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偃旗息鼓

樑興初的水師終於沒有辜負我對於他們寄予的厚望在最關鍵的時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將我們已經鐵定的敗局給扭轉過來。

按照我與他當日的定計蘇州水師一路北上經由海河口一路北上打了大遼一個措手不及又有誰能想象的到大宋的水師居然會不辭千里的悄悄摸了過來深入大遼內地朝廷突然打擊呢?

再加上新制造出來的那些沖天雷霹靂火之類的新式武器發威南京城中的契丹權貴們惶惶不可終日拼命將兵力收縮以宿衛南京將一大堆的求援信發了出去卻不知道其實大宋的水師雖然聲勢浩大人數卻只有區區不到萬人左右。

樑興初對於我的意圖領會的非常透徹採取的是集中兵力打擊和見好就收打了就跑的策略一路上走走停停專揀對方實力薄弱的位置痛下殺手因此遼人惶恐異常又摸不清對方到底有多少人到底想幹什麼惟恐南京有失不得已向在外的大軍發出了求救信他的使命算是圓滿的完成了。

當我把契丹人被打退已經回師南京的消息用快馬送回太原府的時候滿城皆是喜慶之色鞭炮響了整整一天本來已經驚慌失措的大宋君臣們終於將懸着多日的一顆心重新放回了肚子裡面。

君臣們先是慶賀了一番後太宗皇帝有些感慨的說道“六郎果然不負朕託啊!”

被人攆着打的滋味實在是不好受!

太宗皇帝至今還清楚得記得當日自己一行人等在數十萬遼軍的圍困之中倉惶出逃的狼狽景象。

“陛下如今我軍勤王之兵已經陸續到達輜重糧草不可盡數後援實在強大再加上楊大人新勝契丹大軍士氣正旺此乃千載難逢之良機!臣等建議皇帝再度北伐一舉收復幽雲故地!”話不多久便有太子洗馬王欽若進言道。

太宗皇帝是天生的耳根子軟一被眼前的勝利景象所迷惑再聽到小人的幾句奉承之言立刻又忘記了自己到底有多少斤兩不覺有些意動起來。

禮部侍郎李至大喝道“此事萬萬不可!”

羣臣一聽不覺都皺起眉頭來。

本來李至身爲參知政事就已經是身爲宰相的重臣了可是上回就是因爲反對出師北伐才被惱怒的太宗皇帝給罷了相打發到禮部的閒散職位上時間還沒有過了兩個月偏偏他又在皇帝的興頭兒上潑冷水戳皇帝的痛腳這不是自己找難受麼衆人都紛紛替他捏了一把汗天知道皇帝會不會惱羞成怒一聲令下將他推出午門去砍了。

一直將皇帝護送回太原府行營的寧化軍節度使崔翰見狀忍不住站了出來對太宗皇帝行了一禮後進言道“陛下如今北方局勢異常複雜雖然敵軍已退但是形勢還無法預料以臣的拙見還是謹慎一些爲好!”

“這個——”太宗皇帝雖然有些急功好利甚至於有時候有些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但卻不是太昏庸的皇帝寧化軍節度使崔翰爲人忠心耿耿一向勤於王事這次又是個馳援他的地方大員太宗皇帝對於他的意見總不好當面否定想了一下後問道“你說的也有道理那崔卿以爲應該如何應對呢?”

“以微臣的愚見不如立刻詔行軍大總管楊大人回行轅述職再作決斷!”崔翰也沒有什麼好主意只是考慮到我身處前方應該對契丹人的動向比較熟悉一些於是便提出了這個建議。

“如此一來一返又要耽誤不少時間啊——”王欽若見皇帝的心思又轉了有些不快的在一旁低聲嘟囔道。

太宗裝作沒有聽到的樣子對着崔翰點了點頭道“就依崔卿之議速詔楊延昭回師!”

“臣等附議!”多數大臣們都紛紛表示贊同剩下的幾名持不同意見的也沒有再敢多說什麼就此作罷。

王欽若有些怨恨的看了看寧化軍節度使崔翰冷冷地哼了一聲隨着衆大臣一起下殿去了。

崔翰看在眼裡心上並沒有在意他手握重權又是外戚卻是不曾將一個小小的太子洗馬放在眼睛裡面的。

接到皇命的時候我正在桑乾河南岸指揮衆人構築工事一座永久性的防禦工事真正意義上的城池。遼軍一撤後方的民夫也漸漸的跟了上來幾十萬人同時開工場面倒也熱鬧非常。

探馬已經飛騎傳來兩百里外的急報契丹人果然是走了個乾淨最後的人馬也退回了大同和陽高以北進入了防禦階段遼軍主力則全速向不收縮急援南京老巢。這樣一來北方原來屬於大遼的應州等桑乾河南岸的大片土地暫時都落入我宋軍的實際控制之中。

隨同皇帝的使者前來宣詔的還有兩名將軍都是四十開外了受命來接管我手上的軍權將大軍安排好之後我同七郎一起帶着老令公的遺體用棺木裝殮了一同向太原府行去。

風雪依然不止路上皆是白茫茫一片望不到邊際遠山都披上了銀裝素裹天地之間頓時顯得格外遼闊空曠被大雪覆蓋的不只是田野和山巒也包括人世間的一切醜惡。

“六哥——”七郎的斗篷上盡是白雪將臉色遮了起來令人看不出他的表情“若是回了家如何向母親大人交代?”

我的耳朵格外敏銳聽得七郎的語氣雖然儘量保持冷靜一絲微微的顫抖還是將他此時的心境表露無疑想到這裡不由得長長地嘆了一聲。

歷史的宿命終究是無法扭轉楊家一門中的精銳經此一役後損失過半即便是老四與老五能夠如我所知的從亂軍之中存活下來可是一個投敵陷入了契丹人的脂粉陷阱另一個出家看破紅塵喪失了血性縱然活着又能派上什麼用場呢?唯一能夠使我有所安慰的是七郎終於從這場劫難中逃了出來雖然還不知道以後的情況如何起碼現在對於我們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包括老令公在內楊家戰死的四人也是楊家在朝中地位最爲顯赫的四個人經此一役喪失殆盡天波府一下子就淪落爲大宋朝的二流門第若不是我帶着七郎將江南經營得有聲有色同時又在京師內外廣結善緣的話後果實在堪慮。

我將斗篷上面的帽子掀開撩到了後面露出了腦袋來。身上蒸騰着的熱氣將飄落的雪花頂得向四周飛去就是落不到頭頂上猶如在頭頂上搭了一把小傘一般。自從那日爲了解救老令公衝冠一怒後似乎一身修爲又有所突破原本非常平和的性情也變得有些狂躁起來若非我平日的性情就很澹泊的話說不定會做出什麼驚人之舉。

“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老爹他一生都是爲了防禦契丹人的進犯而戰數十年來無一敗績今日戰死非戰之累也不過是而已且看他臨終前已經放下一切惟有對母親大人有所牽掛便知他已經看破了這塵世的紛紛擾擾一切都淡了!”我將手扶在露着本色的棺木上有些感慨的說道“母親大人經的事情也比我們多得多平日裡面老爹都在北疆軍前駐紮整個天波府都是她在一力擔當或是說天波府裡面能有一個冷靜的人我看非她老人家莫屬了!”

七郎也將斗篷上的帽子掀開露出了面目一雙眼睛充滿了血絲臉色有些微微的灰白緊緊的跟在我的身旁並沒有多說什麼。

一行人馬繼續向前走去良久無語。

“爹爹之死與那昏君不無關係!若不是王洗在他左右搬弄是非爹爹也不會去做那有去無回的事情僅憑我們楊家的子弟兵從契丹人的包圍中脫困並不是什麼難事!”七郎忽然有些憤然的說道。

“噤聲——”我聽了之後臉色忽變連忙出言喝止道。

看了一眼左右除了自己的子弟兵們並無其他的礙眼之人心中才略略有些安定下來一面對七郎教訓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謹記着這句老話!朝廷的事情不要枉自議論!”

七郎見一向對他關愛有加的六哥居然呵斥他不由得有些吃驚不過還是默默地點了點頭雖然心中肯定是有些不服氣。

我見七郎的神色知道他心中存有怨氣不由得長嘆一聲緩了緩口氣溫言說道“有些事情你還理解不了官場的險惡又豈是一兩句話所能說清楚的?我們天波府平時固然風光無限可是也最容易招人妒忌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人必非之!老爹他一向耿直得罪了同僚也是意料中事你也不要耿耿於懷了早晚有一天我們會把這場子給找回來!”

七郎認真的點了點頭表情漸漸地穩定下來。

“還有些事情唉——”我想到了楊繼業戰死的另外一個原因心中不由得又起了波瀾不過考慮到七郎太過沖動若是知道了老爹的死可能是皇帝下意識的造成的還不直接一人一馬殺回去呀?因此想了一下還是決定將這個秘密留到心底。

人馬行以代州城外的時候我們驀然發現在官道兩側早已經圍滿了數以萬計的百姓和官吏士紳黑壓壓的人頭攢在一起如山似海。

行不了兩三步便有衆人衝將上來扶着靈柩一路向前行去。

楊老令公久在邊關楊家防禦契丹人也不是一代兩代了因此地方上很是受了不少的恩惠此次楊家一門老小折戟沉沙令公戰死七子去其五遭受了空前的重創最過心痛的並非是朝廷或者皇帝而是這些平日裡面受惠最深的平民百姓了。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我忽然想起了這句話來。

楊老令公雖然並沒有在北漢亡國時殉國做個封建統治者眼中的忠臣可是他卻早把自己的一生甚至是自己兒女的一生都奉獻出來來維護這些最不起眼的平民百姓着實可欽可佩早已經勝過了什麼武聖關羽或是其他什麼被高高的供在神壇之上的人們。

民族英雄他當之無愧!

“我有生之日必然將這些只會牧牛放馬四處劫掠的傢伙給收服了以慰你在天之靈!”此刻我的心頭忽然涌上了一種強烈的願望忍不住對着天空說了出來。

旁邊有幾個親兵聽到了我的話不由得都有些驚奇怔怔地向我望來怎麼也想不通我這麼一個穩重如山的人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再一次見到了太宗皇帝的時候我發覺他的身體有些不太好了。

也許是受了驚嚇也許是在突圍的時候受了風寒或者是被接連幾次北伐失敗給打擊得萎靡不振總之出現在我面前的太宗皇帝的臉色有些微黃偶爾還輕輕的咳嗽一兩聲神色有些不濟。

太宗皇帝是在私下裡接見我的看到我的時候臉上的表情比較複雜一些也說不上來是歡喜還是哀愁還是其他什麼了而我卻在其中似乎看到了一絲愧疚的神色不由得有些狐疑起來。

“你回來就好——”太宗皇帝有些猶豫沉吟了良久後才接着說道“今次北伐失利皆是朕的判斷失誤朕當下詔罪己!楊大將軍爲國盡忠乃是我大武百官的楷模應當褒獎!你楊家父子皆爲大宋之幹臣朕定然要好好的重用!”

我一面口中誠謝心中卻感到有些驚異。

一般來說皇帝作爲權力的集大成者一言九鼎轉瞬之間就可決定普通人的的生死榮辱又怎麼可能將過錯攬到自己的身上還如此情真意切的向臣下表露心跡?

果然太宗皇帝還沒有說了兩句撫慰的話後立刻就露出了狐狸尾巴溫言說道“昨日衆臣聚議談到契丹人退去後北方空虛有主張乘勝進攻的也有主張維持現狀與之交好的不一而足朕在一時之前委實有些決定不了朕想到你剛剛在北疆以少勝多六萬人馬就勝了契丹四十萬大軍如此大功何人可及?故而急招你回來問一個明白!”

“原來是要從我的口中契丹人的虛實呀難怪了!”我心下頓時瞭然。

我看了一眼太宗皇帝卻見到他的眼中有一種企盼的光芒看來他還是沒有放棄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想法可是如今以大宋之兵力財力與大遼也不過在六四之間縱然舉傾國之兵掃平北疆自己也必然大傷元氣而西方的党項人和吐蕃人還有南方的大理國都不會坐失如此良機必然會乘機東取宋室之土地如此形勢更是不容樂觀。

可是北方的契丹人也始終是心頭之大患啊!我想了想不覺頭疼深感時世之艱難不是宋人不想進取而是在雙方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要滅掉另一方談何容易?

“陛下契丹人雖然退卻可是其根本未動呀!”我想了想非常沉重的說道。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我自然不能皇帝和羣臣的錯誤想法可是也不能作出一副義正詞嚴以天下爲己任的志士嘴臉來駁斥皇帝那樣只會招致皇帝的不滿引來殺身之禍但是我也不能枉顧實情昧着良心贊同北伐因此我只有作出一副左右爲難恨不得爲了皇帝的千秋大業肝腦塗地的樣子。

如何取捨都由皇帝來決斷吧?

太宗皇帝見我一副長吁短嘆的樣子立刻明白了我的心思知道我是希望北伐卻又感到北伐的條件還不成熟因此纔會這副表情於是想了想後說道“朕明白了!”

“微臣無能不能爲皇帝陛下分憂實在慚愧!”我滿臉羞愧之色姿態做了個十足。

“不能怪你們是朕沒有將國家治理好啊!”太宗皇帝擺了擺手深有感觸的說道“你們家一向忠於王事多番救了朕的性命這些朕都記在心裡!”停了停後說道“今次你立下大功朕打算將你留在京師另有任用。”

“微臣情願爲陛下戍衛邊疆抵禦外番的入侵。”我表明心跡道心裡面卻是有些煩惱江南那邊的事情還沒有辦好這就又要將我留在京師了可怎生應對?

“此事就這麼定了愛卿無須多言!”太宗有些煩悶地斷然否定道“契丹人的使者已經來到太原府了朕決定任命你爲樞密院同知協助宰相商議和談之事!”

我愣了一下原來太宗皇帝早已經決定和談了卻偏要問我的意見想來也不過是試探罷了當下拜謝道“微臣遵旨謝恩!不知道對方派了什麼人前來議和?”

太宗皇帝笑了笑道“說來你也是見過的是遼國的侍中抹只。”

“原來是他——”我沉吟起來腦海中頓時出現了一個異常油滑的大胖子形象。

第四章 父子相見(下)第十七章 陰謀陽謀(上)第十二章 又見仙師(下)第七章 班師回朝(上)第六章 李煜之死(上)第三章 紛至沓來第二十三章 八大宗師(上)第八章 班師回朝(下)第一章 逃出生天第六章 暗藏禍心第四章 西北方略第九章 有宋之都(上)第八章 班師回朝(下)第一章 凌波仙子(上)第七章 馬失前蹄第一章 塞北鏊兵(上)第一章 檀州大陣第四章 斯人憔悴第四章 初見血腥(下)第十章 暗夜狙殺第五章 知事蘇州第十二章 重返江南第七章 東進河北第七章 左右爲難第六章 暗藏禍心第二十四章 禮部應試(下)第十九章 白雲先生(上)第十章 疑雲朵朵第八章 份屬同年(下)第八章 將取先予(下)第二章 北上尋兄第四章 宋朝漢奸第七章 短兵相接第二章 邪異門人第七章 東進河北第十一章 暗箱操作第十一章 慈航普渡第一章 凌波仙子(上)第十一章 暗箱操作第七章 將取先予(上)第十二章 印鈔大計第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七章 因勢利導第十二章 本王有錢第十二章 檀淵之盟第十二章 鬥志如山第六章 誰與爭鋒第八章 黨同伐異第五章 宮廷秘事(下)第三章 戰略轉移第一章 塞北鏊兵(上)第八章 上流人物第六章 誰與爭鋒第十一章 統萬之城第七章 晉中門戶第十二章 又見仙師(下)第五章 又見烽煙第三章 蔣氏青龍第二章 烈焰焚頂第二十四章 八大宗師(下)第四章 西北方略第一章 進退有據第八章 熱兵時代第七章 份屬同年(上)第十章 狗頭軍師第四章 斯人憔悴第五章 起死回生第十九章 意外之得(上)第二章 邪異門人第四章 洞察玄機第十二章 風摧秀木第十七章 陰謀陽謀(上)第六章 規模生產第六章 暗潮洶涌第七章 晉中門戶第三章 初見血腥(上)第九章 有宋之都(上)第二章 塞北鏖兵(下)第一章 意外收穫第四章 血染長街(下)第二十三章 八大宗師(上)第七章 班師回朝(上)第六章 將星隕落第七章 晉中門戶第九章 曲意逢迎(上)第八章 宮中驚變第十一章 又見仙師(上)第五章 陽涼南關第十一章 陰雲密佈第十四章 殿試風波第五章 峰迴路轉第五章 落日英雄第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章 烽煙再起第一章 進退有據第七章 班師回朝(上)第七章 有些懵了第六章 暗潮洶涌
第四章 父子相見(下)第十七章 陰謀陽謀(上)第十二章 又見仙師(下)第七章 班師回朝(上)第六章 李煜之死(上)第三章 紛至沓來第二十三章 八大宗師(上)第八章 班師回朝(下)第一章 逃出生天第六章 暗藏禍心第四章 西北方略第九章 有宋之都(上)第八章 班師回朝(下)第一章 凌波仙子(上)第七章 馬失前蹄第一章 塞北鏊兵(上)第一章 檀州大陣第四章 斯人憔悴第四章 初見血腥(下)第十章 暗夜狙殺第五章 知事蘇州第十二章 重返江南第七章 東進河北第七章 左右爲難第六章 暗藏禍心第二十四章 禮部應試(下)第十九章 白雲先生(上)第十章 疑雲朵朵第八章 份屬同年(下)第八章 將取先予(下)第二章 北上尋兄第四章 宋朝漢奸第七章 短兵相接第二章 邪異門人第七章 東進河北第十一章 暗箱操作第十一章 慈航普渡第一章 凌波仙子(上)第十一章 暗箱操作第七章 將取先予(上)第十二章 印鈔大計第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七章 因勢利導第十二章 本王有錢第十二章 檀淵之盟第十二章 鬥志如山第六章 誰與爭鋒第八章 黨同伐異第五章 宮廷秘事(下)第三章 戰略轉移第一章 塞北鏊兵(上)第八章 上流人物第六章 誰與爭鋒第十一章 統萬之城第七章 晉中門戶第十二章 又見仙師(下)第五章 又見烽煙第三章 蔣氏青龍第二章 烈焰焚頂第二十四章 八大宗師(下)第四章 西北方略第一章 進退有據第八章 熱兵時代第七章 份屬同年(上)第十章 狗頭軍師第四章 斯人憔悴第五章 起死回生第十九章 意外之得(上)第二章 邪異門人第四章 洞察玄機第十二章 風摧秀木第十七章 陰謀陽謀(上)第六章 規模生產第六章 暗潮洶涌第七章 晉中門戶第三章 初見血腥(上)第九章 有宋之都(上)第二章 塞北鏖兵(下)第一章 意外收穫第四章 血染長街(下)第二十三章 八大宗師(上)第七章 班師回朝(上)第六章 將星隕落第七章 晉中門戶第九章 曲意逢迎(上)第八章 宮中驚變第十一章 又見仙師(上)第五章 陽涼南關第十一章 陰雲密佈第十四章 殿試風波第五章 峰迴路轉第五章 落日英雄第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章 烽煙再起第一章 進退有據第七章 班師回朝(上)第七章 有些懵了第六章 暗潮洶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