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高唐城之中的變化

已經是盛夏的季節,高唐城外的空氣開始變得灼熱起來。

在城內,許多工匠正在忙碌着,對之前因爲戰爭而損毀的房屋進行着修復。

廉頗率領的趙國大軍早在那一場大戰之後就尾隨着魏無忌和匡樑所率領的齊魏聯軍殘部南下了,據說如今還在攻打東阿城。

現在這座城池之中的治安,主要是由廉頗留下的一萬趙軍所負責。

整座城市看上去似乎已經恢復了正常的樣子,雖然街上充斥着齊國口音,但不時列隊走過的趙軍士兵已經在無形中向所有人說明了一個事實,那便是這座城市的歸屬權已經易主了。

wωω•ttκΛ n•¢ 〇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纔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但是已經開始有大批趙國的官員入駐這座城市,開始掌控城池之中的方方面面情況了。

或許是因爲纔剛剛回到齊國沒有幾年的緣故,高唐城之中的民衆似乎對齊國並沒有太多的眷戀,很快就接受了自己如今已是趙國子民的事實。

當然了,心念齊國的死硬派也不是沒有。

於是在某一天,趙國駐軍突然發起了雷霆行動,數百個不安定分子被逮捕之後拖到菜市場門口,當衆腰斬棄市。

在數萬民衆親眼目睹了這些不安定分子極其悽慘、腸子鮮血流了一地的死狀之後,高唐城一夜之間就變得無比的祥和安寧。

шωш●ttκǎ n●c○ 即便還是有些許暗流在地下涌動,但是那卻已經完全影響不了大局了。

在這一次轟動全城的處決行動之中,一個之前完全不爲高唐城居民所知曉的機構開始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之中。

監察衛。

正是這個聽起來就帶着幾分監視意味的組織,在短短的十天之內摸清了高唐城之中的大部分情況,然後提供情報並配合趙國駐軍雷霆般的發動了這一次大清掃。

當高唐人還沒有完全從這一次雷霆行動所帶來的震懾之中走出之時,又一個讓全城人震驚的消息傳來了。

趙王、齊王、魏王、韓王四位大王以及燕國相邦樂間這個燕國實際的掌舵人將在高唐城會盟,商定這一場戰爭應該如何收場。

這個消息立刻就引發了高唐城內近二十萬民衆的諸多議論。

歸德坊屬於高唐城之中的平民區,這一天,一些百無聊賴的齊國居民聚集在一起,聊起了天。

“汝等說說,這一次高唐之盟後,吾等還是否有希望重歸齊國?”

“哈,汝怕是眼皮子被家裡的草蓆給矇住了。如今齊軍慘敗,東阿與臨淄均被包圍,若不是燕軍撤圍齊王連臨淄都出不來,何談收回高唐?”

這句話一說出來,周圍的人自然就免不了一番長吁短嘆。

雖然接受了被趙國二度佔領的事實,但是畢竟在場的許多人祖祖輩輩好多代都是齊國人啊。

一名老者顫顫巍巍的開口道:“想當年威王、宣王之時,吾齊國是何等的威風,如今、如今……唉。”

周圍的高唐人聽了這番話,一時間心中不免五味雜陳。

有人道:“往事無須再提,甚麼天下霸主、東帝時代,如今早便是過去了。自五國伐齊後,齊國又何時強盛過了?聽說那齊王和相邦後勝夜夜笙歌,又有諸多美女相陪,何曾管過吾等死活?”

無論在任何時候,抱怨國家和統治者都是最容易找到共鳴的。

所以在這一番抱怨開了頭之後,立刻就有人接腔道:“正是,吾原本爲城外農戶,但是自從數年前高唐歸齊之後,那齊王便派人將方圓百里上千戶人家統統遷移進城,自農籍降爲工籍,原先的土地都給齊國田氏貴族霸佔了。”

又有人道:“而且那趙國乃是十稅一,齊國卻是八稅一,論起稅來比趙國重了不少。而且趙國論耕地之富庶,遠不如齊國也。這齊王收稅如此之重,然而兵甲之利卻遠不如趙國,打起仗來更是……嘿!”話中不滿和嘲諷之意十足。

一番七嘴八舌對齊國的嘲諷之後,衆人的心情似乎好了不少,於是話題又開始發生了變化。

“若是這麼一說的話,其實當一個趙國子民似乎亦是沒有甚麼不好。”

“那是自然,汝也不想想,這數年來趙國從來都是對外擴張,何曾被人打過?當一個趙國子民,那自然是極好的。”

“汝這便是胡說了,莫忘了去年還曾有一次邯鄲之戰。”

“嘿,邯鄲之戰?汝怕是不知道,在那邯鄲之戰中,趙王爲了令城中百姓不至於餓死,還以爵位和公卿大夫們交換糧食。汝倒是問問汝,若是高唐亦同邯鄲那般被圍數月,齊王可會效仿趙王?”

“……這自然是不會的。”

“這齊王怎會理睬吾等黔首死活?”

“怕是屆時還要命吾等捐糧,以備守軍食用。”

於是又是一番對齊國統治階層的聲討。

“……如此說來,還是當趙國人更好。”

“那是自然,吾等黔首,只需安心度日即可,管他甚麼趙王齊王,反正都是大王。莫造反,造反死路一條。”

“正是正是,汝等不見前幾日腰斬棄市那些人,哪個不是暗中鼓動造反的,如今皆落了個死無全屍。再說了,趙國乃是天下第一強國,哪裡不比齊國強了?”

“也對。若是吾等成爲了趙國人,以後這兵災兵禍,想來是要少了。”

一說到趙國的好處,氣氛突然又變得有些熱烈了。

“汝等可別忘了,趙國可是和秦國一般有着那軍功爵制的。吾等若是去參加趙軍並在戰場上斬首立功,那便可能夠分到土地啊。”

“土地?趙國有這麼多土地?”有人表示懷疑。

“嘿,這就是汝等不知了吧。趙國如今從秦國手中奪得河東,又滅了林胡得了河套,如今更擊敗齊國得了高唐,土地多的很!吾大兄年前行商經過河東郡,回來還和吾說,那邊還有很多土地無人耕作,許多乃是上田、最次也是中田!”

“咦,上田、中田都無人耕作?”許多旁聽的齊國民衆都驚呆了,忙追問道:“這是爲何,難道那些皆是趙國王室和公卿大夫的土地?”

“非也、非也,實在是趙國人口稀少,土地分配給立功者之後還有諸多剩餘也。”

這一下終於點爆了齊國民衆的激情。

“那齊王命吾等從軍,向來是只發餉不授田,這趙國竟然立功授田,而且還能有上田?”

說話之人信誓旦旦:“那是自然,吾等乃是數十年街坊,吾騙汝等作甚?汝等若是不信哪,自行去找城中的趙國官吏詢問便知!”

於是衆齊國民衆熱情更加高漲了。

“趙國太好了,吾要當一個趙國人!”

“正是正是,吾有二子皆已成年,明日便讓他們去問問,看看能否加入趙軍!”

……

類似的對話,在高唐城之中的許多地方上演着。

不知不覺間,高唐城之中的民心開始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在同一時間裡突然出現這麼多地方討論相同的事情,這顯然並不是偶然的。

這些對話的發起者和引導者們往往都是高唐城的本地人,但同時他們其實還有一個不爲人知的暗中身份,那就是監察衛的通報者。

正是靠着這些通報者,監察衛才能夠在短短數日之內摸清楚高唐城之中的情況。

引導輿論民心,這其實已經是監察衛派下來的第二項任務了。

鑑於第一項任務之中的豐厚獎勵,通報者們對於第二項任務的實施同樣也是極爲上心的。

在這些本地通報者的努力下,高唐城之中的民心民意,正在悄然的發生着變化。

一種對趙國來說極其可喜的變化。

第八百八十八章 亞洲大一統?第七百二十九章 魏王圉的艱難決定第五百三十章 豐收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錘定音的李牧第六百一十一章 毛遂的審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右賢王和文夫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次爭執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秦國因間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難第六百二十七章 李牧的憂心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戰略第六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七十章 唯強者方可自保也!第一千零七章 三線開戰?第三百零三章 楚國要崩?第六百八十六章 後勝的天大好事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七百一十二章 暴跳如雷的魏王圉第七十二章 對燕策略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一千零三十章 西進的趙括第三百一十七章 寡人慾親征河東!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三百六十二章 蔡澤的外交方略第八百五十一章 關中戰況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間,汝能否聯絡趙國?第七百五十二章 趙國人心懷鬼胎?第三百七十三章 對龐煖的封賞和制衡推書第五百四十六張 蒲津渡趙軍的大危機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是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五百四十章 糞土可比萬戶侯第九百六十四章 李牧的真正目標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五百五十二章 櫟陽城內的變化第九百八十一章 給李牧的“驚喜”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河南地的處理第四百章 激烈的關中前線戰場第四百八十七章 元旦晚宴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風雨飄搖的吳城第五章 外交第二百八十三章 蔡澤見趙丹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楚雖三戶,亡趙必楚第八百四十四章 陽翟攻城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裝逼瞬間被打臉的感覺可很不好受第三百一十五章 願獻五百里河東郡之地與趙!第四章 借糧第二百九十章 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來一次以史爲鏡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七百三十四章 驚天謀劃第七百二十五章 不能盲目樂觀啊第三百六十七章 決戰前夜第二十六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3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子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戰略第八百一十二章 義渠勝的麻煩第三百八十八章 邯鄲應對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九百四十三章 秦楚戰局第九十二章 韓王然的決定第八十七章 藺相如之死第三百三十五章 深夜來客第六百零五章 郭開第四十五章 龐煖第三百九十七章 趙丹的隨機應變第三百六十七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三十六章 趙軍來了第一百零四章 廉頗的應急反應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正的正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刺殺案的真相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五百八十九章 破城門第一百零六章 誰說君子不會耍賴?第一百三十七章 莽一波第二百六十二章 魏無忌的奇兵第六十九章 劇辛第五百九十八章 來自趙國的巨大誘惑第九百六十章 司馬信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八十九章 呂不韋獻計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九百四十九章 打草驚蛇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偷寡人錢的都是罪該萬死!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一百八十章 信陵君入趙,平原君讓賢?第七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五百一十九章 和韓王然的會面第一百九十七章 就在今天,廉頗同志實現了他的夢想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八百四十九章 李園碰到了大好事第六百零五章 郭開第五百一十八章 會見齊國君臣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五百五十二章 櫟陽城內的變化第五十三章 龍陽君說魏王第二十九章 廉頗
第八百八十八章 亞洲大一統?第七百二十九章 魏王圉的艱難決定第五百三十章 豐收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錘定音的李牧第六百一十一章 毛遂的審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右賢王和文夫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次爭執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秦國因間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難第六百二十七章 李牧的憂心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戰略第六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七十章 唯強者方可自保也!第一千零七章 三線開戰?第三百零三章 楚國要崩?第六百八十六章 後勝的天大好事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七百一十二章 暴跳如雷的魏王圉第七十二章 對燕策略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一千零三十章 西進的趙括第三百一十七章 寡人慾親征河東!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三百六十二章 蔡澤的外交方略第八百五十一章 關中戰況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間,汝能否聯絡趙國?第七百五十二章 趙國人心懷鬼胎?第三百七十三章 對龐煖的封賞和制衡推書第五百四十六張 蒲津渡趙軍的大危機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是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五百四十章 糞土可比萬戶侯第九百六十四章 李牧的真正目標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五百五十二章 櫟陽城內的變化第九百八十一章 給李牧的“驚喜”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河南地的處理第四百章 激烈的關中前線戰場第四百八十七章 元旦晚宴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風雨飄搖的吳城第五章 外交第二百八十三章 蔡澤見趙丹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楚雖三戶,亡趙必楚第八百四十四章 陽翟攻城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裝逼瞬間被打臉的感覺可很不好受第三百一十五章 願獻五百里河東郡之地與趙!第四章 借糧第二百九十章 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來一次以史爲鏡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七百三十四章 驚天謀劃第七百二十五章 不能盲目樂觀啊第三百六十七章 決戰前夜第二十六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3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子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戰略第八百一十二章 義渠勝的麻煩第三百八十八章 邯鄲應對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九百四十三章 秦楚戰局第九十二章 韓王然的決定第八十七章 藺相如之死第三百三十五章 深夜來客第六百零五章 郭開第四十五章 龐煖第三百九十七章 趙丹的隨機應變第三百六十七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三十六章 趙軍來了第一百零四章 廉頗的應急反應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正的正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刺殺案的真相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五百八十九章 破城門第一百零六章 誰說君子不會耍賴?第一百三十七章 莽一波第二百六十二章 魏無忌的奇兵第六十九章 劇辛第五百九十八章 來自趙國的巨大誘惑第九百六十章 司馬信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八十九章 呂不韋獻計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九百四十九章 打草驚蛇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偷寡人錢的都是罪該萬死!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一百八十章 信陵君入趙,平原君讓賢?第七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五百一十九章 和韓王然的會面第一百九十七章 就在今天,廉頗同志實現了他的夢想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八百四十九章 李園碰到了大好事第六百零五章 郭開第五百一十八章 會見齊國君臣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五百五十二章 櫟陽城內的變化第五十三章 龍陽君說魏王第二十九章 廉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