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

ads_wz_txt;

正月二十四,聖主下旨,代王楊侑留守西京,刑部尚書衛文升兼領西京留守,輔佐代王。

三月初四,聖主下旨,越王楊侗留守東都,民部尚書樊子蓋兼領東都留守,輔佐越王。

趙王楊杲和燕王楊偵均隨聖主北上遼東,參加二次東征。

聖主唯一嫡子,依照立嫡、立長原則,本爲唯一合法的皇統繼承人的齊王楊喃,既沒有奉旨留守都城,也沒有遠征高句麗,而是在齊魯剿賊。剿賊應該是地方軍政官員的事,現在落在了齊王頭上,這顯然與齊王在中土崇高的政治地位和他應該承擔的政治使命完全不符,由此產生的政治影響不言而喻,齊王淪落了,在政治上飽受恥辱,而更深一層的寓意便是齊王被政治放逐了,齊王被聖主無情地剝奪了皇統繼承人的資格,齊王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從已知歷史來看,像齊王這樣走到懸崖邊上的皇子,除非發生奇蹟,否則已沒有未來。現在烏雲籠罩了齊王的命運,接下來不論是聖主還是擁有皇統繼承資格的親王,還是朝堂上的政治對手,都將痛下殺手,以最快速度剷除這個潛在的巨大隱患,可以預見,齊王即便不死,也將幽禁終生,如行屍走肉,相比而言還不如死了好。

聖主於三月初四日,徹底摧毀了齊王僅存的一絲希望,摧毀了齊王本該輝煌的命運,將其打落塵埃、打下地獄,由此可知齊王的情緒有多麼惡劣,憤怒、沮喪、痛苦和絕望等等無盡的負面情緒匯成了一股洶涌波瀾,完全淹沒了他,讓他窒息,讓他失去了理智。

恰在這時,李子雄來了,大家同爲政治上的淪落人,同樣要面對直接關係到自身存亡的政治危機,此刻可謂是真正的利益一致,真正的政治盟友,而爲了撕裂頭頂上的陰霾,改變自己黑暗的命運,逆轉乾坤,三個人不得不敞開心扉,坦誠相待,與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的對手們殊死一搏。

李子雄在軍政兩界德高望重,權術、謀略都很出衆,這樣一位實力派大佬,在齊王最爲驚恐最爲無助最爲受傷之刻,義無反顧來到他的身邊傾力相助,總算給了他一些慰籍,雖然依舊看不到希望,但韋福嗣始終不離不棄,李子雄又捨身赴死而來,好歹還有兩位忠心耿耿的臣子願意與他同甘共苦,生死與共,此生足矣。

齊王慢慢平靜下來,理智漸漸恢復,惡劣的情緒也一點點好轉。

現在回頭看看,齊王不禁爲自己當初大膽的逃出東都而歡呼,如果當初自己猶豫了,害怕了,對聖主心存僥倖,沒有逃離東都,此刻的結果可想而知,必然已被聖主幽禁,自己在絕望的同時還完全失去了自由,連一絲一毫逆轉命運的機會都沒有。

李子雄感謝齊王的幫助,若沒有齊王居外發展,藉助剿賊的機會急速擴張勢力,對東都形成威脅,迫使聖主和中樞不得不做出妥協,自己絕無復出之可能。

齊王搖搖手,示意李子雄毋須客套,“形勢對我們來說非常危急,二次東征勝利後,聖主回京,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我們。”齊王看了李子雄一眼,鄭重問道,“建昌公可有對策?孤危在旦夕,而留給孤逆轉乾坤的時間非常短暫,愛卿若有良策,儘管奏來。”

李子雄指指案几上凌亂散放的來自東都的密報,“二月底,聖主下旨,赦免了宇文述等一大批衛府統帥,允許他們重上東征戰場,戴罪立功。三月初三,聖主下旨,徵發關中十萬男丁修築大興城。這兩道聖旨之間有何密切關係,大王應該很清楚。”

大興城就是新長安城。先帝開國之初,因爲舊長安城破敗狹小,且水污染嚴重,於是在舊長安城的東南方向重築新城,但開國之初百廢俱興,先帝本着節約之精神,僅在新城修建了中央府署所在的皇城和禁中所在的宮城,歷時九個月而成。至於外郭,雖然做了詳細規劃,但因爲投資太大,並沒有建設,更沒有修築城牆,當時的意見是暫用舊長安城爲外郭,等到國富民強、國力昌盛了,再修築外郭。

然而,民間財富龐大,貴族官僚和富豪們,還有佛道兩教,率先在新城規劃之地修建府邸廟宇,營造店鋪肆市,久而久之,外郭裡坊漸漸形成了規模,已經具備了最後完善的條件,但幾十里長的城牆耗費太大,先帝遲遲沒有決策

先帝駕崩後,今上從構築中土大一統的格局出發,決意遷都洛陽,這嚴重損害了關隴本土貴族集團的根本利益,結果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阻力,但今上和改革派最終還是贏得了以老越國公楊素爲首的河洛貴族集團的支持,再加上山東人和江左人的支持,今上遂在舊洛陽城的基礎上修建了新城,這就是東都。

既然東都是中土的權力中心,西京的地位就下降了,大興城的外郭建設也就無限期擱置,但關隴本土貴族集團自始至終都在抵制聖主的遷都之議,即便聖主強制遷都,強制關隴的豪門世家統統搬遷到東都,也未能阻止關隴本土貴族集團要把中土的權力中心重新搬回西京的決心。

這一次機會終於來了。第一次東征大敗,不但讓聖主和改革派軍事上遭受重挫,在政治上也全面潰敗,而聖主和改革派爲了逆轉劣勢,決心發動第二次東征,這就迫使他們不得不向朝堂上的保守勢力妥協讓步,以此來換取保守勢力對二次東征的支持。三月初三,聖主下旨,徵發關中十萬男丁修築大興城,其政治意義非同凡響。從表面上看,這僅僅是完善大興城的建設,完成先帝的遺願,但此時此刻,東征至上,全部國力都要用在東征上,聖主卻調撥鉅額的人力物力財力修築大興城的外郭,目的何在?難道修築大興城的外郭有助於東征的勝利?顯然不是,所以這一事件的政治解讀只有一個,聖主和改革派在西京的政治地位上做出了讓步,關隴本土貴族集團數年矢志不渝的堅持終於有了成效,不出意外的話,西京毫無懸念的戰勝了東都,重新成爲了中土的權力中

但是,遷都是國之大事,關係到國祚興衰,任何一個君主和朝廷都不可能在數年內連續遷都,那對皇帝和朝廷的權威打擊太大了,所以這一妥協只能停留在口頭上,停留在權力頂層的內部,停留在某些具有象徵意義的政治事件上,比如盛大的國祭,一般情況下都在京師舉行,如果聖主把新年國祭的地點放在西京,放在大興城,那基本上就等同於承認了西京纔是真正的國之都,是中土皇權的象徵地,而東都則降格爲國事處理中心,換一種說法就是代表皇權的宮城位於大興城,而代表相權(行政權)的皇城,則位於東都。

由此引申,留守西京的代王楊侑,距離儲君的位置最近,而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相比較而言距離儲君的位置就遠了。

再深入引申一下,若二次東征勝利了,聖主和改革派逆轉了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劣勢,那麼可以預見,一旦國內外局勢穩定下來,聖主和中樞的精力重新放到推進大一統改革上,朝堂上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由互相妥協讓步再次發展到針鋒相對甚至大打出手,這一特殊時期的政治妥協產物必定化作烏有。

所以,李子雄就此做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二次東征必定失敗。”

齊王楊喃聽懂了,沮喪絕望的情緒頓時有所改善。

二次東征失敗,聖主和改革派再遭重創,而這一次重創真正具有致命性。中土國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支持聖主年復一年的發動東征,所以二次東征如果失敗了,第三次東征基本上就是自殺,相信聖主和改革派們還不至於瘋狂到自殺的地步。

二次東征失敗,朝堂上的保守勢力就能完全戰勝改革派,改革派勢必要遭到一次大清洗,大一統改革將陷入停滯和倒退,但這對齊王楊喃來說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西京保住了它的國之都的政治地位,關隴本土貴族集團依舊牢牢掌控着國之命運,而在這一利好大背景下,齊王楊喃毫無意外會得到他們的鼎力支持,在皇統之爭中贏得最後的勝利。

希望是存在的,關鍵是現在的堅持,而現在的堅持需要正確的策略。

齊王楊喃已經有了正確的策略,只是在沒有見到李子雄之前,沒有聽到李子雄對當前東都政局的精闢分析之前,他一直在懷疑這個策略的正確性,因爲這個策略來源於李風雲。

李風雲早在去年就預言有二次東征,並且二次東征功虧一簣,今年他依舊堅持這一預測,並且依據這一預測積極實施發展壯大之計。現在李子雄也有同樣的預測,並且有依據這一預測逆轉乾坤的意圖,那麼,李子雄的具體依據是什麼?

齊王楊喃突然有了一種不詳預感,當即轉目望向韋福嗣,巧合的是,韋福嗣也恰好望向他,眼內充滿憂鬱之色。果然,兩人心有靈犀,想法一致。

李風雲曾預言二次東征功虧一簣的原因是東都爆發了兵變,假如這一預言成真,那麼誰會發動兵變?難道是李子雄?以李子雄頑固而堅定的保守理念,以他對激進大一統改革思路的反對,以及他對改革派的仇視,他的確有發動兵變的動機,而以他在軍政兩界的巨大聲望和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的人脈資源,只要給他一支軍隊,他的確有攻陷東都的可能。

只是,李子雄發動兵變,必然要高舉齊王楊喃的大旗,而李風雲預言,兵變會迅速失敗,這讓齊王楊喃心生寒意,忍不住脫口而出,“誰要兵變?”

第五百九十一章 衛府主戰派第四百六十八章 聯盟的最高機密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九百三十九章 機會在哪?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第八百三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五百五十二章 小伎倆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809章 無所適從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五百一十九章 謠言太多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十五章 奪命狂奔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一百一十一章 驚天波瀾第八百三十一章 代價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一百八十四章 表決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奈的樊子蓋第十二章 突變第九百零三章 火中取栗第一千零十八章 爭先恐後第二十九章 重兵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六百三十七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四百七十三章 孤身犯險第兩百一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九百四十二章 不給自己退路第801章 錯亂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五百六十三章 許國公到了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三十二章 沒有選擇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七百八十二章 結盟第七百二十八章 我爲魚肉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擴張的惡果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四十一章 沖天大火第五百五十七章 韓世諤憤怒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你瞎了嗎?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局之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第五百七十八章 疑慮第六百七十章 暗示第八百三十一章 代價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九百十七章 放飛心魔第九百八十六章 底線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要決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皇族異類第五百零八章 哪個更重要?第四百二十章 唱了一出雙簧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兩百五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六百六十三章 李金才的重要性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百三十七章 某的底線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在哪第六百六十三章 李金才的重要性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五百零七章 包圍東都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兩百七十四章 你竟然還活着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一百四十七章 瞬間逆轉第五百三十二章 優柔寡斷第七百七十六章 晝伏夜行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國者必殺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十三章 樑父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突厥人嗅可了危險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兩百二十九章 遼東城下第五百二十章 強勢的樵公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兩百二十二章 憤懣
第五百九十一章 衛府主戰派第四百六十八章 聯盟的最高機密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九百三十九章 機會在哪?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第八百三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五百五十二章 小伎倆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809章 無所適從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五百一十九章 謠言太多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十五章 奪命狂奔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一百一十一章 驚天波瀾第八百三十一章 代價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一百八十四章 表決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奈的樊子蓋第十二章 突變第九百零三章 火中取栗第一千零十八章 爭先恐後第二十九章 重兵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六百三十七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四百七十三章 孤身犯險第兩百一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九百四十二章 不給自己退路第801章 錯亂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五百六十三章 許國公到了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三十二章 沒有選擇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七百八十二章 結盟第七百二十八章 我爲魚肉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擴張的惡果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四十一章 沖天大火第五百五十七章 韓世諤憤怒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你瞎了嗎?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局之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第五百七十八章 疑慮第六百七十章 暗示第八百三十一章 代價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九百十七章 放飛心魔第九百八十六章 底線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要決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皇族異類第五百零八章 哪個更重要?第四百二十章 唱了一出雙簧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兩百五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六百六十三章 李金才的重要性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百三十七章 某的底線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在哪第六百六十三章 李金才的重要性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五百零七章 包圍東都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兩百七十四章 你竟然還活着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一百四十七章 瞬間逆轉第五百三十二章 優柔寡斷第七百七十六章 晝伏夜行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國者必殺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十三章 樑父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突厥人嗅可了危險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兩百二十九章 遼東城下第五百二十章 強勢的樵公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兩百二十二章 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