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族羣分別

從巫小陸叔叔家出來,巫小陸忙問,“楊大哥,那些豬被割了。不會死?”

“小六,等這些豬長大。肉就不臭,味不大。你信不信?”

“楊大哥說的,我肯定相信。”巫小陸理所當然地說,“真能夠這樣子,豬肉會讓大家都喜歡了。楊大哥,你真的太厲害了。”

“小六,在前朝,州城、府城的人,將豬肉作爲美食了,做出很多花樣,可好吃了。最著名的菜式就是東坡肉,今後,我們的酒樓,要做出這種菜式。”

“太好了,楊大哥,那我們可以多養豬了啊。”巫小陸說。楊繼業心裡一動,確實要做這方面的準備了。蠻族各寨子,沒有擴大養豬的習慣,在夜校,可以介紹一下技術啊。

夜校也是兩節課,二十幾歲到四十來歲的成年人,上課的時候,大家對小先生是足夠的尊重。

楊繼業溫習過以前的課程,也檢查了知識掌握情況。覺得還不錯,說,“前些天,‘三字經’你們基本記熟悉了。這是前朝文士總結出來的蒙童之學,從今天起,我們開始學《百家姓》。

百家姓不是正好有百家,而是一種大概的計數。就像我們平時說的,‘他們家來了十來個客人’一樣,你沒有數清楚,看一眼,覺得差別多,就是那個意思。

《百家姓》也是蒙童讀物,原本是讓孩子們熟悉我們文朝有多少姓氏。我問一個問題,誰知道《百家姓》裡,爲什麼趙姓一族,放在第一位?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自然沒有人迴應的,即使有人知道,這些大學生們都不敢亂說話,在先生面前更是如此。巫小陸、巫素貞帶着另一個女孩,還有一直沒說話的男孩,以及那啞巴中年人,也站在後面,看楊繼業在授課。

特別是楊繼業在黑板上,在油燈下上課,讓男孩驚詫莫名,從沒看到過這樣明亮的燈火。

還有那黑板和白色的粉筆,寫字在上面,很難的。男孩先前偷偷試過,在黑板寫:男兒有淚莫輕彈;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

寫了好幾次,才歪歪扭扭地寫成,隨後急忙擦掉。身邊的中年靜靜地看着,不發聲,也不表示,但男孩也知道中年心裡想什麼,卻沒有哭了。

站在後面的男孩,這時候也是非常虔誠地聽着課,哪怕看前面的黑板不清晰。

中年看着眼前的這些,也是心潮翻涌,說不出是什麼味道。如今,小主人可以安穩生存,還得到教導,有了很明顯的上進。如果老主人得知,該心裡寬慰了吧。只是,這一切,都不能對外說。

楊繼業稍待,才說,“《百家姓》是前朝大儒所編撰,前朝的國姓爲趙。《百家姓》便以趙姓排在最前,尊國姓之意。其他姓氏,則以官方統計的人數多寡進行排序。

在文朝的姓氏中,單姓居多,然後有複姓,還有三字姓等。這些姓氏,表示同姓既是一個宗族的意思,也可分出輩份尊卑。

實際上,很多姓氏的來源,是以當初居住區域,或封地封王封侯封國來確定姓氏的。比如周王朝,八百諸侯,實際上多是周家皇族的分支,分封之後,以地名等爲姓氏。實際上,很多不同姓氏,實際上都是相同祖先,傳承下來,然後兄弟分開,各居一地,子子孫孫傳襲而下,成爲不同姓氏,不同宗族。

如果說,完全按照姓氏來區分宗族,實際上是大謬之舉。

我們剛纔所列舉的不過是周王朝進行的分封,那周皇族之前呢?夏皇族、商皇族,還有更前面的三皇五帝,神農氏之前的前古時代的人羣族,又是怎麼區分不同宗族?

那些前古的事情,已經沒辦法確知。但是,我想說的一句話,你們看有沒有道理?

不知大家有沒有見過蒙匈族的人,他們的面孔、鼻子和眼睛,和文朝、蠻族是不是一樣?從蒙匈族往外走幾萬裡,沿途會有渾身白色的人,有渾身黑色的人,有黃頭髮、棕色頭髮,有藍眼睛的人,你們說,如何區分族羣的不同?

顯而易見的事,蠻族和漢族以及周邊的不少族羣,在前古,都應該是同一個族羣,才能夠在千萬年以來,大家都是黑頭髮、黑眼睛和黃色的肌膚。”

楊繼業沒有將生蠻、熟蠻和漢人都是同一族羣的結論說出來,也是想不要過於急切,等這種說法在熟蠻這裡慢慢傳開。

從後世的說法看,華夏五十多個民族,各有自己的祖先,各有一條根。但實際上,這些族別追溯到前古的歷史,不難推知,都是一條跟,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地分岔,演變成目前的狀況。

最明顯的記載,便是《史記》中對三皇五帝的記載部分,明確地記錄了周王朝分封后,各自姓氏的命名。實際上,這些人很多都是周王朝重要分支,被分封出去的。

幾代或十幾代後,那條最初的根,也就不存在了。又如秦王嬴氏,追溯到先祖,血脈上實際還是皇帝軒轅。又如堯舜禹之間,也全部是軒轅一族的血脈傳續。(見《史記》)

如此,姓氏固然可證明是同一先祖傳續,但不同姓氏之間,追索而上,往往也是同一血脈,分支的隔代太久而已。

還有一種情況,戰亂、獲罪避禍,也會自行改動姓氏,抱養、上門贅婿等同樣會改變後代姓氏。這些都說明一點,姓氏不同,不一定就是不同血脈傳續而下。

男孩聽了楊繼業所說,也在苦苦思索。這樣的話,以前從沒聽過。倒是前面那些成年學生,對小學生說的熟蠻、生蠻和漢人是一家,理解爲先生與我記載之間的關係。

記誦幾遍,然後寫出前十六個姓氏,讓學生們練習寫字。桌上的沙盤,寫字看不到好壞,夜校的目的是學會識字與寫字而已,至於字體如何,是沒有多少人在意的。

巫素貞聽楊繼業說幾萬裡之外,有白人、黑人,有藍眼睛、黃頭髮,心中質疑這真是人嗎?秀才又是如何得知的,難道他到過那邊,看到的?

第638章 楊韓相見第37章 劉浪出題第481章,倭寇噩夢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569章 分頭跑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243章 爭 辯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第144章 小王爺讀書少第37章 劉浪出題第164章 先走一步第18章 縣學內第82章 我是他的大姐大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268章 大婦風範第347章 芒勁角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97章 虎口奪食第584章 皇孫見右相第18章 縣學內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212章 各支態度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89章 一屋不掃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424章 接戰前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94章 應對問答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307章 辦學堂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280章 百十斤第351章 購米糧的路子第578章 增援承平山莊第478章 又受挫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621章 撫卹其家第274章 身子麻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344章 此計可行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117章 搭搭手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123章 讀與考第363章 劉府夜談第549章 騎兵衝陣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461章 戰機與戰場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579章 挖 坑第449章 老臣遵命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135章 談崩了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408章 好東西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586章 再臨垣武城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73章 三尊炮第359章 此路不通第699章 排禾縣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656章 正兵三萬第462章 楊家粥場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7章 鐵 叔第29章 伯權大師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62章 殺匪虎第237章 初到垣武城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670章 經營北地思路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182章 第一親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360章 覆 滅第100章 我們做第327章 三品徐金勝
第638章 楊韓相見第37章 劉浪出題第481章,倭寇噩夢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569章 分頭跑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243章 爭 辯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第144章 小王爺讀書少第37章 劉浪出題第164章 先走一步第18章 縣學內第82章 我是他的大姐大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268章 大婦風範第347章 芒勁角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97章 虎口奪食第584章 皇孫見右相第18章 縣學內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212章 各支態度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89章 一屋不掃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424章 接戰前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94章 應對問答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307章 辦學堂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280章 百十斤第351章 購米糧的路子第578章 增援承平山莊第478章 又受挫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621章 撫卹其家第274章 身子麻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344章 此計可行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117章 搭搭手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123章 讀與考第363章 劉府夜談第549章 騎兵衝陣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461章 戰機與戰場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579章 挖 坑第449章 老臣遵命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135章 談崩了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408章 好東西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586章 再臨垣武城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73章 三尊炮第359章 此路不通第699章 排禾縣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656章 正兵三萬第462章 楊家粥場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7章 鐵 叔第29章 伯權大師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62章 殺匪虎第237章 初到垣武城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670章 經營北地思路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182章 第一親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360章 覆 滅第100章 我們做第327章 三品徐金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