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皇帝老子親自說教

內的決戰已經迫在眉睫,明軍二十餘萬大軍已經在鳳、太和、五河、虹縣近數百里的數個城鎮佈下了陣勢,隨時等待清軍南下,而清軍左右兩翼四路大軍也紛紛抵達了靈璧、宿州、毫州、蕭縣一帶,大戰即將來臨,兩軍反而安靜下來。

在鳳陽城,朱駿坐在中都的宮殿之內,幾個大軍團的總督屏息而立。

朱駿看了會奏疏,這些都是南京送來的,內閣早已署理過一遍,又發來這裡,給朱駿批閱,如今的江南已漸漸進入正軌,江蘇的機械、浙江的紡織業、福建的造船、江西的陶瓷都已經開始有大量的廠商入駐,在政治方面,朝廷裡倒是風平浪靜,朱駿隨意翻了翻,這纔將奏疏放下,擡眸掃視殿內的六七個將領。

“決戰之期已近,明日各位就要分赴各線了,朕讓你們來,第一嘛,自然是給你們鼓鼓氣,這第二,自然是李愛卿與你們談談各線的計劃了,軍事上面朕不是很懂,就由李愛卿來說吧,你們不要拘謹,該如何討論便如何討論。”

朱駿發了話,坐在下首的李定國立即站了起來,在殿的一側,一幅巨大的地圖懸掛在牆壁上,李定國向皇上行了個禮,隨後向衆總督道:“參謀部的意見很簡單,清軍分爲四路,其中駐守靈璧、蕭縣的是兩支各省的綠營,宿州、毫州則是滿蒙騎兵,李霄的武漢軍團駐在蒙城、沐將軍的蘇南軍團駐在太和、孫堂福將軍的程度軍團駐在固鎮,張有德將軍的海都軍團駐在五河、而徐達昌將軍的殖民軍團駐在虹縣,彼此連成了一線。”李定國先是簡約的談了談雙方的部署,隨後指了指靈璧、蕭縣二城:“這兩地的清軍以綠營爲主,因此,參謀部的意見是全軍總攻,李霄的武漢軍團攻打靈璧、沐將軍的蘇南將軍攻打蕭縣,爭取在十日之內將其殲滅,而後迅速配合成都軍團、殖民軍團合圍中路滿蒙騎兵這裡……”李定國最後將手指到了齊眉山這個位置:“在這裡進行決戰。”

齊眉山位於在徽靈壁縣西南三十里,山開八字,如列眉然,當年燕王朱棣南下靖難,徐輝祖便敗之於齊眉山。李定國選定了這裡進行決戰,正是因爲這裡是清軍防線的中心,一旦靈璧、蕭縣有事,宿州、毫州的滿蒙八旗要想救援,這座齊眉山便成了必經之地,而綠營的戰力一向不高明軍方面還是自信能夠儘快將其擊潰,而成都軍團、海都軍團與殖民軍團便可在這裡搶先設下一個口袋,圍追堵截,將滿蒙的主力堵在齊眉山一帶,這裡丘陵樹木衆多,不適合騎兵作戰,等武漢軍團與蘇南軍團擊潰綠營之後,立即奔赴這裡,五大軍團合力困住滿蒙騎兵這隻巨獸並非是難事。

五大軍團總督跟着頜首頭,清軍的弱點就在那兩支綠營,對兩支綠營發起進攻,吸引滿蒙騎兵增援,再圍追堵截顯然是個不錯的戰略,自然沒有人提出異議。

“李參謀長,麼沒有我們夔東軍團的份?”李來亨在一旁一直默不作聲,這個時候提出了異議,他是新任的+東軍團總督,雖說+東軍團還沒有經過改編整訓力甚至連那些裝備了舊式火銃的殖民軍團都不如,可是這樣規模的大戰沒有夔東軍團的份他很是鬱悶。

李定微微一笑:“夔東軍團剛剛進行了一場漢口守衛戰,士卒疲乏,因此,參謀部的意見是讓貴軍團駐紮潁川,以防備西北面的騎兵來襲。”

“西的騎兵?王輔臣不是已經反了嗎?西北面哪有騎兵?”

李定國捋了捋須:“王輔臣就算反了有個隴右騎兵。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因此還是駐紮一軍地好。”

李定國沒有說出真正地因。王輔臣雖然反了是也不得不防。畢竟這馬鷂子是出了名地牆頭草手上又有幾萬騎兵。怎能不做一點防備。

李來亨默默地想了想。終於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麼夔東軍團便奔赴潁川好了。”

李定國纔將目光落在朱駿身上:“皇上。你看如何?”

朱駿開始時聽地雲裡霧裡。原本在海都時。幾場小戰役朱駿曾參與過指揮。可是對於這樣地大規模作戰。朱駿卻實在不是強項。他見衆將無人反對。隨即頜首點頭:“朕敕你爲參謀長。這兵事地指揮以及戰役地制定自然是全數託付李愛卿地。既然無人反對。那麼便施行吧。”

“遵旨。”

朱駿微微一笑:“諸位愛卿,大

,朕作壁上觀,今日朕擺下了酒宴,既不能上陣殺勞犒勞諸位吧。”

“好。”沐劍鳴、李霄二人轟然應諾。

其他的將領則顯得靦腆了一些,一齊稱謝:“皇上愛卿末將,末將不敢辭。”

朱駿正要下令傳膳,隨軍而來的小桂子卻匆匆進殿來:“皇上,有察哈爾蒙古使者到。

察哈爾部雖然叛亂,但是與大明聯絡的使者卻需要悄悄的潛入關內,跋山涉水而來,直到額哲率軍殺入東北之後歷經大戰之後才堪堪抵達。

“察哈爾部?”朱駿到這四個字,立即想到北鎮撫司指揮使扈言曾提供的資料起來,這個察哈爾部可不是尋常的蒙古部落,在明朝的中後期一度崛起爲蒙古各部的共主,據說還是黃金家族一脈,曾經的林丹汗還曾與遼東的明軍一起抵禦過滿人,後來察哈爾部兵敗,明軍也兵敗如山倒,最後才讓滿人趁機一舉收服了蒙古諸部。

“快,請他們進來。”朱駿感覺了好兆頭,臉上立即露出笑容,繼而一臉遺憾的向李定國等人道:“看來朕是不能作陪你們喝酒了,酒宴已在武英殿舉行,諸位先去吧。”

李定國等立即道:“末將怎麼敢讓皇上作陪,死罪,死罪。”這才魚貫而出。

等李國剛剛邁出殿檻時,正好撞見一名穿着滿人服飾的人進來,相互瞥了一眼,那使者才邁步進殿。

“大皇帝陛下,我是額哲汗的使者阿日斯蘭,我從千里之遙的東蒙古趕來,奉了大汗的命令,前來與陛下交涉。”

“不需要多禮了。”朱駿的掩飾住內心的,察哈爾部在蒙古人心目中很有威望,他們現在來覲見自己,自然是關外發生了什麼大事,這對於大明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只要關外一亂,這些滿人恐怕就要吐血了。

“偉大的額哲汗決定與大結爲兄弟之邦,這是額哲汗的國書。”阿日斯蘭一臉恭敬的掏出了一份羊皮摺子,正要遞上去。

“且慢。”朱駿伸手擋住阿日斯蘭的動作:“怎麼?兄弟之邦?”

朱駿雖然不是天朝主義者,可是但凡聯盟,強勢的大明一直都只承認藩國身份,絕不會願意出來個兄弟之邦的玩意,名分問題就是朝廷的臉面,也是大明的國策,若是一個蒙古部落都成了大明的兄弟之邦了,那麼現在這麼多藩國豈不是都要翻天了?

阿日斯蘭一臉惑:“偉大的皇帝陛下,怎麼?您有什麼問題?”

朱駿面容一肅,察哈爾部既然派出了使者,想必在關外已經反了,現在的局勢恐怕是察哈爾部有求於大明,而不是大明要賴着察哈爾部,既然如此,朱駿自然擺出一副‘天子’的威嚴:“大明乃天朝之國,爾國小小部落理應稱臣纔是,回去告訴你們的主子吧,這個兄弟之邦朕不稀罕。”

阿日斯蘭仍是覺得惑:“關內的土地是皇帝陛下的管轄範圍,您是關內的皇帝,而關外是額哲汗的牧場,有什麼理由讓關外之汗向關內的皇帝稱臣呢?”

朱駿白了白眼,今天算是遇到了一個木魚腦袋,不過立場問題是決不能放的,可惜身邊沒有禮部的官員在場,那羣書呆子若在,也應是讓他們去應付這個白癡,教誨他們如何懂得天朝的禮儀,這個時候在這中都,總不能讓那些丘八軍漢去和使者談,朱駿只能親自出場:“朕是萬乘之君,普天之下唯一的天子,爾部不過是千乘之國,一個蠻荒部酋而已,大明擁甲百萬,敢問貴部有甲士幾何?”

阿日斯蘭有些糊塗,老老實實回答:“我們有十萬最勇敢的戰士。”

阿日斯蘭說到十萬這個數字時,難免有些心虛,恐怕整個察哈爾部的青年男人全部加在一起也不過五萬之數,說十萬實在有些吹牛,不過他不知道對方那個擁甲百萬其實比他吹的更多。

“貴部有十萬的勇士,而朕卻有百萬的大軍,有數以兆計百姓,你來說說看,朕會稀罕與貴部結爲兄弟之邦嗎?”朱駿是吹牛不臉紅的人,隨後眼睛一翻,差點飄到殿的樑柱上去了,嘴巴輕輕一瞥,一副不屑的樣子:“好啦,朕說了這麼多,沒心思跟你消磨,你若是願意納貢稱臣,天朝海納百川,自然是歡迎的,若是想搞什麼兄弟之邦,就快回去吧,朕沒這功夫。”

第428章 熱氣球第3章 鋼弩第568章 蒸汽戰艦第234章 大清版連發火銃第253章 送上門去投降第53章 誤會外交第98章 盡滅暹羅精銳第427章 靖海之策第247章 血債第231章 三藩覲見第203章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誘惑第十久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474章 屢教不改第395章 鰲拜伏誅第48章 日進金斗第448章 大日本礦工滿賽第65章 緬甸王子第112章 勸降第100章 撫慰第245章 調虎離山第530章 不和第66章 朕很爲難啊第84章 決戰第519章 組建騎兵第427章 靖海之策第515章 國書第411章 宰的就是你個鄉巴佬土鱉第89章 爭國本第245章 調虎離山第105章 女主閃亮登場第546章 準噶爾汗國第798章 空營第138章 各懷鬼胎第407章 百萬流民過長江第512章 密旨第483章 圍城第36章 論策(上)第403章 博彩第168章 哥要做反骨仔第127章 挑撥離間第495章 關內最後一戰拉開帷幕第512章 密旨第24章 克倫族第28章 歃血爲盟第146章 將計就計第538章 通古斯大酋長部落成立鳥第36章 論策(上)第136章 招商引資第170章 完勝第134章 籌建開發特區第450章 反叛第170章 少年康熙第55章 輿論殺人第37章 論策(中)第59章 責任第345章 保江山還是保祖墳第210章 裁撤二藩第6章 信心第514章 坐地分贓第252章 公主入宮第498章 夔東軍團第376章 羣體事件第446章 民不可愚第179章 叛逃第229章 征伐不臣第511章 捉到一個黃帶子第46章 斷貨的供貨商第24章 克倫族第86章 授勳第240章 誰在挑撥誰?第104章 五國來朝第475章 欲擒故縱第789章 狼子野心第573章 歐洲第85章 大勝第395章 鰲拜伏誅第95章 征伐暹羅第201章 下馬威第196章 軍區總兵第264章 謠言是武器第561章 叔侄第118章 荒謬的審判第468章 英國人來了第383章 殖民軍團第122章 文藝復興第231章 三藩覲見第478章 夔東十三家軍第177章 剋扣軍餉第177章 剋扣軍餉第511章 捉到一個黃帶子第471章 求和第73章 裝逼第525章 前進 山地營第569章 目標 埃及第474章 屢教不改第550章 教兒子第162章 決一死戰(二)第386章 萬王之王第540章 開拓第782章 澳大利亞新政
第428章 熱氣球第3章 鋼弩第568章 蒸汽戰艦第234章 大清版連發火銃第253章 送上門去投降第53章 誤會外交第98章 盡滅暹羅精銳第427章 靖海之策第247章 血債第231章 三藩覲見第203章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誘惑第十久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474章 屢教不改第395章 鰲拜伏誅第48章 日進金斗第448章 大日本礦工滿賽第65章 緬甸王子第112章 勸降第100章 撫慰第245章 調虎離山第530章 不和第66章 朕很爲難啊第84章 決戰第519章 組建騎兵第427章 靖海之策第515章 國書第411章 宰的就是你個鄉巴佬土鱉第89章 爭國本第245章 調虎離山第105章 女主閃亮登場第546章 準噶爾汗國第798章 空營第138章 各懷鬼胎第407章 百萬流民過長江第512章 密旨第483章 圍城第36章 論策(上)第403章 博彩第168章 哥要做反骨仔第127章 挑撥離間第495章 關內最後一戰拉開帷幕第512章 密旨第24章 克倫族第28章 歃血爲盟第146章 將計就計第538章 通古斯大酋長部落成立鳥第36章 論策(上)第136章 招商引資第170章 完勝第134章 籌建開發特區第450章 反叛第170章 少年康熙第55章 輿論殺人第37章 論策(中)第59章 責任第345章 保江山還是保祖墳第210章 裁撤二藩第6章 信心第514章 坐地分贓第252章 公主入宮第498章 夔東軍團第376章 羣體事件第446章 民不可愚第179章 叛逃第229章 征伐不臣第511章 捉到一個黃帶子第46章 斷貨的供貨商第24章 克倫族第86章 授勳第240章 誰在挑撥誰?第104章 五國來朝第475章 欲擒故縱第789章 狼子野心第573章 歐洲第85章 大勝第395章 鰲拜伏誅第95章 征伐暹羅第201章 下馬威第196章 軍區總兵第264章 謠言是武器第561章 叔侄第118章 荒謬的審判第468章 英國人來了第383章 殖民軍團第122章 文藝復興第231章 三藩覲見第478章 夔東十三家軍第177章 剋扣軍餉第177章 剋扣軍餉第511章 捉到一個黃帶子第471章 求和第73章 裝逼第525章 前進 山地營第569章 目標 埃及第474章 屢教不改第550章 教兒子第162章 決一死戰(二)第386章 萬王之王第540章 開拓第782章 澳大利亞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