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

對於平倭軍抵達杭城,並且首戰全殲倭寇兩千三百餘,消息傳出,當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這一個多月來,杭城及周邊的民衆、大族大戶、大商家、商號等自然安平樂見,歡喜不已。

雖說各家都會出資,但比起朝不保夕、惶惶不安的日子,這些大家大族寧願花些錢買平安。

而另一些人則爲目前的形勢變換,就在緊鑼密鼓地商討,想找到最好的對策,打破目前這種局勢。

倭寇爲患,對普通人家、一些地主、富家和大家族的衝擊非常大,但那些早有安排,早有計劃的大家族、大商戶卻推波助瀾,從中發大財。

僅僅倭寇打劫所獲之後銷贓,很多東西都流進這些人庫房,讓他們賺得翻天。

遠在寧府的升山鎮,李家李明傑在莊子裡小院站着,偶爾走幾步。平時,李明傑住在慈西州城內,在慈西州成中,李家是最大的商戶之一,當真是糧田萬頃,慈西州各行業的商務都有涉獵,佔據最大的份額。

升山鎮李家的發達,主要是近十年來纔開始騰飛的。原先李家也有不錯的基礎,但在慈西州各家族中,李家還排不到一等。李明傑雖是李家主宗,但自小就分開另立,李家安排他讀書科考,想走仕途。

任何一個家族想壯大,必然離不開有讀書人,有功名在身的親族關照。十年前,李明傑因爲秋試科考卻在科考中作弊,偏偏被當場抓獲。之後就無緣繼續科考,原先的秀才功名也被廢除。

李明傑很不甘心,對文朝和杭城的怨恨深埋在心。想要快速發家、快速聚集財富,私鹽是最好的途徑和手段。而私鹽是長期違法的生意,本身是有固定渠道的,外人很難插手。

但李明傑用李家的全部力量賭一場,埋伏了私鹽販子,後來將這一渠道接在手中。李明傑平時低調,也不受周圍人等所待見,畢竟是科考舞弊之人,成爲了人羣中的另類。

這天,李明傑在莊子裡等人。莊子從外面看,似乎很平庸,只不過佔地大一些。可真正走進這莊子,那就另有天地。李明傑在這十年,不僅經營了這個莊子,在慈西州城裡也就好幾處莊園。

從一開始的搏命一賭,到兩三年擴張的財富之後,在手中積累的財物和人力,使得李明傑有了更大的野心。手段上也更趨向於兇狠、殘忍,對財富更直接地搶掠。

寧府這邊原本有在商業上競爭的對手,但只要有利益競爭,對方不會多長時間,就遭遇匪盜火在海運上,比遭到劫掠,人財兩空。如此幾年下來,李明傑在海外聚集有七八千人的大股海盜,這些海盜中有一半是精銳。

而倭寇亂境中,李明傑首先就聯絡到了真倭寇,其中倭寇首領宮崎山直接跟李明傑搭上線。倭寇攻佔寧府、臺府、紹府、溫府等地,但李明傑這處山莊卻一直平安。

倒不是山莊就沒有倭寇圍攻,而是倭寇裝模作樣圍困幾天,就走散了。寧府、臺府真正被倭寇圍住,沒有攻破的村寨確實也有,不過,在慈西州幾乎不存在,特別是與李明傑有競爭的家族、有仇怨的家族,無一不備攻破,家破人亡。

有了倭寇之亂。李明傑逐漸走進慈西州這邊的人羣視野,因爲他的山莊在升山鎮一直存在,沒有被破。而他住在慈西州城內,做生意雖然是手下的人在跑,但真正大宗生意,還是要李明傑出面來敲定。

倭寇亂境到如今,李家在寧府都成爲市裡最強的存在,在慈西州更是地下皇的意思。

李明傑知道,他如今的財富在整個蘇杭或許不算做多的,但前十總該達到。這是他十年的積累而已,可不比那些千百年的傳世家族差了。在李明傑看來,只要倭寇之亂再持續三五年,整個蘇杭都可落到他手裡。

倭寇之亂後,李明傑在明面上也招攬了幾千人手,不然,又如何能夠守住他升山鎮的莊子?

二十天前,李明傑接到消息,說是倭寇首領宮崎山的弟弟宮崎林,帶兩千人前往杭城外圍,一直沒有返回,後來聽說被平倭軍給全殲了。

李明傑也知道平倭軍到蘇杭,原本不在意有沒有平倭軍的,因爲文朝除了北面邊軍,內地的駐軍實力差,軍額也嚴重不足,哪怕來再多的人到蘇杭,都是爲倭寇送人頭的。

倭寇殺人越多,聲威越響,威懾蘇杭的力量就越大。最後會讓一些人逐漸接受、屈從於一定的條件,來換取他們的安全。到那個時候,倭寇也就可以消失了。或者是倭寇暫且退出蘇杭,另外開闢戰場。

但得知宮崎林的兩千人被全殲,這可不一般。李明傑一開始根本不信,還聯絡宮崎山,問明真相。另一邊則派人前往杭城這邊,要查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才讓他們有所準備。

平倭軍如果真有強大戰力,那也是與倭寇和海盜作戰,對他李明傑而言毫無威脅,彼此完全不是敵人。只要等平倭軍平定蘇杭後,那對李明傑而言也是獨霸一方的局面。

但如何應對,卻要先定下來,也要與宮崎山等倭寇首腦有一個全盤的定局。這一天,他要等的人,自然是同道中人。做這些生意,也不是一個人就可完全吃下,而是要有不同環節的人幫撐,才能將東西送出蘇杭,把財物收攏過來。

慈西州這邊,有另一個叫齊洪波的齊家家主。齊家在橋臺鎮,距離慈西州也不遠,百里之內,同樣,齊家在橋臺鎮有莊子,在慈西州里也有山莊。

齊家做這樣的生意比李明傑更早,或者說一句是家傳多少代的行業,不過,齊家一直都沒有真正做起來。小打小鬧而已。

李明傑也是在幾年前,才發覺齊家的情況,彼此便互通有無,李明傑一開始準備將齊家吞下,後來覺得有合作伙伴,對於在慈西州乃至寧府都有好處,便於齊家合作。

除了齊家,另外在臺府那邊,也就幾家。

第116章 削勁哥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514章 一起嫁第228章 鍾御醫的手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57章 攻 殺第177章 先斷四肢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472章 啞口阻擊第40章 端陽詩會第104章 汗如雨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318章 沒有選項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689章 縣令張新遠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513章 遣人去北地第704章 安 睡第175章 斬馬腿第403章 三件寶第478章 又受挫第707章 密 談第361章 不得不信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480章 死亡線第120章 山洞有礦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200章 強 攻第241章 見學政第470章 誘敵深入第53章 混亂起第298章 夜裡出貨第668章 見先生第362章 想不透第696章 破王家第132章 談不攏第549章 騎兵衝陣第361章 不得不信第541章 完 勝第530章 新婚了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204章 賺大了第3章 老 媽第112章 土茯苓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112章 土茯苓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622章 鏢旗的威力第468章 煽耳光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553章 邀入夥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9章 找王爺第143章 年輕的情愫第88章 洗 臉第224章 朱成章回家第686章 襲擊白娘子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354章 王府軍的生死蛻變第87章 戰後相見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508章 教學理念第482章 前無路第472章 啞口阻擊第690章 輸得徹底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302章 殺意森然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9章 找王爺第1章 穿楊箭第268章 大婦風範第709章 新仇舊恨第644章 聚仙樓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409章 沱田坳第563章 城外逃命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26章 女孩與老者第119章 高福高壽
第116章 削勁哥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514章 一起嫁第228章 鍾御醫的手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57章 攻 殺第177章 先斷四肢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472章 啞口阻擊第40章 端陽詩會第104章 汗如雨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318章 沒有選項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689章 縣令張新遠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513章 遣人去北地第704章 安 睡第175章 斬馬腿第403章 三件寶第478章 又受挫第707章 密 談第361章 不得不信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480章 死亡線第120章 山洞有礦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200章 強 攻第241章 見學政第470章 誘敵深入第53章 混亂起第298章 夜裡出貨第668章 見先生第362章 想不透第696章 破王家第132章 談不攏第549章 騎兵衝陣第361章 不得不信第541章 完 勝第530章 新婚了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204章 賺大了第3章 老 媽第112章 土茯苓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112章 土茯苓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622章 鏢旗的威力第468章 煽耳光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553章 邀入夥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9章 找王爺第143章 年輕的情愫第88章 洗 臉第224章 朱成章回家第686章 襲擊白娘子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354章 王府軍的生死蛻變第87章 戰後相見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508章 教學理念第482章 前無路第472章 啞口阻擊第690章 輸得徹底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302章 殺意森然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9章 找王爺第1章 穿楊箭第268章 大婦風範第709章 新仇舊恨第644章 聚仙樓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409章 沱田坳第563章 城外逃命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26章 女孩與老者第119章 高福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