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直接斬殺

之前,因爲李明傑託人相招,肯出大價錢。魏進和譚必俊應聘作爲李明傑身邊的保鏢。對習武者而言,這也是常見的一種出路。

到升山鎮這邊後,對於李明傑做什麼,最初也不知情。到兩個月後,逐漸明白李明傑有些不對勁,與他們所知的寨主不同。可既然到了李家寨,要立即離開,重新過飄蕩的生活,也沒能及時下決心。

兩人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李明傑的安危,到升山鎮後,李明傑身邊一直沒有出現危險,也不用兩人出手。

誰知今天突然遇襲擊,卻成爲生死之局。如今,有重新選擇的機會,魏進當然願意。譚必俊說,“魏兄,這位少爺是什麼人?不會是與李明傑火拼的人吧。”

“少爺是什麼人,我也不知。但要說他們是李明傑同樣的人,我是不信的。”魏進說,“少爺和大宗師在李家這邊,斬殺雖重,但升山鎮這邊的人,誰不是兩手血債?”

“李明傑和升山鎮肯定惡行和罪孽深重,能夠過來殺賊的,想來不會是壞人。”譚必俊沉思一陣,“魏兄你有了事務,算是有立功表現的機會了。”

“譚兄,要不我去跟大宗師說說,我們一起去辦事?”魏進說。

“不妥。”譚必俊說,“就算我們誠心投奔少爺,這邊會立即信任我們嗎?總要等機會,爲少爺建功立業,有了投名狀,纔可能被少爺慢慢認同。我不急……”

“也好……”魏進說,“大宗師雖然戰力高強,但我們倆人一起跟在大宗師身邊,確實不妥。”

對於魏進和譚必俊有什麼打算,楊繼業和巫豹等人也不在意。這兩個固然是大高手級別的人才,武力值高戰力強大。用戶只要的人來做突破行進攻,會有奇效。但對兩人心裡有什麼想法,會不會立即有認同,這一切都不着急。

安排出擊的軍兵在休整,巫豹和黑大地這樣的人,對於休整無所謂。

整個升山鎮都在忙碌,俘虜們已經嚇破膽,沒有絲毫反抗之念。但升山鎮的青壯們,沒經歷戰陣拼殺,心中不服,以爲蠻族軍這邊不能對他們做要求。

集中起來的升山鎮青壯也有近千人,人多之後,便覺得他們有理,鼓譟起來。對於這些青壯,蠻族軍覺得直接斬殺,心裡這一坎過不去,但如果不施加威壓,又不能壓住這些人的鼓譟。

楊繼業得知情況後,帶着楊猛等人到那邊去。這些青壯見楊繼業到了,紛紛叫喊,覺得冤情深重。

楊繼業站到一桌上,揚聲說,“大家覺得大軍不該把升山鎮的人,和李家寨的軍士相提並論,是不是?”

“是啊、是啊,我們不過是住在升山鎮,又不是李家的人。你們與李家有仇,那你們只管報仇雪恨好了,爲什麼要牽連我們升山鎮?”一個人站出來,看得出,平時在升山鎮也是有一定話語權的。

“哦,你們以爲我們打過來,是因爲和李明傑有仇,過來報仇的。是不是?”楊繼業說,“錯了。

我們打過來,不是找李明傑報仇的,是爲蘇杭除害。李明傑和他身邊的人,爲禍蘇杭、與倭寇勾連,在蘇杭燒殺搶掠,讓多少人死於無辜,多少家庭流離失所,寧府、臺府、紹府等地,冤死者衆多。

其中固然是倭寇亂蘇杭,可升山鎮人有多少爲惡了?你們誰手裡沒有人命冤死、誰沒有參與過燒殺搶掠,站出來吧。我看看,升山鎮有幾個人是乾淨的!”

聽楊繼業這樣說,升山鎮外地人雖不知他們的情況,但是隨着內部之間,彼此瞭解對方是什麼樣的人。靜等一陣,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

楊繼業對升山鎮一千餘人說,“衆軍兵,誰不服從指令,直接斬殺!”

“遵令!”雖說這邊的軍士不多,但只要讓蠻族軍提振心氣的軍令,自然讓他們精神大振。

這一聲喊,當真響徹雲霄,令升山鎮的青壯人羣心生畏懼。也知道,面前這個蒙了臉面的少爺,對升山鎮的人不會留情。

楊繼業並沒有走,軍兵也明白,當即一個個小隊衝進人羣,要將這些人分開,帶走。人羣也不知要把他們帶到哪裡,有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個子不小,心裡恐懼又不忿,當下叫喊:要把我帶哪裡去,我不去,我要回家。

楊繼業聽了,對楊猛一揮手。楊猛原本距離這些人足有二三十步,那個叫嚷的人又在人羣裡面。然而,行動了的楊猛轉瞬即至。一手抓住那人的脖子,往外一擲。

那個人有一百三四十斤的漢子,卻像被擲投槍一樣,從人羣頭上飛過,丟落在地上。啪的一聲,那人暈死在地上。頓時,所有的人都靜悄悄了,沒有人再敢發出絲毫聲音。

楊猛回到楊繼業身邊,蠻族軍繼續之前的分派人手,一隊隊百人隊被幾個軍兵帶着,去做苦力,再也不敢反抗。

處理好升山鎮的青壯,要搬空李家寨和升山鎮的存糧,難度隨大,但還是可以做到。另外,有一件事情也是楊繼業一直在權衡的,那就是升山鎮原住戶家裡的財物,要不要搜檢出來。

實際上,升山鎮各家的這些財物,也是搶掠而得,並非升山鎮人勤苦所獲。但這些財物已經被各家收藏,搜檢各家,會不會讓蠻族軍的人以爲攻破一地,就搜刮一地?

這樣的印象決不能有,讓升山鎮的人享受這些搶掠得來的財物,顯然也是對蘇杭受害人家不公。一時間,楊繼業在琢磨該怎麼處理,纔是最恰當的做法。

巫虎見楊繼業遲遲沒有決定,說,“少爺,讓一隊青年軍去辦理這件事,搜找出來的所有財物,責令他們用於粥場的乾糧,也算是將這些財物,還給了蘇杭。”

“二哥,這個想法好。”楊繼業說了,當即將唐仕順叫來,讓他安排青年軍的人來辦理這個事情。

唐仕順要隨軍奇襲橋臺鎮齊洪波,也需要提前休整,不過,有事情要做,他也只能在馬背上睡覺了。

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239章 新朋友第116章 削勁哥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84章 又見啞巴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572章 換角色第333章 楊詠石的曾經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403章 三件寶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27章 笨死了第136章 難取捨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130章 演 說第307章 辦學堂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288章 收糧與佈局第424章 接戰前第375章 遠襲倭寇第87章 戰後相見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485章 勝利了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149章 參戰名單第355章 殺回去第632章 幫妹妹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704章 安 睡第699章 排禾縣第295章 恆源商貿的要求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375章 遠襲倭寇第87章 戰後相見第242章 文友結社第694章 夜 戰第707章 密 談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197章 破關卡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225章 看不透第75章 赴死之殺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339章 挽 留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404章 知府有請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285章 趕時機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54章 逃得掉嗎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403章 三件寶第286章 周家行動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346章 膽顫心驚第416章 張靖海家世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689章 縣令張新遠第38章 學內功第433章 三段式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456章 追與逃第319章 匹夫有責第75章 赴死之殺第314章 名次不高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383章 逼 問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453章 文昭帝的推測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673章 初訪太子府第389章 奇襲見湖鎮(一)第519章 少年身份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448章 去皇宮第40章 端陽詩會第34章 《勸學詩》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56章 各方反應
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239章 新朋友第116章 削勁哥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84章 又見啞巴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572章 換角色第333章 楊詠石的曾經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403章 三件寶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27章 笨死了第136章 難取捨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130章 演 說第307章 辦學堂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288章 收糧與佈局第424章 接戰前第375章 遠襲倭寇第87章 戰後相見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485章 勝利了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149章 參戰名單第355章 殺回去第632章 幫妹妹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704章 安 睡第699章 排禾縣第295章 恆源商貿的要求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375章 遠襲倭寇第87章 戰後相見第242章 文友結社第694章 夜 戰第707章 密 談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197章 破關卡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225章 看不透第75章 赴死之殺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339章 挽 留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404章 知府有請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285章 趕時機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54章 逃得掉嗎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403章 三件寶第286章 周家行動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346章 膽顫心驚第416章 張靖海家世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689章 縣令張新遠第38章 學內功第433章 三段式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456章 追與逃第319章 匹夫有責第75章 赴死之殺第314章 名次不高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383章 逼 問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453章 文昭帝的推測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673章 初訪太子府第389章 奇襲見湖鎮(一)第519章 少年身份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448章 去皇宮第40章 端陽詩會第34章 《勸學詩》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56章 各方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