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一席之地

關於生蠻、熟蠻參與科考的問題,是文朝的國策。要想改變,牽涉到的,不僅僅是荊蠻楚地學子們名額之爭。還牽涉到京都、皇家對生蠻的態度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說,文朝排斥生蠻,這是族別之爭;同時,從朝廷的政策而言,感化生蠻、促使生蠻改變,臣服與文朝大統,又是文朝上下不朽之貢獻。

所以說,只要生蠻那邊有投向文朝的意向,文朝自然會表示歡迎,也會給出相應的特別政策。比如在科考上給予適當的傾斜、給主要的人物封官,給品級。

都蠻寨的人希望自家孩子有讀書的機會,雖然沒提到科考等問題,但這些也是必然會面臨的東西。楊繼業自然希望自己能夠做成這件事,如此,以後他在生蠻地域,就會有更高的威望,受人尊重。

生蠻的人力資源還是很豐富的,素質好,思想不復雜,作爲戰兵就是非常好的選擇。

“縣尊大人,昨天我和小六等人遊學,走到生蠻地界的都蠻寨。大人或許也知道,都蠻寨和熟蠻的都吾寨,就在溪流兩岸。可兩個寨子卻是世仇,沒過一些日子,會爆發一場械鬥。”

“怎麼到生蠻地界了,楊詠石,你也得安心備考了吧。”賈紹民微笑地說,沒有表現出不滿。

“縣尊大人,學生會做好秋試鄉試的準備,大人放心。”楊繼業也認真地說,“到都蠻寨便,寨里老者和寨子主事人得知我是秀才,便熱情相邀進寨裡歇腳。

見堅辭不得,便隨同到寨裡。寨子熱情以待,與寨里老者攀談,得知都蠻寨人一直都想讓後輩稚童進學求知,情切意深。

我和幾個少年聽後,也是深感到自己幸運,生在文朝文運之地,自小得聖學溫潤,纔有此睿智,得明賢德。

離開都蠻寨,我想,如果縣裡能夠在都蠻寨等生蠻寨子,開辦學堂,爲蒙童們開蒙、開智,那是文朝福德澤被,使得生蠻的下一代再下一代,逐漸親近文朝,然後認同文朝,或許百十年後,生蠻、熟蠻都是文朝一統。”

賈紹民在聽楊繼業所說,等他說了後,長長地思考,之後,才感嘆地說,“楊詠石心懷天下,能夠將生民於心,此乃大善。”

“縣尊大人,小子所想,也是看寨里老者一生牽掛,心向文朝。”楊繼業說,“該如何推進,還得聽縣尊大人指教。”

賈紹民擺擺手,又是一聲感嘆,“繼業所見,也是荊蠻楚地不少先賢所見。不過,生蠻之人對文朝,由來已久,即便辦學堂,開科舉,生蠻也未必心向聖朝。奈之何?”

“大人,孔聖有云:有教無類。生蠻爲何排斥聖朝聖教?不外乎彼邦諸人文德不彰、聖學不傳,所見所聞,皆是瑣碎雜務,便沒有開化、沒有見識、沒有開智。

如若對生蠻做蒙學,即便不科考,也能夠逐漸感化生蠻各支,循序漸進,十年或百年後,荊蠻楚地便成爲聖朝一州一府。

縣尊大人,對地方推動聖學,是大人之得澤;生蠻開蒙,那更是書之於史冊,開萬古之先路;若是大人之手做起來,史冊之上,必然有大人一席。

至於具體怎麼做這件事,學生是這樣想的:縣尊大人只要答應推動此事,都蠻寨開辦一學堂,然後,請兩三位年齡大的老秀才去授課、開蒙,自然就能夠做起來;至於府裡、省裡、乃至朝堂,只要他們得知生蠻樂意接受文教,難道還會吝嗇對生蠻的德行?

大人一紙華章,闡明其理,定能說服朝堂的支持。至於科考之事,即便所有生蠻學子總和起來,又有幾個?在科考上,生蠻學子又如何與文朝學子一較長短?

如若我朝學子本就佔盡先機,依然認負,如此學子也不可能爲國棟樑。縣尊大人,您說是不是?”

賈紹民最初沒將這個事情當回事,也明白,自己留在荊蠻楚地時間不多,想做什麼也是不可逆。但聽楊繼業說了,這個事情,確實創了先例。真的因此對生蠻的教育開創局面,記入史冊,那是必然的。

這個後世名,真將賈紹民的心給勾動了。聽楊繼業接受開學堂與科考之間的關係,也明白。生蠻那邊真開學堂,也不會有多少蒙童入學的。但這個事情做了,勢必會將生蠻裡核心成員的後代進行開智,啓蒙,感化,教化,這對未來改變生蠻確實有作用。

以前,也有人提出用學堂來潛移默化生蠻,但推行起來,不見有效果。當然,如今文朝對於書生、文士的尊崇,蠻族與漢族之間的往來,也不同於從前。

商業的發展與推動,對生蠻、熟蠻和文朝之間的關係緊密起來,商品的流通,也使得彼此之間的接觸更多,人們心中的價值觀也在逐漸地改變。

這種現象賈紹民作爲荊蠻楚地官府之尊,自然看得到的。

“楊詠石心志高遠,確實很好。都蠻寨寨子不大,會有多少蒙童?在寨子辦學堂,先生的束脩能不能供上?學堂在生蠻之地,會不會有秀才先生肯屈尊開蒙?”賈紹民也擔心做不成這件事,反而會是笑話。

“縣尊大人,只要您發話。您將府學、縣學和朝堂的事情解決,下面的事務,學生倒是可代勞。”楊繼業見賈紹民動心,估計也是爲在史書記一筆,吸引力對方。

古人對身後名是非常看重的,有這樣的機會,自然要搏一搏。

“縣尊大人,聖人云,君子立身、立德、立言,您對生蠻的文德澤被,纔是真正的立德、立言。”

賈紹民搖搖手,笑一笑,說,“楊詠石心志,我知矣。古人言,有志不在年高,誠不欺我。”

“縣尊大人,您可是荊蠻楚地之地的先生,我們進學,但有所得,也是縣尊大人訓導有方啊。”楊繼業也沒想到會如此容易就讓賈紹民點頭,至於在都蠻寨開辦學堂,也不會立即就能夠落實到位。

最爲關鍵的,還是要找到秀才去任教,另外,學堂也要專門建立起來,才具有宣傳意義。

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444章 突然發難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15章 巫 龍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235章 亂了分寸第465章 抗爭不退第457章 女兒心難猜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208章 韓門雙進士第79章 磨刀石第132章 談不攏第570章 命不該絕第197章 破關卡第78章 啞 巴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61章 豹虎鬥第84章 又見啞巴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148章 第一戰第93章 初進縣衙第170章 並肩而戰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123章 讀與考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583章 白娘子的閒情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3章 老 媽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443章 傳假令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339章 挽 留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463章 白素梅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103章 用楊家束縛楊家第97章 虎口奪食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474章 少爺少爺第225章 看不透第60章 大火阻路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230章 求 寶第534章 五義莊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414章 張靖海第149章 參戰名單第658章 陳老頭第670章 經營北地思路第218章 教 化第67章 一聲炮響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62章 殺匪虎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374章 積怨在心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64章 巫虎逞威第196章 初戰大捷第216章 項目開工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458章 仇深是個執念第266章 去我家做客第437章 收穫豐厚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432章 巫豹戰大和尚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593章 進宮面聖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380章 陷 阱第129章 潛力同窗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223章 攤子大第369章 招人手第18章 縣學內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504章 親赴幽州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293章 假 打第62章 殺匪虎第669章 鐵粉皇孫第348章 了無蹤跡第644章 聚仙樓第303章 報 官
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444章 突然發難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15章 巫 龍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235章 亂了分寸第465章 抗爭不退第457章 女兒心難猜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208章 韓門雙進士第79章 磨刀石第132章 談不攏第570章 命不該絕第197章 破關卡第78章 啞 巴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61章 豹虎鬥第84章 又見啞巴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148章 第一戰第93章 初進縣衙第170章 並肩而戰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123章 讀與考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583章 白娘子的閒情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3章 老 媽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443章 傳假令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339章 挽 留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463章 白素梅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103章 用楊家束縛楊家第97章 虎口奪食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474章 少爺少爺第225章 看不透第60章 大火阻路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230章 求 寶第534章 五義莊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414章 張靖海第149章 參戰名單第658章 陳老頭第670章 經營北地思路第218章 教 化第67章 一聲炮響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62章 殺匪虎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374章 積怨在心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64章 巫虎逞威第196章 初戰大捷第216章 項目開工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458章 仇深是個執念第266章 去我家做客第437章 收穫豐厚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432章 巫豹戰大和尚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593章 進宮面聖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380章 陷 阱第129章 潛力同窗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223章 攤子大第369章 招人手第18章 縣學內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504章 親赴幽州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293章 假 打第62章 殺匪虎第669章 鐵粉皇孫第348章 了無蹤跡第644章 聚仙樓第303章 報 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