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一隻黃雀

十一月三十,夜,李子雄召集大總管府主要軍政官員,具體商討安東都尉府副都尉李渾到安州談判一事。

這是大事,關係到聯盟生死存亡,關係到安州和東北的未來命運,聯盟高層必須統一認識,齊心協力,不容絲毫疏忽和懈怠。

討論重點是,是否同意李渾到安州談判?現在是不是與中土展開正式談判的最佳機會?如果與會大多數官員均認定現在不是最佳談判機會,那麼現在官方層面的接觸是否有必要?如果有必要,對聯盟利大於弊,同意李渾進入安州,那麼安州這邊如何接待?是在有限範圍內的秘密接觸,還是官方層面的盛大歡迎?

現在北征大捷,形勢看上去一片大好,但這是表象,實際上北征大捷並不代表北征勝利結束,更大的困難正接踵而至。擊敗敵人容易,征服敵人難,而化敵爲友,讓對手爲我所用更是難上加難。

東北廣袤,契丹和霫族諸部落散佈於弱洛水兩岸的黑山白水之間,一旦寡不敵衆必然躲進深山老林裡負隅頑抗,李風雲再想出敵不意攻敵不備,以武力手段摧毀他們就不行了。速戰速決可一不可再,久戰不決又拖不起,所以接下來李風雲只能行招撫之策,威逼不行就利誘,而這不但需要時間,更需要糧草輜重的支持,但聯盟現在缺少的就是時間,至於糧草輜重更是受制於長城內,因此討論結果不言而喻。

首先聯盟需要長城內源源不斷的糧草輜重的支持,以便完成北征的最後勝利,其次就目前戰果來說,已經可以吸引中土了,而開春後大漠上的突厥人必定猛烈反擊,聯盟迫切需要贏得中土更大更堅決的支持,即便是狐假虎威,也能對大漠上的突厥人形成一定威懾,且能有效增加安州和東北的信心,而這些顯然都有利於聯盟應對明年開春後呼嘯而來的生死危機,因此聯盟必須利用當前戰果和有利形勢,積極主動投入中土懷抱,投奔得越早,對安州和東北就越有利。

大總管府最終形成決策,同意安東副都尉李渾進入安州,並盛大歡迎。

十二月初一,凌晨,李子雄把李渾要求進入安州和大總管府積極迴應的決策,詳細告之李風雲。

今日他蓄意引導大總管府主要軍政官員做出了歡迎李渾之決策,悄無聲息地把積極迴歸之立場散播開來,明顯就有裹挾聯盟高層向李風雲施壓之意圖,雖然瞞過了大多數人,但絕無可能瞞過李風雲,爲避免矛盾和衝突,他還是決定開誠佈公,攤開了說清楚。

李風雲在迴歸一事上態度還是很明確,肯定要回歸中土,只是安州現在實力弱,爲了利益最大化,必須把突厥人引進來,以便從中土獲得更多利益,如此不難預見,只要突厥人不跳進這個陷阱,李風雲在迴歸態度上必然曖昧,以誘惑中土做出更大妥協和讓步,所以在李渾進入安州這件事上,如果不出意外,李風雲必定拒絕,就算迫於壓力同意了,也是小範圍秘密接觸,而不會盛大歡迎,擺出一副急切迴歸之嘴臉,置自己於被動挨宰之困境。

但李子雄很着急,他年事已高,時日無多,說走也就走了,迴歸中土是他最後的心願,他可不想帶着遺憾離開這個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對李風雲“火中取栗”的做法並不認可。

與虎謀皮也要看對象,中土和大漠都是強者,你一個弱者不自量力,試圖左右逢源,從兩大強者的鬥爭中牟利,這不是行險一搏,而是自取死路,最後極有可能激怒兩大強者,被兩大強者聯手滅了,所以李子雄從安全穩妥考慮,打算先把生米煮成熟飯,先把迴歸中土變成既定事實,讓迴歸中土變成聯盟上上下下的共識,這樣日後談判雖然不利於聯盟,不利於李風雲等草根豪帥和東胡諸種,但所得利益應該可以滿足李子雄等落難貴族的需要,這就行了。

十二月初三,夜,李風雲率天狼騎、雷霆第一軍、松漠突厥控弦、奚族辱紇王部控弦,風塵僕僕抵達赤峰總營。

契丹諸部和長漢城那邊還有一大堆善後之事,非常繁瑣複雜且需要時間,但李風雲已無心關注,也不想插手,統統交給了大賀咄羅等契丹酋帥。

以夷制夷的核心是異族自治,諸種部落擁有全部自治權,而聯盟征服他們後,若想贏得他們的長久忠誠,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始終擁有絕對實力,如果實力不夠,甚至衰落了,其結果可想而知。

聯盟大軍陸續撤離紅水河,李風雲亦隨第一批勝利之師急速返回赤峰總營。

坐鎮總營的司馬袁安看到李風雲歸來非常高興,兩人寒暄一番,李風雲便急切問道,“安州那邊可有什麼變故?”

“剛剛接到建昌公(李子雄)的急書,從長城內傳來最新消息,聖主詔令,任命右驍衛將軍、郕國公李渾出任安東副都尉。”袁安說到這裡,臉上笑容漸斂,目露凝重之色,“明公,這對我們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外有猛虎,內有惡狼,形勢險惡,稍有不慎,便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爲他人做了嫁衣裳。”

李風雲很驚訝,這個任命完全出乎他的預料。在他看來,聖主爲了確保拿下安州和東北,必定在安東副都尉這個至關重要的位置上,安排自己的親信,哪料聖主一反常態,竟然把如此重任託付給自己的政治對手,這是爲什麼?事出反常即爲妖,這裡必有玄機。

袁安顯然也做了一番思考,語含雙關,矛頭直指齊王、李渾和李子雄。事實也的確如此,在迴歸中土乃大勢所趨的情況下,未來形勢的發展軌跡實際上已清晰可見,齊王、李渾和李子雄勢必要聯手攫取聯盟的勝利果實,而這也就意味着,北征戰事尚未結束,李風雲對局勢的掌控力就開始下降了。

“之前對明公逼着阿史那咄爾舉兵造反一事不以爲然,如今看來還是明公棋高一着,強行把突厥人拉進聯盟,恰好可以有效反制那些無恥之徒肆無忌憚地掠奪聯盟利益。”袁安眉頭微皺,憂心忡忡地說道,“然而,該來的終歸要來,我們如何應對?明公是否立即返回安州主持大局?”

“短期內,某根本無法返回安州。”李風雲搖搖頭,“北征尚未結束,契丹還有四個部落沒有投降,而遠在弱洛水北岸的霫族諸部亦存在難以估量的變數,另外就是遼東鎮戍軍,他們本應該配合我們攻打東胡諸種,是我們的援軍,但誰能想到北征竟能畢其功於一役,我們一戰就解決了突厥人,結果勢如破竹,擋者披靡。如此一來,遼東鎮戍軍就不是我們的援軍了,在巨大利益面前,如果他們經受不住誘惑,翻臉成仇,變成我們真正的敵人,以武力要挾我們交出勝利果實,甚至向我們直接發動攻擊,則東北形勢必然急轉直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演變成一場災難,一旦雙方大打出手,我們擊敗了遼東鎮戍軍,與中土徹底反目,迴歸之路斷絕,結果之惡劣可想而知。”

袁安稍感錯愣,旋即醒悟過來,意識到自己對東北形勢過於樂觀。

李風雲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他對邊軍太瞭解,對衛府高層的心態亦是瞭如指掌。邊軍是個特殊羣體,久戍邊疆荒蕪之地,常年與北虜諸種、馬賊盜寇打交道,生存環境非常惡劣,漸漸也就沾染上了一些惡習,野蠻、貪婪、嗜殺、無法無天,爲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而征服東胡諸種,圍剿反叛逆賊,開疆拓土,這對他們來說是何等功勳?如此巨大利益就在眼前,豈能視若無睹、無動於衷?至於衛府高層,尤其那些將軍、郎將等高級軍官,視功勳爲生命,凡功勳必奪,而功勳就是利益,就是榮華富貴,就是加官進爵,就是蔭澤子孫,可想而知誘惑力之大,由此不難想像衛府軍官們面對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又是何種心態,又會做出何種決策。

當初李風雲聽到聖主和中樞做出決策,命令遼東鎮戍軍主動介入東北戰場時,就已經想到了這一點,就估計到遼東鎮戍軍極有可能會做一隻“黃雀”,也就是說,不論是聖主、中樞還是軍方高層,實際上都居心叵測,另有圖謀。當時李風雲因爲要鼓勵士氣,要增加聯盟將士們的北征信心,當然不會說破。等到北征出人意料的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東北局勢向有利於聯盟方方向發展時,遼東鎮戍軍進入東北戰場,對聯盟來說就是一場危機了。

李風雲拿下大賀咄羅,拆分出伏部後,便迅速撤回赤峰總營,正是要大軍抓緊時間休整,以逸待勞,一旦危機爆發,便以雷霆之勢展開攻擊,務必牢牢掌控東北戰場的主動權。而拿刀架子阿史那咄爾的脖子上逼他造反,強行把突厥人拉進聯盟,其中一個重要作用也在如此,如果迫不得已,聯盟大軍與遼東鎮戍軍打起來了,衝鋒陷陣的也是突厥人,與中土談判的時候也可以把責任一股腦兒推給突厥人,如此確保迴歸之路不會斷絕。

袁安嘆了口氣,“明公若遲遲不回,建昌公豈不大權獨攬,爲所欲爲?”

李風雲笑了,“現在,真正決定安州和東北命運的,已經不是我們原有的那支出塞作戰的隊伍了,而是突厥、奚族、契丹和霫族四部數萬控弦,如果中土不能滿足突厥人和東胡三族的所有條件,安州和東北就不可能納入中土版圖。”

響鼓不用重敲,袁安一點就透,但他還是焦慮不安,“飛狐那邊還有十幾萬軍民,如果全部撤進安州,局面必然惡化,形勢可能失控。”

李風雲點點頭,平淡說道,“今日大聯盟旗下勢力衆多,矛盾複雜,衝突無處不在,這是我們的弱點。對手看到我們的弱點,實施離間計,挑起我們內部的鬥爭,也在情理之中。任命李渾爲安東都尉府的副都尉,就是要挑起齊王、李渾、李子雄和某之間的鬥爭,而驅趕飛狐留守大軍撤進安州,則可以迅速激化大聯盟內部的矛盾,只要內訌一起,兄弟鬩牆自相殘殺,則這種以利益相連的鬆散聯盟必然分崩離析。如此一來,對手不費吹灰之力,便輕而易舉地擊敗了我們。”

“計將何出?”袁安問道。

“利益。”李風雲笑道,“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大家之所以結盟合作,就是因爲有利可圖,所以對策很簡單,只要讓大家看到現實可期的利益,矛盾衝突自然減少,結盟合作也就可以繼續維持。”

“利益何在?”袁安追問道。

李風雲微微一笑,莫測高深。

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瓊之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厲風行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五百三十二章 優柔寡斷第八百五十二章 收之桑榆第五百八十四章 危險不大?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六百四十五章 低估的秘密第兩百四十八章 危言聳聽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務本的小“算盤”第兩百五十七章 齊王要低調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一百八十九章 百團大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張須陀要一吃三第九十一章 陽關要隘第兩百零六章 郇王之憂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險惡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四百一十一章 波瀾已起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實的騙局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一千零十六章 警醒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七百五十二章 白費心機第兩百六十三章 你還要不要臉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七十一章 立足大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四十一章 沖天大火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七百一十二章 鬱悶的齊王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實不相瞞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陽劇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七百二十二章 王之憤懣第十六章 擋者披靡第一百三十六章 偷襲第七百二十九章 蓄勢待發第六百九十八章 受驚的兔子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八百二十九章 志得意滿第799章 連夜雨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婪第兩百七十三章 計將何出?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國者必殺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虧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805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三百五十六章 敲山震虎了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九百十六章 凌亂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如你所願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將出馬第九百三十四章 惡化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五百四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九百四十五章 誤會了第一千零十一章 東進,東進!第八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一十六章 翟讓造反了第八百四十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五百七十三章 誤會第一百九十三章 蒲山公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虎口奪食第九百四十二章 不給自己退路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六百三十八章 驚天炸雷第五十九章 陷阱第兩百二十四章 楊潛的無奈第八十七章 知世郎王薄第三百二十一章 參加兵變的動力第十七章 破空而去第一百七十三章 韋使君的困境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八百四十四章 保守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五百三十四章 澠池城外第763章 都是兄弟
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瓊之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厲風行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五百三十二章 優柔寡斷第八百五十二章 收之桑榆第五百八十四章 危險不大?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六百四十五章 低估的秘密第兩百四十八章 危言聳聽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務本的小“算盤”第兩百五十七章 齊王要低調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一百八十九章 百團大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張須陀要一吃三第九十一章 陽關要隘第兩百零六章 郇王之憂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險惡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四百一十一章 波瀾已起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實的騙局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一千零十六章 警醒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七百五十二章 白費心機第兩百六十三章 你還要不要臉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七十一章 立足大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四十一章 沖天大火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七百一十二章 鬱悶的齊王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實不相瞞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陽劇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七百二十二章 王之憤懣第十六章 擋者披靡第一百三十六章 偷襲第七百二十九章 蓄勢待發第六百九十八章 受驚的兔子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八百二十九章 志得意滿第799章 連夜雨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婪第兩百七十三章 計將何出?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國者必殺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虧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805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三百五十六章 敲山震虎了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九百十六章 凌亂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如你所願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將出馬第九百三十四章 惡化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五百四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九百四十五章 誤會了第一千零十一章 東進,東進!第八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一十六章 翟讓造反了第八百四十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五百七十三章 誤會第一百九十三章 蒲山公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虎口奪食第九百四十二章 不給自己退路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六百三十八章 驚天炸雷第五十九章 陷阱第兩百二十四章 楊潛的無奈第八十七章 知世郎王薄第三百二十一章 參加兵變的動力第十七章 破空而去第一百七十三章 韋使君的困境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八百四十四章 保守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五百三十四章 澠池城外第763章 都是兄弟