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馬 事

馬是稀缺資源,戰馬更是違禁物。

軍方和官府只要見到戰馬,絕對會徵集帶走。不過,在荊蠻楚地這邊,卻未必會這樣做。楊繼業覺得有條件時,搞一些戰馬,絕對是必要的資源積累。

如果走通一條商道,那絕對會賺大錢的。例如歷史上的晉商,不就是走私如後金,才使得他們資本完成積累嗎?後世很多電視劇,對這些大書特書,實際上從當時的歷史處境看,就是標準的出賣。

從代削蠻這邊界,以米糧鹽茶來換戰馬,彼此各有所需,按說應該可行的。但這種事情當然不能嚷嚷開,得讓巫龍私下與對方溝通,看是不是可行。

以代削蠻一族來推動這個事情,所得的戰馬,數量不會太少。當然也不可能多,總比沒有要強多了。

文朝未來會不會大亂,蒙匈族和後金,會不會再次入侵中原,對楊繼業而言都無法判定。歷史已經走偏,但會不會隨即又扭轉、糾正?

按照歷史發展,元蒙立國之後幾十年,明朝興起。再往後,就是明與後金之間的國爭,黃金家族沒落,知道清建國。這幾百年的歷史,是海外各國高速度發展起,而華族閉關鎖門,最終落後捱打,成爲東亞病夫。

文朝這個分野,目前文朝的國情與後世歷史上的明朝後期類似,但真正覆滅華族的後金卻沒有到崛起的時段。

按照楊繼業的想法,文朝如果能夠改變國內腐朽沒落的那些發展阻力,開啓民智,走儒學治國、工商並舉,多方面齊頭並進,開創一個全新的、生機勃勃的局面來,就完全可引領時代的發展,擯除糟粕,激發新生,立於世界之頂峰。

這樣的設想,固然不錯,但要做到卻也是艱難險阻。楊家雖是右丞相府,可面對的強敵林立,文朝內外,都有強大的敵手。

文昭帝腐朽垂老,後繼者是誰,都不能確定。楊繼業覺得,目前最好的準備,就是積蓄力量,到時候纔有自己說話的機會。

“削勁哥,等你回代削蠻後,能夠弄到多少好馬,我們可用米糧、鹽茶、布匹等跟代削蠻交換。你看可行?”楊繼業說。

“先生,你放心。我說給你們送馬,一定會有馬的。”削勁拍拍胸口,“至於其他的馬匹,我也會用心去準備,不會讓先生失望。”

“那太好了。”楊繼業說,不說其他,如果能夠弄到一些戰馬,送到鎮邊王府去,劉耀輝不至於捨不得鹽和糧吧。

隊員們肯定還不能組建騎兵營、也不可能組建重騎兵,但練習騎馬,則是目前最基本的技能。

如今,馬是最爲快速的交通方式,山裡的隊員會騎馬,就是必要的準備。

這時候,關於馬的話題,也不會太仔細。以後這邊與代削蠻之間如何合作,都還要仔細商討。

回到巫家寨,天已經黑了,好在他們準備有松樹油枝,點燃照路。巫龍在寨子外幾裡外等着,見他們返回,也不多說。

因爲有巫豹在,家裡人也不擔心,主要是一行人力有楊繼業和削勁,都是巫家寨格外在意的人。

楊繼業見巫龍在路邊等,便說,“龍哥,主要是在都蠻寨耽誤不少時間,寨子的人熱情,執意要留我們到家裡坐坐,然後殺雞宰鴨,忙好後就晚了。”

“是都蠻寨請你們吃飯?”巫龍重複一句。

“是對,本來都吾寨已經說好吃飯的,都蠻寨強留,我們也不推辭了。”楊繼業說。

“哥,都蠻寨對先生很客氣,也想自家子弟唸書、上學堂。”巫豹說。這也是介紹了都蠻寨爲什麼會對他們這樣熱情的原因。熟蠻與生蠻之間,本身是有一定排斥、對立的,沒有原因才奇怪。

回到家,楊繼業主動想巫長安、削東昇解釋回來晚了的原因。巫長安沒說什麼,削東昇對兒子能夠與這邊打交道,則是開心的。

照應一陣,楊繼業和巫豹才離開,隨後巫龍跟着他們走,一直到鐵匠鋪。楊繼業將一塊煤砸破,一起丟到火爐去。

那些碎煤塊立即被引燃,拉動風箱後,火苗升起來,顯而易見的是。這種煤壁之前所用的木炭要好。這種好,煤炭不多,還不能完全展現出來。

巫豹見火爐裡的煤燃燒情況,也知道楊繼業的意思。巫龍見了,說,“到哪裡弄到的黑炭?”

“龍哥,我們是在都蠻寨不遠的山洞子裡找到的,應該很多。這種黑炭品質好,燃起來,比木炭要好不少。在中原和北方,早幾百年就用這種黑炭鍊鐵鍊鋼了。龍哥,問題是,都蠻寨那邊洞子裡的黑炭,怎麼才能弄過來?”楊繼業說。

巫龍聽楊繼業所說,他對中原那邊用煤鍊鐵,作爲燃料,也是聽聞過,不算新奇。只是,都蠻寨那邊有這東西,可就新奇了。也不知他們今天怎麼找到這些。

巫龍也不糾結如何找到的,而是在思考要如何將這些東西弄回巫家寨。過一會,巫龍搖搖頭,說,“這是真不好辦啊,我得跟阿爸說說。”

“哥,這東西完全是楊兄弟找到的,我們今天去那邊,完全是在找這個黑炭。後來,真被楊兄弟找到了。”巫豹說。他的意思也明顯,優質煤是楊繼業發現和找到的,應該歸屬於楊繼業所有,巫家寨這邊不能吞沒。

“三弟,你放心。做大哥的找到該怎麼做。”巫龍笑了笑,“楊兄弟找到的,巫家幫忙那是應該的。不過,東西在都蠻寨那邊,可不是在外面熟蠻地頭。都蠻寨和都吾寨之間的世仇,都不好勸解,何況楊兄弟還是漢家人。”

“哥,都蠻寨對楊兄弟是很熱心的。楊兄弟先前也答應讓他們送一些子弟到巫家寨來上學,還打算在寨子辦學堂。不過,這些事情牽扯到黑炭,估計不是這麼容易解決了。”巫豹一路回家,估計也在盤算這個事情。

“龍哥、三哥,黑炭的事情不是小事,巫家寨要做到不少事情,都需要這個東西。可以這樣說,這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必須掌控在我們手裡。至於方法……”

第427章 殺伐果敢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408章 好東西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第40章 端陽詩會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145章 先選誰第93章 初進縣衙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622章 鏢旗的威力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469章 方家不甘第9章 找王爺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582章 各方得失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157章 互 罵第338章 追 擊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596章 京城風起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697章 欽差到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530章 新婚了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705章 離開豫南第272章 九天七夜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89章 一屋不掃第15章 巫 龍第338章 追 擊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149章 參戰名單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第632章 幫妹妹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27章 笨死了第338章 追 擊第123章 讀與考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46章 一把竹筒槍第62章 殺匪虎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568章 軍營破第573章 失蹤了第537章 以一敵十第67章 一聲炮響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292章 飛鴿傳信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28章 酬 謝第579章 挖 坑第623章 初戰有功第5章 抄 詩第337章 衝陣強殺第400章 天不負第563章 城外逃命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89章 一屋不掃第533章 多高士第337章 衝陣強殺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129章 潛力同窗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349章 新規劃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第226章 太子太保第346章 膽顫心驚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49章 鷹巢山匪第700章 陳羽霏的消息第685章 抵達裕口縣第548章 初戰韃子第200章 強 攻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569章 分頭跑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
第427章 殺伐果敢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408章 好東西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第40章 端陽詩會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145章 先選誰第93章 初進縣衙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622章 鏢旗的威力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469章 方家不甘第9章 找王爺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582章 各方得失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157章 互 罵第338章 追 擊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596章 京城風起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697章 欽差到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530章 新婚了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705章 離開豫南第272章 九天七夜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89章 一屋不掃第15章 巫 龍第338章 追 擊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149章 參戰名單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第632章 幫妹妹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27章 笨死了第338章 追 擊第123章 讀與考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46章 一把竹筒槍第62章 殺匪虎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568章 軍營破第573章 失蹤了第537章 以一敵十第67章 一聲炮響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292章 飛鴿傳信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28章 酬 謝第579章 挖 坑第623章 初戰有功第5章 抄 詩第337章 衝陣強殺第400章 天不負第563章 城外逃命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89章 一屋不掃第533章 多高士第337章 衝陣強殺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129章 潛力同窗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349章 新規劃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第226章 太子太保第346章 膽顫心驚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49章 鷹巢山匪第700章 陳羽霏的消息第685章 抵達裕口縣第548章 初戰韃子第200章 強 攻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569章 分頭跑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