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

“前日深夜接到東都奏報。”聖主聲音低沉,嘶啞,顯得很疲憊,心力交瘁,“朕已命令右候衛將軍屈突通連夜乘傳趕赴東都,發兵討伐逆賊。”

乘傳就是乘坐驛站的傳車。驛站有驛馬和傳車,驛馬傳遞文書,傳車接送負有特殊使命的官員,作息都在車上,如此官員便可日夜趕路。

屈突通是鮮卑人,出自虜姓官宦之家,屬於以軍功崛起的新興貴族,雖然他忠誠於聖主,在軍政兩界也頗有建樹,但在東都平叛這件事上,他的出身、資歷、官職、威望、權勢都不足以承擔最高統帥之重任,只能去衝鋒陷陣,因爲東都平叛能否取勝關鍵不在戰場上的廝殺,而在戰場外的政治妥協。

聖主普普通通的一句話,宇文述卻從中“讀出”了很多內容。遼東戰場上的軍方高級統帥很多,爲何偏偏選擇一個“寒門”出身的虜姓貴族去東都平叛?爲何只派屈突通一個人回東都?

禮部尚書楊玄感的背叛,給了聖主沉重打擊,打擊了他的威權,也打擊了他的自信,他突然發現身邊擠滿了居心叵測者,他不知道信任誰了,也不知道誰值得信任,於是陷入了迷茫和恐慌之中。

這場危機的根源是改革和保守之爭,而推動這場危機爆發的力量則來自關隴、山東和江左三大貴族集團之間的激烈矛盾,始終存在於中土政局中的漢虜衝突倒成了次要的存在,但虜姓貴族集團同樣深陷於風暴中心,其所持立場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元氏和八姓勳貴爲主的老虜姓貴族集團大部分持保守立場,而以軍功崛起的虜姓新興貴族因爲從改革中受益較多,大都持改革立場,這就成了聖主相信屈突通並委其以重任的原因所在。

放眼看看遼東戰場上的軍方高級統帥,有幾個出身微寒?又有幾個是真正憑藉軍功躋身衛府高層的?中樞也是一樣,圍在聖主身邊的權貴們基本上出自豪門世家,像民部尚書樊子蓋這等出身寒門的宰執絕對是鳳毛麟角。

屈突通就是這“鳳毛麟角”中的一個,而聖主選擇信任他,並且僅僅派遣他一個人回東都平叛,一方面是爲了確保平叛戰場上不出意外,另一方面則是爲了保密。

此事必須保密,最起碼在遠征軍沒有撤回國內之前,能保密就保密,實在不能保密也要想方設法控制傳播範圍,以防各種變故的發生。軍心一旦亂了,士氣一旦沒了,後果不堪設想,尤其楊玄感在聖主身邊、行宮內部乃至遠征軍中肯定還有同謀,一旦消息泄露,這些人舉兵謀反,則遠征軍極有可能重蹈去年慘敗之覆轍,全軍覆沒。遠征軍一旦再一次全軍覆沒,聖主拿什麼平叛?退一步說,就算勉強平定了叛亂,聖主還能控制朝政?還能繼續推動改革?還有南北關係惡化乃至破裂,南北戰爭爆發後,中土拿什麼去鎮戍邊疆,抵禦北虜?

“今夜,卿也乘傳趕赴東都,全權負責戡亂平叛。”聖主指指擺在案几一側的密詔,語氣愈發凝重,“國之命運,朕就託付於卿了。”

宇文述當即跪倒受詔。

“陛下,選鋒軍何時撤離鴨綠水?”宇文述雖然憂心東都局勢,但更關心遠征將士的安全。

去年他是遠征軍副帥,與大帥於仲文一起把近二十萬遠征將士的性命葬送在了薩水。今年他是遠征軍大帥,楊義臣是副帥,因爲一次次催促聖主下詔橫渡鴨綠水都未能得到回覆,於是他在雨季來臨後親赴行宮遊說,結果卻聽到了一個驚天噩耗。目前這種情況下,遠在鴨綠水的選鋒軍非常危險,如果楊玄感兵變的消息泄露了,別有用心者散播謠言,軍心大亂,則十幾萬遠征將士必定岌岌可危,稍有不慎就有全軍覆沒之禍。如此恥辱,他不能再承受第二次,而如此血海深仇,他有生之年是否還有雪洗的一天?

“朕已密詔楊義臣,自接詔之日起,放棄遠征,撤回遼水。”聖主低嘆,“對朕來說,卿來得時機正好,而對遠征將士來說,關鍵時刻卿不在,必會影響軍心,但如今朕一籌莫展,也只能寄希望於楊義臣了。”

宇文述高懸的心總算放下了。他相信楊義臣,做爲宗室大臣,楊義臣對聖主的忠誠已經在平定漢王楊諒的叛亂中得到了證明,雖然其後聖主把他調離了代北,甚至調離了衛府,剝奪了他的軍權,讓其先後出任主掌皇族事務的宗正卿和主掌“馬政”的太僕卿,但楊義臣恪守本分,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君臣關係始終處得不錯,這也使得聖主在西征和兩次東征中都授其軍權,委其以重任。

“陛下毋須擔心,以秦興公(楊義臣)之力,足以把選鋒軍安全帶回。”宇文述安慰了聖主一句,隨即話鋒一轉,又問道,“我們是否繼續攻打遼東城?”

遼東城在遠征軍連續不斷的攻擊下已搖搖欲墜,旦夕難保,繼續攻擊不但可以掩護選鋒軍從鴨綠水安全撤回,還可以在有限時間內將其完全拿下,如此就能把遼水一線的扶余、武厲邏和遼東三鎮連爲一體,把鴨綠水西北方向的高句麗疆土完全佔領,就此把遼東防線推到鴨綠水一線,這等於開疆拓土了,二次東征也算獲得了重大戰果,不至於一無所獲,無功而返。

聖主微微頷首,“在楊義臣撤回遼水之前,朕會持續攻擊遼東城。”說到這裡聖主目露憤恨之色,“但是,朕恐怕難以如願,朕的身邊有裡通外國的叛逆,遼東城的夷狄一旦獲知機密,知道我們要撤離了,必定拼死堅守。”

宇文述苦嘆,這一刻他怒火焚心,恨不得生吞活剝了叛國逆賊。如果聖主的身邊當真有叛國者,有向高句麗人出賣軍事機密者,那麼第一次東征匪夷所思的慘敗,中土在遠征大戰中空前的近二十萬遠征將士的陣亡,也就有了答案,而這個人,或者這些人,即便生吃了他們的肉,誅殺了他們的九族,也無法解中土這滔天之恨。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叛徒,就是叛國者,他們對國家和民族所造成的傷害,往往是以亡國亡種爲代價,其罪惡之深重,罄竹難書。

“水師那邊……”宇文述猶豫了一下,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擔心,“榮公(來護兒)和樵公(周法尚)一旦看到天氣合適,果斷出海,事情就麻煩了。”

行宮與東萊相距太遠,訊息傳遞十分不便,所以在遠征平壤這件事上,水師遵循的原則是,必須在遼東雨季結束前渡海抵達平壤,因此水師只要天氣合適,一般都會在六月前後渡海。聖主和行宮給予水師很大自主權,不會另行下詔規定具體的出海時間,但現在東都突發變故,東征中止,聖主就必須十萬火急詔令水師放棄渡海遠征了。然而,時間是否還來得及?一旦水師看到天氣好,在聖主的詔令尚未送達之前就揚帆出海了,水陸夾擊變成了孤軍深入,水師豈不危險?

聖主也是憂心忡忡,他最擔心的就是水師,如果陸路大軍順利撤回了,而水師卻再一次遭遇重創,那二次東征就不是無功而返,而是再遭敗績了,後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陛下曾就齊王居外剿賊一事囑咐過榮公和樵公,要求他們協助和監控,如今齊王尾隨追殺白髮賊,必定要兵臨通濟渠,威脅到東都安全,這肯定會引起榮公和樵公的注意,那麼水師是否會據此拿出對策?是否會因此延誤或者推遲渡海的時間?”宇文述說到這裡停了片刻,語氣有些猶疑不定,“如果榮公和樵公密切關注齊王,應該會發現楊玄感舉兵叛亂。”

聖主看了他一眼,嘆道,“在出兵平叛和渡海遠征之間,卿說水師會做出何種選擇?”

宇文述想了片刻,說道,“攘外必先安內,如果他們得知楊玄感叛亂了,齊王又有可能去東都,東都局勢如何發展可想而知,那麼二次東征必然不可繼續。既然二次東征要中止,他們理所當然要出兵平叛。”

“如果他們不知道楊玄舉兵叛亂呢?”

“據東都奏報,楊玄感六月初二在黎陽舉兵叛亂,接着馬上南下攻打東都,而東都在局勢迅速惡化的情況下,當然要向各地統軍大將求援,其中西京、涿郡、江都乃至東萊水師,都應該是東都求助的對象。如此測算,東萊水師最遲在六月下就應該能接到楊玄感叛亂的消息,而榮公和樵公經過利弊權衡之後,也應該會出兵馳援東都。”宇文述眉頭緊皺,一邊思索一邊說道,“當然了,在沒有接到陛下中斷東征的詔令之前,水師肯定不敢公然放棄渡海遠征,所以榮公和樵公必定會拿出一個萬全之策,而最好的策略就是兵分兩路,一路先去救援東路,另一路則繼續準備渡海遠征,兩頭兼顧,兩不耽誤。”

聖主嘆息,“但願如此。”

“如果水師兵分兩路,其中一路馳援東都,並困住了齊王,斷絕了他進入東都之路,則東都危局就被控制在兵變範圍內,這非常有利於我們平定東都的叛亂。”

聖主心領神會,宇文述看上去是“圍着”水師“兜圈子”,實際上是擔心齊王進京,擔心齊王、楊玄感和西京三方聯手禍害國祚,如果東都局勢惡化到如此不可收拾之地步,父子要相殘,內戰要爆發,怎麼辦?

第七百零五章 被逼到牆角的土狼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爲所動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擊第六百三十九章 各達目的第三百二十章 李安期的期待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六百二十章 荒謬的臆想第五百七十二章 唯一選擇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二十四章 自救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八百二十六章 迎頭一棒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兩百七十四章 你竟然還活着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土第一財政大臣第一百七十七章 逼你造反第五百六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808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圍驍果第五百二十七章 吃胡餅的老軍第807章 遙無歸期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八百七十二章 出山第八百二十九章 志得意滿第三百九十八章 兵逼伊闕口第九百六十五章 師徒相見第兩百四十三章 心緒亂了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敵蹤現第三百三十一章 避之不及第四百零三章 心態決定結果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六十一章 誰想捅破天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密重返聯盟第六百六十五章 破局之策第四百六十三章 不要低估聖主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還能再敗家一些嗎?第八十五章 歷城秦叔寶第六百四十四章 此計非彼計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十章 奪路而逃第九百七十六章 從未背叛中土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一百七十章 現實很骨感第兩百八十一章 孤落魄如斯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兩百六十九章 尋找兵源第四百三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七十二章 一世兄弟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七百八十七章 稍安躁第八百四十九章 “添足”之憂第七百四十二章 不可抗拒的誘惑第八百四十二章 話不投機第六百五十九章 簡單粗暴第五百五十六章 諱莫如深第五百三十一章 老將軍的深謀第九百七十七章 鼠目寸光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六章 大盜刀兄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九百五十八章 反制第六百四十四章 此計非彼計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兩百八十四章 有何玄機?第十二章 突變第一千零十七章 暴露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個理由第七百一十一章 老匹夫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是一個誘餌第六百七十八章 你要出塞?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個期待第一百一十二章 赤膊上陣第九十三章 樑父城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零八章 對症下藥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面子第五百三十八章 如法炮製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八百一十六章 實話實說
第七百零五章 被逼到牆角的土狼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爲所動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擊第六百三十九章 各達目的第三百二十章 李安期的期待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六百二十章 荒謬的臆想第五百七十二章 唯一選擇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二十四章 自救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八百二十六章 迎頭一棒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兩百七十四章 你竟然還活着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土第一財政大臣第一百七十七章 逼你造反第五百六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808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圍驍果第五百二十七章 吃胡餅的老軍第807章 遙無歸期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八百七十二章 出山第八百二十九章 志得意滿第三百九十八章 兵逼伊闕口第九百六十五章 師徒相見第兩百四十三章 心緒亂了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敵蹤現第三百三十一章 避之不及第四百零三章 心態決定結果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六十一章 誰想捅破天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密重返聯盟第六百六十五章 破局之策第四百六十三章 不要低估聖主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還能再敗家一些嗎?第八十五章 歷城秦叔寶第六百四十四章 此計非彼計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十章 奪路而逃第九百七十六章 從未背叛中土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一百七十章 現實很骨感第兩百八十一章 孤落魄如斯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兩百六十九章 尋找兵源第四百三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七十二章 一世兄弟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七百八十七章 稍安躁第八百四十九章 “添足”之憂第七百四十二章 不可抗拒的誘惑第八百四十二章 話不投機第六百五十九章 簡單粗暴第五百五十六章 諱莫如深第五百三十一章 老將軍的深謀第九百七十七章 鼠目寸光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六章 大盜刀兄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九百五十八章 反制第六百四十四章 此計非彼計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兩百八十四章 有何玄機?第十二章 突變第一千零十七章 暴露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個理由第七百一十一章 老匹夫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是一個誘餌第六百七十八章 你要出塞?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個期待第一百一十二章 赤膊上陣第九十三章 樑父城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零八章 對症下藥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面子第五百三十八章 如法炮製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八百一十六章 實話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