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千古一帝

項布心知英奴嬌之舉,必有大甜頭於自己,遂按英奴嬌所述,意守丹田。

那真炁便迅速在項布丹田凝聚成形,結成一個拇指大小的炁團。項布只覺丹田內微微發熱發脹,旋即便似要灼燒起來。

那團真炁隨着英奴嬌玉鼎妙虛功的注貫,越聚越大,已到一個雞蛋大小,能感到它蓬勃的生機。

那團真炁聚到一定程度,便衝出丹田,過會陰入尾閭,經命門,夾脊,玉枕,如浪花拍岸,一波推着一波,輪番衝擊。最後如張滿帆扯滿風的小船,直穿命門。

三關一過,真炁又轟然繞回百會。項布只覺頭部剎時膨大如鼓,兩耳好似被扯了出去,拉得老長。一會兒那進入腦頂的真炁收縮變小,化爲湍湍細流,清涼舒爽,順前額欲衝入任脈。

這是小週天運行的關鍵。玉鼎妙虛真炁在上丹田盤旋良久,一時順勢上衝,大有直上雲霄之勢。一時順意下壓,頗有泰山壓頂之威。

過了盞茶工夫,終於那道真炁便如九天瀑布直落而下,衝盈任脈之間。一泄千里,闖入膻中。那膻中真炁越匯越多,緩緩泄於氣海。終於經脈貫通,龍虎交匯。項布只覺任督二脈內真炁如奔騰的野馬,洶涌澎湃,浩浩蕩蕩,連綿不絕。

原來英奴嬌已用她一甲子的功力,爲項布打通了任督二脈,正在爲項布易筋伐髓,斬去三尸。

讀者會問,英奴嬌已耗費大量真炁,怎有餘力爲項布打通任督二脈?其實這功力與真炁是兩個概念。真炁由功力化生,消耗了調息打坐一會,便可恢復。而功力卻靠的是朝夕苦練,非一朝一夕便能得來。

而英奴嬌此時卻在耗費自己的功力,來造就項布幫其速成。項布這一聲不花本錢的娘,叫得真是物超所值。

那真炁在項布體內越積越多,川流不息,周而往返。不知不覺,已運轉了十二個周天。項布只覺周身毛孔舒張開來,渾身舒泰如同騰雲駕霧。

這時如有一首歌“我想飛”項佈會唱,他一定要放聲高唱。

再看英奴嬌,已如霜打一般,口鼻均耷拉下來,眉毛脫落變得稀疏,好似大病一場。喘氣連連,虛脫之致。

終於,英奴嬌收了功,癱倒在地。

項布只覺手足氣力充盈,好似有使不完的勁。一把扶起英奴嬌,急呼:“娘,你怎麼了?”

英奴嬌斷斷續續道:“布兒,你的魔種已被我拔去,你已可按我傳給你的秘笈,修煉我的玉鼎妙虛功。如今你已打通任督二脈,再勤加修煉,便可打通生死玄關,完克大成了。”

“娘!您何苦如此?布兒不值得你這麼做,這樣您會死的!”此時項布大爲悲痛,已是泣不成聲。

英奴嬌撫摸着項布額頭,爲他擦乾淚水,說道:“傻孩子,不必難過。爲娘已萌死志,早去早了。幸而遇見了你,我這一脈便不會失傳。從今以後,你便是這妙虛宮之主。”

忽然之間,項布被封了一個光桿司令,做了妙虛宮的宮主,而他那剛認的娘,轉瞬便會逝去。項布心中是又苦又澀,不知說什麼纔好。

忽然,英奴嬌瞳孔一陣張大,手心一滑,暝目而逝。項布大慟,放聲痛苦,良久不已。

※※※

少不得處理善後之事,項布本是一個孩子,對此也無經驗。就在妙虛宮外那片密林中,挖了一個大坑,將英奴嬌和兩個女侍掩埋了。又削了一塊木碑,刻上“妙虛宮宮主英奴嬌及弟子金風玉露之墓”,“義子項布泣立”字樣。

項布掩埋了三人屍體之後,心想不能老呆在這空無一人的妙虛宮,繼續做這光桿司令——什麼勞什子的妙虛宮宮主,得回去了。他轉念一想,“回家幹什麼?那塞外苦寒之地,老是那幾張面孔,看着都心煩。還有那幫兒時玩伴,老瞧不起俺,老爹也動不動訓斥俺。還不如學項寶兒項追他們,去中原歷練歷練。”

想到中原,項布就意動神馳起來,“中原花花世界,俺還沒有去看過呢。聽說那裡山川錦秀,富庶無比。那裡的姑娘也比塞外的漂亮多了,聽說是美女如雲。看那妙虛宮的兩位死去的姐姐,就比那自以爲是公主,被大夥寵壞的肖翠翠強多了。”

一想到肖翠翠,項布就心情沮喪。他想到自己這副醜陋的面孔,在老家沒有女孩子喜歡,到了中原一定也是如此。

“對了,幹嗎不去混個官來做做。做了大官,還怕沒有美女?還可以吃香喝辣,享受榮華富貴。可是俺沒有寶兒哥哥那般有本事,拿什麼本錢去混個官做呢?”

項布心中一動,“俺的義母英奴嬌武功高強,連那老魔頭管中邪都不是對手。她的武功一定不錯。俺就練那玉鼎妙虛宮,到時連寶兒哥哥,只怕也不是俺的對手呢。哼!他能做匈奴的王弟,俺也一定能做個什麼中原的大王。”

於是項布就去看英奴嬌留下的秘笈。他按照秘笈所載心法,凝聚真炁在體內運轉,果然是精氣充沛,妙味無窮。

英奴嬌已替他打通任督二脈,相當於他不費任何工夫,就有別人苦練十餘年的功力。只是不會使用這功力,將之轉化爲真炁而矣。再按秘笈所載修煉,直如一日千里。修煉半日,已大有進境。

他便欲離開這空蕩蕩的妙虛宮。臨行前少不得要搜刮一番,看看他義母爲自己留下了什麼金銀財寶。結果大失所望,那妙虛宮除了建得巍峨有氣勢,宮內卻無甚貴重之物。想是英奴嬌師從道門,對錢財之慾看得淡泊,只夠用就行。因而宮中也無什麼值錢之物。

項布將那宮中僅有的器物捲了個包裹,離開妙虛宮,出了那片樹林,卻見自己的馬不見了,想是被管中邪放跑了。於是到了雁門關內,將器物換了一點盤纏,買了一匹馬,沿着馳道秦直道,向秦都咸陽行去。

到了咸陽,只見市列珠璣,戶盈羅綺,車水馬龍,商旅雲集,朱門高牆,笙歌不斷,宮室林立,極盡奢華。

項布在城中,便爲那咸陽城的富庶感到震驚。心想,“老爹怎沒有呆在這好地方,卻遠遁大漠,連累俺也享受不了這裡的花花世界。”

他略加打聽,得知秦始皇羸政已與護駕大軍文武重臣,出了咸陽,正在東巡的路上。

※※※

函谷關,顧名思義,藏於山谷,以險惡如函而得名。其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自秦孝公從魏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便在此設關,戰國時,山東六國聯軍以百萬之衆叩關攻秦,而秦國開關延敵,讓六國之師遁逃而不敢進。

道教祖師便曾在函谷關中,傳下《道德經》一書,此關故又稱道家之源。至今留有太初宮,望氣臺等道家遺蹟。

這一夜,函谷關內,一座巍峨的宮殿外,站滿了守衛的兵將。持戈待旦,謹慎而肅穆。

這是始皇羸政的行宮。爲了這次東巡,函谷關守將李曄早就在函谷關內大興土木,建了這座行宮,以供始皇臨時駐蹕歇息。

寢宮之中,燭臺高懸,照得滿屋一片透亮。幾個黃門內侍,恭立於一隅,大氣也不敢出一聲。兩名千嬌百媚的宮女,半跪於地,正用纖手錘打一人的大腿。

一位高大雄偉的王者,正伏案而坐,此人鼻樑高聳,雙目細長,身形如鷹,神態威猛。正手持一杆狼毫,用硃筆在竹簡上點點劃劃。

桌上的案牘,已堆了四尺來高,如同一座小山。那王者仍孜孜不倦,俯身將一卷卷書簡親自批閱。燭影搖曳,傳來此人陣陣咳喘之聲。

這人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羸政。

自統一天下後,始皇羸政便將天下之事攬於一身,事無鉅細均要自決而不假於他人之手。每日御覽秦章,多時達一人之高,不批示完畢絕不休息。

如此一來,不免憂勞成疾,身體狀況急劇惡化。

他情知再這般下去,便沒幾年好活。那錦繡的江山,手中的權力,便會舍自己而去。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仙道,希望那些方士能給自己煉出或求來長生不老的仙藥。於是韓鍾、侯公、石生、盧生、徐福之流,均成了他的座下寵臣。可惜這幫人徒然花費了他大量的金錢和人力物力,卻不能帶給他一顆能長生不老的仙藥。煉出的丹藥,至多不過是能強身健體而矣。

想到仙道並不是那麼能輕易求得的,始皇還能容忍這些,只希冀有一天真能得到一顆仙丹,自己吃了下去,便可把這萬世基業坐穿,千秋萬載地統治他一手締造的大秦帝國。

他存了這份心思,心想後宮嬪妃必有生老病死,無人能與自己攜手共享這份富貴。於是皇后之位空置,咸陽秦宮中沒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女主人。那些趙女齊娃,各國蒐羅來的佳麗,遂只成爲他泄慾的工具,並無一人寵愛珍惜。

但太子之位終要有人。他便立長子扶蘇爲太子。至於扶蘇繼承自己的江山社稷之事,他也不刻意培養鍛鍊。

太子扶蘇性格剛毅,對始皇的苛政大爲不滿,常拂始皇之意,屢出直諫。始皇怕聽他嘮叨,便將扶蘇打發去了長城蒙恬軍團,做了監軍。

近前出了一事,讓始皇大爲窩火。倍受自己寵幸的方士,陰陽五行門的徐福與盧生,一個詐言去蓬萊求仙,帶了三千童男童女、大量財貲,泛舟東渡不知去向。而他的師弟盧生,也私下逃亡,臨走時還大發厥詞,數落了自己一番。始皇聞訊大爲震怒,遂用雷霆手段,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法家。

這些舉動,雖然能泄一時之忿,但始皇的心中,卻倍受打擊。那仙道看來已和自己無緣,這大秦的江山社稷終終將舍自己而去。始皇一想到此,心中便感到深深的失望。

於是始皇又將目光,投到遠在千里之外的太子扶蘇身上。自己這江山,終要有個傳人。始皇臨老之前,越來越懷念那性格秉直不象自己的長子。

只待這次東巡到齊地封禪刻石之後,始皇便要將太子扶蘇召回,好好培養一下自己這個接班人了。

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燈第四章 焚天大陣第二十四章 魔君再現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六章 見面就打第五十四章 破泣爲笑第四十五章 宇宙之謎第四章 領袖羣倫第三十一章 插上一刀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十章 枯井無波第五十一章 單于立誓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十四章 河堤殲敵第三十五章 陷身賊窩第三十九章 霸王出山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十章 師弟作說第三十一章 道心入魔第二十一章 金針刺穴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三十三章 金蠶偷盞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三十一章 道心入魔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五十二章 決戰未央第十章 連下三郡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二十九章 幹吏趙高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三十七章 上屋抽梯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四十九章 大將軍印第十四章 商山四皓第十章 師弟作說第五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十一章 鳥出樊籠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十三章 崤山三義第十章 連下三郡第三十章 彭城大戰第十九章 不解之術第十三章 問路殺樵第二十六章 字字璣珠第十九章 蛇母妖姬第二十六章 千鈞重擔第三十六章 萬世基業第十五章 突破瓶頸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二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八章 韓信佈陣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二十四章 東胡使者第四十九章 反出天國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十一章 欲哭無淚第十九章 激戰龍武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一章 千年倚夢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三十章 修武奪軍第二十五章 擋住去路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十八章 推陳出新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四章 大喜之日第三十章 修武奪軍第三十章 寢食難安第二十章 困獸猶鬥第二十四章 魔君再現第十八章 大戰之前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遊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二十二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二十七章 敲鐘爲號第二章 又生一計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四章 焚天大陣第二十章 肉糉作餌
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燈第四章 焚天大陣第二十四章 魔君再現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六章 見面就打第五十四章 破泣爲笑第四十五章 宇宙之謎第四章 領袖羣倫第三十一章 插上一刀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十章 枯井無波第五十一章 單于立誓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十四章 河堤殲敵第三十五章 陷身賊窩第三十九章 霸王出山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十章 師弟作說第三十一章 道心入魔第二十一章 金針刺穴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三十三章 金蠶偷盞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三十一章 道心入魔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五十二章 決戰未央第十章 連下三郡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二十九章 幹吏趙高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三十七章 上屋抽梯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四十九章 大將軍印第十四章 商山四皓第十章 師弟作說第五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十一章 鳥出樊籠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十三章 崤山三義第十章 連下三郡第三十章 彭城大戰第十九章 不解之術第十三章 問路殺樵第二十六章 字字璣珠第十九章 蛇母妖姬第二十六章 千鈞重擔第三十六章 萬世基業第十五章 突破瓶頸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二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八章 韓信佈陣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二十四章 東胡使者第四十九章 反出天國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十一章 欲哭無淚第十九章 激戰龍武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一章 千年倚夢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三十章 修武奪軍第二十五章 擋住去路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十八章 推陳出新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四章 大喜之日第三十章 修武奪軍第三十章 寢食難安第二十章 困獸猶鬥第二十四章 魔君再現第十八章 大戰之前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遊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二十二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二十七章 敲鐘爲號第二章 又生一計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四章 焚天大陣第二十章 肉糉作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