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

ads_wz_txt;

彭城,郡守府,偏堂。

崔德本坐在案几後面,一邊輕輕搖着蒲扇,一邊翻看着兩份密件,神情凝重,眉頭緊鎖,心事重重。

案几上的兩份密件一前一後送到他的手中,而信中內容則如咆哮風暴迎面衝來,讓他無所適從,讓他窒息難當,讓他陷入無邊惶恐。

十二娘子來書,五月初四,門下省長官納言楊達病逝於東征途中。這是繼內史令元壽、觀德王楊雄、兵部尚書段文振、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之後,本朝第五位重臣,皇帝第五位股肱之臣,死於東征戰場上。

中樞核心機構便是尚書省、內史(中書)省和門下省,而這三個機構的長官便是中樞核心成員,司空楊雄、內史令元壽、納言楊達和兵部尚書段文振都是中樞的核心成員,他們與皇帝一起決策國事,決定中土的命運。然而,在過去四個月的時間內,他們先後辭世,中土突然失去了四位最高決策者,皇帝突然失去了四位股肱,這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即便在歷史上也罕有先例,而由此造成的影響更是難以估量,不誇張地說,它直接影響到了中土的命運。

內史令元壽,當年是今上的左膀右臂,輔佐今上征伐江左,爲統一中土建下赫赫功勳,後來他又幫助今上贏得了皇統,幾十年來,與今上亦師亦友,是今上的絕對親信。

元壽出自關隴第一虜姓大族元氏。元氏本是北魏皇族拓跋氏,實施漢化政策後,遂改姓爲元。今日中土的虜姓(鮮卑)貴族集團中,聚集在元氏旗下的主要力量,便是傳承於北魏王朝的以悠久歷史和高貴血統爲基礎的衆多鮮卑老貴族,他們的祖先都是大部落首領。而與之分庭抗禮的,便是以軍功崛起的新興鮮卑貴族,他們都聚集在宇文氏、獨孤氏的旗下,因爲他們的祖先大都鎮戍於北疆六鎮的武川,在六鎮大起義中走向輝煌,所以又稱之爲武川集團。北周滅,宇文氏沒落,獨孤氏成爲武川集團的領袖。獨孤氏是本朝的皇親國戚,在今上繼承皇統的過程中出了不少力,以獨孤氏爲核心的新興鮮卑貴族集團理所當然贏得了皇帝的信任。但親戚歸親戚,信任歸信任,在改革一事上,以獨孤氏爲首的以軍功起家的漢化鮮卑武川集團並沒有旗幟鮮明地支持皇帝,相反,以元氏爲首的以高貴血統傳承下來的漢化鮮卑老貴族們,卻給予了堅決的支持

元壽德高望重,在關隴虜姓貴族集團中享有崇高的聲譽,在他的積極斡旋遊說下,不論是漢化鮮卑老貴族,還是漢化鮮卑新興貴族,都沒有公開反對皇帝和中樞所推行的激進改革政策,也沒有反對皇帝和中樞所進行的一系列對外戰爭。然而,鮮卑貴族內部不可能和諧統一,因爲利益訴求各異,持不同意見者太多了。元壽活着的時候,尚可憑藉他的威望和手段強行壓制,但他死了,被強行壓制下去的矛盾和衝突必然爆發,而爆發的時期偏偏就在東征過程中,其造成的危害之大可想而知。

觀德王楊雄是皇族重臣,爲兩代皇帝所倚重,是本朝僅有的一個先後以“司空”、“太子太傅”和“太尉”之崇高官職坐鎮尚書都省的三公大臣。納言楊達同樣是皇族,是楊雄的親弟弟,同樣深受兩代皇帝的倚重。這兄弟兩人不但是皇族政治集團的中流砥柱,也是以皇族爲核心的河洛貴族集團的領袖,因爲與皇帝在利益上的絕對一致,他們無條件支持皇帝,是皇帝的堅實後盾。

這兄弟兩人的死去,首先遭到重創的就是皇族政治集團。皇族的確顯赫,它擁有最大的權勢和最多的財富,這是確保大隋國祚的需要,但每個皇族後代都有坐上至尊位置的血統,與皇帝存在直接利益衝突,所以皇族的力量又必須限制在可控範圍內。在這種矛盾下,皇帝若想壯大皇族力量,並藉助這種力量控制朝政,前提就是他必須有能力如臂指使的控制皇族,這就需要忠誠和信任,而楊雄楊達兄弟絕對忠誠於兩代皇帝,兩代皇帝因爲了解他們也給予了他們絕對的信任。然而,兄弟兩人死了,這一切都不再存在。皇族失去了中流砥柱,在朝堂上的力量急轉直下;皇帝痛失去左膀右臂,不但無法藉助皇族力量對抗政治對手,反而要小心提防來自家族內部的“黑手”。

兵部尚書段文振,出自齊魯北海段氏,衛府軍老帥,中土名將。今上主掌江左軍政時期,段文振曾出任今上的司馬,深得今上倚重。今上登基之前,段文振在仕途上屢遭打擊,幾起幾落。今上登記後,段文振受到重用,一躍爲兵部尚書,當朝宰執。士爲知己者死,段文振爲了報答今上,當然是一往無前。如今段文振死了,皇帝失去的不僅僅是一位絕對忠誠於他,願意爲他衝鋒陷陣的悍將,還失去了齊魯貴族集團的有力支持。段文振就是齊魯貴族集團的大旗,衆矢之的,而緊緊追隨他的齊魯貴族集團同樣飽受明槍暗箭的傷害,現在大旗到了,齊魯人必然要遭到政治對手的圍攻,焦頭爛額之下,自保尚嫌不足,哪有能力去支持皇帝?再說,齊魯貴族集團也就一個段文振,再想找第二個段文振絕無可能,倒不是說齊魯人沒有賢才,而是賢才再多也沒用,誰能像段文振一樣贏得皇帝的絕對信任?

唯有皇帝信任的人,皇帝纔會重用,纔會託之以國事,纔會與之坐而論道共議國策。

此次東征,傾盡國力,調集了幾十萬衛府軍,皇帝靠什麼如臂指使地指揮軍隊?靠自己信任的人。

觀德王楊雄兼領左翊衛大將軍,內史令元壽兼領左翊衛將軍,兵部尚書段文振兼領左候衛大將軍,納言楊達兼領右武衛將軍,另外還有江左悍將麥鐵杖出任的左屯衛大將軍,還有江淮悍將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出任的水師總管,江左名將右候衛將軍周法尚出任的水師副總管。

之前西征吐谷渾,皇帝便是利用自己所信任的中樞核心成員統率軍隊,元壽、楊雄和段文振都是西征大軍的各路統帥之一,結果西征取得了勝利。這一次,皇帝如法炮製,讓中樞宰執出任軍隊統帥,確保自己的意志和命令得到堅決的貫徹執行,但老天似乎不願意眷顧皇帝,四個月內讓皇帝失去了五位最爲信任的部下,這不僅僅打擊了皇帝,打擊了遠征軍的士氣,更要命的是,它導致皇帝無法如臂指使地指揮軍隊,無法保證軍隊能夠始終如一地堅決執行他的命令,一旦皇帝的意志和命令得不到堅決的貫徹和執行,其後果不言而喻。

皇帝陷入了困境,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陷入了困境。改革需要人去執行,東征需要人去執行,偏偏皇帝最爲信任和倚重的人都死了,如此一來,他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陷入了極度被動。

皇帝不缺人,缺的是信任的人,是志同道合的人,是絕對忠誠於他並擁有龐大實力的人,是在各自政治集團中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人,而這樣的人,在中土太少太少了。

內史令元壽是正月二十五病逝的,至今無人代替他,而內史令一職的長期空缺,不論對朝廷內部還是對正在進行的東征,都十分不利。

兵部尚書段文振是三月十二病逝的,至今亦無人代替。戰爭期間,做爲執掌最高軍事行政權的兵部尚書,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皇帝顯然找不到合適的人出任此職,只能虛位以待。

現在納言楊達又病逝了。納言是門下省最高長官,與內史省的內史令,尚書省的尚書令,同爲本朝最高行政長官。門下省與內史(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不但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還有“封還皇帝失宜詔令,駁正臣下奏章違誤”之大權。內史令和納言,兩個如此重要位置,皇帝只能授予自己最信任的並有足夠能力的人,但值此東征關鍵時刻,皇帝哪有時間去斟酌和尋找這樣的人?

然而,這兩個位置,再加上一個兵部尚書,不僅僅位高權重,其背後所蘊含的利益之大難以估量,對貴族官僚們的誘惑性太大太大了,只要一日沒有定論,其背後的爭奪就血腥殘酷。

東征關鍵時刻,貴族官僚們都沒有心思打仗,尤其那些距離最高權位近在咫尺的人,那些抱負遠大且具有明確政治目標的人,那些實質上影響甚至決定了戰爭勝負的人,一旦陷入了權力爭戰,那對這場戰爭來說意味着什麼?

皇帝肯定知道這其中的巨大危險,但他爲何視而不見?是的確找不到合適人選,寧缺毋濫,還是別有用意,試圖用這三個位置來獎賞功勳卓著者,以此來激勵文臣武將們齊心協力打贏這場戰爭,以此來挽救因爲五位重臣的死亡對軍心士氣造成的打擊?

第四百零七章 主動跳坑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兩百八十二章 南下部署第一百零二章 琅琊危機第一百五十五章 結束了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六百六十四章 唯一條件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計?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九百零二章 狂放一筆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六十章 全軍覆沒第六百三十章 神秘現身第兩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某是賊第兩百五十章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還能再敗家一些嗎?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守不退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機宜第六十章 全軍覆沒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八十七章 知世郎王薄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八百七十六章 去死吧!第七十七章 魯郡太守第九百二十九章 難看的吃相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須陀走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要決戰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七百一十六章 突厥人嗅可了危險第六百六十六章 原來玄妙在這裡第五百七十二章 唯一選擇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八百九十四章 何許人也?第六百六十四章 唯一條件第五百七十五章 榨取價值第兩百五十一章 欠了一個人情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一百八十四章 表決第九十四章 驃悍羅士信第五百三十五章 話不投機第兩百五十章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這是訛詐第九百三十四章 惡化第七百六十四章 誰是敵人?第兩百七十三章 計將何出?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陽劇變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六百七十章 暗示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臉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806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五十四章 皇族異類第一千零十二章 東渡第一百零九章 溫水煮青蛙第四百九十三章 楊玄感的退路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六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九百九十六章 大王說對了第十八章 瓦亭第三百一十一章 沙溝之爭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五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第809章 無所適從第三百五十二章 陷城第805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一百零六章 崔氏家主第763章 都是兄弟第五百九十四章 振聾發聵第六十六章 中計了第七百章 利益驅動第兩百四十章 走進誤區的李密第九百九十四章 害怕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五十八章 殺進大澤鄉第一千零十四章 你可有膽下令?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
第四百零七章 主動跳坑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兩百八十二章 南下部署第一百零二章 琅琊危機第一百五十五章 結束了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六百六十四章 唯一條件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計?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九百零二章 狂放一筆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六十章 全軍覆沒第六百三十章 神秘現身第兩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某是賊第兩百五十章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還能再敗家一些嗎?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守不退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機宜第六十章 全軍覆沒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八十七章 知世郎王薄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八百七十六章 去死吧!第七十七章 魯郡太守第九百二十九章 難看的吃相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須陀走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要決戰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七百一十六章 突厥人嗅可了危險第六百六十六章 原來玄妙在這裡第五百七十二章 唯一選擇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八百九十四章 何許人也?第六百六十四章 唯一條件第五百七十五章 榨取價值第兩百五十一章 欠了一個人情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一百八十四章 表決第九十四章 驃悍羅士信第五百三十五章 話不投機第兩百五十章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這是訛詐第九百三十四章 惡化第七百六十四章 誰是敵人?第兩百七十三章 計將何出?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陽劇變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六百七十章 暗示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臉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806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五十四章 皇族異類第一千零十二章 東渡第一百零九章 溫水煮青蛙第四百九十三章 楊玄感的退路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六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九百九十六章 大王說對了第十八章 瓦亭第三百一十一章 沙溝之爭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五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第809章 無所適從第三百五十二章 陷城第805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一百零六章 崔氏家主第763章 都是兄弟第五百九十四章 振聾發聵第六十六章 中計了第七百章 利益驅動第兩百四十章 走進誤區的李密第九百九十四章 害怕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五十八章 殺進大澤鄉第一千零十四章 你可有膽下令?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