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赴北地

遠在蘇杭,巫虎接到信鴿,看了傳來的信,心裡也是沉重。

將黑小弟等人召集到軍中,要他立即召集百人,奔赴北地。如今在蘇杭,戰事雖然還處在膠着、對峙狀態,但蠻族軍確實沒有太大壓力,也不會主動衝到最前面的。

青年軍這邊,唐仕順和李大金前來請命,表示願意往北地。唐仕順是秀才功名,自然比黑小弟和手下的人有優勢。遇上關卡盤查,有秀才功名的人在,會有很多便利。

但唐仕順是青年軍的軍長,他離開青年軍,這邊沒有更適合的人來接替。楊繼業不在,巫虎主導這邊的全部事務,爲這個人員的事宜也難以斷決。

張靖海也得知要派一隊人前往北地,便站出來。張靖海也是文人,也是秀才功名,年齡稍大,對於北方區域有比較清晰的概念。楊繼業之前想要張靖海鑽研海事,但他卻先到軍中來,體驗與倭寇之戰。

見張靖海請求,巫虎覺得此去北地,不單純是戰鬥,會與一些文人、軍方等處理關係,有一個秀才隨同前行,當真要好得多。

巫虎今年也是二十七歲,與張靖海同齡,說,“張兄,別的話不多說。帶多少人去,帶多少人回。這是少爺的意思,一個都不能丟下。我們是去救人的,不是去拼命,也不是去殺敵的。對北地那些人有多強,你們遠遠看一看就夠了,回來後告訴蠻族軍,到時候少爺一聲令下,我們再去滅掉他們。”

“請伍將軍放心,我知道少爺的意思。”張靖海說,“黑少蠻主主軍務,我負責處理與地方的事務吧。遇到難斷決的事情,我們商議來定。”

“好,安全歸來。”巫虎說。

同去北地的,這一次就有魏進和譚必俊這兩大高手同行,加上黑小弟和身邊另外三個人,打到大高手的級別的至少有六人,而黑小弟帶走的都是探子一系的好手,基本達到高手的武力值。

相對而言,倒是張靖海的武力值最弱,但有魏進和譚必俊兩人隨在身邊保護,安全上沒問題。

臨走之前,巫虎將魏進和譚必俊召集在一起,對此行的核心人物定出一個規則。任務是保護或救助太子身邊的韓立仁大人,但一切行動,是以自身團隊的安危放在第一,不可蠻幹。

如果對方被擒下,作爲文臣,後金那邊的人也不會過於折磨。伺機而動,如果已經出關外,行動取消。

張靖海和黑小弟爲此行主要成員,所有人必須聽從指令,令行禁止,不得違抗。對於聽令,蠻族軍這邊不存在問題,但去了北地,遇上特殊情況,可能會產生分歧,這時候,就得聽張靖海的指令。

“除了保護韓大人,太子有危險,量力而行。此外,熟悉北地情況,今後,說不準哪一天,我們蠻族軍就會在北地與後金外族拼殺。摸清地形,到時候我們纔會佔據主動。

最後羅嗦一句,機動和快速轉移,纔是你們的優勢,千萬不要忘記了。帶去的槍械,不能落在外人手裡,這一點,也需千萬記住。”

平時很少話語的巫虎,這一次顯得羅嗦,關鍵還是行動太重大,擔子很重。

看着張靖海、黑小弟等人騎馬離開,這支馬隊,將穿行千里進入北地。巫虎沉着臉,遲遲沒有回頭,唐仕順在身邊,說,“伍將軍,他們會平安歸來的。”

早朝,文昭帝坐在高高的龍椅上,對下面正在紛爭不已的羣臣俯視。心裡很煩悶,但沒有直接表達心裡的想法。

太子離開京都已經十來天,按照行進速度,應該抵達幽州附近了。不過,帶了三萬禁軍前行,十來天可能還在半途。前線傳回來的六百里急報,卻沒能將前線的軍情說仔細。

後金軍馬破關入境,一開始就分兩路,一路去伏擊天雀關邊軍,另一路直奔富庶地區,要趁着內地各村寨不備搶掠一番。除了錢糧,對精壯人口他們也會搶奪。

將精壯人口擄走,押回後金,到那邊去做奴隸。做後金的工匠、農夫,包攬所有的活計,然後有一口飯吃,保持不死而已。

後金本身是遊牧民,不擅於做農活也無心做這些事情。每一次入關,都會搶奪人口,成爲他們的財富之一。

前線具體的情況,文朝這邊也探查不到。受到襲擊區域,也沒法將消息送出來,使得文朝這邊,只能在一個大範圍裡進行防範。

這樣的吵鬧不休,已經好些天了。文昭帝對朱子善這個左丞相、百官之首,始終拿不出可行的對策,惱火不已。

文朝的行政風格,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文昭帝雖然逐漸收攏皇權,但文高祖定下的治國方略,他也不能直接丟掉。

看着下面文臣、武將們的嘴臉,文昭帝對這些人背後的事情基本上都掌握,不過,人無完人,只有讓這些人得到利益,他們纔會出力,維護文朝的存在。

可如今,太子北上,援北王師卻遲遲不能到位,這讓文昭帝惱怒不已。已經發過幾次脾氣,但收效甚微。文朝的軍兵疲弱,軍將無能,這是文士們希望看到的,可這時候,外族入寇,文士能將敵寇罵退?

手在龍椅上一拍,正在吵吵的羣臣便靜下來。文昭帝掃視一遍,說,“兵部給我一個回話,今天,對,就在今天,北上王師能點齊人馬整軍出發嗎。”

文昭帝聲音冷森,這是暴怒前兆。下面的羣臣自然不會直接逆着文昭帝,都不說話。兵部尚書跪伏在殿上,也不作聲。

“說——”文昭帝狂呼一聲,朝堂的每一個人都心中一顫。

“能出軍……”兵部尚書說。

“好,大家都聽到了。日後,如有出入,那就殺一批軍將。”文昭帝陰沉沉地說,“左丞相,你是百官之首。今天北上王師還不能整軍出發,你去邊關,讓楊盛文來替你吧……”

文昭帝說後,站起來,徑直離開大殿。

朱子善被這樣點名,還被威脅要用楊盛文接替於他,也是臉色陰沉。

第31章 逃 學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396章 奇襲見湖鎮(八)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27章 笨死了第78章 啞 巴第356章 挺過來了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392章 奇襲見湖鎮(四)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474章 少爺少爺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69章 精銳齊出第41章 微 瀾第117章 搭搭手第564章 攻寨手段第149章 參戰名單第231章 上 朝第709章 新仇舊恨第201章 誰 錯第542章 親自下場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235章 亂了分寸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427章 殺伐果敢第92章 族羣分別第714章 不經打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22章 刺 殺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414章 張靖海第282章 考後不能鬆第27章 笨死了第338章 追 擊第22章 刺 殺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202章 開 倉第56章 各方反應第516章 找王爺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347章 芒勁角第135章 談崩了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399章 民力運用第61章 豹虎鬥第457章 女兒心難猜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186章 山匪情況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533章 多高士第19章 三個問題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132章 談不攏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109章 教數字第695章 城門交鋒第97章 虎口奪食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555章 追擊與反殺第694章 夜 戰第377章 潰 逃第47章 低級粗糙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290章 五家齊聚第470章 誘敵深入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223章 攤子大第483章 全 滅第201章 誰 錯第117章 搭搭手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672章 心與善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587章 知與行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第137章 耶律鍾玉的蹤跡
第31章 逃 學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396章 奇襲見湖鎮(八)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27章 笨死了第78章 啞 巴第356章 挺過來了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392章 奇襲見湖鎮(四)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474章 少爺少爺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69章 精銳齊出第41章 微 瀾第117章 搭搭手第564章 攻寨手段第149章 參戰名單第231章 上 朝第709章 新仇舊恨第201章 誰 錯第542章 親自下場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235章 亂了分寸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427章 殺伐果敢第92章 族羣分別第714章 不經打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22章 刺 殺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414章 張靖海第282章 考後不能鬆第27章 笨死了第338章 追 擊第22章 刺 殺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202章 開 倉第56章 各方反應第516章 找王爺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347章 芒勁角第135章 談崩了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399章 民力運用第61章 豹虎鬥第457章 女兒心難猜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186章 山匪情況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533章 多高士第19章 三個問題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132章 談不攏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109章 教數字第695章 城門交鋒第97章 虎口奪食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555章 追擊與反殺第694章 夜 戰第377章 潰 逃第47章 低級粗糙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290章 五家齊聚第470章 誘敵深入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223章 攤子大第483章 全 滅第201章 誰 錯第117章 搭搭手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672章 心與善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587章 知與行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第137章 耶律鍾玉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