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殺伐果敢

“你們是誰,敢到祥山鎮來放肆!”李老猛然一喝,威嚴逼人。

站在上圍牆臺階上的軍兵才十幾個人,聽到這呼喝聲,感受到敵意,頓時長槍齊刷刷地一擺,凝聚出一股殺氣,直逼向李老。

李老原本不在意十幾個人攔路,但這時卻被這殺氣一逼,渾身有種壓制感,令他毛骨悚然。這也是練習武藝後,讓人對危險更加敏銳的結果。

李老感覺到,如果他們真要往圍牆上衝,必然遭致最爲嚴厲的衝殺。便站住了,攔住王柏樑等人,說,“叫你們長官來。”

“這裡是軍務重地,閒人離開。”這羣人中一個小隊長說話。

“軍務之地?”王柏樑更爲不滿,祥山鎮是他的一畝三分地,什麼時候有軍兵到來?

“叫你們長官來說話。”王柏樑底氣十足,大聲說,因爲他有舉人的功名在身。在文朝,文人在軍兵、將官面前,永遠有優勢,地位會高出一等。

但面前的軍兵並不理會,見王柏樑等人不往前走,也不做出進一步的行動。王柏樑見他被無視,想往前衝,卻被李老攔住。

僵持一陣,巫虎早就看到這邊的情況,故意等一會纔過來。分開軍兵陣型,走到王柏樑等人面前,巫虎看了李老一眼,李老立即感受到威壓逼身,勉強硬抗纔沒有後退一步。

王柏樑見巫虎到來,也看出巫虎是這些人的首領,揚聲說,“你們是誰,爲什麼進祥山鎮?”

“你是誰,敢到這裡來干涉軍務?”巫虎沉聲說。

“本老爺是祥山鎮王家家主,舉人,祥山鎮的一切事宜,都在爲管轄之下。”王柏樑大聲說,“你等是何許人,爲何到祥山鎮來而我不知情?”

“王家主,祥山鎮的一切從今天起,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王府軍說了算。”巫虎沉聲說,“既然你是祥山鎮的話事人,那就更好了。你且聽好,並傳達給祥山鎮人。

我軍是平倭軍王府軍分部,奉命前來祥山鎮駐守,接管祥山鎮的一切事務。從今天起祥山鎮完全聽王府軍處置。”

“不可能。”王柏樑大聲說,“平倭軍又如何?我朝軍將,見到文官和有功名的文士,都要敬重。何況,本老爺是祥山鎮的話事人,只有地方文院、督學大人、知縣大人,才能處置祥山鎮的民務……軍兵干政,這是大忌。”

“王家主,你王家你說了算,祥山鎮不是王家。本將再說一句:從今天起,祥山鎮事務由王府軍來處置,不得違逆。”巫虎說,“寧府倭寇亂境之重災區,地方糜爛,一些大戶心懷叵測,王府軍將清理這些地方毒瘤。”

“你……”王柏樑自然聽出了巫虎話語中的威脅之意,但他根本不擔心,因爲他確實沒有與倭寇勾連,而是爲祥山鎮附近的人做了好事,保住了祥山鎮和周邊不少人。

“李老……”王柏樑對李老說,意思也明白,想要動手。可李老在巫虎面前如何敢動,倒是王柏樑身邊另外幾個年輕人,這時候見家主受挫,那是打王家臉面,早就受不了了。

當即跳出來,要在家主面前表現一番。那幾個人衝到巫虎面前,似乎要爲主巫虎。巫虎面色微沉,也不動作,但身後站着的軍兵,立即衝下三人,長槍一動,槍如飛龍在天,人還沒衝到巫虎身邊,但手中長槍已經刺出。

那幾個人都還沒反應過來,便紛紛被刺倒,好在軍兵不想殺人,僅僅是刺穿了腿,這些人都倒地哀嚎。李老見軍兵動了,本來他是反應得過來的,但卻不敢動作。

一碰面將王柏樑的護衛全部刺倒,下手利索,毫不遲疑。這樣的果敢讓王柏樑原本一腔怒氣,立即被澆熄。

“你們如何敢……”王柏樑驚簌地說。

“王家主,第一次威脅我軍將,我們不下殺手,但不會有第二次。這個話,還要麻煩你轉達給祥山鎮的所有人。對了,祥山鎮內會駐軍,你選一塊區域吧,午前過來接洽即可。”巫虎說了話,轉身走,重新到祥山鎮圍牆去。

王柏樑又驚又怒,渾身在抖。身邊跟着的幾個壯漢,實際上還是比較強的。祥山鎮但凡出現不服管轄的人,他們出來處理,都會順手。但今天卻被三個軍兵朝面就刺倒了,此時哀嚎着等救治。

有祥山鎮的人發現這邊出事,便過來。見是王柏樑這爲大佬,又不敢上前。王柏樑見有人到來,忙叫人將傷者帶回王家。

返回王家,王柏樑情緒稍微平靜,說,“李老……”

“家主,過來的軍將與以往的軍兵可不同,殺伐果敢。王家主……”李老雖有勇武,可今天也知道遇上更強者。“那位將軍的實力非常強,至少老夫不可能勝之……”

王柏樑一時間依舊適應不過來,說,“那更不能讓他們在祥山鎮駐紮,不然……”

“家主,我們之前也得知,平倭軍會在蘇杭分開駐紮,確保今春耕地播種。會有不少民壯,協從到各地卻耕種。王府軍到寧府來,我們也知情,不過,原以爲他們還在一兩百里外,誰知已經選定了祥山鎮。

家主,王府軍沒從鎮大門進來,是不想與地方講道理啊。寨牆被佔,祥山鎮完全在軍兵刀槍之下……”

“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王柏樑怒聲說。如果王府軍駐紮祥山鎮,以後,他在祥山鎮又如何發話?

“……”李老也明白家主確實一時間接受不了這事實,“家主,那位軍將說了,會在祥山鎮裡選地駐紮,我們不給他們選,他們就會不選了?扛得住嗎?”

“全鎮人一起力抗,我不信他敢殺人。”王柏樑想裹挾祥山鎮的民衆,讓他們上前頂着軍兵的刀槍。

軍兵一旦傷人,這事情傳出去,朝堂和地方官衙都會干預,這軍將是自取死路。

李老也覺得,軍兵既然是平倭軍的一部,自然不敢殺人的。但這個事情卻不小,地方上配合官衙做好春耕之事,有平倭軍在,就不擔心倭寇會過來襲擾。

如何選擇,終究要王柏樑來做。

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584章 皇孫見右相第602章 劉浪成熟第86章 裝傻啊第240章 求 聯第319章 匹夫有責第217章 玉滿懷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638章 楊韓相見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349章 新規劃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261章 還是談不攏第116章 削勁哥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287章 行動了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6章 過 關第694章 夜 戰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182章 第一親第168章 劉耀輝出面第186章 山匪情況第389章 奇襲見湖鎮(一)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491章 進 城第504章 親赴幽州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349章 新規劃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25章 你是誰第123章 讀與考第648章 孤德不彰第347章 芒勁角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404章 知府有請第148章 第一戰第108章 信任訓練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274章 身子麻第20章 曲解經典第519章 少年身份第149章 參戰名單第598章 右相返京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696章 破王家第2章 有鬼呀第430章 直搗賊穴第188章 消滅掉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234章 碎馬腳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197章 破關卡第315章 星夜返回第627章 再出手第479章 進入戰壕第455章 喜與優第167章 誰出戰第28章 酬 謝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522章 郊迎二十里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672章 心與善第124章 馬 事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40章 端陽詩會第220章 先生最尊第96章 再進王府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498章 議婚事第72章 平叔現身第69章 精銳齊出第672章 心與善第52章 獻 詩第362章 想不透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385章 證據確鑿第575章 王師抵達第717章 算你狠第400章 天不負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
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584章 皇孫見右相第602章 劉浪成熟第86章 裝傻啊第240章 求 聯第319章 匹夫有責第217章 玉滿懷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638章 楊韓相見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349章 新規劃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261章 還是談不攏第116章 削勁哥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287章 行動了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6章 過 關第694章 夜 戰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182章 第一親第168章 劉耀輝出面第186章 山匪情況第389章 奇襲見湖鎮(一)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491章 進 城第504章 親赴幽州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349章 新規劃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25章 你是誰第123章 讀與考第648章 孤德不彰第347章 芒勁角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404章 知府有請第148章 第一戰第108章 信任訓練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274章 身子麻第20章 曲解經典第519章 少年身份第149章 參戰名單第598章 右相返京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696章 破王家第2章 有鬼呀第430章 直搗賊穴第188章 消滅掉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234章 碎馬腳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197章 破關卡第315章 星夜返回第627章 再出手第479章 進入戰壕第455章 喜與優第167章 誰出戰第28章 酬 謝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522章 郊迎二十里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672章 心與善第124章 馬 事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40章 端陽詩會第220章 先生最尊第96章 再進王府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498章 議婚事第72章 平叔現身第69章 精銳齊出第672章 心與善第52章 獻 詩第362章 想不透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385章 證據確鑿第575章 王師抵達第717章 算你狠第400章 天不負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