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視和目光長遠之間的矛盾

由於樓昌被誅,然後龐、鄭朱兩人先後進入核心,所以現在的趙國大臣一共有七人。

趙丹目光環視一圈衆人,然後停留在了龐的身上。

龐此人,雖然也算是布衣出身,但趙丹扶持他起來就是爲了限制廉頗,對此龐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龐並不會和廉頗走得很近。

趙丹心中暗想:“聽賢的密報,最近龐似乎和趙勝走得有點近啊,看來很快就要成爲趙勝一派的成員了。”

如此一來,公族派可能又會重新恢復三人。

不過廉頗和虞信這邊的動作也不小。

聽說最近虞信和御史李伯走動很勤,而且因爲某些官員的問題李伯和司寇趙豹似乎鬧得有些不太愉快,所以李伯很有可能會加入到虞信廉頗這邊。

老實說,這種狀況其實趙丹不太喜歡。

你們這些臣子就好好的當臣子嘛,心裡就想着效忠寡人不就好了,整天搞什麼拉幫結派幹嘛?

但趙丹的心裡也很清楚,爲了政治利益而聯盟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任何朝代都有。

在很多朝代的朝堂上,通常都是會有兩派甚至更多的派別,這些派別通常包括文臣、武將、勳貴、宦官、外戚等等,基本上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也就是這個時代比較特殊一些,因爲在戰國時代末期纔開始有了文臣武將之間的區分,之前都是要求文武雙全的,所以像後世那種文官武將尖銳對立的情況眼下還不存在。

不過其他派別也已經開始出現了,比如說賢就是宦官,雖然並不是七大臣之一,但是影響力其實和七大臣任何一個人相比都不差。

又比如說七大臣之中唯一一個還沒有站隊的趙國大行人鄭朱,鄭朱是鄭國王族後裔,鄭國被韓國滅掉之後他的先祖流亡趙國,多次和趙國王族通婚。

如今趙丹王宮之中就有一個鄭夫人是這個鄭朱的同胞妹妹,所以鄭朱實際上也就是趙國的外戚了。

這趙國政壇還真的是應有盡有啊。

趙丹心中暗歎一聲,罷了罷了,水至清則無魚啊。

趙丹臉色一整,開始進入正題。

“諸卿想必都已經知道那秦國使團到來之事了,所以寡人今天召集諸卿就是想要問一下,現在應該如何答覆秦國人?”

大家都是聰明人,所以一下子就聽出來,大王這是要確定下一步的方略了。

有人可能就要問了,爲啥要到這個時候纔來臨時抱佛腳討論下一步國策,就不能搞個長遠點的,什麼五年十年計劃嗎?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如果用後世的角度來看的話,就會覺得很多時候戰國時代的國君們好像都沒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常常作出一些在後人看來很短視的舉動。

不少文章都持這樣的觀點,比較典型而且有名的有《六國論》《過秦論》等等。

但是,這些戰國的國君們真的就這麼愚蠢嗎?

首先必須要注意到的是,在戰國時代之前,整個華夏大地之中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一個強有力的、能夠被稱得上是大一統王朝的國家。

也就是說,可能就連最終的勝利者秦國自己,在勝利之前都不知道大一統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

所以在歷史上,六國爭相割地賄賂秦國,其實還真沒什麼好奇怪的。

齊國強大的時候,秦國不也得割地,好讓齊國大軍退出函谷關嗎?

楚國強大的時候,同樣也是對韓魏兩國予取予求。

趙國現在強大了,魏國和秦國也是割讓了大片領土。

爲啥?因爲諸侯國都覺得,你霸主就霸主唄,反正你最多風光個幾十年,然後大家一個圍攻你就完蛋了。

歷史上的霸主齊國和楚國不就是這麼倒下的嗎?秦國和趙國不就這麼崛起的嗎?

在這樣的心理下,指望歷史上的六國去齊心協力共抗強秦,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反正他秦國肯定會衰落的,不會一直強下去的,只要等一個契機就行,一個類似五國伐齊這樣的契機。

這就是歷史上那些六國國君們的想法。

趙丹也可以肯定,這也是現在除了趙國之外其他六國的想法。

這就是所謂的“時代侷限性”了。

這些生活在春秋戰國時代的國君根本就無法想象得到大一統王朝的模樣,就好像一個1900年的地球人不會想象到一百年後人們單單憑藉着一個不過巴掌大的、名叫手機的東西就能夠在地球的兩端、隔着幾萬公里的地方做到“面對面”的暢談。

或者這麼說,別看現在這戰國七雄國君一個個風風光光的,但誰知道哪天自己的國家會不會被直接一戰而亡呢?

春秋初年幾百上千個諸侯國,到了現在這公元前257年,已經只剩下了七個,絕對的百裡挑一。

這種慘烈的現實足以讓七國的每一位君王心中都有一種危機感,一種朝不保夕的感覺。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國君們必須要正視眼前,必須要在每一戰都儘可能的爲自己的國家獲得足夠生存下去的資本。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目光長遠,那根本不現實。

想生存下去,首先就得功利。

“功利”這個詞,從來就是“短視”的同義詞,和“長遠”不是一路人。

那麼在周朝這衆多的諸侯國之中,還有沒有不功利的國家了?

有。

只不過問題在於,那些不功利的國家,早就已經在過去的數百年裡被淹沒在歷史的滔滔浪潮之中了。

而且,就算想要目光長遠,那其實也還挺難的。

七個國家,七位君王,成百上千名大臣,成千上萬名官吏,數以百萬計的子民。

這麼多的因素加在一起,誰能夠想得到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變數太大了。

比如說趙丹吧,趙丹在河東郡之戰前的籌劃是依靠三晉聯盟之力,一直把秦國打到滅亡爲止,然後再圖謀其他國家。

這其實也算不上一個長遠的計劃,但就是這麼一個並不長遠的計劃,在河東之戰後都立刻產生了變數。

本應該是親趙派的魏無忌分分鐘就帶着魏國叛變了趙國,和秦國站在了一起,然後纔有了趙國被迫搶先攻擊秦國,纔有了接下來的邯鄲保衛戰。

這戰前誰能想到啊。

畢竟每一位國君在每一次大戰之前所面對的選擇都太多了,最極端的情況下,可能一個說客就能夠決定一場大戰是否開啓,或者決定這個國家在這場大戰之中站在哪一邊。

這怎麼猜?這太難猜了。

所以趙丹在這件事情上得到了一個經驗,什麼目光長遠啊那都是扯,還是走一步看一步的靠譜。

反正只要不停的打勝仗,那麼終有一天趙國會強大到讓所有六國加起來都不是對手的地步。

等到真正統一天下之後,再慢慢的去考慮那些百年大計吧!

第七百八十八章 勝利第四百零二章 趙國人來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密道入城第四十九章 咸陽宮議 1第二百二十五章 趙丹聽到的似乎都是壞消息第九百一十一章 慘就一個字第三百五十六章 願爲良弓,不爲狡兔第六章 微操第八百七十八章 城內城外第八百七十七章 陽翟風雲第八百五十四章 初遇第八百四十五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第九百八十五章 李牧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來這破秦之策,一直就在寡人的眼下!第四十五章 龐煖第一百六十七章 論討價還價,秦王稷根本不是寡人對手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六百零二章 勝利的匈奴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讓趙國人嚐嚐寡人的厲害!第六百一十九章 匈奴內部的爭執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趙國要求不高,你們秦國只需要割點土地就行了第八百一十八章 末路?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六百九十七章 不能給任何可乘之機!第四百四十章 華生,你發現了盲點!第二百五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刺殺第八百七十八章 城內城外第四百八十九章 魏無忌,汝竟然行此竊賊之事!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九百八十九章 蔡澤帶來的壞消息第二百三十七章 魏無忌覺得自己可能是帶不動這些豬隊友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儒家就是欠調教!第八十章 馮亭第二百七十四章 河東太守府驚變第四百二十八章 輕敵的李牧?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道和強硬第六百六十一章 入宮求情第八百九十九章 黃歇之死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九百四十四章 拿不拿郢都,這是一個問題第九百四十一章 破臨淄第七百二十七章 齊國的決定第四百三十三章 從今日起,那便是趙國的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義渠人屠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五章 外交第四百二十九章 換家第五百四十七章 目標——關中!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五百八十三章 關隘破,白起歸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四百六十四章 靳黈和馮亭的爭吵第三百五十八章 河東郡分田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五百七十章 鄭朱的獅子大開口第二百九十章 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來一次以史爲鏡第三百五十二章 範睢的煞星?救星?第九百八十一章 給李牧的“驚喜”第二百九十八章 魏王圉信任的小船又一次的翻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四百三十章 魏王圉很生氣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擊的趙括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一千零一章 隱情第四百四十三章 魏王圉何德何能,和大王相提並論?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出其計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八百一十七章 樂間亂第四百八十一章 以王的名義,攻破這座趙國人的城市!第七百六十一章 荊軻的機會第四百二十八章 輕敵的李牧?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人吐血的消息第五百七十四章 大膽奴婢第五百七十五章 這個趙王,簡直太過分了第一千零一章 隱情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王圉的雄心第二百四十六章 雛鷹營,趙丹的怒火第六十章 上黨郡的重要性第二百七十九章 趙括和王稽有麻煩了第九百三十五章 破解陰書第九百七十章 勝利第二百七十九章 趙括和王稽有麻煩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三百六十四章 趙丹的農業大殺器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人要建國?
第七百八十八章 勝利第四百零二章 趙國人來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密道入城第四十九章 咸陽宮議 1第二百二十五章 趙丹聽到的似乎都是壞消息第九百一十一章 慘就一個字第三百五十六章 願爲良弓,不爲狡兔第六章 微操第八百七十八章 城內城外第八百七十七章 陽翟風雲第八百五十四章 初遇第八百四十五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第九百八十五章 李牧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來這破秦之策,一直就在寡人的眼下!第四十五章 龐煖第一百六十七章 論討價還價,秦王稷根本不是寡人對手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六百零二章 勝利的匈奴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讓趙國人嚐嚐寡人的厲害!第六百一十九章 匈奴內部的爭執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趙國要求不高,你們秦國只需要割點土地就行了第八百一十八章 末路?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六百九十七章 不能給任何可乘之機!第四百四十章 華生,你發現了盲點!第二百五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刺殺第八百七十八章 城內城外第四百八十九章 魏無忌,汝竟然行此竊賊之事!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九百八十九章 蔡澤帶來的壞消息第二百三十七章 魏無忌覺得自己可能是帶不動這些豬隊友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儒家就是欠調教!第八十章 馮亭第二百七十四章 河東太守府驚變第四百二十八章 輕敵的李牧?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道和強硬第六百六十一章 入宮求情第八百九十九章 黃歇之死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九百四十四章 拿不拿郢都,這是一個問題第九百四十一章 破臨淄第七百二十七章 齊國的決定第四百三十三章 從今日起,那便是趙國的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義渠人屠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五章 外交第四百二十九章 換家第五百四十七章 目標——關中!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五百八十三章 關隘破,白起歸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四百六十四章 靳黈和馮亭的爭吵第三百五十八章 河東郡分田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五百七十章 鄭朱的獅子大開口第二百九十章 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來一次以史爲鏡第三百五十二章 範睢的煞星?救星?第九百八十一章 給李牧的“驚喜”第二百九十八章 魏王圉信任的小船又一次的翻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四百三十章 魏王圉很生氣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擊的趙括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一千零一章 隱情第四百四十三章 魏王圉何德何能,和大王相提並論?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出其計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八百一十七章 樂間亂第四百八十一章 以王的名義,攻破這座趙國人的城市!第七百六十一章 荊軻的機會第四百二十八章 輕敵的李牧?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人吐血的消息第五百七十四章 大膽奴婢第五百七十五章 這個趙王,簡直太過分了第一千零一章 隱情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王圉的雄心第二百四十六章 雛鷹營,趙丹的怒火第六十章 上黨郡的重要性第二百七十九章 趙括和王稽有麻煩了第九百三十五章 破解陰書第九百七十章 勝利第二百七十九章 趙括和王稽有麻煩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三百六十四章 趙丹的農業大殺器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人要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