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趙國要求不高,你們秦國只需要割點土地就行了

()和談,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用來結束戰爭的方式。

在整個春秋戰國時代,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戰爭,其最後的結局都以和談而告終。

即便是放眼整個世界,數千年以來所進行的數以萬計的戰爭之中,和談休戰也仍然是達到了其中的絕大多數。

通常來說,不經過和談而休戰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其中一方被完全消滅。

和談的地點也是非常有講究的,選擇和談的地點,主動權並不掌握在劣勢方或者失敗方的手裡,而是有優勢方或者是勝利方來指定。

當然了,劣勢方和失敗方畢竟是不同的概念,優勢方和勝利方也同樣是不同的概念。

比如說在歷史上的那次長平之戰後,四十五萬趙軍全部覆滅的失敗方趙國就不得不接受了勝利方秦國的苛刻要求,讓趙孝成王本人灰溜溜的跑到了咸陽,在秦王稷的面前賠禮道歉,割地求饒。

如今來說,雖然在長平之戰中趙國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優勢方,但有時優勢方並不代表着勝利,所以趙丹也並不能夠將秦王稷招到邯鄲去聆聽自己的訓斥——雖然趙丹的確很想這麼做。

正是因爲雙方此刻勝負未分,所以這一次和談的地點就被選在了作爲雙方實際控制分界線的清河。

由於趙國在戰場上的優勢,所以和談的具體地點就是位於趙國一側的東邊,而不是位於秦國一側的西邊。

除此之外,參與和談的人等級通常也是很有講究的,像如今清河之會這種由兩國國君親自牽頭參與的和談,還是極爲少見的高規格和談,足見雙方對此都極爲重視。

既然此刻雙方都已經就位,那麼很顯然,和談就該開始了。

由於雙方此時此刻還仍舊處於戰爭狀態,所以指望像十九年前的澠池之會那樣,吃着火鍋唱着歌,聊着天打着屁就把盟約給定了,那顯然是根本不可能的。

作爲目前的優勢方和東道主,趙國一方理所當然是要先開口的。

所以在得到了趙丹的眼神之後,虞信就站了起來,先是朝着秦王稷行了一禮,然後又朝着趙丹行了一禮,這纔將頭轉向了面前的秦國衆人,開始講話。

“自晉以來,秦晉兩國乃多年友邦,故有‘秦晉之好’一詞。趙承晉國之運,亦和秦國爲多年之友邦。不意如今竟兵戎相見,實乃兩國之憾事也。”

虞信說到這裡刻意的頓了一下,觀察着在場衆人的反應。

在虞信對面的秦國衆人之中,有人微微頷首,也有人嗤之以鼻,但秦國兩大首腦秦王稷和範睢都是面無表情,看不出來他們心中的想法。

虞信繼續說了下去:“長平之戰,並非我趙國之願也,實乃秦國咄咄逼人,先取魏國河西,再奪韓國宜陽,今又欲圖上黨之地,令上黨生靈塗炭,實非天下之幸也。”

“吾王心懷仁善,不忍見上黨軍民陷水深火熱之中,故納上黨郡而入趙。何也?實乃爲拯救上黨衆軍民也。然秦軍卻因此而興不義之師北上攻長平,令兩國間再燃戰火,實屬不智。”

虞信說到這裡,又轉頭看了趙丹一眼,然後道:“天幸吾王英明,衆軍用命,又有魏、楚、齊、韓諸國之助,故得此長平之大捷。”

“今秦軍受困於長平之地,北進不得,南撤亦是不可,實屬絕境也。秦軍之覆亡,不過吾王一念之間爾。若長平秦敗,則三晉聯軍破函谷入咸陽,亦不過旦夕之間。”

“然吾王心懷仁善,念兩國多年邦交,不願令秦國生靈塗炭。故秦國只需自上黨退兵,再割陶郡與魏,割河東郡與趙,還宜陽與韓,則秦趙之和可成矣。”

虞信這一番話,洋洋灑灑說了好幾分鐘才全部說。

才說完了這番話之後,虞信又朝着秦王稷和趙丹分別行了一禮,方纔施施然回座。

在場的秦國君臣聽了虞信的這番話,臉色一個個頓時就都變得不太美麗了。

在虞信的這一番話裡可以說是完全擺足了姿態,既將趙國說成了救世主一般的存在,然後又把秦國說成了一個只知道發動戰爭,令諸國陷入戰火之中的不義之師。

當然了,如果僅僅是這樣那也就算了,畢竟在這些外交的場合本來就是大家給自己吹吹牛逼,順便再貶貶對手,這套路都知道的。

當年的澠池之會上,秦王稷和藺相如也早就已經這麼pk過了。

真正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虞信最後所提出來的那些和平條件。

雖然僅僅是短短的一句話,但是虞信的和平條件實際上包含了四個。

首先,秦軍必須退出上黨郡。

這等於是要求秦國人放棄五年來的努力,將上黨郡拱手相讓給趙國。

其次,將河東郡割讓給趙國。

河東郡是什麼地方?河東郡那可是當年晉國的大本營,是曾經魏國的首都安邑和韓國的首都平陽所在的地方,是一處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糧產量豐富的肥沃平原。

對於秦國來說,河東郡各方面戰略意義都非常重要,是根本不可能割讓的。

第三,要秦國把陶郡割讓給魏國。

對於這一點,秦國顯然也非常難以接受。

雖然說一開始秦王稷的確是下定了決心要把陶郡割讓給魏國以換取魏國的出兵,但問題在於如今的魏國不但沒有出兵幫助秦國,反而是幫着趙國在後面狠狠的捅了秦國一刀。

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國當然是不願意把陶郡再割讓給魏國這個“叛徒”的。

雖然說魏軍統帥魏無忌的做法並沒有得到魏王圉的許可,但是魏無忌手下的的確確就是有着十萬魏軍,這是誰都要承認的事實。

第四,要把宜陽還給韓國。

宜陽對於秦國來說,同樣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雖然說韓國這個國家以國力而論從來就是屬於七雄之中競爭倒數第一的,但是有一項行業韓國卻極爲發達,在戰國七雄之中穩居前三,甚至有希望競爭第一。

這就是韓國的兵器冶煉行業。

宜陽城便是韓國最大的兵器冶煉之地。

而秦國也正是從韓國奪得宜陽城之後,從宜陽城中俘虜了大批的韓國工匠爲秦國所用,由此秦國的兵器冶煉技術才突飛猛進,躍居戰國前列。

即便是到了現在,宜陽城也還是秦國在崤函通道東側的重要東進基地和兵工廠。

這樣的一個城市,當然也是不可能還給韓國的。

所以在秦國君臣看來,虞信這一番話根本就是獅子大開口。

事實上這四個條件就算單獨提出來,秦國會不會接受還兩說呢,就更別提四個一起列出來了。

一直端坐不語的秦相範睢轉頭看了自家的大王秦王稷一眼。

然後範睢從秦王稷的臉上看到了幾乎毫不掩飾的怒意。

很顯然,秦王稷被虞信的這番話給激怒了。

秦王稷當然會生氣,要知道虞信的所提到的這些地方,幾乎全部都是秦王稷在位期間通過一次次艱鉅的戰爭打下來的。

四十八年的努力和無數老秦人的浴血奮戰纔拿下來的努力,你虞信一張嘴就想要通通拿走?

如果這裡是咸陽宮,那麼虞信可能已經人頭落地了。

滿懷怒火的秦王稷看了範睢一眼,眼神之中的意義不言自明。

範睢深吸了一口氣,緩緩的站了起來。

既然趙國人的話已經結束了,那麼也是時候該輪到秦國進行反擊了。

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第五百八十九章 破城門第四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醒了第七百五十五章 游擊戰第九百九十一章 定巴郡第四十九章 咸陽宮議 1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九百四十七章 紡織坊第三百三十七章 面臨絕境的宛城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勝負分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拍賣?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五十一章 第二次會議 1第七百六十三章 候與蔡澤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六百四十五章 跪門第九百三十章 蔡澤的機會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憂慮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九百一十四章 後勝進宮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夜談,夜襲第六百二十九章 薊都風雲第五十六章 信陵君說魏王 2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百將李同第八百四十一章 秦國人的動向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自信滿滿的趙丹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王圉的怒火第九百六十五章 退無可退的王翦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七百九十章 如何割肉也是一門技術活第四百四十三章 魏王圉何德何能,和大王相提並論?第一千零九章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五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總要與時俱進啊第二百三十九章 搞定了魏國,那麼接下來就該關注一下匈奴了第八百三十三章 這個春天有點冷第六百八十五章 韓王然的真正決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六章 微操第九百九十六章 趙國、趙政第二百二十二章 韓王然的糾結第三百八十章 林胡王第六百零三章 賢撣的美好生活第三百八十九章 關中還是崤函?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動第四百八十九章 魏無忌,汝竟然行此竊賊之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一千零四章 趙有黃雀,其名趙丹第一百一十六章 侯贏獻計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要中了趙丹的詭計啊第八百零二章 擴土萬里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九百一十七章 吾欲降趙,不知諸位以爲如何?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令第一百九十一章 或許這就是穿越的意義吧第三百二十九章 趙丹的“三國演義”計劃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蘇代提出的驚人建議第五百一十七章 趙丹的答案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三百五十章 宜陽城的歸屬第四百六十章 呂不韋帶來的驚喜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二百八十六章 楚王元的野心、憤怒和拼命第一百零四章 廉頗的應急反應第五百九十一章 八牛弩第九百三十七章 勸降第七百七十九章 入宮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張膽的離間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牧的打算第三百四十一章 困守安邑的鄭安平第八百七十二章 呂不韋的計策第二百一十章 準備攀科技的趙丹第五百零八章 出人意料的廉頗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一百八十五章 邯鄲城裡來了三個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個婚禮不一樣第二百三十六章 裝逼瞬間被打臉的感覺可很不好受第九百二十三章 和李園的談判第五百一十二 毛遂的名單第五百四十一章 雕版印刷
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第五百八十九章 破城門第四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醒了第七百五十五章 游擊戰第九百九十一章 定巴郡第四十九章 咸陽宮議 1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九百四十七章 紡織坊第三百三十七章 面臨絕境的宛城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勝負分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拍賣?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五十一章 第二次會議 1第七百六十三章 候與蔡澤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六百四十五章 跪門第九百三十章 蔡澤的機會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憂慮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九百一十四章 後勝進宮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夜談,夜襲第六百二十九章 薊都風雲第五十六章 信陵君說魏王 2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百將李同第八百四十一章 秦國人的動向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自信滿滿的趙丹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王圉的怒火第九百六十五章 退無可退的王翦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七百九十章 如何割肉也是一門技術活第四百四十三章 魏王圉何德何能,和大王相提並論?第一千零九章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五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總要與時俱進啊第二百三十九章 搞定了魏國,那麼接下來就該關注一下匈奴了第八百三十三章 這個春天有點冷第六百八十五章 韓王然的真正決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六章 微操第九百九十六章 趙國、趙政第二百二十二章 韓王然的糾結第三百八十章 林胡王第六百零三章 賢撣的美好生活第三百八十九章 關中還是崤函?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動第四百八十九章 魏無忌,汝竟然行此竊賊之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一千零四章 趙有黃雀,其名趙丹第一百一十六章 侯贏獻計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要中了趙丹的詭計啊第八百零二章 擴土萬里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九百一十七章 吾欲降趙,不知諸位以爲如何?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令第一百九十一章 或許這就是穿越的意義吧第三百二十九章 趙丹的“三國演義”計劃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蘇代提出的驚人建議第五百一十七章 趙丹的答案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三百五十章 宜陽城的歸屬第四百六十章 呂不韋帶來的驚喜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二百八十六章 楚王元的野心、憤怒和拼命第一百零四章 廉頗的應急反應第五百九十一章 八牛弩第九百三十七章 勸降第七百七十九章 入宮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張膽的離間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牧的打算第三百四十一章 困守安邑的鄭安平第八百七十二章 呂不韋的計策第二百一十章 準備攀科技的趙丹第五百零八章 出人意料的廉頗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一百八十五章 邯鄲城裡來了三個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個婚禮不一樣第二百三十六章 裝逼瞬間被打臉的感覺可很不好受第九百二十三章 和李園的談判第五百一十二 毛遂的名單第五百四十一章 雕版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