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文昭帝的推測

“唐俊詞跟楊盛文搭不上,”文昭帝說,“估計唐俊詞是真糊塗。不過,唐俊詞肯聽信一個小兒的提議,推進蘇杭春耕,確實也是有胸襟之人。”

“皇上用人準啊,這是我朝大興之兆。”老太監說,“楊繼業這個小兒,有這樣的膽魄,這樣的眼力?不過想來也是,楊繼業在蘇杭辦粥場,一直沒斷過,楊家不該有這樣的財力吧。

難不成他是用王府軍的軍糧?王府軍是小王爺領軍,這樣看來,這個楊繼業同小王爺劉浪是不錯的朋友了。這就是鎮邊王爺,爲何敢令小王爺劉浪領軍前往蘇杭的緣由?”

“我想起來了,”文昭帝說,“這個楊繼業同劉浪之間往來,是從去年端陽文會期間開始的,據說楊繼業從魔教人手中救下劉浪,後來在六月六蠻族那邊,劉浪和楊繼業也一起去過蠻族祭祖。”

“還是皇上記性好,去年的事情都記得清清楚楚。這樣看來,王府軍走之前,劉浪可能就跟楊繼業說定了。楊繼業到蘇杭,辦粥場,賑災救人,唐俊詞是一府之首,應該是有感於文士的善心,才爲楊繼業揚名。

楊詠石啊,這詩會不會是楊盛文所作?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皇上啊,我每當念出這詩來,心裡就熱熱的、鼻頭就酸酸的、眼睛就潮潮的,人老了,這心經不起年輕人折騰啦。”

“你在幫楊家說話,楊盛文給了你多少好處。”文昭帝笑罵一句,“這首詩爲楊繼業揚名,那也是他有這份心。不管在蘇杭施粥、獻策,是楊盛文的意思也好,還是楊繼業自己的意思也好,寡人都不理會。”

“皇上,楊盛文再不堪,也不可能爲兒子做槍手。楊家長子爲國赴難,楊盛文從沒說一句話。老奴記着這一點,難忘記啊。”老太監不否認自己爲楊家說好話的意思。

“這個楊繼業還不錯,就不知過幾年會如何。先不管了,三年後,讓他進京科考吧。”

“皇上,我替楊盛文謝過皇上隆恩。”老太監笑嘻嘻地說。對於楊繼業這個人,三年後有什麼表現,倒是不怎麼擔心。只要楊繼業在蘇杭按照如今的表現,自然不會令皇家失望。

對於文昭帝而言,記憶中如果留下一個人的名字,那對他而言就是非同尋常的事。老太監也知道,文昭帝對於人才的渴求,既是要改變文朝面臨的危機,也是要給劉家後人留下可用之才。

國祚延綿,那是需要子孫整齊,更需要有棟樑之才相幫,才能夠支撐起來。皇家傳續,爲什麼皇家子孫多有爭殺?對文昭帝看來,沒有這樣的兄弟間爭殺,勝之而出,有如何能夠與整個文朝的大臣、大家族之輩爭鬥?

國祚傳續,本身就是你死我活,唯有在爭奪中勝出者,才具有更堅韌的心性,守住這份家業。

性情溫厚固然是好人,但不一定是好皇上,更不是一個好的守業者。

楊繼業這短短的時間,表現確實搶眼,可在文昭帝眼中卻又不過如此。文朝以來,到文昭帝后,國內總體趨於平穩,國力上升到一定高度。這樣的背景下,涌現出一批批才子,也是很正常的。

不少年少而才高的,也不在少數,但這些人長大後,能不能真正成爲扛鼎之才,與之成長的環境、際遇、運氣等也是關聯的。

如果三年後,楊繼業到京城參加會試,能夠考出頭名,那纔是真正的優勢。或許到那時候,楊繼業的前路纔開始明朗。

對文昭帝而言七十五歲的時光,還能不能堅持到三年後,他固然不會去想這個問題,但客觀上卻是存在的。對於古代人,壽命普遍短,過六十的都屬少數,何況文昭帝還在皇位上,其辛苦和消耗,不是外人可知的。

對於楊家、對楊盛文,文昭帝自然顧念他爲文朝所做出的付出,如果說朝堂需要楊盛文來做事,不過一紙詔書而已。對於楊家後人,會不會有傾向性照顧,目前文昭帝也沒有打算,因爲他不想對外界透露任何傾向性的信息。

老太監把蘇杭傳來的文件收攏,準備離開。文昭帝說,“韓立仁怎麼樣?”

“皇上,韓立仁之女與楊繼業已訂親……”老太監故意提出這個事情。

“這兩家分分合合,倒也是趣事。”文昭帝說,“韓立仁之女叫韓玉芝吧,倒是有些聰慧,看準了那個書呆子。”

“我猜啊,楊繼業的書呆子之名,會不會是楊盛文讓他裝傻。真是書呆子,能夠做出《詠石》詩?”老太監笑着說,“都不是省油的燈。”

“楊盛文沒有幾手功夫,能夠在右丞相府十年?”文昭帝說,“這十年確實沒做出像樣的事情,主要還是性子使然,讀書讀多了。”

“儒家聖典固然要學,要尊,要體用,不過啊,楊盛文那性子,心中的三綱五常,殺了他估計都變不了。食古不化說的就是這樣的人,在盛世固然好,外有強敵時,就顯得不足了。”老太監明白文昭帝的心,替他將這番話說出來。

“不說那個傢伙,說起來就煩人。”文昭帝揮揮手,“殺又不能殺,用又不好用。我看,把韓家那個老大提一提吧。”

“皇上高明……”老太監說。不能直接對太子府有所表示,也不能對楊家直接表示,那就把楊繼業的大舅子升一升,至於外面如何猜測,都隨他們吧。

韓新勇二十七歲,在職位上做一下調整,也算合情合理。至於如何操作,老太監不會插手,也不會將這些信息透露到宮外。

這時候,在皇宮提到楊繼業,倒是可多留意一下這個人,看一看楊繼業在蘇杭到底做了些什麼事。

遠在蘇杭的楊繼業,自然不知京城和皇宮的變化,不然,他估計都不敢出兵升山鎮。這種北地出兵,雖說不直接牽扯到他,是蠻族軍和王府軍在背鍋,可實質上的核心,不可能外界不知。

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574章 太子行跡第356章 挺過來了第186章 山匪情況第267章 三女碰面第240章 求 聯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167章 誰出戰第716章 出 擊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630章 有喜啦第482章 前無路第235章 亂了分寸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54章 逃得掉嗎第714章 不經打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171章 對 衝第198章 降不降第13章 到 手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354章 王府軍的生死蛻變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524章 同一天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691章 什麼來路第120章 山洞有礦第14章 巫 家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52章 獻 詩第223章 攤子大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117章 搭搭手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151章 削勁的血性第290章 五家齊聚第508章 教學理念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594章 韓立仁逛街第535章 來戰——第668章 見先生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587章 知與行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421章 訴衷腸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641章 開早朝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23章 亂鬥及旁觀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66章 多寶和尚第677章 誰遞陳條第577章 少爺秘事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458章 仇深是個執念第63章 一路衝殺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387章 強行軍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212章 各支態度第120章 山洞有礦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298章 夜裡出貨第87章 戰後相見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534章 五義莊第456章 追與逃第16章 你賴皮第569章 分頭跑第660章 了心願第175章 斬馬腿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48章 耶律鍾玉第379章 領軍需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480章 死亡線第338章 追 擊第130章 演 說第584章 皇孫見右相第66章 多寶和尚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426章 莫名其妙王柏樑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73章 三尊炮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682章 利好消息
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574章 太子行跡第356章 挺過來了第186章 山匪情況第267章 三女碰面第240章 求 聯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167章 誰出戰第716章 出 擊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630章 有喜啦第482章 前無路第235章 亂了分寸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54章 逃得掉嗎第714章 不經打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171章 對 衝第198章 降不降第13章 到 手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354章 王府軍的生死蛻變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524章 同一天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691章 什麼來路第120章 山洞有礦第14章 巫 家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52章 獻 詩第223章 攤子大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117章 搭搭手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151章 削勁的血性第290章 五家齊聚第508章 教學理念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594章 韓立仁逛街第535章 來戰——第668章 見先生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587章 知與行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421章 訴衷腸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641章 開早朝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23章 亂鬥及旁觀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66章 多寶和尚第677章 誰遞陳條第577章 少爺秘事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458章 仇深是個執念第63章 一路衝殺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387章 強行軍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212章 各支態度第120章 山洞有礦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298章 夜裡出貨第87章 戰後相見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534章 五義莊第456章 追與逃第16章 你賴皮第569章 分頭跑第660章 了心願第175章 斬馬腿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48章 耶律鍾玉第379章 領軍需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480章 死亡線第338章 追 擊第130章 演 說第584章 皇孫見右相第66章 多寶和尚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426章 莫名其妙王柏樑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73章 三尊炮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682章 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