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三人在外面聽了聽,確定裡面沒有任何動靜後,我們三人慢慢的擡腳走進了漆黑的地宮。----愛意文學 ωωω.ieτχτ.Cοm 無廣告在線閱讀-----進去後,因爲對裡面情況不明,又沒有手電照亮,加之我和胖子還是第一次進入這麼大的王陵,因此進到地宮後,我和胖子即懷着好奇,又帶着警惕。
我們站在地宮門口,屏住呼吸,重又傾聽了一下里面的反應,確認裡面除了我們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生物後,這纔打亮手電,依次將裡面透徹的照了一遍。只見整個地宮的面積約有一百餘平米,地上鋪着清一色的墨綠色方形墓磚,地宮兩側各自聳立着八根,直徑爲一米左右的盤龍石柱,雖然整個地宮是由堅硬的石頭組成分,但是修陵的工匠們還是運用他們的智慧和才藝,將它修建的和木質結構的響堂一樣美觀,脫俗。
我們前面二十餘米處,巍然屹立着一尊九足青銅方鼎,九足青銅方鼎再往後不到二十餘米,是一道質地優良的漢白玉浮雕屏風。我們看着眼前的九足方鼎有些眼熟,於是免不住就多看了幾眼,這纔想起這不就是我們之前看到的那個石雕九足方鼎的原型嗎?
三叔激動的走到九足方鼎跟前,使勁擦了擦眼睛,隨後把手電掖在腰裡,而後伸出興奮得幾乎都哆嗦成一個蛋蛋的手,來回摩挲着眼前的九足方鼎。隨後他又圍着九足方鼎轉了幾圈,最後才無比欣慰的說道:“沒想到消失了兩千多年的九足方鼎,竟然會在這裡出現!今天看到了它,我真是開了眼,估計這一消息傳揚出去,要是讓那些專家學者們知道了,肯定又會掀起新一輪的考古熱潮。”
我和胖子一聽三叔如此誇讚這隻九足方鼎,也趕緊走到大鼎的跟前,趁勢仔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這個國寶級的古董。------只見整個青銅方鼎高約兩米,鼎身寬約一米,鼎體看上去可以堪比豆腐坊使用的二十八印大鍋,九鼎的下面是九條粗壯有力的獸足,牢牢地支撐着沉重的鼎體,鼎體的四周,密密麻麻的雕刻着很多像魚,又很像什麼動物簡圖的文字,我和胖子看了半天,上面沒有一個我倆認識的字。
三叔掏出手電,仔細的圍着鼎體上面的象形文看了半天,末了他讓胖子拿出拓紙,用一種特殊的顏料,將鼎體上面的字全部拓了下去。趁着晾曬拓紙的時間,三叔無比興奮的告訴我倆:“雖然我們不能將九足方鼎倒運出去,但是僅憑這一張拓紙,我相信這要是拿到哪個有實力的古玩店,非得讓人開出天價不可?因爲鼎體上面的鐘鼎文太珍貴了!對於有文化底蘊的文物販子而言,這就是一把開啓遠古文明的金鑰匙啊!”
時間不大,地面上的拓紙顏料就幹了,胖子小心翼翼的把它捲起來,隨後又從包裹裡取出一個鐵盒,將它小心加小心的放了進去。裝好後,我們快步走到九足方鼎後面的那個石雕屏風前,只見眼前的石雕屏風高約三米,總長約在十一二米,兩邊廊柱被刻意的雕刻成了龍的模樣。
屏風上面共記載了四個故事:第一幅圖上面畫着一個生命垂危的老皇帝,奄奄一息的躺在龍牀上,牀邊跪着一個三十幾歲,束髮戴冠的壯年男子,男子的身後還有一個大臣模樣的老者,手持一本帛書,似在低聲唸叨着什麼?第二幅圖是這名束髮男子身着赭黃色綢衫,意氣風發的站在一座高山之上,指點江上的情景,他的身後緊緊跟隨着前一幅圖裡面出現的那個老大臣。3第三幅圖裡面畫着束髮男子身着冕服呆呆的坐在龍椅之上,他的腳邊有一盞已經摔碎的九龍爵,破碎的九龍爵後面,直挺挺的趴伏着一具早已氣絕的屍體。
屏風前面的三幅畫,刀工簡單,內容相對易懂,最讓我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最後一幅石畫?第四幅石畫上面是一個相貌迥異的帝王,安詳的躺在一副晶瑩剔透的水晶棺中,棺槨旁邊橫列着兩具看着好像也是皇帝的屍身。雖然最後一幅石畫,表達出來的意思非常明顯,但我們卻愈發的感到萬分迷惘?雖說春秋時期禮樂崩壞,盛行用人來殉葬,但一個皇帝死了,反而要另外兩個帝王跟着來陪葬,這怎麼可能?
胖子看了看屏風上面最後一幅石畫,不禁撓了撓頭皮,隨即感嘆道:“好大的手筆啊!自己死了也就罷了,竟然還拿兩個皇帝老兒爲他殉葬,由此看來地宮主人生前定是一個極其厲害的人物,要不然別國皇帝也不會爲他殉葬?”三叔想了想說:“你這話說的不對?秦始皇,你們都知道吧!他可以算得上是歷史上一位最有名的暴君,據史官記載:始皇帝下葬,陪葬的不是真人而是陶俑,你想想連他那樣的暴君都沒這麼幹,除了他,還有誰有這樣的資格?”
我們討論了半天,爭執來爭執去,也沒有個確切的結果,最後還是三叔拿了個主意:“浮雕裡面的故事,匪夷所思,甭管裡面躺的是誰?這樣吧!咱們先順着地宮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找到當年修陵工匠們的逃生之路,我想沒有什麼比這更讓我們感興趣的事了。”
我和胖子一聽,可不是咋的,就算最終知道了第四幅石畫裡面故事的真相,一旦出不去,這跟不知道又有啥區別,真要是出不去,估計若干年後,我們的屍體可能就會成爲別人研究的對象了。想到這,我倆痛快地答應了一聲,隨後就以屏風爲中心,開始了掃雷似的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我倆地毯式的搜索,終於在地宮右側第三根石柱處,發現了幾枚形狀不同的腳印。
三叔蹲下身仔細地看了一下,留在柱子邊的那幾個深淺不一的腳印,隨後眉頭一皺,我見那幾個腳印清晰可變,於是就認真的對比了一下,經過最終比較,我發現此前與我們先一步到達這的人,一共有三個,看腳印的深淺程度,我敢肯定他們這三個人裡面,其中肯定有一個身軀頗重之人。
看過柱子邊的腳印後,三叔起身圍着頂樑的柱子來回走了幾圈,隨後他胸有成足的讓胖子站到石柱正面,伸出雙手,自然發力朝裡推動,只聽“咯蹦蹦”幾聲連續的響動,石柱一邊的墓磚刷的一下,就退到了與它相鄰的那塊墓磚下面?騰出來的部位下方,瞬時出現了一道坡度極陡的石階。
三叔走到石階上方,拿着手電側着身子朝裡照了照,只見墓磚下面的石階又窄又陡,手工粗糙的僅僅是在石壁上面鑿了幾個“麻雀窩”,估計要是下到裡面稍有不慎,身下的石階就會轉而變成滑梯,讓人一下出溜到底。
看着墓磚下的石階,三叔高興的跟我倆說:“找到了,看石階上面的匆忙痕跡,我敢說這一定是古代工匠們偷偷鑿出來的逃生通道。”我見三叔想要第一個下去,擔心他老眼昏花,又是獨臂,怕他出什麼意外,於是我讓三叔跟在我之後。準備了一下,我用手拄着洞口兩側的墓磚,一偏身將身體慢慢的放了下去,待其中一個腳跟踩牢後,我背靠着身後的堅體,試探着找到了下一個落腳點,適應了一下,隨後這才一步步的朝着下面走去。
開始的十餘步,身後的堅體實在過於陡峭,以致於踩在上面,不得不靠着身體和後面石壁的摩擦,才能止住身體的自身重力,我估計這可能是當年工匠們急於開鑿的結果。隨着身體下移,腳下的坡度愈加緩和。
我擔心三叔下來,獨臂難以支撐,搞不好還會滑下來,於是我就找了一處相對水平,可以讓我承受外力衝擊,而我又不會撞翻下去的地方站好。我用手電朝上晃了晃,三叔跟着就下來了。
我們依次下到裡面後,三叔讓胖子在下去後的第一時間,就把可以滑動的墓磚恢復到了原位。原地喘息了一下,我們不敢停留,於是又沿着石階繼續朝下走去。走了大約一刻鐘的時間,石階周圍開始變得更加寬敞,幾乎可以同時容納三五十人,我猜想這裡可能就是當年工匠們輪班鑿巖,秘密休息的地方。
又往下深入了大約不到一刻鐘的時間,石階前面忽然形勢一轉,竟然出現了兩個洞口?我拿着手電照了照兩個洞口地面的灰塵,發現這兩個洞口都有人出入的痕跡?三叔知道後,迅速的來到我的身邊,我往一邊挪了挪,三叔看完後,我見三叔的臉上也很茫然,就估計到三叔也不知道哪一個纔是真正的出口。
停頓了一下,三叔掏出火機,依次將燃燒的火機在兩個洞口前試了試,火苗搖曳向上,除了證明不缺氧氣外,其他的什麼都看不出來。三叔摸着下巴想了一下,隨後像是下定決心似的指着右邊的那個洞口說:“先下到這裡面看看,要是不行,咱們回頭再走另外一。”我見眼前情況如此,別無選擇,只好順着石階上面的腳窩,再次慢慢的朝下走去。
朝前大約走了將近半個小時的時間,只見前方二十餘米處,隱隱的像是透過來一絲光亮,我開始以爲是自己的眼睛出現了問題,於是趕緊的擦了擦,再仔細一看果然是亮光。我見前方好端端的竟然會出現人間煙火,於是趕緊朝着後面打了一個手勢,並隨手熄滅手電。這個時候,胖子和三叔也看到了洞口處的那一絲光亮,於是他倆急忙調轉手電光,躡手躡腳的來到我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