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

雖說不尊平倭軍的中軍之令,但楊繼業也不會讓外界抓蠻族軍的錯處。在蠻族軍對外展露行軍跡象之前,先給唐俊詞這個知府去了一封信。

信的大致內容是:王府軍在開拔進寧府之後,見到這邊遍野荒蕪,所有的村寨都成爲無主之地。這樣的情況下,要推進春耕工作,難度大。

還有更令人憂心的是,寧府、臺府等倭寇佔領區域,流民流離失所,官府和大戶們都不敢出城,也不敢將流民放進城內。這些人,到了春季,無吃無穿,完全處在瀕臨死亡之際,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在沒有外力去救援他們,給這些人送去吃物、基本口糧延命,極有可能出現易子而食的慘狀。

蠻族軍得知這些情況,全軍上下,都不忍心,決心出兵寧府府城一線,並帶上米糧,施予給這些絕境中的華族老小。

這一封信,自然是大義凜然,也是蘇杭目前倭寇佔據區域的實際情況。不說寧府和臺府兩地,連紹府、杭城等區域,民衆都苦不堪言。

對於唐俊詞等人而言,雖說處在高位,沒有親自到村寨、城鎮去體察民情,卻也是明白這些情況。

對楊繼業所憂心和蠻族軍所作的事,自然體會到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接到信件,唐俊詞將知府這邊的人員集中開會,討論官府該在接下來的時間做什麼事,才能夠儘可能改變蘇杭底層流民的處境。

另外,抄錄一份傳給身在平倭軍中軍的劉瀟傑,讓劉瀟傑想辦法,影響和說動平倭軍的決策,儘可能往倭寇佔領區域前進,力求幫助到這些瀕臨絕境的人羣。

劉瀟傑拿到信件,才明白爲什麼蠻族軍不按照之前所決定,冒險前往寧府深入。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懷,讓他們這種文人是最爲欽佩的。

蠻族軍的核心是誰,劉瀟傑是明白的,雖說楊繼業從沒說過與蠻族軍之間的關係,但這些人都知道。這次蠻族軍冒死突進,完全是捨生忘死之義舉。

劉瀟傑不能直接對徐金勝大將軍說這些,便找於連欣,將抄錄的信件給於連欣看了。於連欣也是感概不已,但平倭軍的實力如何,於連欣也是心知肚明。苦笑着表示,平倭軍這邊,真要往臺府深入,那可能的後果,會完全出乎他們的掌控。

到平倭軍之後,劉瀟傑也見過前軍在見湖鎮之戰,知道平倭軍的實際戰力。也知道,目前的平倭軍,也就蠻族軍和王府軍可以同倭寇正面一戰。

武夷土軍的戰力確實要高一些,正面與倭寇拼殺,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徐金勝不敢賭,武夷土軍自己也不敢賭。目前,武夷土軍已經按照先前的軍令,從紹府出發,往臺府境內推進。

經過知府、杭城文人們做工作,蠻族軍準備前往寧府救人的行爲,得到傳揚,也得到不少大戶的迴應。願意出糧出錢,甚至出一些人隨軍到寧府那邊去做事。

這樣的反響多少有些出乎楊繼業的意外,對於古代人的認知,又多了一些。文朝體系貪腐嚴重,文人傾軋,武將孱弱,但文人中一些人心懷世人,性情悲憫,又因爲古代對於宣傳的認知不足,只要稍微做一些宣傳,立即激發了大部分人的善心。

杭城這邊的人,在劉裕主導下,聚集了不少人,願意去寧府幫忙,順帶將杭城這邊收攏的米糧帶去。

楊繼業留在杭城的楊家寨和楊家粥場,在鄭明亮等人的主持下,也抽調一批人,合起來有幾百人一起,準備前往寧府,與蠻族軍匯合。

榮盛鏢局的第一批物質運送到杭城外楊家寨,便同這批人一起走。雖說軍兵不多,可榮盛鏢局的保鏢戰力不若,加上人數多,倒不擔心有人搶掠。而官府方面,也不想讓所有的好事,都落在王府軍頭上。

這些人一路走,都有官府接應,也有沿途的人加入。離開杭城進入紹府,這個團隊已經擴展到千人,影響面也在急劇提升。

這樣是楊繼業事先沒想到的,但如此一來,好處很多,令人擔心的也有。倭寇如果針對這一團隊進行襲殺,他們的抵抗力量很弱,除非有比較堅實的寨子或城堡,不然,完全經不起倭寇衝殺。

對於這樣的風險,蠻族軍這邊暫時沒有多少力量來支援,只能請劉浪把留在紹府的駐軍部分,派出兩千人隨同推進,進入寧府。

一時間,蘇杭所有的注意力,都落在這個援救災民的團隊上。每一天,都有不少信息在蘇杭傳遞,也有不少人自告奮勇地加入進展也的援助團裡。

但凡加入進去的人,都有官府方面的新因,人員來歷可靠,還得自帶米糧。對於這一點,蘇杭各處都是理解和接受的。

楊繼業等升山鎮和橋臺鎮的事情處理差不多,帶上巫豹、楊猛等前往寧府,準備與巫虎匯合。他不進軍營,但會出現在粥場上。這種事情,自然出面,對於他這個遊學的書生,是非常獲讚的行止。

楊繼業在杭城那邊的文名已經響亮,粥場的事情也在上層人物間傳開。到寧府再辦粥場,也不會有人質疑。至於辦粥場的投入,來源在何處,也不會有誰追問。

這種只付出,沒有收益的善事,誰會問米糧的來源?只會有人拿自己家積存的米糧,無償地贈送給粥場。

實際上,升山鎮和橋臺鎮運送工作還在緊張而繁重中,不過,將金銀、財寶運走,安全抵達見湖鎮和杭城外的楊家寨,剩餘的大量米糧,楊繼業就不會繼續留在慈西州這邊,免得他長時間沒露面,反而會令人疑心。

楊繼業從升山鎮出發前,問了倭寇的反應。對於蠻族軍向寧府推進,蠻族軍在寧府做保障春耕的工作,勢必會引起倭寇的不滿。甚至,升山鎮和橋臺鎮被攻破,很可能倭寇會有察覺。

倭寇與升山鎮之間的關聯有多深,原本是問過李明傑和齊洪波的,但之前他們的聯絡都不定時,可蠻族軍進入寧府後,雙方的往來和交換情報就比較密集了。倭寇一旦得不到升山鎮的信息,自然會察覺升山鎮已經被攻破。

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73章 三尊炮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569章 分頭跑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507章 歡喜的巫小陸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56章 各方反應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521章 託 付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304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492章 生祠與奉供第330章 沒信心第149章 參戰名單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373章 真要拿我?第518章 美人恩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10章 三拳決恩仇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302章 殺意森然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239章 新朋友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580章 鏖戰寨牆第111章 要做的事情太多第548章 初戰韃子第46章 一把竹筒槍第426章 莫名其妙王柏樑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602章 劉浪成熟第551章 纏 鬥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699章 排禾縣第686章 襲擊白娘子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142章 代邊蠻寨古尚坪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82章 我是他的大姐大第396章 奇襲見湖鎮(八)第606章 強攻唐家第266章 去我家做客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602章 劉浪成熟第85章 刮骨療法第100章 我們做第657章 女兒心思第336章 殺 賊第491章 進 城第389章 奇襲見湖鎮(一)第465章 抗爭不退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375章 遠襲倭寇第140章 改進的方向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87章 戰後相見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345章 監軍出場第516章 找王爺第455章 喜與優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92章 族羣分別第181章 處置中年文士第698章 殺無赦第562章 韃子來了第96章 再進王府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436章 讓我活命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218章 教 化第633章 信誠苑第60章 大火阻路第657章 女兒心思第583章 白娘子的閒情第361章 不得不信第252章 連遭失利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167章 誰出戰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
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73章 三尊炮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569章 分頭跑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507章 歡喜的巫小陸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56章 各方反應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521章 託 付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304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492章 生祠與奉供第330章 沒信心第149章 參戰名單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373章 真要拿我?第518章 美人恩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10章 三拳決恩仇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302章 殺意森然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239章 新朋友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580章 鏖戰寨牆第111章 要做的事情太多第548章 初戰韃子第46章 一把竹筒槍第426章 莫名其妙王柏樑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602章 劉浪成熟第551章 纏 鬥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699章 排禾縣第686章 襲擊白娘子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142章 代邊蠻寨古尚坪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82章 我是他的大姐大第396章 奇襲見湖鎮(八)第606章 強攻唐家第266章 去我家做客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602章 劉浪成熟第85章 刮骨療法第100章 我們做第657章 女兒心思第336章 殺 賊第491章 進 城第389章 奇襲見湖鎮(一)第465章 抗爭不退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375章 遠襲倭寇第140章 改進的方向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87章 戰後相見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345章 監軍出場第516章 找王爺第455章 喜與優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92章 族羣分別第181章 處置中年文士第698章 殺無赦第562章 韃子來了第96章 再進王府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436章 讓我活命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218章 教 化第633章 信誠苑第60章 大火阻路第657章 女兒心思第583章 白娘子的閒情第361章 不得不信第252章 連遭失利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167章 誰出戰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