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

ads_wz_txt;

李風雲對王安的心思一清二楚,但他無意解釋,解釋了王安也不會相信。

此次聯盟北上的目的只有極少一部分人知道真相,而知道真相的人也不會說出來。自古以來屁股決定腦袋,地位決定思想,同樣一件事,所處位置不同,看法也就截然不同,比如看風景,站在山腳和站在半山腰,所見風景肯定不一樣,到了山頂上俯瞰,風景又是一變,而站在高處的人,若是把自己所見告訴了站在低處的人,低處的人因爲沒有親眼目睹,即便能接受風景不一樣這個事實,卻無法在腦海中描繪出真實而清晰的畫面,所以基本上就是雞同鴨講,既然如此,還不如不講。

以王安在河北的地位,就相當於站在山腳下看風景,目光十分侷限,根本看不到隱藏在東都政局背後複雜的利益博弈,這從他的言辭中便能看出來,如果他眼界寬一些,看得遠一些,他就不會以一個普通人的立場來揣測李風雲進入河北的目的,更不會擔心自己因爲李風雲的出現而利益受損,相反,他會想方設法藉助李風雲的力量,來爲河北人、爲清河義軍和爲自己謀取最大利益。

“某來的目的很簡單,趁火打劫,乘着你們和官軍激戰於永濟渠兩岸,無暇他顧之際,劫掠永濟渠。”

王安問得直白,而李風雲的回答更直白。

事實上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說,李風雲此刻北上還真是趁火打劫,只是現在永濟渠已經封凍,南來北往的船隻早已難覓蹤跡,劫掠永濟渠不過是一句敷衍之辭而已,真正要劫掠的對象肯定是河北人。大河北岸一線的郡縣因爲連續受災,不但田地荒蕪,倉廩空竭,就連人煙都非常稀疏,災民要麼已經死了,要麼在義軍隊伍裡靠擄掠爲生,而這一情況李風雲不可能不瞭解,大河南岸的現狀實際上比北岸更嚴重,由此推斷,李風雲若想達到目的,必定要大踏步北上,越過永濟渠,在永濟渠北岸富裕地區大肆擄掠。

王安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答案後,心情愈發沉重,稍稍遲疑了片刻,繼續問道,“將軍對當前河北局勢可曾瞭解?”

李風雲拱手爲禮,“願聞其詳。”

“左翊衛將軍段達現在就在清河郡,正在宗城一帶與我們交戰。”王安倒是坦誠,把清河義軍所面臨的困境一五一十詳細述說,末了他終於說出了心中所想,“據傳,段達已經下令,務必在年底前擊敗我們,而東都極有可能增兵河北,我們有覆滅之危,一旦我們清河義軍打敗了,將軍是否還能獨善其身?是否還有機會撤回齊魯?”

王安終究還是壯着膽子,向李風雲提出了“合作”意向。

李風雲是當今中土第一叛賊,“惡名昭彰”,他所率的魯西南義軍聯盟亦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其實力肯定超過了“韜光養晦”的清河義軍,而從渡河北來的聯盟軍隊的士氣來看,他們即便沒有在徐州擊敗官軍,亦全身而退了,所以清河人與這樣一支強悍軍隊爲敵實爲不智,再說目前局勢下,清河義軍已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若想逆轉局勢,唯有與李風雲合作,但前提是,李風雲必須願意與他們合作,爲此,清河人肯定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李風雲笑了起來,問道,“這是你個人的意思,還是你們張帥的意見?”

李風雲當然要尋求合作了,只是他與河北豪帥之間沒有任何信任基礎,大敵當前,雙方建立合作關係的確容易,但是否能真正合作,一致對敵,難度就大了,所以他叫李安期、李思行十萬火急趕赴豆子崗,請河北鴻儒劉炫出手相助。以劉炫的身份地位和影響力,足以在雙方之間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這樣雙方的合作纔有成效,才能聯手與官軍作戰,否則李風雲也不敢輕易上陣廝殺

然而,李風雲至今沒有看到劉炫其人。按道理,如果劉炫願意出手相助的話,必定會以最快速度趕赴清河,向清河義軍首領們解釋李風雲北上增援的原因和目的,以便在雙方之間建立最基本的信任,而此刻出現在李風雲面前的王安,也就不會表現得如此的緊張和不安,甚至都不敢大膽提議合作,所以李風雲估猜劉炫並沒有痛痛快快的答應此事,可能尚在考慮之中,畢竟他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裡,就算因爲東都的政治打擊而“落魄”不堪,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對天下大勢和東都政局有自己的看法,有儒林泰斗的尊嚴和節操,即便爲了生存而不得不“親近”爲賊的學生們,與賊爲伍,不過他肯定要堅守自己的底線,絕不會讓自己的一世英名付之流水,更不會讓自己在歷史上留下千古罵名。

李風雲有些失落,但他能理解,此事他的確一廂情願了,以他的年輕和顯赫“賊”名,做爲中土儒林泰斗的劉炫,又豈肯自降身份,以一世英名爲代價,輔佐相助?對老邁的劉炫來說,他留在這個世上的時間已屈指可數,以儒林泰斗的身份死去,留在歷史上的是榮耀,而以叛賊的身份死去,留給後人的只有無盡屈辱,所以劉炫的選擇不問可知。

但是,李風雲還是祈盼出現奇蹟,在他的記憶裡,河北即將迎來戡亂"gaochao",血雨腥風即將席捲燕趙大地,高士達、張金稱、格謙等河北豪雄都將在官軍的攻擊中死去,竇建德、郝孝德、劉黑闥等河北豪雄雖然從死人堆裡殺出了一條血路,很快就捲土重來,但連綿戰火中,生靈塗炭不可避免,不計其數的河北人死於非命,而儒林泰斗劉炫就是其中之一,在飢寒交迫中悽慘死去。李風雲試圖挽救劉炫的生命,試圖改變劉炫的命運,因爲他知道歷史的軌跡,他知道劉炫只要堅持活下去,只要在痛苦中煎熬個兩三年,他就能迎來一個新時代,迎來自己最後的輝煌。

李風雲的願望是好的,但現實就是現實,劉炫對未來一無所知,當然不會糊塗到失去理智,急吼吼地跑到李風雲身邊自甘墮落,做個人人得而誅之的“老賊”。沒有劉炫從中斡旋,而博陵崔氏和趙郡李氏因爲李風雲的行動速度太快,根本來不及自上而下的給予暗中“照拂”,李風雲與清河義軍之間的合作自然就充滿了風險。

王安遲疑着,猶豫着,最終還是選擇了說實話,“清河公尚不知道將軍已渡河北來。”

清河公是張金稱自封的,高雞泊的高士達就自封東海公,平原郝孝德自稱平原公,豆子崗的劉霸道自封渤海公,而渤海豪帥孫宣雅更加了不得,自稱“齊王”,但“王”也罷,“公”也罷,都是爵位,還算韜光養晦,有自知之明,不敢光明正大的宣告自己有篡國之野心。而對東都來說,只要不稱“天子”,不自封“皇帝”,沒有公開建國,都算內部矛盾,都還在可以忍受範圍內,反之,就是公開篡國,就是公開與朝廷、與楊氏大隋爲敵,那便是罪無可恕,要以雷霆手段予以堅決、無情、血腥的鎮壓,決不手軟。

相比較起來,李風雲做爲中土第一賊,反而是最低調的,既不稱“王”,也不封“公”,就自封了“大總管”的官職,公開宣揚的造反目標也不是篡國,也不是反皇帝,反朝廷,而是針對東征的“反重賦,反徭役”,說白了就是官府“強取豪奪”,平民百姓活不下去了,官逼民反,而這個造反的理由可謂是低調的不能再低調了。

這在政治上給了東都最大的迴旋餘地,這絕對屬於人民內部矛盾,是可以招安撫慰的對象,完全沒必要趕盡殺絕,而齊王楊喃和關中韋氏當初之所以敢於冒險與李風雲秘密接觸,這也是原因之一。聖主返回東都後雖然詔令剿殺李風雲,卻始終沒有把江都軍隊調入戡亂戰場,其中也有這方面的考慮,畢竟李風雲的造反口號是可以利用的,地方官府在執行中央政令的時候花樣百出,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而貪贓枉法、中飽私囊者更是比比皆是,所以一旦利用好了,可以有效打擊政治對手。

李風雲以政治上的低調,換來了他在軍事上的節節勝利,聯盟實力在短短時間內發展到如此地步,與這一策略息息相關。但李風雲低調,不代表其他造反者也這樣低調,而其他造反者的“高調”,必然與李風雲的“低調”策略產生衝突。比如河北豪帥們不是“王”就是“公”,侯爵更是“滿天飛”,帳下都是大將軍、將軍,而李風雲不但沒有自封爵位,甚至連官職稱謂都刻意避開了品級顯赫的大將軍、將軍,而是選擇了相當“務實低調”的總管,那麼雙方在合作的時候,僅僅在稱謂這些不起眼的小細節上就形成了反差,實力強大的自稱總管,實力弱小的反而稱王稱公,這不是沐猴而冠虛有其表嗎?這不是明擺着打人臉,給人難堪嗎?

果然,聽到王安稱呼張金稱爲“清河公”,李風雲的笑容裡立刻便多了一絲玩味,眼裡更是難以自制的掠過一絲嘲諷,而王安看到李風雲的鄙夷之色,神情頓時難堪起來,面色羞赧,下面的話竟不知如何說了。

第八百九十三章 眼見不實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出山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五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機宜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804章 交易第五百六十三章 許國公到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王之憤懣第兩百六十二章 崔弘升的困境第十三章 挾持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大一個人情第六百三十章 神秘現身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810章 洞若觀火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一百五十五章 結束了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七百七十章 劣勢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五百八十八章 你知道磧南嗎?第六百八十四章 一個好消息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八百八十五章 離間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六百二十章 荒謬的臆想第七章 自曝第五百四十四章 自作孽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四百一十一章 波瀾已起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麼證據?第三百六十一章 現在你知道答案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白費心機第九百零六章 好運第四章 東郡翟氏第兩百章 蒲山公別來無恙第兩百八十八章 聖主的報復第八百八十八章 質疑第兩百六十三章 你還要不要臉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十九章 某要殺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中下三策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唯有一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795章 一波又起第九百五十章 所謂變通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一百七十三章 韋使君的困境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鄙無恥第兩百八十九章 分裂了第三百章 轉嫁第一百六十一章 蠅頭小利第五百四十八章 奇妙夜第九百九十章 兩個老帥第五百二十章 強勢的樵公第兩百八十五章 互幫互助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八百二十九章 志得意滿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二十九章 重兵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六百五十四章 二次密談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三百九十九章 又上當了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兩百五十二章 不真實的未來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兩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六百零七章 自己挖坑自己埋第四百三十九章 坑慘了第一千零七章 各有算計第兩百八十一章 孤落魄如斯第五百四十四章 自作孽第七百七十六章 晝伏夜行第六百六十一章 相見不相識第九百七十五章 上天的恩賜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800章 奇兵突出第八百六十一章 雙刃刀第八百九十章 我有一計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風雲的決斷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風雲的決斷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九百六十九章 徐圖後計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兩百四十七章 口若懸河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
第八百九十三章 眼見不實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出山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五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機宜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804章 交易第五百六十三章 許國公到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王之憤懣第兩百六十二章 崔弘升的困境第十三章 挾持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大一個人情第六百三十章 神秘現身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810章 洞若觀火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一百五十五章 結束了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七百七十章 劣勢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五百八十八章 你知道磧南嗎?第六百八十四章 一個好消息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八百八十五章 離間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六百二十章 荒謬的臆想第七章 自曝第五百四十四章 自作孽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四百一十一章 波瀾已起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麼證據?第三百六十一章 現在你知道答案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白費心機第九百零六章 好運第四章 東郡翟氏第兩百章 蒲山公別來無恙第兩百八十八章 聖主的報復第八百八十八章 質疑第兩百六十三章 你還要不要臉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十九章 某要殺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中下三策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唯有一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795章 一波又起第九百五十章 所謂變通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一百七十三章 韋使君的困境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鄙無恥第兩百八十九章 分裂了第三百章 轉嫁第一百六十一章 蠅頭小利第五百四十八章 奇妙夜第九百九十章 兩個老帥第五百二十章 強勢的樵公第兩百八十五章 互幫互助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八百二十九章 志得意滿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二十九章 重兵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六百五十四章 二次密談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三百九十九章 又上當了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兩百五十二章 不真實的未來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兩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六百零七章 自己挖坑自己埋第四百三十九章 坑慘了第一千零七章 各有算計第兩百八十一章 孤落魄如斯第五百四十四章 自作孽第七百七十六章 晝伏夜行第六百六十一章 相見不相識第九百七十五章 上天的恩賜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800章 奇兵突出第八百六十一章 雙刃刀第八百九十章 我有一計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風雲的決斷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風雲的決斷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九百六十九章 徐圖後計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兩百四十七章 口若懸河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