駁倒許行的奇談怪論,爲儒家大出風頭。

縱橫家乃百家中的一枝獨秀,每年這論戰大會自然少不了會收到請柬。只是門主鬼谷懸策在世之時,對那些不切實際的空談不屑一顧,收到請柬後照例一扔了之。

蒯通是縱橫家第二大弟子,如今身在齊國,自然被視爲縱橫家的代表。這請柬便送到了他手中。

稷下學士雖然仇視漢軍侵略他們家國,但做個民間的學術交流還是可以。

韓淮楚從蒯通手中接過請柬,只見字跡娟秀,上面寫道:下月初五,論戰大會在泰山日觀峰如期開幕。敬請縱橫家高弟蒯先生大駕光臨,以壯大會聲色。落款是靈犀學士。

韓淮楚見那字跡貌似女子所寫,惑問道:“靈犀學士究竟是何人?”

蒯通笑道:“師弟不知這是一個女子,在齊地大大有名。就是那安期生的孫女兒安若素。那安大小姐自小聰慧,七歲時就將《九章算書》學得膩熟,是算術家的當家人物。且文武雙全,自幼拜在異人門下學得一手好劍法。今年這大會的主持,恰巧輪莊到了算術家,那安大小姐就四處張羅。”

韓淮楚心想,學算術的都是心有靈犀,愚笨者根本不配去學算術。那安若素自號靈犀學士,想必是個蘭質蕙心的人物。

便問道:“那安小姐有多大年紀,居然當得起如此大會的主持?”

蒯通的回答令他驚訝萬分:“安大小姐年僅二八,有沉魚落雁之美,傾國傾城之貌。齊王田廣傾慕她的芳名,曾向安期生提親作他的王妃,只是安大小姐說自己年紀太小,不願羈在齊宮,回覆等過幾年再說。”

“原來是一個年僅十六歲的黃毛丫頭!想她小小年紀,就大會羣儒,酬酢於賓朋之間,也算是個八面玲瓏的人物了。若是這樣一個出類拔萃的女子,落在齊王手中,每日幽居深宮不見天日,真的有點可惜。”

韓淮楚正想得出神,只聽蒯通問道:“韓師弟,每年這論戰大會我縱橫家都未派弟子參加。稷下學士對我漢軍敵意甚重,我想今年還是不去的好。”

韓淮楚微微一笑:“人家盛情相請,怎能不去。這一次不勞師兄費心,就由師弟代表我縱橫家去好了。”

漢國韓大將軍居然要親自參加論戰大會,面對一幫對他深懷敵意的學士!蒯通聽得是萬分驚訝。

“那論戰大會只是空談而已,有什麼好去?師弟爲何動了此念?”

韓淮楚含笑不答。

要想收取人心,就得從精神層面上把別人壓倒。稷下一幫學士最擅長的就是辯論,談起來海闊天空滔滔不絕,白馬能夠說成不是馬,雞子能長出三隻腳。能在他們最引以自傲的口舌交鋒上勝過他們,就是爭取他們出仕的絕好機會。

蒯通呆望着韓淮楚,又問:“師弟學的是兵法,辯論非爾所長,不怕被他們駁倒面子上難堪麼?”

“我有兩千年的文化底蘊在身,什麼話題都有得一談,怕他什麼諸子百家的問詰?”韓淮楚心想。

他便似笑非笑道:“師兄放心。在鬼穀道場詭辯之術師弟也曾涉獵,不會爲我縱橫家丟臉。”

蒯通望着韓淮楚那狡黠的笑容,忽然間貌似恍然大悟,一拍大腿,笑道:“敢情師弟你是聽了安大小姐的芳名,動了心思。也是的,你都奔三十的人了,還未立家室,府中是需要一個大將軍夫人了。英雄美女,英雄才女,絕配啊!”說罷大笑而去。

“絕配?這從哪門子談起!”韓淮楚只聽得苦笑不迭。

(筆者按:白馬非馬,雞生三腳均是戰國時名家學士公孫龍的奇談怪論。)

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三十三章 斬斷情絲第三十六章 萬里相托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三十章 佳人請君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十九章 成竹在胸第十章 連下三郡第四十五章 二戰章邯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第八章 挑戰劍神第四十四章 羣星隕落第三十一章 道心入魔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十二章 資兵救難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十六章 君權爲重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六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五十四章 破泣爲笑第四十一章 趁火打劫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二十六章 魚死網破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三十七章 十面埋伏第二十八章 千古一帝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二章 又生一計第三十八章 對牛彈琴第三十五章 討債而來第十二章 各展妙手第二十八章 千古一帝第五十三章 兵行神速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二十六章 魚死網破第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十章 王妃出馬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一章 論戰大會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一章 掛印封金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三十六章 爭分奪秒第十九章 不解之術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二十四章 大失所望第二十六章 魚死網破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二十七章 以身飼蛇第十六章 衆魔之主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三章 貌合神離第十三章 崤山三義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八章 流水無情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第四十五章 天羅地網第二十七章 跨夫韓信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十三章 問路殺樵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十三章 苦行頭陀第二章 又生一計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五章 一場鬧劇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四十五章 宇宙之謎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八章 鹿死誰手第五章 羣雄聚首第二十一章 血戰井陘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二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六十四章 糖衣炮彈第四章 焚天大陣
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三十三章 斬斷情絲第三十六章 萬里相托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三十章 佳人請君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十九章 成竹在胸第十章 連下三郡第四十五章 二戰章邯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第八章 挑戰劍神第四十四章 羣星隕落第三十一章 道心入魔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十二章 資兵救難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十六章 君權爲重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六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五十四章 破泣爲笑第四十一章 趁火打劫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二十六章 魚死網破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三十七章 十面埋伏第二十八章 千古一帝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二章 又生一計第三十八章 對牛彈琴第三十五章 討債而來第十二章 各展妙手第二十八章 千古一帝第五十三章 兵行神速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二十六章 魚死網破第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十章 王妃出馬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一章 論戰大會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一章 掛印封金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三十六章 爭分奪秒第十九章 不解之術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二十四章 大失所望第二十六章 魚死網破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二十七章 以身飼蛇第十六章 衆魔之主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三章 貌合神離第十三章 崤山三義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八章 流水無情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第四十五章 天羅地網第二十七章 跨夫韓信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十三章 問路殺樵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十三章 苦行頭陀第二章 又生一計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五章 一場鬧劇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四十五章 宇宙之謎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八章 鹿死誰手第五章 羣雄聚首第二十一章 血戰井陘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二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六十四章 糖衣炮彈第四章 焚天大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