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東進河北

我自綏德出發之後一路上約束部衆緩緩而行倒也是存了不做出頭鳥的心思。

公主因爲修爲日益高深反倒有些不喜爭鬥了只是躲在車廂裡面靜修府上的人中老七被我派去開發大西北了軍師也隨之而去跟隨我前來的不過是一些從講武堂帶出來的中級軍官們好在這次帶出來的人馬本就不多又不是正面迎敵三萬人馬倒也夠用。

“少爺常言道兵貴神速可你爲什麼要吩咐大家緩行呢?”楊排風的馬跟在我的身後幾步青驄馬的鼻息很響亮噴出來的白氣可以看得很清楚。

我笑了笑道“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這一次我們並不是正面迎敵主要是繞到敵後跟他們找些樂子如果進得太猛被遼軍注意到轉身圍過來反爲不美。畢竟這次蕭太后糾集了四十萬大軍南下準備充足兵馬強悍不是我們這隻小隊伍可以正面抗衡的就算是朝廷的大軍迎上也不是那麼容易對付一切都要相機而動!”

“哦那就是說要做縮頭烏龜了——”楊排風微微皺着眉頭輕聲說道。

我頓時給噎了一下苦笑着回答道“嗯也不能這麼說罷。”

楊排風近來解除了心結整個人看起來清朗了很多再加上她的性子向來活潑在天波府中倒是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這次東征。她非要跟着過來我看她地功夫確實大有長進一根檳鐵棍下倒也難逢對手。爲人也機靈得很除了有時候喜歡大腦間歇性短路以後幾乎沒有什麼別的缺點了。便同意了她的要求撥給她一路人馬約有三千人左右。隨同大軍一起上路。

大軍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境內地時候接到了軍報原來老令公經營過的三關五寨派人前來相迎。

“可知道來者何人?”我端坐馬背之上用收捋了捋系頭髮的帶子沉聲問道。

“已經打探得知。是三關副都部署齊士恭大人與老將寧素成還有些其他地將領。”探馬回報道。

我點頭道“嗯我知道了。着他們進來便是。”

前方地隊伍立刻讓出一條通道來遠遠地便看到一羣人有七八個武將模樣地行了過來到了百丈之外便下了馬牽着繮繩一路奔了過來我搖頭笑了笑看來自己這個王爺做的有些隨意了還是人家懂得禮數當下便吩咐左右旗牌將儀仗擺了出來以示對來者的尊重自己催動座下的雪驥款款地迎了過去。

“下官等見過王爺——”衆人見到我迎了上去紛紛躬身施禮。

我翻身下馬迎了過去親手將衆人扶起溫和地說道“列爲大人何須如此客氣?大家都是素識不必如此多禮隨意便好。”

齊士恭官出身雖然在邊疆上一干就是五六年卻始終擺脫不人習氣對於上位者的規矩看得比較重一些站在那裡畢恭畢敬的反倒是寧素成這些武將出身地顯得大方很多。

“自上次一別後已是數年屬下等仍時常想起在昔日在老令公和王爺手下上陣殺敵的情景心情猶自難以平復王爺如今鎮撫西北消弭了党項之亂功在千秋啊!”寧素成有些唏噓地說道。

經他這麼一說我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老令公和幾位兄長以及在金沙灘一戰中的慘烈景象再聯想到現下的情景不禁有些感傷地說道“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先父和幾位兄長以死報國卻也是求仁得仁倒是我們這些活着地人需要多爲天下蒼生挑起些責任來。”

“王爺所言極是。”幾個人紛紛附和道。

“呵呵——”我轉言一笑道“這次契丹人大軍南下四十萬大軍虎視眈眈着實對我大宋威脅不小諸位來此可是有什麼見教?”

“誠如王爺所言最近遼國大同軍節度使韓德威似乎有些蠢蠢欲動此人手下兵精糧足能征善戰之士頗多而我等手中的兵馬有大半都去了支援河北前線恐怕有些難以支撐。”齊士恭看了一眼寧素成恭聲說道。

“你們的意思是——”我沉吟道。

“末將等人的意思是說三關五寨地勢險要不容有失。一旦此地出了什麼岔子難免韓德威會趁機殺入幷州代州威脅河洛進取關中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希望王爺能夠加以援手確保三關的安全。”寧素成將道理說得非常明白。

我躊躇了一下後說道“這個本王自然也是知道的不過朝廷的旨意非常明確讓本王的軍隊開赴河北前線如果這麼一耽擱恐怕不太好吧?”

這話說的倒是半真半假站在臣子的立場上違背朝廷的意思肯定是不理智的即便是出於大局的研判需要留在此地卻也會給朝廷造成不聽調遣的印象可是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西北大軍宛若獨立一般基本上不太理會朝廷因此怎麼處理都在我一句話上了。

“這個——”齊士恭聽了以後有些爲難處在他的立場上面自然是知道被上面猜忌的不利因素。

而老將寧素成就沒有那麼多顧慮了一向在西北廝殺並沒有進入到權力中央的他大聲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更何況王爺手握鎮撫西北的權柄有專擅征伐的權力幷州代州也是處在王爺的管轄範圍之內如何處置還不是王爺的一句話?如今形勢危機希望王爺早做決斷安定三關的軍心民心啊!”

我用手揉了揉太陽穴道。“名不正則言不順本王雖然有專擅征伐之命但那是朝廷額外地恩典。卻也不能隨意使用否則必遭人詬病。如果你們確實需要本王留在這裡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將情況稟明朝廷。本王纔好助你們一臂之力!”

其實留在三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三關扼守着遼軍從山西北部南下地重要通道可以抵擋住來自大同軍的韓德威也可以防止遼軍主力從河北方面飛狐靈丘一帶繞過古長城口經由平型關入晉。

更重要的是守衛三關五寨地兵馬大多是楊門舊部。可以說羣衆基礎很好如果能夠趁着這次援助溝通多加一下或許也有收入囊中地可能只是這樣也存在一個問題。如果朝廷知道肯定是不會坐視地。

畢竟攻取北漢收服三晉就花費了太宗皇帝很大的經歷也是他整個統治期間最爲濃厚的一筆真宗再昏聵無能也不會坐視這片得之不易的領土從自己的手中丟失掉。

看來還得好好籌劃一番纔是我心中很是躊躇了一番。

此時齊士恭和寧素成等人已經計議停當由齊士恭提議道“王爺屬下等聯名向朝廷上一封表章說明此地的情勢並請由王爺暫攝三關防務及軍政大事且此地距離河北前線也不過是朝日之間便可達到萬一河北有事王爺隨時都可以出平型關東進可謂一舉兩得。”

“既然如此本王就在三關多停幾日罷了想來韓德威那廝如果見到我軍陣勢威壯自然會悄然退卻到時候再東進河北也不錯。”我既然得到了三關衆人自行向朝廷上表推舉地承諾便一口答應下來。

其實對我來說留在三關也保證了自己的後路不會被韓德威給截斷畢竟通路只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更加放心三關的糧餉保障也使得我後顧無憂。

三萬大軍緩緩開進關內各寨守將紛紛前來探問見到地很多人都是合作過的舊部當日馳援代州、血戰金沙灘時的許多同僚部將都在衆人見到之後互相慰問倒也非常高興。

我大手一揮將真宗賞賜下來的許多金銀轉贈給衆將此舉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稱讚反正是借花獻佛羊毛出在別人身上我也不覺得絲毫心疼能夠將這些富有經驗的將領們攏入囊中自然是上上之選即便不能交好一下也是必要的。

於是我的三萬大軍便在關內駐留下來營帳紮下之後頗有些聲勢從遠處的山頭望過去煙火點點旌旗招搖再加上來往於營內的人馬涌動倒顯得強盛得很。

三關五寨留下的守軍加起來也就是兩萬多人不過佔據了地勢之利只要不是遼軍鐵了心用大軍全力攻城的話也不是那麼容易失守如今加上我的三萬精兵自然攻守兼顧不容有失了。

不過僅僅過了三日朝廷的回覆就到了詔令我大軍即刻東進。

細看了軍報之後才知道原來大遼承天皇太后蕭綽親率大軍五萬留後現在正在平型關以東一帶緩行而遼軍大帥蕭撻覽和先鋒耶律斜軫等人正引兵南下殺到了祁州一帶。

真宗等人決定北上檀州匯合河北諸軍州和樞密使曹彬的大軍給遼軍來一箇中路擊破一舉將契丹人的南下攻勢給搗毀於是接到三關諸將的上表後便由寇準提議要我的大軍迅速東進從後方襲擊蕭太后的人馬以吸引遼軍主力迴護在運動中將遼軍吸引到北方檀州一帶然後加以消滅。

“檀州——”我在地圖上看到這個地名之後忽然笑了起來。

以前上初中的時候就知道這個地方有名的檀淵之盟就發生在這裡只是不知道歷史演進到現在還是不是會發生這件影響宋遼關係長達百年之久的大事件。

當事人還是那些個歷史環境卻已經在悄悄地改變了我在想是不是能夠把這個賠款的結局稍稍地扭轉一下?

齊士恭等人的臉色很難看如果我一走對面的韓德威大軍對於他們造成的壓力可不是一星半點兒可是朝延的詔令又很明確。真宗皇帝那邊面臨地壓力也很大如果因爲馳援不利造成宋軍主力潰敗皇帝有失的話這個罪過可是無法擔當的。因此幾個人地臉色簡直可以說是綠到同青菜有一比了。

我看完詔令以後心中卻已經有了計議。

“諸位不必憂慮。”我笑着說道“雖然朝廷命我東進。主要就是爲了突襲遼軍後部。進入河北作戰之後。大軍兵貴神速這些輜重和步兵就成了雞肋了因此本王此次出關只帶一萬精騎剩餘的兩萬人馬暫且留在關內協助你等守關便是。”

“王爺如此恩德。屬下等真是無以爲報了。”齊士恭一聽我會留下兩萬人馬給他們臉色頓時又明朗了起來誰都知道西北軍都是能征善戰之輩消滅党項叛亂很是得力。此次協助三關防守既可攻又可守自是放下心來。

我曬然一笑道“左右都是爲了大宋的江山還有什麼不好說地本王整束一下人馬明日便東進河北剩下地人馬麼嗯就交由王妃統御我再留下幾員將領協助你等應該就萬無一失了。”

齊士恭等人再沒有別地話好說唯有低頭叩謝而已。

次日一早我便將人馬交待給公主帶領又指派了幾個將領協助她管理軍務便領着一萬精騎在衆人的送別中離開了三關東出平型關一路向河北而去。

一出平型關便有了許多蕭瑟的感覺此時的天氣雖然晴好卻依然架不住北地的寒氣入侵尤其是在早晚時節霜寒一染還是很傷人的。進入河北之後原本溝壑縱橫地山地立刻變得平坦起來果然是大兵團作戰的天然戰場想到我組建良久的鐵騎就要跟以騎射稱雄的契丹騎兵正面交鋒心中不由得也有些激動起來。

據探馬回報蕭太后地中軍正在易州以北附近行動緩慢似乎在等待什麼我看了一下地圖發覺距離我們已經很近了不過半天左右的路程於是吩咐大軍趕了兩個時辰的路然後埋鍋造飯好生修養一下後繼續前進悄悄地接近蕭太后的中軍準備給他來一個突然襲擊。

此時刮的是北風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如此我隱約已經從空氣中嗅到了草料的氣息看來蕭太后的大軍已經近在咫尺了直到目前爲止我一直擔心自己的行動意圖被契丹人給察覺了現在眼看就要接近目標自然是加倍小心。

“傳令下去大軍緩行等到可以看到敵方大營之後再全力衝擊不管後果如何先將對方的中軍衝散再說到時候大家在敵營的北方集合便是。”我將自己的命令傳給了屬下的部將們將大軍分成十個千人隊親自率領支騎兵隊伍準備給遼軍大營來一個突然襲擊。

“少爺一萬對五萬是不是有點兒太誇張了?”楊排風騎在青驄馬上提着一根鐵棍向我問道。

我搖了搖頭道“也不能這麼說了騎兵這東西人多了未必有效果當年漢高祖糾集五十萬大軍自以爲可以一戰定輸贏將項羽的老窩給端了最後不就是被西楚霸王的三萬精騎給打散的嗎?弄到連老婆孩子都給人家擄去!我們是突襲又不是叫你戀戰打了就跑跑了再打很輕鬆的。”

說話之間就看到蕭太后的中軍大營了倒也不是什麼太複雜的營帳僅僅是簡易的帳篷圍在一起而已蕭綽的大帳是拉在活動的車子之上的雖然說是在行軍打仗之中一切從簡那數十匹馬拉着的大車也非常醒目。

我將手一揮騎兵們也不做聲只是將刀柄銜在口中西北的標準配裝小型鋼努持在手中一手拉着繮繩奮力向前方的營帳衝了過去我座下的雪驥一馬當先越過無數的小土丘衝在最前面。

平原作戰中更能凸顯騎兵的威勢數百丈的距離轉瞬間就到了當契丹人的騎兵們發現我們這隻騎兵發起警報的時候雪驥的蹄子已經跨過他的腦袋衝入了契丹人的大營。

我也不說話只是將手中長槍一揮立時將營帳內中軍大纛斬爲兩端身後的騎兵們發出的震天怒吼才響了起來。

身後的騎兵們緊隨着跟了上來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子插進了遼軍大營一路向北殺了過去所到之處搗毀營帳將遇到的契丹人紛紛砍翻在地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大營中心處的蕭綽行營。

在衝殺之中我隱約看到了敵方的騎兵們正在準備反擊裡面似乎有個人看起來比較眼熟。

第十八章 婚姻大事(下)第三章 遊說權貴第十一章 剖白心跡第七章 有客遠來第六章 瞞天過海第六章 何以破陣第十一章 漁翁得利第三章 血染長街(上)第八章 夜入靈州第六章 幷州形勢第六章 暗藏禍心第九章 血火迷城第一章 逃出生天第二章 束手陣前第十二章 豔詞官運(下)第四章 血染長街(下)第五章 明德大君第十九章 白雲先生(上)第四章 武裝干涉第二章 面授機宜第七章 將取先予(上)第七章 節外生枝第八章 上流人物第十一章 小妞留下第十二章 天波女主(下)第三章 初見血腥(上)第五章 知事蘇州第二章 凌波仙子(下)第三章 喜出望外第七章 將取先予(上)第三章 父子相見(上)第十章 儀同三司第十章 帝星升起第五章 等價交換(上)第二十四章 武備真藏(下)第四章 斯人憔悴第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章 異世重生(上)第十章 還不還俗第八章 新式武器第三章 江南一統(下)第九章 再上五臺第十一章 天波女主(上)第十一章 吃飯問題第八章 黨同伐異第六章 暗藏禍心第四章 揚州都督第十一章 陰雲密佈第四章 宋朝漢奸第二十二章 千年寶器(下)第十章 疑雲朵朵第二章 凌波仙子(下)第十章 土崩瓦解第五章 落日英雄第五章 跳將出來第四章 降龍木炭第九章 何去何從第四章 揚州都督第十四章 殿試風波第七章 大兵壓境第二十一章 千年寶器(上)第十二章 檀淵之盟第二十四章 禮部應試(下)第九章 賤內所著第十一章 帝王權謀第九章 夜入南關第二十四章 武備真藏(下)第十章 引禍東流第四章 業務培訓(下)第一章 塞北鏊兵(上)第一章 打人打臉第二章 刀下留人第九章 何去何從第十二章 風摧秀木第二十四章 禮部應試(下)第九章 鏖戰正急第六章 來勢洶洶第二十四章 八大宗師(下)第十二章 突發奇想(下)第二章 風靡西北第一章 檀州大陣第十二章 本王有錢第十二章 印鈔大計第十章 疑雲朵朵第十章 徒費口舌(下)第四章 斯人憔悴第十二章 突發奇想(下)第十章 有宋之都(下)第九章 兄弟睨牆第七章 遼夏聯姻第九章 再上五臺第八章 運籌帷幄第六章 來勢洶洶第六章 魔焰升騰第八章 大理公主第七章 遼夏聯姻第十七章 酒樓驚魂(上)第二章 刀下留人
第十八章 婚姻大事(下)第三章 遊說權貴第十一章 剖白心跡第七章 有客遠來第六章 瞞天過海第六章 何以破陣第十一章 漁翁得利第三章 血染長街(上)第八章 夜入靈州第六章 幷州形勢第六章 暗藏禍心第九章 血火迷城第一章 逃出生天第二章 束手陣前第十二章 豔詞官運(下)第四章 血染長街(下)第五章 明德大君第十九章 白雲先生(上)第四章 武裝干涉第二章 面授機宜第七章 將取先予(上)第七章 節外生枝第八章 上流人物第十一章 小妞留下第十二章 天波女主(下)第三章 初見血腥(上)第五章 知事蘇州第二章 凌波仙子(下)第三章 喜出望外第七章 將取先予(上)第三章 父子相見(上)第十章 儀同三司第十章 帝星升起第五章 等價交換(上)第二十四章 武備真藏(下)第四章 斯人憔悴第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章 異世重生(上)第十章 還不還俗第八章 新式武器第三章 江南一統(下)第九章 再上五臺第十一章 天波女主(上)第十一章 吃飯問題第八章 黨同伐異第六章 暗藏禍心第四章 揚州都督第十一章 陰雲密佈第四章 宋朝漢奸第二十二章 千年寶器(下)第十章 疑雲朵朵第二章 凌波仙子(下)第十章 土崩瓦解第五章 落日英雄第五章 跳將出來第四章 降龍木炭第九章 何去何從第四章 揚州都督第十四章 殿試風波第七章 大兵壓境第二十一章 千年寶器(上)第十二章 檀淵之盟第二十四章 禮部應試(下)第九章 賤內所著第十一章 帝王權謀第九章 夜入南關第二十四章 武備真藏(下)第十章 引禍東流第四章 業務培訓(下)第一章 塞北鏊兵(上)第一章 打人打臉第二章 刀下留人第九章 何去何從第十二章 風摧秀木第二十四章 禮部應試(下)第九章 鏖戰正急第六章 來勢洶洶第二十四章 八大宗師(下)第十二章 突發奇想(下)第二章 風靡西北第一章 檀州大陣第十二章 本王有錢第十二章 印鈔大計第十章 疑雲朵朵第十章 徒費口舌(下)第四章 斯人憔悴第十二章 突發奇想(下)第十章 有宋之都(下)第九章 兄弟睨牆第七章 遼夏聯姻第九章 再上五臺第八章 運籌帷幄第六章 來勢洶洶第六章 魔焰升騰第八章 大理公主第七章 遼夏聯姻第十七章 酒樓驚魂(上)第二章 刀下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