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欽差到

天明之後,張新遠也沒有時間審問王紹軍等人,要趕往府城去見欽差大臣。楊繼業自然隨行,在路上,將王家的所有罪行的證據鏈,都交給了張新遠,讓他遞交給欽差大臣楊忠良。

午後,他們趕到府城。三府四州受災區域的官員,都在這裡等候欽差大臣的到來。楊繼業不予張新遠在一處,而是在城外等候二哥。

楊忠良帶着京都過來的人,將近府城時,欽差大臣的架勢就擺出來。前面有人開道,一隊人雖不多,可是權威大。老百姓遠遠避開,看着朝堂派來賑災的欽差大臣,心裡雖然高興,卻又知道朝堂下來的官,是怎麼樣的做法。

楊繼業和楊猛在道旁,等見了太子府的人,招呼一聲。太子府的人知道楊繼業帶着人先往裕口縣辦事去了,這時候見楊繼業,便招呼他也進入隊伍。護送到軍兵自然不會攔阻。

見到二哥,楊繼業將他在裕口縣那邊所見,和擒拿王家的事情,相關證據等都交給楊忠良。

見二哥還有些猶豫,楊繼業說,“二哥,這王家雖說牽涉到京都的三品大員,可你還要在意嗎?證據確鑿,他敢說話,將他一併拿下就是了。你到豫南來,不殺幾個人,又如何立威?

不讓三府四州的人怕,你想按照你思路去賑災,那是不可能的。只有用王家的人頭,來震懾這些企圖在賑災上貪墨銀子的傢伙,纔可能做好這次賑災工作。何況,王家近幾年欠下的人命案就有五十多起,橫行鄉里,惡霸一方。

這樣的罪惡盈滿的人,正是欽差大臣擒拿斬殺的最好例子。殺雞駭猴,豫南這邊誰還敢貪墨賑災銀子,再殺一兩個,就沒有人敢了。”

楊繼業之前雖說也收到幺弟傳給他的一些消息,這時候,依舊瞠目結舌地看着身邊這個看起來年輕的幺弟。這等決然,是楊忠良所不具備的素質。

聽楊繼業解說,又知道裕口縣令張新遠已經帶着王家所有罪證到了府城,等會會在見面時交呈上來,楊忠良也明白,這個事情必須做,那就需要乾脆利索地做好。

見二哥有這樣的安排,楊繼業自然放心。卻沒有離開欽差大臣隊伍,跟隨二哥一起進府城。

先前與張新遠說得好好的,但張新遠這時候會不會改變主意,楊繼業也不敢確定。對於裕口縣王家的事情,張新遠出面來回報王家惡跡,纔是最好的方式。楊繼業跟在欽差大臣隊伍去府城,讓張新遠見到,那是給他一劑強心針,張新遠就不會再有什麼猶豫了。

三府四州的官員前來迎接欽差大臣,遠一些的官員,只是派來了代表。張新遠在迎候欽差大臣的隊伍中,他確實心裡忐忑,知道王家雖被擒下,供詞和證據都齊備,做成了鐵案。可他也明白,擒下王家,不僅僅是與王家作對,還有豫南這邊所有參與賑災的官員,也會將他視爲敵對者,損壞了絕對多數人的利益。

等張新遠見到楊繼業在欽差大臣身邊時,張新遠多少放心下來,同時也明白,他在王家覆滅的事情上,其實已經沒有其他可以選擇的路。

官員們迎上,主要是針對欽差大臣楊忠良,見禮之後,擁着楊忠良去府衙大堂。

楊忠良作爲欽差大臣,先宣讀聖旨。之後提出了在豫南賑災的要求,隨即將賑災陳條拿出來,分發給每一個官員,要求各地按照賑災陳條進行安撫災民。

然後不等官員對賑災陳條有什麼反應,楊忠良便提出關於賑災過程中,對貪腐問題的要求與嚴懲。

楊忠良提到這個問題,官員們也不在意,因爲文朝的欽差大臣每一次說到這個問題,都是同樣的語氣、姿態,甚至越嚴厲的欽差大臣,在接下來收錢時反而收得更多,胃口更大。

當然,這一次到豫南的欽差大臣是右丞相府的楊忠良,這個人平時如何,大家並不知情。因爲之前楊忠良在京都絲毫沒有名氣,也沒引起關注,哪怕他是楊盛文的次子。

楊忠良來至於右丞相府,當然會讓豫南這邊的官員有所忌諱,也因此,他們沒有在半途就試探欽差大臣到來的態度。

這時候,個人心中在琢磨,要如何是談一番這個楊家二公子。楊家的名聲他們是知道的,但具體到二公子,可並不是楊盛文本人。

不過,沒有他們多想,張新遠已經走出人羣。這羣官員雖不多,張新遠卻是官職最小的一個。大家看着張新遠,不知他在欽差大臣面前會有什麼表現,雖然好奇,卻沒有人阻止張新遠。

“欽差大臣大人,下官張新遠,裕口縣令。”張新遠先自我介紹,然後才說,“楊大人,昨天,裕口縣破獲一起賑災大案,罪民乃裕口縣王家一族……”

張新遠清冷而堅定的語氣,等他說到一定程度,在場的官員們冷汗已出。這種地方惡霸,如今文朝這樣的環境,哪裡沒有?裕口縣的王家,不僅是在裕口縣有惡名,遠近都傳開王家的威勢。

特別是王家與京都三品大員之間關係緊密,其他府州的官員,曾有人委託過王家,居中關聯彼此的關係,鋪路進京都。

這樣的大家族,張新遠一個小小的縣尊,居然想借豫南賑災的機會,來拔掉裕口縣這個毒瘤?可能嗎,裕口縣能夠承受王家的反擊,欽差大臣能夠做出這種事情嗎?

楊忠良接過張新遠遞上的證據,然後,當衆一頁頁讀出來。王家之罪列了十多條,第一條就是操控賑災,剋扣災民米糧。這不僅是貪墨,更是藐視朝堂的律法。

自古以來,對於貪墨賑災物資,都是重罪。殺透是必然的,稍微嚴重,抄家滅族,都是必然的結果。

第二條罪受私調集駐軍,前往裕同城作亂,攻打縣城,形同謀逆。這一條罪行,也是大罪,殺頭抄家。

第三條則是王家在地方上犯下五十餘條人命案,都是王家做惡的結果。

……

第482章 前無路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55章 冬梅落陷第545章 情況有異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481章,倭寇噩夢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222章 功夫不負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216章 項目開工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432章 巫豹戰大和尚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53章 混亂起第709章 新仇舊恨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85章 刮骨療法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622章 鏢旗的威力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410章 一語驚夢第627章 再出手第694章 夜 戰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140章 改進的方向第176章 暗器撲面第387章 強行軍第54章 逃得掉嗎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50章 倩影再現第68章 決戰起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54章 逃得掉嗎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216章 項目開工第53章 混亂起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204章 賺大了第533章 多高士第616章 太子也煎熬第43章 蠻族的理智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716章 出 擊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197章 破關卡第518章 美人恩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336章 殺 賊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530章 新婚了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269章 欺負人第231章 上 朝第223章 攤子大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622章 鏢旗的威力第577章 少爺秘事第180章 送走惡客第2章 有鬼呀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223章 攤子大第65章 匪衆逃散第185章 同行同吃同睡第208章 韓門雙進士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550章 順利截殺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96章 再進王府第91章 劁 豬第79章 磨刀石第213章 至少兩年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638章 楊韓相見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587章 知與行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191章 山寨城堡第147章 代卡蠻的態度
第482章 前無路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55章 冬梅落陷第545章 情況有異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481章,倭寇噩夢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222章 功夫不負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216章 項目開工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432章 巫豹戰大和尚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53章 混亂起第709章 新仇舊恨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85章 刮骨療法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622章 鏢旗的威力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410章 一語驚夢第627章 再出手第694章 夜 戰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140章 改進的方向第176章 暗器撲面第387章 強行軍第54章 逃得掉嗎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50章 倩影再現第68章 決戰起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54章 逃得掉嗎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216章 項目開工第53章 混亂起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204章 賺大了第533章 多高士第616章 太子也煎熬第43章 蠻族的理智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716章 出 擊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197章 破關卡第518章 美人恩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336章 殺 賊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530章 新婚了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269章 欺負人第231章 上 朝第223章 攤子大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622章 鏢旗的威力第577章 少爺秘事第180章 送走惡客第2章 有鬼呀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223章 攤子大第65章 匪衆逃散第185章 同行同吃同睡第208章 韓門雙進士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550章 順利截殺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96章 再進王府第91章 劁 豬第79章 磨刀石第213章 至少兩年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638章 楊韓相見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587章 知與行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191章 山寨城堡第147章 代卡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