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

ads_wz_txt;

最高層的權力爭奪,與崔德本沒有關係,但與崔氏有直接關係。

今日崔氏家主崔弘升是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大將軍,是坐鎮一方的封疆大吏,距離中樞比較近,但距離中樞核心層還有一段距離。

崔氏是山東第一世家,中土超級大豪門,在中土人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尊崇地位,勢力非常龐大。如此家族,在中土分裂羣雄爭霸時代,王霸們自然趨之若鶩,以爲助力,但中土一統了,此等勢力便威脅到了皇權的發展,成爲王朝穩定的隱患,是遏制和打擊的對象。所以從現實狀況考慮,崔弘升距離中樞核心層不僅僅是有一段距離,而是一段根本就走不到頭的距離。

先帝的溫和改革也罷,今上的激進改革也罷,實質上目標都是遏制和打擊世家豪門,削減和剝奪世家豪門的特權,在最大程度集權於中央的同時,徹底剷除門閥士族政治,讓世家豪門成爲永久的歷史。

中央集權制始自秦始皇,到漢武帝逐步走上正軌,到漢光武皇帝基本成型,但受限於文化傳播手段的極度缺乏和財富分配的極度不公平,導致有能力和有機會接受教育者寥寥無幾,而人才的過度匱乏直接限制了中央集權制的發展。到了魏晉時期,這一制度迅速被門閥士族政治所取代,而掌控了中土文化和財富的貴族們,並沒有因此把中土推向繁榮發展,反而給中土帶來了長達近四百年的戰亂和分裂。

先帝統一中土後義無反顧的推行中央集權制,而若要實現這一制度,首先就要重新分配中土的權力和財富,而要重新分配中土的權力和財富,首先就要遏制和打擊掌控了中土權力和財富的世家豪門。這實際上就是虎口奪食,難度非常大,但並不是沒有希望,因爲中土的寒門階層絕對支持這一改革。寒門不是平民,而是貴族,只是等級很低,擁有很少的權力和財富,對霸佔着中土絕大部分權力和財富的世家豪門有着與生俱來的仇恨,所以自古至今,大凡改革者,無懼生死向既得利益集團“大開殺戒”者,基本上都是寒門出生的大智慧者。

今日中土隨着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展,隨着統治者對普及教育的重視,文化傳播手段已是越來越豐富,而在中土由分裂走向統一過程中,以軍功崛起的新興貴族也蓬勃發展,今日中土“寒門”的絕對數量已非常龐大。有了知識的寒門子弟,對現行國策中權力和財富分配的極度不公平充滿了強烈的改革意識,而這一階層,正是先帝和今上,還有追隨他們的改革派們,義無反顧地進行政治制度改革的基礎所在,他們不怕沒有人支持。而世家豪門迫於現實,迫於整個寒門階層對改革的迫切需求,也不得不進行妥協,不得不向寒門階層讓度一部分既得利益,不得不調整權利和財富的分配製度,以便最大程度地保全和維持門閥士族政治。

自先帝建國開始,崔弘度、崔弘升兄弟便爲先帝所倚重,輔佐先帝制定和推行一系列有助於中土統一和發展的國策。先帝是溫和改革派,他若想實現自己的執政理念和政治目標,首先就需要贏得豪門世家的支持,所以先帝同樣需要崔氏兄弟在政治改革上爲他衝鋒陷陣,以便起到一個表率和帶頭的作用。

然而,當改革進行到一定程度,必須要豪門世家讓度既得利益,承擔改革成本的時候,矛盾就激烈了,衝突就爆發了。先帝和改革派們在不遺餘力地打擊以崔氏爲首的豪門世家的同時,自身也遭到了重創,震驚中土的太子楊勇廢黜一案便是雙方激烈衝突的結果。

先帝慘勝,與他執政理念一致的今上最終贏得了皇統,先帝以中央集權制爲核心的改革大業也因此得以繼續。只是,九泉之下的先帝大概沒有想到,以今上爲核心的新的改革派們加快了改革步伐,以“激進”代替了“溫和”,而由此導致的矛盾和衝突也遠遠超過了先帝執政後期,新生的龐大帝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皇帝實際上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政治集團。豪門世家也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同樣是政治集團。皇帝爲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延續國祚,長治久安,肯定要集權,唯有集權纔有穩定。而豪門世家爲了維持自己的權力和財富,肯定要分享皇帝的權柄。“王與馬,共天下”,便是門閥士族政治的巔峰之態,但分權的同時,也埋下了分裂和戰亂的禍根。這有歷史爲證,無須贅述,皇帝也罷,豪門世家也罷,心知肚明,所以一個強烈要集權,另一個卻堅決反對集權

對皇帝來說,你威脅到了我的生存,我當然要出手對付你,而對豪門世家來說,王朝更迭是常態,我既然能扶你上臺,便能把你從臺上轟下去。現在的狀態是,皇帝以改革爲武器,以戰爭爲手段,以軍隊爲後盾,向豪門世家發起了凌厲攻擊,而豪門世家處於劣勢,只能被動防守,但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面對皇帝和改革派的步步緊逼,豪門世家不得不反擊了。

崔家的十二娘子在信中反覆提到了白髮異士,其言辭中更是做出了加大支持力度的暗示。

崔德本最早不相信白髮異士的預測,純粹就是胡扯八道嘛,中樞核心層一股腦兒死掉好幾個,太荒誕了。如果當真發生了這樣的事,皇帝豈不崩潰了?東征還能進行下去?

然而,這種歷史罕見的空前奇事當真發生了。主掌尚書都省的司空,內史省長官內史令,門下省長官納言,尚書省的八座之一兵部尚書,十二衛府大將軍之一的左屯衛大將軍,中土的最高軍政首腦,竟然在短短四個月時間內一股腦兒死掉五個,匪夷所思,其造成的影響太大了。雖然現在還看不到後果,但之前對東征信心滿滿的崔德本,已不再樂觀,甚至悲觀地預測,東征十有八九是虎頭蛇尾,無功而返。

這仗肯定打不下去了,這些軍政首腦的死去,表面上看是中樞受到影響,皇帝飽受打擊,軍心士氣日益低落,但實際上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問題,真正的大問題是,皇帝和改革派們這些年來殫精竭慮所構建的政治平衡打破了,而且還是不可挽救的打破了,連調整修補的可能都沒有。

改革的前提是政治穩定,政治穩定的基礎是各政治勢力之間建立有效的平衡機制,也就是彼此牽制,互爲制約,而這種制約是建立在各政治勢力的實力對等上。隨着幾位政治大佬的突然死去,尤其是楊雄楊達兄弟死去導致皇族政治力量的急轉直下,現在這種對等實力已不復存在。對等實力不存在了,各政治勢力之間也就難以互相牽制,必然會引發新一輪的權力爭鬥,於是政治風暴不斷,政局動盪不安,改革的步伐也就必然停下來。

改革的步伐一旦停下,改革派陷入困境,此消彼長,反對改革的力量必定乘勢而起,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窮盡一切手段,向改革派發起反攻,以便摧毀改革成果,重新掌控中土前進的方向。

豪門世家是改革的對象,是改革的終極目標,豪門世家理所當然要發起反攻。

衛府軍有十二個大將軍,二十四個將軍,總共三十六位高級統帥,其中一部分要留守兩京,一部分要鎮戍邊陲,所以東征戰場上將軍以上級高級統帥不會超過半數。而在這些將軍中,絕對忠誠於皇帝的將軍又不會超過半數。現在遠征軍尚未越過鴨綠水進入高句麗腹地,便已經倒下了五位絕對忠誠於皇帝的將軍,那麼不難推算到,今日東征戰場上,還有幾位將軍絕對忠誠於皇帝?絕對遵從皇帝的命令並不折不扣地去執行?

在軍中,凡官至大將軍、將軍、武賁郎將、武牙郎將者,除了功勳卓著外,還要有相當等級的貴族身份。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幾百年傳承下來的貴族等級觀念已與中土的文化思想融爲一體,深入到每一箇中土人的靈魂裡,就如大河之砥柱,即便有驚天狂瀾,亦休想動它分毫。

這些出身豪門世家的高級統帥,因爲改革尤其是兵制改革,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切身利益,早已對改革充滿了怨恨,如今好不容易抓到一個反擊機會,豈能錯過?推翻改革所獲得的利益,與東征勝利後從有限功勳中所獲得的利益,根本沒有可比性,由此不難推測到東征如果繼續下去,任何一種匪夷所思的結果都有可能出現。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當初,那位白髮異士說,東征不容樂觀,有失敗的可能,崔德本嗤之以鼻,現在,他開始相信白髮異士的預測了。如果東征無功而返,中土局勢將發生何種變化?如果東征當真出現了匪夷所思的結果,失敗了,中土局勢又將發生何種劇變?在這些可能存在的變化中,有一點非常肯定,豪門世家會向皇帝和改革派們發起瘋狂反撲,那麼,雙方是打個旗鼓相當,兩敗俱傷,還是魚死網破,玉石俱焚?中土會不會再一次走向分裂和戰亂?

崔德本彷彿墜入了黑暗,靈魂在無邊恐懼中顫慄。

第一百五十七章 西征之策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九百八十一章 豈會騙你?第一百九十六章 轉嫁危機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兩百七十七章 段文操的條件第六百五十九章 簡單粗暴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鼓擂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五百五十六章 諱莫如深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五百二十一章 致命的一巴掌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赤膊上陣第五百零七章 包圍東都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兩百七十五章 《天命論》背後的秘密第八百九十九章 不知彼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義當前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六百四十三章 如你所願第四百八十七章 越王的決策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三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九百零七章 鷂鷹第一百九十六章 轉嫁危機第四百四十一章 翻臉了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九百三十五章 開價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一千章 有難同當第一百一十七章 成立瓦崗軍第六百六十三章 李金才的重要性第三百九十四章 那隻蟬第801章 錯亂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局之策第九百三十五章 開價第七百零六章 你不能死第六百二十四章 不加掩飾第八百五十三章 防患第一百一十一章 驚天波瀾第九百零七章 鷂鷹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車伕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六百三十四章 變化莫測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十一章 戴帷帽的神秘女子第八百八十二章 下策第796章 響鼓也要重敲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四百二十八章 接上頭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早?太遲?第兩百零九章 誰做出頭鳥第三百九十八章 兵逼伊闕口第四百二十章 唱了一出雙簧第五百二十章 強勢的樵公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六十四章 西進第九百零五章 戰機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揚鑣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去死吧!第八十八章 取捨之道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六百零四章 心機深沉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中下三策第801章 錯亂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四十五章 撐死膽大的第四十七章 唯有造反第四章 東郡翟氏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五百八十四章 危險不大?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八十八章 取捨之道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兩百六十四章 黑夜裡的洪水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九百零二章 狂放一筆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四百八十三章 寸步不讓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
第一百五十七章 西征之策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九百八十一章 豈會騙你?第一百九十六章 轉嫁危機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兩百七十七章 段文操的條件第六百五十九章 簡單粗暴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鼓擂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五百五十六章 諱莫如深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五百二十一章 致命的一巴掌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赤膊上陣第五百零七章 包圍東都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兩百七十五章 《天命論》背後的秘密第八百九十九章 不知彼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義當前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六百四十三章 如你所願第四百八十七章 越王的決策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三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九百零七章 鷂鷹第一百九十六章 轉嫁危機第四百四十一章 翻臉了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九百三十五章 開價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一千章 有難同當第一百一十七章 成立瓦崗軍第六百六十三章 李金才的重要性第三百九十四章 那隻蟬第801章 錯亂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局之策第九百三十五章 開價第七百零六章 你不能死第六百二十四章 不加掩飾第八百五十三章 防患第一百一十一章 驚天波瀾第九百零七章 鷂鷹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車伕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六百三十四章 變化莫測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十一章 戴帷帽的神秘女子第八百八十二章 下策第796章 響鼓也要重敲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四百二十八章 接上頭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早?太遲?第兩百零九章 誰做出頭鳥第三百九十八章 兵逼伊闕口第四百二十章 唱了一出雙簧第五百二十章 強勢的樵公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六十四章 西進第九百零五章 戰機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揚鑣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去死吧!第八十八章 取捨之道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六百零四章 心機深沉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中下三策第801章 錯亂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四十五章 撐死膽大的第四十七章 唯有造反第四章 東郡翟氏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五百八十四章 危險不大?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八十八章 取捨之道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兩百六十四章 黑夜裡的洪水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九百零二章 狂放一筆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四百八十三章 寸步不讓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