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一郡換一國

之所以秦國君臣如此,實在是這個陶郡,對於秦國來說是相當特殊的一個地方。

陶郡是秦國的一塊飛地,所謂的飛地,也就是指和秦國本土不相連的地方。

從秦國本土往東,要先穿過韓國,然後再穿過魏國,足足幾百近千里的路程過後才能夠抵達陶郡。

爲什麼秦國會擁有這麼一塊和本土相隔如此之遠的飛地呢?這還得從二十五年前的五國伐齊說起。

五國伐齊的的起因是齊國吞併了時有“戰國第八雄”之稱的宋國,宋國當時共有三郡之地,陶郡便是其中的一個郡。

如果算上臨陣倒戈背叛了齊國的楚國,五國伐齊實際上一共有六個國家對齊國進行了瓜分。

這麼一場大瓜分之後,楚國佔領了齊國南方不少土地,趙國佔領了齊國西邊不少土地,魏國佔領了剛剛被齊國吞併的宋國三郡,而最大的贏家是燕國,燕國在一代名將樂毅的率領下,把除了莒城和即墨之外的所有齊國疆域通通佔領了。

秦國和韓國,因爲不和齊國接壤的原因,在這場大瓜分之中一無所獲。

韓國是當時戰國七雄之中最弱的國家,本身也是被秦趙魏三國挾裹着一同對齊國發動攻擊的,所以即便分不到什麼東西,韓國也無可奈何。

但秦國不一樣,要知道在五國伐齊之前齊湣王自稱東帝,秦王稷自稱西帝,秦齊兩國當時並列天下最強,結果現在東帝齊國倒下了,已經是唯我獨尊的西帝秦國竟然一點好處都沒撈着,這秦王稷怎麼可能樂意?

當然了,從長遠來看,五國伐齊的最大受益者其實就是秦國,就好像蘇聯(東帝)的垮臺最大受益者是美帝(西帝)一樣,但是當時的秦國什麼看得見的好處都沒撈着也是事實。

於是秦王稷決定去打打秋風,怎麼也得替秦國弄點好處過來。

一開始秦王稷打秋風的對象是趙國,秦王稷打算讓趙國吐點好處出來給秦國。

爲什麼是趙國呢?答案很簡單,因爲秦王稷在齊國垮臺之後,給自己的秦國設定的下一個敵人就是趙國,所以削弱趙國當然是秦王稷所樂見的。

秦王稷也很雞賊,一開始秦王稷想要從趙國訛的好處並不是土地,而是一塊壁。

和氏璧。

在秦王稷看來,你趙國撈了這麼多好處,給塊壁總不能推三阻四了吧?不給的話我秦國可就要打你了哦!

但秦王稷萬萬沒想到的是,趙國居然出現了一個藺相如,不但把秦王稷狠狠的擺了一道,最終藺相如以及和氏璧還都安然無恙的回到趙國去了。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完璧歸趙”。

被擺了一道的秦王稷自然是勃然大怒,等藺相如走後不久就發兵攻趙,一定要給趙國一個好看。

然而秦王稷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五國伐齊的總指揮、身兼燕趙兩國相邦的樂毅出手了。

樂毅暫停了伐齊大業,親自率領燕國軍隊和趙軍會合,組成燕趙聯軍和秦軍對戰。

結果樂毅確實不愧是樂毅,在他的英明指揮下燕趙聯軍將秦軍團團圍困在林下,眼看秦國遠征軍就要全軍覆沒。

無奈之下秦王稷和當時的秦相穰侯魏冉又是割地又是賠款,總算是讓樂毅放了秦軍一條生路,讓秦軍灰溜溜的回到了秦國。

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秦兵困於林下”。

這件事情對秦國君臣造成了很大的震撼,讓秦王稷和魏冉意識到了燕趙聯軍的強大,又有樂毅這種不世出名將的指揮,即便是強大的秦國也難以抗衡。

於是秦王稷和魏冉商議之後決定先不碰趙國這個硬骨頭,找根軟骨頭啃啃。

這一不碰就是十五年,直到十六年後秦國把楚、韓、魏吞得差不多了,又有了華陽之戰的鋪墊,秦趙兩國才從閼與之戰開始進入真正的戰爭對抗時期。

而在當時,那個被秦國鎖定的軟骨頭,就是將宋國三郡吞下來的魏國。

而秦國想要從魏國拿到的好處,則是宋國三郡之中的陶郡。

和燕趙聯軍相比,已經不復當年天下霸主之威的魏國顯然是一個更好欺負的對象。

事實也證明了秦王稷的判斷,由於魏國並沒有得到其他國家的援手,而且消化宋國故地也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因此當時的魏國國君魏昭王考慮再三之後,將陶郡讓給了秦國。

如此一來,宋國三郡之中魏國就得到了大宋郡和方於郡,而秦國則得到了陶郡。

考慮到這三郡在五國伐齊之前原本並不屬於魏國或者秦國,所以秦魏兩國對於這個結果都表示滿意。

這就是陶郡之所以成爲秦國飛地的由來。

所以陶郡這塊地方,在短短几年間從宋國土地變成齊國土地,然後又變成魏國土地,最後再變成秦國土地,估計當時陶郡的子民們心中也是比較崩潰的:“我是誰?我到底哪國的?”

陶郡這個地方,無論是對於秦國還是魏國,地位都很不一般。

陶郡之所以得名,乃是因爲這個郡之中最富庶的城市——陶丘(又稱陶邑、陶城)。

陶丘位於濟水南岸,距離位於濟水北岸的魏國首都大梁城不過百里,從陶城出發度過睢水南下直至鴻溝,便是楚國未來的都城陳城。

而從陶丘沿着濟水穿過大野澤東進,既可以攻擊此刻趙國控制下的陽晉、高唐等城市,也可以進攻齊國五都中的平陸城。

總言而之,陶郡的地理位置從軍事的角度來說,簡直是太優秀了。

有了陶郡,秦國不但能夠成功的將魏國的疆土分成兩半,而且在東方還有了一個威懾各國的前進據點。

除了軍事之外,陶郡的另外一個優勢在於經濟。

宋國向來重商,而陶郡的經濟又是宋國三郡之中較爲發達的一個,陶郡的富庶可以說是天下皆知。

以至於當時趙國的權臣奉陽君李兌和秦國權臣穰侯魏冉在討論五國攻齊的時候,兩人都想在瓜分齊國之後把陶郡作爲自己的封地。

而後來當秦國打下陶郡之後,這裡也確實成爲了穰侯魏冉的封地。

在獲得陶郡之後,魏冉對於這塊封地相當重視,屢屢出兵攻伐陶郡周圍的各國,想要爲陶郡增加更多的領土,這也是秦王稷後來除掉魏冉時所用的藉口之一——“公器私用”。

正是因爲陶郡擁有着如此之多的優秀條件,如果拿陶郡來引誘魏國的話,的確是要比什麼垣雍靠譜得多,也有吸引力得多了。

畢竟垣雍只不過是一座城,而陶郡可是一個郡,而且還是一個天下知名的富庶之郡。

所以範睢在提出這個提議之後,便繼續說道:“大王若將陶郡予魏,則魏必出兵攻趙,如此趙之滅亡可期。趙滅後我大秦放眼天下再無敵手,此乃魏國得陶郡之小利,而我大秦得趙國之大利也,王且思之!”

魏國如果得到了陶郡,不但所有國土連成一片,而且國力也必然會得到增強,瞬間就能夠從二流末尾國家爬升到二流前列,這對於魏王圉來說絕對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但假如魏國能夠以此出兵並幫助秦國攻滅趙國的話,那麼秦國得到的利益卻是要十倍於魏國了。

畢竟以區區一個陶郡去換取趙國這個爭霸對手的滅亡,這筆帳怎麼算都只有“賺翻了”三個字。

在說完這番話之後,範睢就閉上了嘴巴,安安靜靜的等待着秦王稷的回答。

範睢覺得自己該做的該說的都已經做到盡善盡美了,就看秦王稷如何選擇了。

第六百五十八章 深夜秘客第三百七十八章 巡視軍營第三百六十六章 曲轅犁的好夥伴第七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八百七十三章 呂不韋的理由第三百三十一章 齊國君臣的陰謀第五百二十一章 信陵君之死第八百九十八章 激起鬥志的李牧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九百一十三章 趙國說客第二百三十二章 樓昌的自我辯解第二百五十六章 趙國在出徵前的誓師大會第一百一十四章 魏無忌的決定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來這破秦之策,一直就在寡人的眼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了範睢大哥還是請你閉嘴吧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牧,莫非汝只能夠胡吹大氣?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四百八十八章 魏無忌的“豔遇”第二百七十二章 挑不出毛病?第九百一十六章 臨淄城裡的人都瘋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上,不如……第五百八十三章 關隘破,白起歸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二十五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2第六十五章 燕國風雲 4第二百八十八章 解圍第四百六十九章 逃亡的白羊王第八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三十五章 魏王圉對趙丹的仇恨第四百二十三章 龐煖和劇辛之間的爭吵第八百四十八章 羊毛紡織第六百八十三 魏王圉的立場很堅定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出其計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七百六十六章 趙丹也別想得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人吐血的消息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楚雖三戶,亡趙必楚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六百六十二章 雪夜行第十八章 蘇代使齊 1第二百四十三章 勝利的消息傳回了邯鄲第一百六十四章 這才第一天,寡人急啥?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五百八十三章 關隘破,白起歸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第二百三十六章 裝逼瞬間被打臉的感覺可很不好受第九百二十四章 毛遂帶來的新情報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無忌真會造反第八百零七章 荊軻刺趙王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武新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六百三十七章 寡人準備遷都!第三章 爭論第九百九十四章 CD破第八百一十一章 澹林部第九百七十章 勝利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煩意亂的楚王元第八百七十二章 呂不韋的計策第五百章 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一百四十六章 司馬梗第四百一十四章 遭遇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四百一十二章 君上,請忍一時之氣第九十五章 秦銳士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牧東進,韓王然的決定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子求救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丹的王牌騎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王說話,什麼時候輪到你範睢插嘴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百將李同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六百零七章 惱火的趙括第九百七十章 勝利第九百八十五章 李牧有個大膽的想法第六百一十七章 棋差一招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第七百五十二章 趙國人心懷鬼胎?第九百七十章 勝利第四百一十七章 蔡澤罷相第二百三十九章 搞定了魏國,那麼接下來就該關注一下匈奴了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無忌真會造反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入王宮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首領第六百八十九章 戰爭準備第八百五十三章 相互猜測第五百一十四章 面見魏王圉第三百四十一章 困守安邑的鄭安平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廉頗覺得這個計劃簡直是太扯淡了
第六百五十八章 深夜秘客第三百七十八章 巡視軍營第三百六十六章 曲轅犁的好夥伴第七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八百七十三章 呂不韋的理由第三百三十一章 齊國君臣的陰謀第五百二十一章 信陵君之死第八百九十八章 激起鬥志的李牧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九百一十三章 趙國說客第二百三十二章 樓昌的自我辯解第二百五十六章 趙國在出徵前的誓師大會第一百一十四章 魏無忌的決定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來這破秦之策,一直就在寡人的眼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了範睢大哥還是請你閉嘴吧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牧,莫非汝只能夠胡吹大氣?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四百八十八章 魏無忌的“豔遇”第二百七十二章 挑不出毛病?第九百一十六章 臨淄城裡的人都瘋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上,不如……第五百八十三章 關隘破,白起歸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二十五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2第六十五章 燕國風雲 4第二百八十八章 解圍第四百六十九章 逃亡的白羊王第八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三十五章 魏王圉對趙丹的仇恨第四百二十三章 龐煖和劇辛之間的爭吵第八百四十八章 羊毛紡織第六百八十三 魏王圉的立場很堅定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出其計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七百六十六章 趙丹也別想得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人吐血的消息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楚雖三戶,亡趙必楚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六百六十二章 雪夜行第十八章 蘇代使齊 1第二百四十三章 勝利的消息傳回了邯鄲第一百六十四章 這才第一天,寡人急啥?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五百八十三章 關隘破,白起歸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第二百三十六章 裝逼瞬間被打臉的感覺可很不好受第九百二十四章 毛遂帶來的新情報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無忌真會造反第八百零七章 荊軻刺趙王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武新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六百三十七章 寡人準備遷都!第三章 爭論第九百九十四章 CD破第八百一十一章 澹林部第九百七十章 勝利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煩意亂的楚王元第八百七十二章 呂不韋的計策第五百章 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一百四十六章 司馬梗第四百一十四章 遭遇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四百一十二章 君上,請忍一時之氣第九十五章 秦銳士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牧東進,韓王然的決定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子求救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丹的王牌騎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王說話,什麼時候輪到你範睢插嘴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百將李同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六百零七章 惱火的趙括第九百七十章 勝利第九百八十五章 李牧有個大膽的想法第六百一十七章 棋差一招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第七百五十二章 趙國人心懷鬼胎?第九百七十章 勝利第四百一十七章 蔡澤罷相第二百三十九章 搞定了魏國,那麼接下來就該關注一下匈奴了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無忌真會造反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入王宮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首領第六百八十九章 戰爭準備第八百五十三章 相互猜測第五百一十四章 面見魏王圉第三百四十一章 困守安邑的鄭安平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廉頗覺得這個計劃簡直是太扯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