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武新人

又是一年元旦節,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充斥着整座龍臺殿,到處是人們的歡聲笑語。

趙國一年一度的元旦宴會對於邯鄲城之中的人們來說其實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對於那些新參加的大臣或者將軍來說,卻是一件足夠讓人興奮無比的事情。

除此之外,元旦宴會對於老臣子們來說也是一個觀察或者和政治新星們進行結交的好機會。

在這一次的趙國元旦宴會之上,有一文一武兩位大臣最爲顯眼。

原朔方郡郡守,今年不過二十九歲的李斯政績出色,而且成功的讓朔方郡這兩年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同時在定西城被圍之戰中運用自己的出色才能幫助守將趙括牢牢的守住了定西城,最終等到了廉頗大軍的到來,爲趙國的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由此,李斯被調回邯鄲趙國中樞,出任代理中尉一職。

在這之前,由於司寇趙豹的去職,虞信成功上位當上了司寇,原先的中尉李伯同樣也接替了虞信原先的內史之位,所以中尉這個職責就空了出來。

在慎重的考慮之後,趙丹最終決定啓用李斯。

首先,從履歷上來說,李斯沒有問題。

李斯自從跟隨自己師傅荀況進入趙國以來,他歷任趙國上黨郡屯留縣令及朔方郡郡守,作爲一名講究實幹,以法律規章作爲辦事準則的士子,李斯將這兩個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讓當地民衆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極得當地民衆的愛戴。

李斯此人在歷史上乃是秦始皇的相邦,大秦王朝的開拓和建立者之一,這樣的一個人的才能是毫無問題的,幾年來在地方上的歷練也證明了這一點。

而且趙國中尉負有監督百官的職責,正是最適合李斯這個法家官員的崗位。

除此之外,通過趙豹一事所表現出來的派別爭鬥一事也讓趙丹心中不喜,打算啓用更多的新鮮血液充實趙國高層。

在通盤考慮之後,李斯出任中尉一職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爲了減少阻力,趙丹將李斯任命爲代理中尉,同時李斯在軍國大事之中暫時只有旁聽權沒有發言權,也算是給了那些不是很滿意的老臣子們一個交待。

但不管是代理也好旁聽也罷,二十九歲的李斯位列趙國頂級高層行列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即便有人有所怨言,但也必須要承認這位曾經的楚國小吏將來必將會成爲趙國政壇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除了李斯之外,另外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星則是來自於軍方。

李牧正式被任命爲趙國北方經略使,同時賜爵爲趙國中卿,擁有獨立開府的權力,節制朔方、河套、五原、九原、雲中、雁門、代郡等七郡兵馬,負責對草原上匈奴、月氏等國的征伐,並在必要的時候派遣或者直接率領軍隊南下,配合中央軍主力作戰。

李牧比李斯大上幾歲,但如今也不過只是三十出頭的年紀,以這般年紀就掌控了趙國北方七郡的所有兵力,雖然不能夠干涉地方政務,但也足夠證明趙丹對他的信任了。

之所以如此任命,是因爲趙國北方七郡和中原諸郡不同。

這裡所要面對的主要是遊牧民族,主力兵種也是騎兵,在應對外敵的時候這北方七郡往往需要協同作戰,而且這七郡距離趙國首都邯鄲的距離都很遠,一個獨當一面能夠在外敵入侵之時立刻做出反應的軍事機構就很有必要了。

除此之外,權力上的平衡其實也是考慮因素,李牧的任命一下之後趙**方內有龐煖外有李牧,對大將軍廉頗就形成了很強的限制,這樣的三巨頭格局形成之後就方便了趙丹對趙**方的強力掌控。

相較於李斯的任命來說,李牧的任命幾乎就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

自從李牧成名以來,這位年輕的將軍擊敗過匈奴和月氏人的入侵,兩度南下關中,並配合廉頗拿下了咸陽,又曾經水淹大梁城讓魏國人聞風喪膽,種種戰績可以說是名震天下,已經被認爲是廉頗之後趙國頭號名將以及大將軍職位的最有力競爭者。

對於和秦國一樣實行軍功爵制度的趙國來說,李牧這樣靠實打實的軍功升上來將領受認可的程度無疑就高了許多,趙**方兩大巨頭廉頗和龐煖都表示了對李牧任命的堅決支持。

李斯和李牧這一文一武分別進入了趙國高層,也標誌着趙國權力階層的洗牌和換代在不停的進行之中。

在宴會完畢之後,趙丹也特地將李斯和李牧兩人留了下來,對兩人進行了一番勉勵。

“兩位卿家都是寡人很看好的,寡人希望兩位卿家好好的爲了趙國、爲了寡人去做事,寡人相信將來的史書上必定會給兩位卿家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了,兩位卿家若是有什麼困難的話,現在不妨直接和寡人說一下。”

或許是因爲剛剛喝了不少酒的緣故,總之李斯李牧兩個人的臉龐都是紅通通的,在聽到了趙丹的這番話之後也是忙不迭的朝着趙丹行禮道謝。

李斯思考了一會之後,率先開口道:“大王,臣有一個請求。侍中韓非跟隨在大王身邊的時日已久,參與過多項國家法律規章的制定,臣請大王將韓非派給臣作爲副手,不知大王可能恩准?”

李斯的這個意見一提出來趙丹就是一愣,下意識的用怪異的目光喵了韓非一眼。

要知道歷史上的李斯就是因爲嫉妒秦始皇對韓非的看重,然後才構陷罪名讓韓非下獄並最終讓人用一杯毒酒弄死了韓非。

難道說現在的李斯和韓非雖然都來到趙國,但是相愛相殺的戲碼仍舊還要繼續?

趙丹略一沉吟,道:“準了。”

雖然歷史上的確是有這種戲碼,但是趙丹畢竟不是被矇蔽的秦始皇,而且兩人的地位和歷史上也截然不同,趙丹覺得重演歷史上同門相殘一幕的可能性應該不是很高。

而且韓非作爲侍中這些年來一直跟在趙丹身邊,也的確到了需要給點實際職位去做做事情的時候了。

畢竟這調韓非來當副手的事情也是李斯主動提出來的,由此看來這對師兄弟目前的關係應該還可以。

如果事實還是證明這對師兄弟水火不容的話,那麼未來再分開就是了。

在李斯之後,李牧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大王,臣經過了這幾次戰役的實踐來看,發現了具裝甲騎兵的一些問題。”

“什麼問題?”趙丹問道。

對於李牧的問題,趙丹還是很重視的,畢竟李牧可是親臨戰場的人,同時也是戰國時代對於騎兵最有發言權的一個人。

李牧撓了撓頭,對着趙丹道:“臣希望能夠見到具裝甲騎兵的生產工匠,和他們探討一些關於具裝甲騎兵身上鎧甲的鑄造問題,除此之外臣還希望能夠對具裝甲騎兵的兵器進行一些改進。”

趙丹想了想,笑道:“這個沒有問題,寡人很快就讓人給汝安排便是了。不過汝如果真的要改動的話,那麼只能夠先少量裝備個一兩千人,寡人要看到汝的改動能夠取得效果之後纔會全軍列裝,汝明白了嗎?”

“喏!”李牧高興的答應了下來。

第五百九十一章 八牛弩第四十七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1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九百七十四章 兵臨咸陽第三百四十九章 秦王稷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九百八十二章 巴蜀防線第六百一十六章 劫後逢生的郭開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一千零八章 趙丹的構想第二百九十六章 蘇代終於見到了魏王圉第一百九十一章 或許這就是穿越的意義吧第三百五十七章 武安君,許久不見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七百零七章 邯鄲戰時會議第二百一十六章 搗毀這座烽燧臺!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憂慮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楚雖三戶,亡趙必楚第三章 爭論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四百三十九章 我看你趙勝就是拿我們尋開心!第八百一十二章 義渠勝的麻煩第四百零五章 一個能搞死魏無忌的計劃?第六百三十章 滅還是和?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王,吾有一計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八百五十五章 騎戰第七百零一章 臣斗膽請太子選擇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二百九十四章 挖坑的蘇代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六百三十七章 寡人準備遷都!第二百八十二章 範睢遭斥第六百一十一章 毛遂的審訊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四百五十九章 寡人決定了!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鄙第八百七十一章 博弈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初戰,形勢不利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第九百七十四章 兵臨咸陽第六百四十九章 介入戰爭?第四百六十章 呂不韋帶來的驚喜第二百七十二章 挑不出毛病?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牧入河套第六百八十章 魯儒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二十六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3第九百三十四章 袍澤第一百九十九章 此子之名,便喚爲趙政!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六百一十九章 匈奴內部的爭執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四百五十三章 趙國使團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九百九十七章 秦國的落幕第八百六十八章 黃歇的困境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風雨飄搖的吳城第七百六十二章 緩緩生長的趙國科技樹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二百一十八章 回馬箭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風雨飄搖的吳城第七百二十章 呂不韋的建議第四百三十二章 趙國人發現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二百八十八章 解圍第一百七十六章 從今日起,上黨郡便爲趙國所有!第二百一十一章 君王后給自己的兒子好好的上了一課第五百四十五章 雄心壯志的劇辛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現在蒙驁身邊的神秘人第四百八十章 寡人怎麼可能當一個逃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對龐煖的封賞和制衡第六百七十一章 戰爭會議第四百七十六章 原來寡人的趙國騎兵已經這麼強了第四十章 虞信使楚 1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七百五十五章 游擊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趙國在出徵前的誓師大會第五十七章 危機第八百七十二章 呂不韋的計策第九百六十五章 退無可退的王翦第三百七十六章 衛竭說齊王建第六百四十八章 趙丹的處置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如議和第七百零二章 太子的最終決定第八百一十七章 樂間亂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九百四十八章 呂不韋的大麻煩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六國來朝
第五百九十一章 八牛弩第四十七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1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九百七十四章 兵臨咸陽第三百四十九章 秦王稷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九百八十二章 巴蜀防線第六百一十六章 劫後逢生的郭開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一千零八章 趙丹的構想第二百九十六章 蘇代終於見到了魏王圉第一百九十一章 或許這就是穿越的意義吧第三百五十七章 武安君,許久不見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七百零七章 邯鄲戰時會議第二百一十六章 搗毀這座烽燧臺!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憂慮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楚雖三戶,亡趙必楚第三章 爭論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四百三十九章 我看你趙勝就是拿我們尋開心!第八百一十二章 義渠勝的麻煩第四百零五章 一個能搞死魏無忌的計劃?第六百三十章 滅還是和?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王,吾有一計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八百五十五章 騎戰第七百零一章 臣斗膽請太子選擇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二百九十四章 挖坑的蘇代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六百三十七章 寡人準備遷都!第二百八十二章 範睢遭斥第六百一十一章 毛遂的審訊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四百五十九章 寡人決定了!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鄙第八百七十一章 博弈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初戰,形勢不利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第九百七十四章 兵臨咸陽第六百四十九章 介入戰爭?第四百六十章 呂不韋帶來的驚喜第二百七十二章 挑不出毛病?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牧入河套第六百八十章 魯儒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二十六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3第九百三十四章 袍澤第一百九十九章 此子之名,便喚爲趙政!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六百一十九章 匈奴內部的爭執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四百五十三章 趙國使團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九百九十七章 秦國的落幕第八百六十八章 黃歇的困境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風雨飄搖的吳城第七百六十二章 緩緩生長的趙國科技樹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二百一十八章 回馬箭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風雨飄搖的吳城第七百二十章 呂不韋的建議第四百三十二章 趙國人發現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二百八十八章 解圍第一百七十六章 從今日起,上黨郡便爲趙國所有!第二百一十一章 君王后給自己的兒子好好的上了一課第五百四十五章 雄心壯志的劇辛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現在蒙驁身邊的神秘人第四百八十章 寡人怎麼可能當一個逃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對龐煖的封賞和制衡第六百七十一章 戰爭會議第四百七十六章 原來寡人的趙國騎兵已經這麼強了第四十章 虞信使楚 1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七百五十五章 游擊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趙國在出徵前的誓師大會第五十七章 危機第八百七十二章 呂不韋的計策第九百六十五章 退無可退的王翦第三百七十六章 衛竭說齊王建第六百四十八章 趙丹的處置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如議和第七百零二章 太子的最終決定第八百一十七章 樂間亂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九百四十八章 呂不韋的大麻煩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六國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