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

看得出來,這個問題似乎已經在優留的心中盤桓了很久,以至於當這位右賢王問出這個問題之後,整個人的臉上都不自覺的流露出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文涼山的眉頭微微的抖動了一下,已經顯得有些老邁的臉龐上突然露出了笑容:“回大王,涼山所以出現在漠北,正是受了胡衣衛大總管毛遂的命令,率領一支胡衣衛小隊潛入匈奴之中。想不到涼山雖然竭力隱瞞,但終究還是是逃不過大王的慧眼。”

優留的臉色微微一動,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隨後整個人的表情變得陰沉了下來:“文涼山,你如此坦誠自己的間諜身份,難道就不怕被本王處死嗎?”

說這一句話的時候,優留用的卻是匈奴語。

文涼山笑了一笑,十分坦然的說道:“老夫雖爲趙人,但是自認爲這幾年來爲大王效忠之時也是盡心竭力處處爲大王着想,並無任何愧對大王之處,既然如此,那麼又有何不能夠對大王直言?”

優留重重的哼了一聲,殺氣騰騰的說道:“匈奴和趙國原本就是死敵,你既然是趙國間諜,那麼本身就是死罪!”

文涼山搖頭道:“大王此言,老夫以爲不妥。大王可知匈奴這個種族,乃是從何而來?”

優留嘿了一聲,道:“我輩匈奴,自古以來便世代定居漠南草原!”

文涼山大搖其頭,道:“錯了。大王或許有所不知,這匈奴一族,原本乃是來自於夏后氏之苗裔,夏后氏爲夏朝王族,後被商朝所代,商又被周所代,如今之趙國,正是周朝諸侯之一也。若是歸根溯源,其實匈奴一族,也是我華夏後裔也。”

優留很顯然並沒有想到文涼山說出來的竟然是這麼一番話,臉上多少顯得有些意外,足足過了片刻才道:“就算如此,那麼這商朝和周朝說起來都是我夏朝的叛賊,我匈奴人既然爲夏朝後裔,又豈能與之爲伍?”

雖然很吃驚,但是優留還是下意識的接受了這樣一個設定。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爲匈奴人骨子裡就是一個崇拜強者的民族,或者說這就是草原民族的特性,趙國這樣的國家雖然對於匈奴來說是死敵,但是匈奴人本身也不得不承認趙國是一個強大無比的國家,能夠和一個強者拉點“兩千年前是一家”的關係,似乎也不是不能夠接受……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些優留自己內心的考量,就不足爲外人說道了。

文涼山看着優留的神色,眼底不由得悄然閃過一絲喜色,又正色道:“大王這些日子以來,對於中原的文化想必也有所瞭解了,對吧?所以大王應該知道,這兩千年來雖然說夏、商、週三朝王族交替統治,但是中原之中的居民還是那些居民,華夏族人還是那些華夏族人,而匈奴,正是這華夏族之中流落在外的一員啊!”

優留嘿了一聲,沉吟不語。

文涼山繼續開口道:“所以老夫斗膽請大王想想,既然大家同族同源皆是華夏後裔,那麼又何必一定要爭個你死我活呢?如今趙國帶甲百萬,幅員萬里,一統天下之勢早就已經無法阻擋,敢問大王就憑藉着匈奴區區二三十萬部衆和三四萬兵馬,又如何能夠和趙國抗衡呢?倒不如臣服於趙國,做一個趙國臣民,纔是最爲正確的選擇啊!”

“而且趙國大王素來對於主動歸降之人,那都是相當慷慨的。大王應當知道那義渠國的國君義渠勝吧?此人自從投降趙國之後,如今已經被封爲義渠君,其爵位相當於大王如今的右賢王,僅在趙王和趙太子之下。大王若是也投降趙國,那麼一個封君自然也是不在話下。難道大王寧願抱着匈奴右賢王這個位置跟着匈奴這個種族一起滅絕,也不願意以匈奴拯救者的身份成爲趙國的封君,享受一生無憂的趙國貴族生活嗎?”

在文涼山的這番話說出來之後,優留臉上的表情終於出現了十分明顯的動搖。

事實上,對於文涼山的身份,一直以來優留都是有所察覺的。

畢竟這個部落還是優留的部落,文涼山想要在這個部落之中搞什麼小動作,就算再怎麼隱秘小心也好,顯然還是瞞不過優留這位右賢王的耳目。

幾個全是從趙國而來的奴隸突然間悄悄的勾結起來,這是想幹嘛?答案其實稍微推測一下就呼之欲出了。

說白了,匈奴最爲堅決的主戰派們早就已經在和趙國的數次戰爭之中死得差不多了,畢竟越堅決的主戰派在打仗的時候就會越是勇猛,所以他們的死亡概率自然就遠比那些見勢不妙便跑路的匈奴人要高上許多。

不僅如此,匈奴的高層又在接下來的內亂之中死了一大批,最後的勝利者烏維單于雖然同樣也是個堅決的主戰派,可是經歷了這許多次敗仗和浩劫之後,許多匈奴貴族們對於趙國的看法就未必真的和自家的大單于完全一致了。

右賢王優留就是這麼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人物。

優留很糾結,非常的糾結。

任何人此刻坐在這位匈奴右賢王的面前,都可以看得出來他臉上表情的掙扎,這樣的失態對於優留來說是極爲少見的。

文涼山靜靜的坐在那裡,並沒有繼續開口。

對於這位胡衣衛的間諜來說,能夠將這些話說完,自己的使命就已經完成了。

這麼多年的時間,胡衣衛向匈奴派出了數百名間諜,而文涼山九死一生的來到匈奴之後,只不過聯繫上了區區七個人而已。

其他的人都去哪了?是不是都死完了?還是正在別的部落之中默默的當着一名牧奴、或者已經融入匈奴人之中成爲了一名騎士,甚至是更高的職位?

文涼山並不知道這個答案。

但是他很清楚的是,無論自己是否死在這一次的任務之中,自己的家小都會因此而得到一千畝田地,十名奴隸和一間足以讓所有老家鄉鄰羨慕的邯鄲房屋。

自己的大兒子如今已經是龐煖將軍麾下的一名五百主,孫子更是有可能會被選拔進入到華夏學宮之中成爲那些鼎鼎有名的各家學說大能門下之徒。

作爲一個早就已經沒落,大半輩子渾渾噩噩的在平原君府上當一個普通門客舍人的文涼山來說,這一切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從進入大漠的這一天起,文涼山就已經做好了客死他鄉的準備。

看看如今強盛無匹的趙國,想想未來子孫們必然得到的大好生活,能夠用自己的一條賤命爛命去換取這些東西,難道不是已經賺大了嗎?

這位主動申請加入胡衣衛的趙國老者就那麼八方不動的跪坐在那裡,整個人有些佝僂的身軀挺得筆直,就連眼角的皺紋在這一刻似乎都散去了不少。

雖然經過了這些年的接觸,但是文涼山依舊不敢確定自己能否說服這位看上去言聽計從謙虛好學,但實則心智極爲深沉的匈奴右賢王。

如果下一刻優留突然拔劍斬去自己的腦袋,文涼山其實也一點都不意外,因爲文涼山見證過優留做過很多次這樣的事情。

“就算是死在匈奴人的手中,也不能讓人小覷了我泱泱華夏子民之傲啊。”

老人腦海之中默默的轉着念頭,又將已經慢慢不自覺變得有些彎曲下來的腰背挺直了一些。

第三百三十章 寵臣的讒言第七百一十一章 轉折第八百三十七章 破義渠第一百七十一章 基本來說,這樣打的話魏無忌必敗無疑第九十二章 韓王然的決定第六百六十四章 羋宸夜會武安君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丹的小心機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三百三十四章 秦國真正的和平條件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拍賣?第四百八十三章 趙國人,一通弓箭的事罷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破異族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趙丹的殺機第三百一十七章 寡人慾親征河東!第二百三十九章 搞定了魏國,那麼接下來就該關注一下匈奴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尉繚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結局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三十五章 魏無忌的苦衷第八百七十六章 李牧的新計劃第三百七十七章 尉繚說魏王圉第五百五十四章 寡人要親征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第四百三十四章 寡人覺得不行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八十六章 麻煩大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選哪裡作爲攻擊方向?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七百一十四章 勝利的消息和李牧的危機第八百七十四章 最終決定第三百零五章 趙國的使者來到了陶邑城外第七百一十九章 失態的韓王然第第二百九十五章 掉坑的段乾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九百九十七章 秦國的落幕第五百零九章 言傳身教第八百四十二章 果斷和猶豫第九百二十六章 又來?吾可不吃汝這一套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基本來說,這樣打的話魏無忌必敗無疑第九百六十一章 趙丹教子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史爭奪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爲什麼是荀子?第八百一十章 進軍燕國 第三章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五百五十八章 喜訊啊大王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心情的趙丹和不太好的消息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九百零二章 李牧的新想法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丹的王牌騎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趙柱獻計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第六百九十四章 深夜會議第八百五十一章 關中戰況第八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決定第十章 邯鄲第四百五十九章 寡人決定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失勢第二百七十四章 河東太守府驚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開心不起來的王陵第五百五十三章 櫟陽驚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激烈的戰鬥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使者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五百零九章 言傳身教第七百七十一章 六國想要決戰?第八百五十七章 王翦的困難抉擇第六十四章 燕國風雲 3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稅案第一百六十五章 秦王稷的急躁讓趙丹覺得很意外第六百七十三章 李牧的請求第一百七十一章 基本來說,這樣打的話魏無忌必敗無疑第一百一十三章 失勢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王圉的雄心第二百八十六章 楚王元的野心、憤怒和拼命第九百零九章 李牧的試驗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煩意亂的楚王元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暴跳如雷的魏王圉第二十二章 蘇代使齊 5第四百九十章 設局?第五百四十三章 廉頗的小心思第二百五十六章 趙國在出徵前的誓師大會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論兵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魏無忌的妙計第二十五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2第二百五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刺殺第八百五十五章 騎戰第六章 微操
第三百三十章 寵臣的讒言第七百一十一章 轉折第八百三十七章 破義渠第一百七十一章 基本來說,這樣打的話魏無忌必敗無疑第九十二章 韓王然的決定第六百六十四章 羋宸夜會武安君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丹的小心機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三百三十四章 秦國真正的和平條件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拍賣?第四百八十三章 趙國人,一通弓箭的事罷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破異族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趙丹的殺機第三百一十七章 寡人慾親征河東!第二百三十九章 搞定了魏國,那麼接下來就該關注一下匈奴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尉繚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結局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三十五章 魏無忌的苦衷第八百七十六章 李牧的新計劃第三百七十七章 尉繚說魏王圉第五百五十四章 寡人要親征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第四百三十四章 寡人覺得不行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八十六章 麻煩大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選哪裡作爲攻擊方向?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七百一十四章 勝利的消息和李牧的危機第八百七十四章 最終決定第三百零五章 趙國的使者來到了陶邑城外第七百一十九章 失態的韓王然第第二百九十五章 掉坑的段乾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九百九十七章 秦國的落幕第五百零九章 言傳身教第八百四十二章 果斷和猶豫第九百二十六章 又來?吾可不吃汝這一套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基本來說,這樣打的話魏無忌必敗無疑第九百六十一章 趙丹教子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史爭奪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爲什麼是荀子?第八百一十章 進軍燕國 第三章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五百五十八章 喜訊啊大王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心情的趙丹和不太好的消息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九百零二章 李牧的新想法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丹的王牌騎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趙柱獻計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第六百九十四章 深夜會議第八百五十一章 關中戰況第八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決定第十章 邯鄲第四百五十九章 寡人決定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失勢第二百七十四章 河東太守府驚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開心不起來的王陵第五百五十三章 櫟陽驚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激烈的戰鬥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使者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五百零九章 言傳身教第七百七十一章 六國想要決戰?第八百五十七章 王翦的困難抉擇第六十四章 燕國風雲 3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稅案第一百六十五章 秦王稷的急躁讓趙丹覺得很意外第六百七十三章 李牧的請求第一百七十一章 基本來說,這樣打的話魏無忌必敗無疑第一百一十三章 失勢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王圉的雄心第二百八十六章 楚王元的野心、憤怒和拼命第九百零九章 李牧的試驗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煩意亂的楚王元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暴跳如雷的魏王圉第二十二章 蘇代使齊 5第四百九十章 設局?第五百四十三章 廉頗的小心思第二百五十六章 趙國在出徵前的誓師大會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論兵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魏無忌的妙計第二十五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2第二百五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刺殺第八百五十五章 騎戰第六章 微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