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齊王秘使

鴉雀無聲。張權無言反駁。高孝基、元文都等公卿亦是沉默不語,他們明知韋雲起是蓄意阻撓行省集中力量拯救東都,但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

韋雲起停了片刻,看到無人質疑自己,遂繼續說道,“齊王肯定會積極要求進京平叛,我們肯定要想方設法阻止他進京平叛,而阻止齊王進京平叛的唯一辦法,就是用更多的軍隊把齊王‘困,在白馬和黎陽一線,如此行省在兵力調度上必然捉襟見肘,難以爲繼。”

韋雲起說到這裡,目光從行省大臣們的臉上一一掃過,鄭重說道,“所以,某請諸公務必以大局爲重,以國祚爲重,務必確保遠征軍數十萬將士的安全,他們是中土之根本,是國之重器,是北疆之長城,容不得一絲一毫的損失,如果重蹈覆轍,如果中土再損失二十萬將士,後果是什麼,諸公應該非常清楚,毋須某再次贅述。”

韋雲起問得好,是數十萬遠征將士的性命重要,還是東都一座城池重要?是國祚安全重要,還是聖主和中央的顏面重要?

這一問之後,行省大臣們即便有心反駁也不敢了。現在聖主和遠征軍還在遼東戰場上,而大運河還處在中斷之中,一旦大運河遲遲不能打通,糧草輜重遲遲運不上去,遠征軍雖然不至於像韋雲起所說的那樣重蹈失敗之覆轍,但最起碼會嚴重耽誤迴歸的時間,而這一耽誤,東都局勢就極有可能惡化到不可拯救之地步,東都風暴就有可能席捲兩京乃至更大範圍,那個後果就嚴重了,不可控制了,將來追究起來,韋雲起肯定沒有過失,而他們就要承擔罪責了。

一番辯論之後,行省最終決策,當前行省首要之務是集中力量先打通南北大運河,因此暫時不給李公挺以兵力支援,視東都戰局發展再行決定是否放棄鄧津和孟津。

行省十萬火急把這一決策告之衛文升,並敦促他加快行軍速度,儘早進入東都戰場,否則東都有失陷之危。

又告之齊王、崔弘升和陳棱等各路援軍主帥,敦促他們務必以最快速度收復黎陽,打通永濟渠。

又十萬火急告之水師副總管周法尚,敦促他儘快趕赴滎陽,支援郇王楊慶,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打通通濟渠,以恢復南北大運河的通暢。

六月二十一,西京大軍抵達潼關。

京輔都尉獨孤武都和副都尉劉綱出關相迎,同時傳達了一個壞消息:六月十九,右候衛將軍鄭元壽大敗於函谷關下,全軍覆沒。

西京留守衛文升、兵部侍郎明雅和持書侍御史杜淹三位援軍統帥,還有東都特使民部侍郎韋津,聞此噩耗,不禁面面相覷,相顧失色。

鄭元壽麾下有一萬多東都衛戍軍,京輔都尉府有數千軍隊,再加上西京兩萬五千援軍,加在一起就是四萬餘大軍,而這正是衛文升拿來支援東都的軍隊基數,少於這個基數,到東都戰場上就難有作爲,最多也就是拖延一下時間,但關鍵問題是,楊玄感不會給他們拖延的時間,必定要以最快速度擊敗他們,然後暢通無阻地直殺關中。楊玄感只要拿下了西京,佔據了關中,則未來大有可爲。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鄭元壽竟然全軍覆沒了,這對衛文升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兵部侍郎明雅當即拿出了兩個對策,其一是繼續前進,以最快速度趕赴崤山,利用崤、澠一線的險峻地形,把叛軍阻擋在函谷關以西,斷絕楊玄感入關之路,繼而給各路馳援大軍進入東都戰場,合圍楊玄感贏得足夠時間;另一個對策就很消極了,大軍停止前進,據潼關之險,阻御楊玄感入關。

函谷關失守,意味着叛軍已佔據崤、澠之險,西京大軍若想進入東都戰場,解東都之危,就必須一路殺過去,而強行攻堅損失很大,實爲不智,所以明雅的第一個對策實際上已沒有實施的可能,楊玄感在沒有拿下東都之前,不可能拱手讓出崤、澠之險,任由西京大軍殺進東都戰場。

衛文升毫不猶豫地否定了明雅的第二個對策,據潼關而守太消極,從他的立場來說絕對不可取。

衛文升下令,加快行軍速度,繼續東進,一往無前,如若遭遇叛軍,則迎頭痛擊,要以無堅不摧之勢直殺東都。

六月二十一,東都戰場,王仲伯、李密率軍與李公挺激戰於鄧津。

楊積善率軍攻打北關門,楊玄挺率軍攻打回洛倉和金墉城,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虛張聲勢。

李風雲在太陽門方向的攻擊也是虛張聲勢,鼓號聲驚天動地,殺聲震天,箭矢如雨,到處都是火光和濃煙,但就是看不到將士擡着雲梯進行攻堅作戰。

楊玄感率主力休整於上春門外。

午時,胡師耽急報,韋福嗣秘密來訪。楊玄感大喜,親自迎於轅門之外,執子侄之禮,面子給的十足。

坐定之後,稍事寒暄,韋福嗣就直奔主題,“齊王有進京之意,不知越公可願迎駕?”

楊玄感聞言大喜,“此言當真?”

胡師耽也是喜形於色,“當陽公,事關重大,不可誑言。”

雙方一拍即合,當即進入深度探討。楊玄感說他之所以在皇統一事上遲遲沒有做出決策,是因爲被西京騙了,當初西京信誓旦旦說結盟合作,結果等到他在黎陽舉旗了,西京那邊卻變卦了,於是楊玄感陷入被動,不得不傾盡全力先拿下東都,逆轉危局,然後再拿東都“待價而沽”。

韋福嗣提出疑問,若東都失陷,齊王進京,雙方聯手合作,那麼在與聖主的抗衡中,己方能否贏得最後的勝利?如果失敗了,怎麼辦?可有退路?

“絕無失敗之可能。”楊玄感正色說道,“某毅然發動兵變,就已經說明問題。當前最尖銳最激烈的矛盾是改革之路如何走,我們所選擇的方向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這足以確保我們必將贏得這場鬥爭的勝利。某可以斷言,只待齊王登基稱帝,確定了新的改革策略,西京必將支持我們。目前西京正處在觀望之升不得不以血腥殺戮來脅迫西京大軍支援東都就能窺見一斑。”

“血腥殺戮?”韋福嗣吃驚地問道,“西京局勢如此緊張?”

楊玄感當即把當前局勢詳細介紹了一下,包括東都、西京、黎陽、滎陽等各方形勢都詳盡解說,言辭之中透出一股強烈的自信。

“皇統對局勢的影響力毋庸置疑。”楊玄感最後說道,“齊王進京的時間越早越好,所以某懇請當陽公火速致書齊王,竭力勸諫齊王果斷進京,只待齊王登基稱帝,則局勢必然向有利於我們的方向飛速發展。”

韋福嗣連連頷首,贊同楊玄感的意見,但他並沒有一口答應,而是提出與李風雲見一面,“也不瞞越公,當初我們在齊郡的時候,曾與白髮有過約定,白髮承諾竭盡全力幫助齊王奪取皇統,而這正是他不惜代價殺進東都的原因之

韋福嗣坦誠相告,楊玄感和胡師耽也是坦誠相對,既然結盟合作,當然互相信任,你要見白髮,那就去見吧,他正在太陽門廣場指揮大軍攻擊皇城。

黃昏時分,李風雲鳴金收軍,回到太陽門廣場上的臨時帥帳,然後便看到了正在帳內等候他的韋福嗣。

“某對你說過,請你務必不要進京,否則你有殺身之禍。”李風雲與其寒暄之後,馬上嚴肅警告道,“某曾說過,李子雄有難,聖主要拘捕他,結果如何?”

韋福嗣笑着搖搖頭,“某有不得不來的理由。”

“齊王有野心,對皇統戀戀不忘,對鎮戍北疆也非常牴觸,在他看來那等同於流放,是自我放逐。”李風雲冷笑道,“你因爲受制於西京,爲了韋氏的未來不得不犧牲齊王,但你可曾想過,齊王進京的可能性有多大?楊玄感願意與齊王結盟合作,積極慫恿齊王進京,其真正目的又是什麼?”

韋福嗣捋須而笑,反問道,“楊玄感說,李子雄已經逃離了黎陽,與你的聯盟大軍一起北上了,你的目的已經到達,爲何還滯留於東都?”

李風雲微微皺眉,質問道,“你來東都的目的,就是勸某馬上渡河北上?”

韋福嗣笑道,“局勢發展到現在,你繼續留在東都的作用已微乎其微,稍有不慎就成了楊玄感的陪葬,所以你應該乘着各路援軍尚未對東都形成包圍之前,早早離開東都,逃離死地。”

李風雲望着韋福嗣,若有所思。

“據楊玄感說,衛文升支援東都的軍隊只有兩萬五千人。”韋福嗣問道,“楊玄感的軍隊還在不斷擴大中,估計很快就能擴充到十萬人左右,雖然其精銳數量並不是很多,但擊敗衛文升肯定沒問題,所以楊玄感想方設法把你留在東都,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拿你當犧牲品。”

“如此說來,西京已做好準備,堅決阻止楊玄感進入關中,爲此不惜代價要將其擊殺於東都。”李道,“但某認爲,你們輕視了楊玄感,要知道西進關中是他唯一的生路,他豈能不爲此殫精竭慮?你們能想到的,楊玄感都能想到,而你們想不到的,楊玄感也能想到。”

韋福嗣不以爲然,“你堅持留在這裡?”

“如果某的人馬成功洗劫了黎陽倉,某或許會聽你的勸告,馬上離開東都戰場。”李風雲嘆道,“但董純和李善衡爲了阻止齊王進京,果斷改變了黎陽局勢,導致某的人馬不得不放棄黎陽倉,提前北上,北上轉戰之策因此受到嚴重影響,極有可能失敗,所以某現在必須留在東都,幫助楊玄感擊敗衛文升,讓他能以最快速度殺進關中。只要他殺進了關中,這場兵變所引發的危機就會持續下去,就會讓聖主和衛府軍無法騰出手來對付某。”

韋福嗣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四百零三章 心態決定結果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第八百四十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兩百三十六章 蕭逸的靈光一閃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鄙無恥第四百二十章 唱了一出雙簧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805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一種可能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瓊之計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九百六十七章 裴世矩的意圖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七十九章 澹臺少府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佈陣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五百九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八百一十九章 你爭什麼?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須陀的憂鬱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一百三十二章 南下攻擊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婪第五百六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章 轉嫁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五十六章 活路第六百四十二章 觀望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國者必殺第兩百二十四章 楊潛的無奈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義當前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搖第兩百二十九章 遼東城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默契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三百五十六章 敲山震虎了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二十二章 你爲何畏懼第六百一十二章 幽燕人的憤怒第九百三十八章 巡察特使第六百六十一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九百十二章 圍殺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鄙無恥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798章 又驚又喜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九百九十八章 摸摸底第五十三章 會師小龍岡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795章 一波又起第三百八十一章 土豪的短板第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七百一十四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六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八百二十二章 傲慢的韓世諤第八百二十六章 迎頭一棒第九百十五章 甘之如飴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一千零十八章 爭先恐後第四百六十四章 序幕拉開第八百六十一章 雙刃刀第五百一十九章 謠言太多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九百三十章 一隻黃雀第四百三十章 奪權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三百五十二章 陷城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三百零二章 給我挖坑?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六百三十四章 變化莫測第七百四十九章 兄弟的質疑第798章 又驚又喜第七百二十九章 蓄勢待發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濟陰豪望第八百零八章 如簧之舌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第二十章 你還有什麼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賊第八百六十七章 要價第九百四十三章 突厥人來了第九百八十一章 豈會騙你?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
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四百零三章 心態決定結果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第八百四十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兩百三十六章 蕭逸的靈光一閃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鄙無恥第四百二十章 唱了一出雙簧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805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一種可能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瓊之計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九百六十七章 裴世矩的意圖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七十九章 澹臺少府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佈陣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五百九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八百一十九章 你爭什麼?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須陀的憂鬱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一百三十二章 南下攻擊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婪第五百六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章 轉嫁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五十六章 活路第六百四十二章 觀望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國者必殺第兩百二十四章 楊潛的無奈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義當前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搖第兩百二十九章 遼東城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默契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三百五十六章 敲山震虎了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二十二章 你爲何畏懼第六百一十二章 幽燕人的憤怒第九百三十八章 巡察特使第六百六十一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九百十二章 圍殺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鄙無恥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798章 又驚又喜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九百九十八章 摸摸底第五十三章 會師小龍岡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795章 一波又起第三百八十一章 土豪的短板第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七百一十四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六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八百二十二章 傲慢的韓世諤第八百二十六章 迎頭一棒第九百十五章 甘之如飴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一千零十八章 爭先恐後第四百六十四章 序幕拉開第八百六十一章 雙刃刀第五百一十九章 謠言太多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九百三十章 一隻黃雀第四百三十章 奪權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三百五十二章 陷城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三百零二章 給我挖坑?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六百三十四章 變化莫測第七百四十九章 兄弟的質疑第798章 又驚又喜第七百二十九章 蓄勢待發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濟陰豪望第八百零八章 如簧之舌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第二十章 你還有什麼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賊第八百六十七章 要價第九百四十三章 突厥人來了第九百八十一章 豈會騙你?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